绿区2010

HD

主演:马特·达蒙,格雷戈·金尼尔,詹森·艾萨克,布莱丹·格里森,艾米·莱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法国,西班牙,英国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1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绿区2010 剧照 NO.1绿区2010 剧照 NO.2绿区2010 剧照 NO.3绿区2010 剧照 NO.4绿区2010 剧照 NO.5绿区2010 剧照 NO.6绿区2010 剧照 NO.13绿区2010 剧照 NO.14绿区2010 剧照 NO.15绿区2010 剧照 NO.16绿区2010 剧照 NO.17绿区2010 剧照 NO.18绿区2010 剧照 NO.19绿区201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绿区201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萨达姆政府受到重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成为美国出兵伊拉克的有力借口。罗伊·米勒(马特·戴蒙 Matt Damon 饰)所率领的小分队奉命在伊拉克境内寻找WMD,然而无数次的搜寻皆无所获,这令米勒对线报的来源心生疑惑。某次行动中,他遇到当地的独腿男子法哈迪,从对方口中米勒得知一众伊拉克关键人物正在某地集会,行动中意外发现扑克牌通缉令上的艾尔·拉威(Yigal Naor 饰)也在其中,而艾尔·拉威似乎和美国政府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米勒不顾劝阻展开独立调查,发现所谓的WMD不过是包藏了无数丑恶真相的谎言而已……  本片根据《华盛顿邮报》驻巴格达记者拉吉夫·产德拉斯卡兰(Rajiv Chandrasekaran)的作品《翡翠城的帝王生活:伊拉克绿色地带深处》改编。终点的婚礼樱花革命:花开时的少女们星花园菜寺场篇神迹2004家事无理橱窗:女王的家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 第二十三季香江花月夜(1995)平凡的我们小姐与流浪汉隐形同盟夜野老师悲惨世界:25周年纪念演唱会新上海滩1996沸点第一季看见我和你花溪记唐人街永存斗破苍穹赤色危机离婚官司地下惊魂80 #039;后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4穆总的虐恋罪妻精诚大医天津德云社成立二周年系列专场第三场少年派拜启,民宿大人我的青春路过你的锦年办公室第四季神笔录五月花开超级特警隔墙花斗魂卫之玄月奇缘 第二季危机最前线球拍少年团开门见餐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吾之眼眸镇狱神凰十三号星期五4终结篇

 长篇影评

 1 ) 粗犷、颗粒、男人味神马的,最可爱了。

我几乎一看到Matt Damon穿成这样在战场上穿梭(摄影师也在穿梭),就已经很激动了。
在我心中,目前他可算作好莱坞电影杀人机器中我最喜欢的一位。帅气还只是小儿科,男人味最关键。
虽然观影途中我们一直讨论的是米国如何如何坏如何如何贱如何如何过于强势神马的,但最后我能记住的,还是那个晃晃悠悠镜头中无比男人的Matt Damon。

且,竟然有人以为这是伯恩系列的第四部。童鞋,你是怎麽想的?

 2 ) 不是由你来决定

抱着看波恩系列的期待去的电影院,结果虽然主演和导演都是原班人马,完全不同的故事。马特戴蒙不再是再生战士,以一顶百,而是一个普通的士兵,支持他的只有一个信念:找出关于WMD的真相。

豆瓣上有人说,别天真了,给布什骗一次,再给好莱坞再骗一次。但是我却同意纽约时报评论家A.O. Scott所说,不晚,刚刚好。伊拉克战争已经进行了7年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在今天的美国媒体上,已经很少看到有人谈论当初是为了什么原因发动这场战争,而开始忙不迭地讨论“民主伊拉克的出现”。这部电影又硬生生地把人拖回到7年前,那些已经模糊的印象又再次清晰起来。在当鲍威尔宣布有确凿证据伊拉克拥有WMD的时候,国会迅速通过了出兵的决议。没有人仔细追查过这些情报的来源和准确性。事实上把萨达姆政权摧毁早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只是缺乏何时的出兵理由。Green Zone就从事后回顾了这个过程。究竟有没有WMD?WMD在哪里?谁给的情报?这些看似当然的问题背后却是一个又一个的谎言。但是人们不再关心。“反正事实已经在了,关键是如何善后,而非刨根问底”,电影中国防部官员Poundstone说,“Democracy is messy”,但是他看到的只是政治交易和选举,他并不关心伊拉克人民的生存状况。他大张旗鼓地请回一位流浪的异见人士,却根本不知道城外成百上千缺水少粮的老百姓正在艰难度日。电影的名称Green zone,就是指在盟军总部周围划出的绿色地带(已经被美国人清理了),在那里有游泳池、披萨和冰冻啤酒。

当然电影剧本难免夸张,但是争论美国人去伊拉克的目的容易忽视一个问题。对于马特戴蒙所饰演的米勒士官长来说,开战的理由永远是重要的——正像导演要传达给所有的美国观众的那样;而对于那个我根本不认识是谁扮演的瘸腿伊拉克人“Freddie”来说,这个问题却是“我们的命运不是让你来决定的。”电影末尾有一个他在夜色中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定格画面,我想这就是对于这个民主国家最好的注释。我不由想起去年佩里安德森在清华演讲最后所引用的那段话:

    Auferre trucidare rapere falsis nominibus imperium, atque ubi solitudinem faciunt, pacem appellant. 蹂躏,屠杀,篡夺,他们谎称为帝国;他们制造出 沙漠,然后称之为和平。

原文:http://www.makzhou.warehouse333.com/2010/03/12/2271/

 3 ) 我们来看看真实历史中的“麦哲伦”是谁

我们来看看真实历史中的“麦哲伦”是谁



  其实本片是改编自一个驻伊记者的纪实文学(不是小说),所反映的事件也大都并非空穴来风,其故事“要素”是基于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真实事件。当时布什政府接触了一名萨达姆政府的叛逃者化名“香蕉球”的伊拉克人,而据推测这名叛逃者提供了伊拉克萨达姆政府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的内容,生产工厂的地址以及这个计划的一些其他相关设备的场所。这个人就是那个未经证明的信息来源,也就是影片中马特达蒙开始反复追问的“the source”,而在真实事件中,在此之前这个人其实已经被德国联邦情报局认为其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并不太靠谱的,此后基本上这份由德国联邦情报局提供给cia的报告已经被cia内部作归档处理的文件,却在小布什上台后哭着喊着说“给我一个干萨达姆的理由”的时候被重新激活了。而这位香蕉球先生在即未被作鉴定也未被质询的情况下,华盛顿拿着这份之前却已经被德国联邦情报局认为信息是伪造的报告到处炫耀,而之后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香蕉球的真实身份吧,此人名叫Rafid Ahmed Alwan,1999年自伊拉克叛逃到西方,声称自己是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中移动生物武器实验室的一名化学工程师,香蕉球的所声称的内容随后在2004年伊拉克调查小组的最终正式报告中被认作不真实的,尽管德国情报机构的警告质疑这些生成内容的可信度,但美国政府却利用这些资料构建了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基本理由,在小布什2003年国情咨文的演说中称“我们知道,在90年代末期,伊拉克就拥有数个移动生物武器实验室”,科林鲍威尔向联合国安理会做陈述的时候也提供了电脑合成的所谓伊拉克移动生物武器实验室的图片。直到2007年11月4日,60分钟节目才曝光了香蕉球的真实身份,一个cia前官员总结这个香蕉球说“在德国,这家伙想尽办法的去钻体制的空子,其实目的只不过是想得到一张绿卡。”
   据传说这个伊拉克线人其实并不喜欢美国人,所以德国联邦情报局将其列为“蓝色”信息来源,意思就是不允许提供给美国的资料(而红色是允许美国接触的资料)。其后的证据指出,其实这家伙是个亲美的。最终德国情报部门还是将情报提供给了cia,并且将线人代号称作“香蕉球”。尽管是美国的方式,但是美国人却否认了线人代号是他们起的并称来源不明,基于球类的化名其实是冷战期间武器情报交易的时候才使用的化名,而香蕉球这个代号其实是参考了美国棒球术语中投球中的一种弧线球(准确的其实应该称弧线球,中国人不玩棒球,也不知道这种术语文化,我想既然是化名暂且用足球中的香蕉球代替,大意基本是没错的~赫赫~),是美国英语中对某些事物表现出的间接怪异和出人意料式的俚语,那么“香蕉球”这个代号看来还有一定的挖苦意味在里面。

下面简单说说Rafid Ahmed Alwan也就是“香蕉球”的生平,这家伙大学学的是化工,但是个差生,毕业后去了巴格达的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后来离开了这家公司并被同一家公司因其盗窃提出控告而遭逮捕。1999年这家伙拿旅游签证到了德国寻求政治庇护,一开始说因为A了伊拉克政府的钱。后来就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拉不拉。根据丹麦国家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说,香蕉球目前仍生活在德国并受到德国警察的严密保护。

最后说说其后cia受到了各方的职责,和电影绿区中的描写不同,真实历史中的“香蕉球”资料其实是由cia提供的,而并非像电影中描述的cia反倒成了一个质疑者,而电影中cia负责人从保险柜里一家伙就提拉出100万现金的情形在后来新闻报道中也报道过,有资料显示战前大批伊拉克军方高层就被cia用高价收买,以致美军的战争进程出奇的顺利,看来美元开路到了任何时候是绝对好用因而屡试不爽滴。


人常说,一部红楼梦有人看出才子佳人也有人看出阶级斗争。本片在欧美公映的时候就争议很大,如同中国观众的观后感一样,很多在影院中观看的西方观众也将此片分为动作片和政治批判性电影两种不同的观感,对于影片广告商在推销时用“伯恩在巴格达”的宣传语来吸引观众的手法,而作为好莱坞左派导演的迈克尔摩尔说“将本片作为动作片推销是十分愚蠢的,这是好莱坞拍摄的最有诚意的伊拉克战争电影。”


最后说说剧情,瘸腿 Freddy的身份其实是个经历了两伊战争的什叶派老兵,最后那句被认为是画龙点睛的'It is not for you to decide what happens here',说的当然是很深刻,那么是怎么深刻法呢?本人认为——

剧情后来的发展正给出了答案,从美国空降的指定领导人在地方部族势力面前没有威信根本摆不平伊拉克的内部矛盾,所以五角大楼的推倒重建政权的思路遇到的困难是巨大的。

那么作为对立一方的cia人员主张的留用复社党人员会不会成功呢?Freddy对梅花J的刺杀说明了一切,像Freddy这样的受过萨达姆发动的战争迫害的人,而且还是个敌对教派什叶派的人怎么可能赞成萨达姆时期的既得利益集团战后重新掌权呢?所以瘸腿 Freddy在得知马特达蒙要保护梅花J的时候马上选择了要刺杀梅花J,开放性思维的假设一下,便马特达蒙和梅花J达成了协议,梅花J被美国扶植成傀儡势力最终也不能平息伊拉克的内部矛盾纷争,因为民间还有无数个freddy会拿起武器起来反对他,结果就是更大的内乱。当然既然是电影,用一种直接的描写给出答案也是很自然的。所以无论五角大楼的方案还是cia的方案其最终的结果都是失败,至少是暂时性的失败。从现实看,其实美国扶植亲美傀儡还是更接近于影片中五角大楼的方案,那么说回电影剧情就有意思了,无论我们的“伯恩在巴格达”如何争分夺秒地挽救他自己认为的美国在战争中将要犯下的错误的时候,而这个错误的结局其实已经是注定的,哈哈!我们的“伯恩同学”的努力最终却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那么现在让我们再来回想一下Freddy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
'It is not for you to decide what happens here',深刻呀!


 作为一部虚构故事的电影,绿区却能在很多地方极近于真实是令人惊讶的,从场面来说巴格达刚被“解放”的乱象虽为背景但令观众身临其境,而虐囚事件,现金收买复社党人等等素材都能够从容组合,而从主线题材来说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子虚乌有和伊拉克战后重建道路的困难重重,其深刻更是远远超出了一部动作片所能给观众带来的思考和反思。。。。。。

 4 ) 战士阵前半生死,绿区池畔犹歌舞

这部电影为啥不叫“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真相”之类的名字,却叫绿区呢?其实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不是所谓的真相阴谋论之类的,这些全世界人民早就知道了,真的揭秘不如拍个纪录片为好,拍成电影反而有模糊真相的嫌疑。

这部电影和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样,要表达的是美国现在的怪现象:“一小部分人出生入死在打仗,大部分人醉生梦死在享受。”

一直到越战为止,美国参战都是全民动员,普遍征兵,不管贫富,每个家庭都有痛失亲人的可能,所以民众一向比较反战,二次大战也是在被偷袭珍珠港后才参战的,越战更是导致了社会的分裂。然而,现在美国却是以募兵制为主,当兵的主要是贫穷阶层的,甚至当兵换绿卡的移民,所以一般民众对战争的感知度降低了很多,于是美国可以一再的挑起冲突,几乎没有一年不打仗了。

美国的宪法、民主制度,本应该是比较和平的,不像军国主义那样才对,但在军队组成和国民组成异化,石油、军队、军工企业组成的复合体越来越壮大,已成为一头嗜血怪兽后,只有寻找一个又一个的“敌人”,才能生存。本来冷战后,世界和平已经不是一个口号了,大体上能保持全球大部分地区平静了,但实际上,战乱却比冷战时期更多了。

然而,现在的美国人却不关心这个,以前电影“越战猎鹿人”名动一时,如今“绿区”、“比利林恩”都遭冷遇,可见一斑。所以,绿区不只是指巴格达的安全区,更是指美国本身,打完伊拉克,再打伊朗,反正美国本土歌舞升平,有啥关系?

中国崛起之路,绝非坦途,中间走错一步,就可能重蹈德国、日本的覆辙,与如今的美国相处,绝对要慎之又慎,硬实力之外,软实力的输出也要加强,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只是国内的民心,美国的民心也要重视呀!

 5 ) 让老瘸腿给咱上两课

(有剧透) 这是我盼了许久的那种很男人,而且很粗的一部片子。 这里“粗”。。。。是噪点粗。曝光速度快的胶片在很暗的地方拍,就会很粗。这个电影之粗,过去十年都没有先例。结果一看,英国的摄影指导。果然粗犷。 至于“男人”,指的是能够有节气地把要说的观点坚持住。 过去一年中的政治片,都是阳痿的不行。两部批评美国政治的电影《nothing but the truth 》《State of the Play》都是开头雄心勃勃要揭露当权者的阴谋,最后又通过人物的儿女情长,把本来高潮时刻能够表达的道德和正义感,通通当成避孕套一般,偷偷地从马桶里冲掉了。 这个片子,作为一个政治题材动作片,对自己的主题的贞洁操守那是呵护有加。 这个片子尽管描述了战争的情景,但是不是所谓的"战争片", 那种什么《野战排》,《黑鹰降落》,《拯救大兵雷恩》对士兵成长,情感走势关注的战争电影其实属于娘娘腔的自我陶醉。战争面前这些脆弱的人们展现了他们深藏的人性,从而明白了生命,生存的意义一类的屁话,都是给大众洗脑,或者发泄叛逆情绪的。你恍然大悟发现在体味生命的意义,“情感”让你不容面前残酷的杀戮和奴役。你当年青春荷尔蒙迸发,想要宣泄内在暴力倾向的动机被国家机器抓个正着,忽悠你放弃了自由选择权力,而深陷令行禁止的军营的时候,抱歉,不幸的事实就是没人会跪下感谢你解放了他们,或者保卫了他们。 而在Green Zone里面的士兵一个个都是高效杀人机器,直奔目标,完成任务。职业终结者。 片子里面的人物,从萨达姆的独裁将军,敬业的大兵,权威的间谍,野心的五角大楼走狗,矛盾的名记,还有智慧与勇气并重的Freddie 阿拉伯老拐腿 没有一个人物有什么男男女女,人生感悟的情感线索,或者心理线索。 故事里面的人物,面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符号。他们代表的都是一种 “价值观”。 大兵要的是最直接单纯的职业意义,说白了和环球小姐的目标没啥区别——世界和平啊; CIA 头头就是要实行最有效的,百试不爽的新独裁政权,当然,萨达姆当年不就是他们栽培的么(自己却不承认,CIA的地位不同当年越战了); 五角大楼特派员就代表了布什、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的利益集团——找理由花纳税人的钱造武器(制造新的争端就是最好的办法),找石油,找人重建伊拉克借钱给他们; “黑桃勾”将军,审时度势当墙头草。 。。。 当这些代表不同价值观的符号为了自己的目的,进行简单粗暴的碰撞的时候,故事也就讲起来了。 伊战七年之后,可能地球人不再关注美政府捏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故事,不至于因为这个去买票捧场,但是主流的观众对世界和平的期待还是恒定的。所以当单纯正直的大兵miller 质疑作秀的搜查,去为了伊拉克的真实的和平,结盟CIA,准备保住大将军,安插独裁新政府的时候,我们都对他的价值观表示认可,希望他能获胜。 与此同时,看到华盛顿特派员遮遮掩掩,暗箱操作,又看到Green Zone 里面美国投机分子一片奢靡天地的时候,我们看到侵略者的冷血和贪婪,鄙视他们的价值观,我们希望他们得不到想要的。 但是突然一个伊拉克的老拐子冲出来了,和大兵说,你觉得我们这些路人甲乙丙都只是为了帮助你们实现你想要的么? 我们就为了你们那点奖赏么? 我们是爱国啊!我的腿都捐给国家了!我也希望你帮我实现我的愿望啊! 多么深刻而生动的一课。但是我们这些看客早就习惯伊拉克的国民没有任何发言权了,从而我们也不相信他们有任何梦想,有任何欲望,有任何价值观了。 但是老拐腿的第一堂课就告诉你,这个故事别把我们伊拉克人的价值观忘记咯! 大兵似乎是心领神会,但是最终没有能超越老拐腿的第二堂政治课。 在这个并不具备Jason Bourne 的身手和智慧的大兵借助自己的运气快要成功的时候,老拐腿以小马哥式的干练枪法让大兵的好梦破灭了。 所有的政治斗争,最后的胜利者都能够语重心长的告诉那个失败的人,别难过了,这就是命。 老拐腿才是这个故事的胜利者,也成为了价值观最高级别的人物。 “这不是你能决定的事情啊。”影片高潮的这一句话,对于大兵来说比一颗火箭弹来的要猛烈。 可不是么,你的错误不是因为谎言,或者错误的原因来到伊拉克,你的错误是以为自己可以借助某种托词,侵略一个主权国家。故事里的所有美国人都一直以帝国主义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侵略行为,认为这个是正义之举。其实呢,你有什么权利在人家国家干这干那啊。明白无论你想如何安排我们的国家,这都是侵略,而不是正义,才是关键。 Paul Greengrass 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人直愣神。太男人了,这才是政治电影应该有的态度。我说的就是你美国侵略别人不对,你美国对别人指手画脚不对,人家伊拉克是要由人家伊拉克的老瘸子当家做主人的。 美国的保守派马上会给这个导演贴上共产主义者的标签,谁让他主张让无产阶级穷人当家做主呢。

 6 ) 不堪野心重担的精良制作

我对这部片子期待很久,而这主要是因为本片的导演是Paul Greengrass。到现在为止,这位英国导演还没有拍出过一部我觉得不好的片子。去年秋冬之际,盛传此片有可能竞选奥斯卡,毕竟导演资格够老,片子制作够精良(成本1亿美元),卡司够强大(Damon主打,外加超强配角、Gleeson、Ryan),题材也够醒目(好莱坞左派热爱的反伊拉克战争)。为了此片,我甚至还去看了原著《Imperial Life in the Emerald City》 ,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欣赏Greengrass的手法。

但是,影片后来被宣布推迟至今年3月上映,当时我就觉得隐隐不安,毕竟这是个烂片时段。果不其然,此后影片虽然口碑不错,但票房惨淡,继续了伊战不卖座定理。为了一探究竟,我在此片一出后就立刻观看(高清BD格式,赞一个),结果大失所望,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非常一般的片子。

当然,这不是说片子拍的不好,Greengrass毕竟还是质量的保证,这一点是可以放心的,要不我深爱的两位影评人A.O. Scott和Roger Ebert也不会力挺此片。但是,我在阅读两位影评大家的作品后,发现这是少数我和两个人意见极度不同的影片,而其他们认为影片出彩之处,恰恰是我心目中影片的败笔。

在.Scott和 Ebert的影片中,都是首先称赞了影片的质量。之后,两个人在澄清这是一部惊悚动作片,并非一部记录片之后,认为此片的出现恰到好处,可以(笼统的)在7年后告诉美国群众伊拉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就是说,这部成功的商业片,因为其题材的野心而得到了升华。但我恰恰认为,这部片子把背景设在伊战起始阶段,是影片问题的全部来源。

要说明这点,我们不得不先从伊战说起。任何战争本身必定是复杂的,但伊拉克战争尤其如此。在今天,美国左右两派的人士依然在扯皮;而且鉴于目前泄露出来的文件尚不完整,我们无法确切的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一般不喜欢读这种即时作品(拜村上所赐),尤其是在所有事实尚不完成、对于事件的叙述依然在不断变化的时候。

但是,鉴于此片,我读了《Emerald City》;由于对《纽约时报》专栏作家Frank Rich的喜爱,读了他叙述伊战之作《The Greatest Story Ever Sold》;并且因为《时报》的推荐,读了Meyer的《The Dark Side》。虽然只有此约1000页的资料,但伊拉克战争的复杂性已经让我记忆犹新。我确信,这1000页不过是蜻蜓点水;等将来资料越来越丰富后,我们对这场战争的了解势必更多。

因此,如此复杂的一个叙事,要想在2小时之内用镜头语言讲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Green Zone》为了讲大概说清楚,势必要挑挑拣拣。这也难怪,你怎么可能用Amy Ryan 10分钟上下的出场时间,讲清楚整个Judith Miller事件的前前后后,以及美国第四权和史上最强势白宫之间的恩恩怨怨呢?

在缺乏内涵的同时,电影的“不真”又大大的破坏了影片的商业吸引力。众所周知,电影要吸引观众,首先就是要把观众信以为真,不然就算戏再精彩,冷眼相看的观众也不会上心。而这也正是本剧所犯的大忌。比如,瘸子伊拉克翻译跟着Damon出入Green Zone如入无人之境,但任何读过《Emerald City》的人都知道,伊拉克人要想进美国人的地盘,连祖宗八代都要供出来。诸如此类为了保持剧本结构而牺牲了的细节,让人完全无法入戏,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欣赏Greengrass的功力,却不能对戏剧张力产生一丝一毫的兴趣。

英语有谚语说,上帝位于细节之处。《Emerald City》等书之所以引人入胜,就在于其并不是想当然(当然有个总体构思和叙事在所难免),而是用一个又一个细节,带给了读者一个相对丰满真实的伊拉克。比如,读此书后我们就会知道,一开始美国人连如何把钱带入伊拉克都没想好,还是一个零工特立独行,才想到从科威特转账过来,之后带着现金直接进入巴格达。如果没有他,Damon也就不可能带着百万现金走来走去。

就是因为缺少了此类真实感,才让《Green Zone》整部电影都像一个习作,而非一部严肃作品;整部电影缺乏了太多的深度。而即使作为商业片,片中很多细节也根本禁不起推敲,充满了《南方公园》屡次攻击的垃圾逻辑(美国兵杀了伊拉克杀手,所以这个美国兵肯定是Damon,因为在战争的混乱中,不会有其他美国兵杀持枪伊拉克人)。诸如此类问题也都影响欣赏片子的乐趣,而这些问题的来源又是因为片子太过想要那肤浅的深度。

我认为,两位大师之所以对此片赞不绝口,是因为此片很符合他们本身的想法(共和党人误导美国民众,酿成大祸),而他们又认为美国很多人不知道真相,于是觉得此片恰如及时雨,寓教于乐。

在阅读了这么多关于伊拉克的咨询后,我认为共和党人误导民众,在后期解决问题时无能,应该和真相距离不远。但问题时,美国观众信息并不缺乏,连我远在千里之外都想方设法能读到书,他们如果真想一探究竟,应该不是难事。如果7年之间并无作为,那么估计是因为他们对真相根本毫无兴趣,或者心目中有着不同的真相(比如William Kristol)。对于这些人来说,一部二流惊悚动作片很难有什么帮助。

虚构永远没有生活那样充满魅力,特别是伊拉克战争这样的魔方。预期期待《Green Zone》能够治愈美国人7年的无知、同时娱乐大众,不如让影片专精一门,只负责其更适合的娱乐,把生活的魅力留给其他媒介。

 短评

切入点真聪明啊。

8分钟前
  • 湛卢
  • 力荐

一般。小马哥下次选戏要好好看剧本啊。最近几部都不怎么好看的说。

13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政治就是阴谋,士兵就是棋子。

17分钟前
  • 力荐

失望,跟波恩不是一个档次。

20分钟前
  • 麦提爽
  • 还行

晃 忙活 谁的民族大义和真相

25分钟前
  • |
  • 推荐

比扯淡部队强多了 但也一般 晃来晃去的

27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叙事和节奏都差点劲,不过小马哥演得还是很真实的。

28分钟前
  • 奔跑忘记忧伤
  • 推荐

很不错 虽然最后那个让瘸子打死将军的地方很唐突也很生硬但却是有那么点深度也确实有点煽动性 其他的都很好 就是剧情推荐的有点跳跃 不过还好大方向是没错的

32分钟前
  • Frank
  • 力荐

环球为了哄绿草和达蒙继续合作拍伯恩第四部于是弄了这么一片子让两人开心,可手持摄影真心不是万能的,没了过硬的本子,缺乏好的动作戏设计,终究成不了精品。后来的结果,片子有点悲剧,谍影4也换了班底,两边都没讨到什么好。

3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导演在叙事上的不足导致影片整体节奏跟说服力都有些失控,好在马特戴蒙还像那么回事儿的完成了任务。跟越战一样,米军的精神状态依旧处于崩溃的敏感边缘,而职能部门之间的勾心斗角跟缺乏协调也是备受诟病的一大要害,但是你能保证比美国人做的更好吗。

35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还行

摄影大叔您是大力水手吗?从头到尾手持跟拍您不累嘛,您不晕我都晕了。3.5

37分钟前
  • vin
  • 还行

雖然主演和制片人來自《諜影重重》三部曲,但本片質量明顯降低了一個檔次。難怪環球電影公司這么不重視本片的宣傳。

41分钟前
  • MovieMania
  • 较差

感觉不错

44分钟前
  • Sora
  • 力荐

伊拉克爱国青年的形象较单薄;虽是动作片的皮囊,对美国式民主黑暗一面及国家恐怖主义的刻画都很现实。一亿制作,赔本收场,很多负面政治评价——美国的内忧外患使其舆论环境日益保守。

4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两个小时就是为了让弗莱迪和梅花J将军代表伊拉克人民说那几句话,显得大而无当了。说清它想说的阴谋论,需要一部电视剧的长度。美国人的政府架构,感觉也许人脉关系比我朝还重要啊。每次看马特达蒙被人一顿胖揍,我就觉得他是在替伯恩还债。

50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还行

Paul Greengrass是不是误以为谍影重重系列的神作地位是靠一刻不停地晃镜头而奠定的?另外,现在还有多少人关心伊拉克这个借来的壶?为摇晃而摇晃的镜头以及找不到准心的陈旧题材成了本片的致命伤,巷战场面也远不如“黑鹰坠落”。Matt Damon只能沦为不出彩的三流主角。

52分钟前
  • 苇间疯
  • 还行

完全误入歧途,被野心所累之作,只能算是一般,详见影评。

56分钟前
  • 庄常飞
  • 还行

71/100。太匆忙太草率,像拆弹那样好好讲一段故事不行么,非要从整个大局来解析战争。。。结尾那里还行。马特达蒙身手全无,全程挨打。这片子个人感觉还不如Body of Lies。还有,格林格拉斯现在是不是已经不会使正常镜头了?晃你个大头鬼啊!!!

57分钟前
  • 猪大腿
  • 还行

我靠,一看就是Greengrass的片,一猜就是John Powell做的音乐。看来已经适应PG的手法了,晃死也没有不适!谎言与政治,可以一点都不沉闷,如此紧凑激烈,和着坐实的枪声,和小马哥坚定的神情,哇塞~最近总算有一部不低于期待值的片了。ps,花絮有必要看。

58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就WMD那点破事还劳神拍成电影?真是浪费我的达蒙哥

1小时前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