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主演:马克·米歇尔,吉恩·凯乐蒂,菲利普·勒鲁瓦,迈克尔·康斯坦丁,雷蒙德·梅尼尔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法国,德国语言:意大利语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洞 剧照 NO.1洞 剧照 NO.2洞 剧照 NO.3洞 剧照 NO.4洞 剧照 NO.5洞 剧照 NO.6洞 剧照 NO.13洞 剧照 NO.14洞 剧照 NO.15洞 剧照 NO.16洞 剧照 NO.17洞 剧照 NO.18洞 剧照 NO.19洞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个人看过的最有力量的电影之一

其实已经写了短评了,但还是有几句话想说,是关于大家对于影评态度问题的,不对的地方,您直管砸好了。

我觉得说“肖”不如此片的人很对,不是人家要哗众取宠,起码对这两部片子来说,看完之后,高下立判。

1.你看洞的时候,发现导演的道德倾向了吗?他不会去告诉你谁好谁坏,没一个是好人,所以坏人也就无从谈起了。这是一部无情的影片,拍得绝对强悍、扎实,密不透风。
2.另外,说他是风格上的自然主义+精神层面的存在主义并不是瞎扯,要知道,那时候存在主义哲学可不是只影响到大学里的哲学家。那时候哲学家跟现在的歌星差不多,好多都是大众偶像,影片里有点哲学牵扯,有什么问题吗?萨特写过《没有出口》,感觉和这部片子一样窒闷。
3.电影声音。这片子没用配乐,不知道您会怎么看,我一直认为,如果能不用配乐,仍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的,导演水品都超一流。所以个人还超喜欢不努埃尔,立意高,影像朴实,很少用音乐,一旦玩起手段,马上要人命。这片子没煽乎你吧,你有没有震动?另外,砸墙的声音是够大的,失败不失败我不说,但是听到那个声音,你有没有心惊肉跳,如果有,它就是成功的。
4.“肖”片在很多地方都不像一个合格的越狱片,几年挖一洞,暴露的可能性大到天上去了,还有人质疑“洞”里砸墙的声音,这种事我想速战速决还是更好的吧。“肖”是一部伟大的影片,但不是伟大的越狱片。

我想说,不要老认为人家在装逼(装逼的自有其人),现在豆瓣的问题是,你稍微说得严肃点,就变成“装”了。我建议,只要“装”的有理,大家一定要“装”下去,不然,“豆瓣平均智商”肯定很快降低50。

 2 ) 命运的圈套

首先,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是个圈套。诱饵便是前半部分简单轻松的剧情,最后却抛出了有关人性道德的残酷问题。
每个囚犯们的故事背景?那不重要。一根超越常识的神奇锯条?那也不重要。一个漏洞百出的越狱过程,和粗暴简单的越狱手段,表示“越狱”本身只是个语境和载体。
那影片讨论的是什么呢?我们不妨称之为“客观正义(法律正义)”和“人性正义(绝对正义)”。
我从未看过恶人获胜的电影(悲剧恐怖等类型片除外),所以我一直确信那4个没有背景故事的囚犯是不会成功越狱的。所以,他们被抓住是必然的,这就是客观正义,法律正义。在此基础上,电影所抛出的问题就是盖斯帕德卖队友是否是绝对正义。
(故事在结尾急转直下,小镜子作为第一个出场和最后一个出场的越狱道具,抖了一个极漂亮的包袱——突然出现的一大队的狱警,令所有人吃了一惊。)
按照常识,犯人是不拥有正义属性的。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比如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往往因为学习不好或者喜欢高声讲话而被认为是“坏学生”,于是他做的事都成了坏事,并且不被认为会做好事。
电影却强调了“绝对正义”——被修理的水管工。这一不合理的桥段告诉观众狱警和囚犯这两个对立角色是可以站在一起的。
最后的时刻,被抓住的逃犯和警察再次站在同样的正义高点,“可怜的盖斯帕德”。而对盖斯帕德一直喜爱有加的狱长甚至也没瞧他一眼,直接不屑地指了指他的新牢房,在这刻,只有一个罪人,那就是出卖朋友的盖斯帕德。
这种感情倾向是非常明显的。在影片的开头,罗兰德面带微笑地“为我们讲这个故事”,说明最后他们还是出狱了(不论是再次越狱还是刑满释放),是作为成功者(因为他全片唯一的目的就是出狱)向我们讲述失败者(不论盖斯帕博德是否已经被释放,至少当时并未因出卖而获利)的故事。
这个开头实在是妙。看开头会以为他们最终成功越狱了,接下来只是展示一下越狱的刺激,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这也是给观众预判的一个圈套。
(最后,回忆一下他们站在井盖里看到的景象——遥远的狱墙、整洁的并木柏油路、头上驶过的出租车,那是我看过的最自由的景象,仿佛能嗅到自由的味道。那么清新、快乐。)

 3 ) 窥视内心的洞

向来不喜欢为了捧一部作品,而去踩踏另一部。只能是比较。但不同的影片,着眼点及张力都有相当大的区别,同样是无法类比的。

[肖申克的救赎]很戏剧化,故事也更煽情。无论如何,它是算在励志的范畴的,主流向上,结尾令人热血沸腾,痛快之极。

而[洞],哲理化地讨论了一群人,面对同一件事的不同反应与抉择,反射出的,只有人心的黑暗与阴冷。

没有任何旁支的单线剧情,频繁缓慢的长镜头,逼仄单调的场景,屡次重复的动作……所有的不利因素全挤进了两个半小时的片长中,哪知,竟如此扣人心弦,观赏性极高。

导演贾克贝克在为影片做减法,音乐、对话、剧情、想象、一切的一切 ,都忽略,只余下挖洞时捶击地面与锯断钢条的声音——冰凉、尖锐——直指人性。

 4 ) cult片还是经典佳作?解读跨越年代值得玩味的佳酿

   写给看过这部片子之后感觉压抑,误解它仅仅是黑色的嘲讽小品,或觉得它不能与“肖申克救赎”相提并论的观众,对这部被低估的老电影,我试着带大家从更深入的角度理解感悟。
   首先,感觉失望压抑的朋友们,随着电影情节的铺开直至结尾计划失败,罗兰德一句“可怜的盖斯帕德”嘎然而止,你们随着主角们一路忙活却体验了一把极度的失望,情绪上的不爽就给影片盖棺定论。说黑色也好说讽刺也罢,其实不然,这部电影耍了一个滑头,那就是片头罗兰德的开场白,法式的优雅讲故事般娓娓道来,却绝不仅仅是个形式....
   这个开场白有着精心布置过的场景:一个开阔的地界上罗兰德修完汽车后闲适地转过身,作为一个自由人平静淡然地向观众问好。。。如果你还记得的话,这就是对结尾最好的一个补充或说情感上的弥补,可惜这个滑头耍的太优雅,玩笑开的太大,观众们都给忘了以致于与主人公以后的命运完全联系不起来。
   结尾其实没有那么残酷,这不是纳粹集中营,主人公被狱警们剥了衣服面墙站好而已.....应该理解成开放式的,犯人们这次是白忙活了,以后面临的限制和惩罚只会更多,但成功越狱需要的是什么?或说深一些,解放自己到底需要的是啥?精湛的技术?虽然他们已经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这次是差点儿;但最最最重要的,是一颗自由不羁永不妥协的心!有了最后这一点,不管五年十年,或像肖申克主人公一样困上个二十年,自由终归属于他们,就像越狱老油条罗兰德的修车生活,哪天他可能还会被扔到监狱去,但这伙计的机制和勇气让我们只能笑着对他说:看好你哦哥们~。而反观告密者盖斯帕德,他可能更早地摆脱了肉体上的监禁,但他被社会的伪善绑架的灵魂,没有自由甚至永远地失去了自我。
    再来说第二点,在我看来与肖申克的不同立场决定二者不能相比,不说孰高孰低,不在一个体系上就没有办法很客观地比较。别拿越狱这回事来绑架影片性质,我觉得二者都不简单。
    肖申克是部好片,制作精良,基调立场非常符合主流大众的接受能力和是非观,但太过明确的善恶之分就不免损失了一部文艺作品令人回味和琢磨的乐趣,肖申克里男主人公是毫无污点的冤案受害者,对立面上的监狱管理者执行者都坏到流油的无可辩驳,他追求的自由简直就是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名正言顺,所以整部影片渲染煽情,命运曲折高潮跌宕靠着专业的演员,加上娴熟的镜头语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制作让观众看的泪奔,看完竖起大拇指这都无可厚非,但概括起来,还是英雄遇到逆境一路艰险打败大boss实现自我价值的老生常谈,区别只是指环王里阿拉贡靠剑,他靠智商。
    较之于肖申克里跨越了二十年的主人公奋斗史诗,这部“洞”,只是聚焦于短短几天发生在一个监狱小隔间里的短故事,不免让你觉得影片所探讨的东西也着眼于小处,不足以引发思考,那可就有失偏颇啦,而这也正是我更佩服这一部的原因:用精简的故事促狭的背景折射出开阔的思想,四两拨千斤,类似经典的见十二怒汉。
    对于越狱过程表现受到一定赞誉的现实主义手法,我就不过多评价了。 “洞”的独特之处,一部分体现在纯粹的个体动机。
    这里主人公的越狱是出于利己的个人意愿,也就是那个“小我”的自由意志,并不掺杂社会属性自然属性。 它所展示的监狱环境,与“肖”极为不同:虽同样局促压抑限制自由,但主人公们没有遭到迫害,精神上的打压也仅限于管制的范畴,更别提肉体上的残害和利用。片中时时体现这个监狱只是森严法制社会下的一个机器,麻木冰冷严于形式,典狱长和狱警的形象是符号化的,伴有狡猾和虚伪,却绝非邪恶到狼狈为奸草菅人命。
    而“肖申克”的主人公安迪的蒙冤前提就为他的越狱动机掺杂了自身权益维护以及公平公正的社会属性,监狱里险恶残酷的环境催生出了他求生本能的自然属性,安迪的同伴没有越狱而是等到合法流程出狱的设定可见影片一定程度上受到主流认同的束缚。
    “洞”里的伙计们的立场,无非是我不喜欢被关起来,再舒服我也不要在格子里躺着,累死累活我也要寻找出口挣脱牢笼,就是这么自然简单的理由。对比其中一个怕母亲伤心而拒绝逃跑的角色,他每天习惯躺在屋里对监狱环境产生依赖失去强烈的自由向往,一定程度上被训服被圈养了,然而这在片中也仅用来体现多样化的价值观,在宽泛的角色设定上影片并没给予任何主流价值倾向。同样是这个角色,作为唯一留下的犯人他尊重并支持同伴追求自由,无惧留下来面临的责罚,也是一个精神自由未被制度所胁迫的人,还体现了人性的闪光点:一贯慵懒的他在协助伙伴越狱时也挥汗如雨,甚至险些被石块埋死。“洞”的越狱者们没有大篇幅的自身背景和矛盾表现,但角色形象鲜明,分寸的拿捏更贵在真实,被法律制裁而捆绑在一起的几个人的相互了解也仅限于此。
    终于要提到这部戏的重点人物——盖斯帕德,观众多以背叛者的角度对其批判,但值得深思的是,也有许多观众对盖斯帕德不乏同情和理解,也有人说换做自己也会如此。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肖申克"里恐怕不会有人对塑造的反面角色有如此感受。所以我说“洞”可贵在角色的设定和其发展的真实性,一个自认为即将合法释放的囚犯,为何要冒着风险去越狱,给自己的“合法自由”平添障碍呢?这里且不论剧情里他是否被典狱长刻意安排进去,他是以一个不知情的旁观者身份进入场景中。当面临这两难境地,几个陌生人出于不得已而接纳他为计划一份子,短短几天他也仅仅“被知情”,并未主动参与任何行动,却被迫要“享用”计划的果实并承担可能的后果。大家可以很轻松地指责盖斯帕德不仗义,但在当时情景下,执法者并非压迫者或为非作歹的恶人,他们只是一群中立的执法者,为了保障自身利益,遵从法律向执法者揭露违法事实,同时却需要背负道德包袱。顺从于权威者,保全自身哪怕有悖自己的原则准则,这种情景就真实出现在我们身边(尤其上辈人)换做你,会怎么做?设身处地的从角色出发,且不论盖斯帕德的犯罪性质是否如他所说,恐怕无论如何观众也都要纠结一下了。这就是观影引发的反思意识,思考更可演绎到哲学和批判主义的高度去审视我们自身。作为一个人类,出于自我价值和是非判断,当社会属性赋予我们自身角色的太多层含义相互矛盾,将我们完整个体的思想撕裂开,我们将如何选择如何存在?
     看到这里,如果有人明白我在讲什么的话,请试着体会:那个“可怜的盖斯帕德”,在现实中无论职场情场中,是不是就存在于我们周围,是不是就存在于自己的躯壳之下,“可怜的”原因难倒不是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胁迫着在挣扎中做出选择,那双掐住自己脖子的大手难道不是来自于你自己的良知,理智和情感,社会身份和自身定位的痛苦折磨?

     
     
     

 5 ) 随记

如果假设《洞》不是一个以悬念和叙述性诡计营造悬念的那种廉价的感官刺激电影,那就必须承认,关于罗兰德才是告密者的猜想,在这部电影的叙事语境里是毫无根据的。导演借「越狱」这个题材讽刺了一类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种隐秘的诉求需要放到二战后法国光复时期的肃清运动背景中去理解。

雅克.贝克(Jacques Becker,1906-1960)导演的电影作品并不多,《洞》(Le trou, 1960)是他最后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品。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叙事电影,情节悬念、人物刻划,镜头语言对人物心理冲突的丰富表达、文本敘事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全片排斥音樂也是一特色。

影片开始时,插入一个契子,一位汽车修理工(我们后来知道他在片中叫罗兰德.达班特)直接对着镜头,用寥寥数语交待这部电影的由来,由此观众知道:这是一个发生在1947年法国Santé监狱的故事;是关于这个男子的故事;是雅克.贝克将这个男子的故事拍制成电影。此后,镜头直接穿梭到1947年的Santé监狱,干净利落。

这个开头并不像其表面看上去那样显得多余,它至少还支持了一种隐秘的诉求。它悖论式的存在(表面上所营造的故事真实感与实际上对真实感的削弱),起到暗示观众与文本拉开一段距离的效果——这有助于观众去审视和发现导演蕴含在这段叙事中的诉求。同时也从对影片故事的道德判断方面,提前暗示了罗兰德的「局外人」身份。

全片五个主要人物——5号牢房的五个囚犯,不久后纷纷登场,他们的性格和形象都刻划得很成功,用饱满有力来形容毫不过分。他们是:温文尔雅的克劳德.盖斯帕德,因被判「企图谋杀妻子未遂」入狱,面临着也许10年以上的牢狱之灾,他是5号牢房的新住户;自信老练的罗兰德.达班特,这个眼神透着狡黠、富有想象力、行事稳重的家伙就是契子里的那位骑车修理工,他此前有着三次越狱成功的传奇经历,接下来讲述的这场越狱就是由他组织的,至于此前的成功越狱和他当下的身陷囹圄之间,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被交待;鲁莽又心细的马努.伯尔里,他有着坚毅的眼神和孩子气的可爱笑容;沃塞林年纪看上去老成一些,他看上去颇有心机,绰号「阁下」也许是因为他的牧师家庭出身,此外我们对他一无所知;懒散的吉奥.卡斯德,大概是5号牢房里资格最老的住客,他拙于言辞,往往因言语过于直接让人尴尬,不过跟他相处久了,狱友都不以为意,他壮硕的身体内有一颗多愁善感的内心,唯一牵挂着的是年事已高的母亲的心情,除了这一点,任何事都无法激起他对未来抱有希望,包括自由的诱惑。

《洞》在情节上有典型的越狱片技术性细节,相比早几年布列松的《死囚越狱》(1956)和后来的《肖申克的救赎》(1994),《洞》并没花很多的功夫营造紧张氛围,反有种轻喜剧的味道。细节上服从于戏剧化的需要,有合理性,能够做到自圆其说。各种镜头交错使用,演员的心理冲突通过中近景和特写成功地传达了出来。总体上,影片的叙事简洁有力。

作为越狱题材的电影,就观众对其通常有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其演绎路径在于展示一次虎口脱险的「成功的范式」,一种对于自由的激情的释放,由此打动观众的心。事实上,《洞》在前面绝大部分的内容上并没有摆脱这个窠臼,经验丰富的观众可能会因其轻盈和丰满,心理反隐隐有些不安。这种不安在影片的最后得到了证实,导演以一个黑色幽默式的逆转偏离了观众的情感关照,而指向越狱为何会失败?就此而言,《洞》在越狱题材的电影中颇为独特。影片取名为「洞」的原因也在这里:最难越的不是层层隔阻的各种物理障碍,正是人心的黑洞。

这部电影很早就在想看影单里,因为Y在微信里推荐,特地看了。看完问了Y,发现他对结局的看法与我不同,又去浏览一下论坛,看到一些人關於誰是告密者的討論,不少人認為告密者是罗兰德,其所列出的种种理由,让我觉得在这个并不算复杂的电影文本中,这类「阴谋论」的解读——如认为整个事情都是由于典狱长的策划舍下的一个陷阱,或是罗兰德为求自保与典狱长的一场「交易」——陷入了那种大概肇事于好莱坞电影造势的所谓「寻宝游戏」的误区,流于琐屑枝节,而失于对于整体的体察。假如按这种解读,虽然论者可以列出一些所谓「证据」或心理分析以求证其合理性,与此同时,却也留下了更多在这种解释模式里的被忽略的「不合理性」,并且割裂了影片的内在统一性(表现在情节和人物的性格)。虽说某种意义上,文本的意义生成是读者(观众)和作者(导演)合作的结果,文本的开放性增加了影片的被思索空间,增添了其趣味性和魅力,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作出这类解读时,应避免与文本内在一致性的割裂,对导演本人意图的合理解读也是一种必要。

撇开对这个电影文本与实际生活的过多联想,就这个文本各个场景所承载的叙事功用来看,告密者显然是盖斯帕德。一部优秀的电影,不会浪费每一个场景,也不会堆叠一些无用的场景,也就是说,每一个场景都承载着一定的叙事含量,所有的场景在其彼此之间不违背合理性联系的基础上,共同构筑了叙事的整体面貌。关于罗兰德是告密者的猜想,尽管从现实复杂的角度来讨论,不是没有可能,但具体到这个文本,必须以这个文本所展现的内容建立解读。就此而言,这个文本实在欠缺能够体现甚至暗示罗兰德是告密者的内容,且不说影片开始以一个看上去多余的契子从罗兰德的主体角度宣称了他道德上的「局外人」性质,而且,一旦承认这一点,那也必须指出那些在叙事逻辑上透露盖斯帕德是告密者的细节,都是无用的或者欲盖弥彰的。如果假设《洞》不是一个以悬念和叙述性诡计营造悬念的那种廉价的感官刺激电影,那就必须承认,关于罗兰德才是告密者的猜想,在这部电影的叙事语境里是毫无根据的。其次,影片中众多的细节,采用丰富的心理诠释的方式,都或明或暗地指出告密者是盖斯帕德。它所以给人以冲击,与其说是因为这种指认比较暧昧,不如说更多的是观众对于越狱题材的一种结构性的叙事认知(被固化了的认知)。的确,雅克.贝克在关于盖斯帕德这个人物的刻划上避免了那种幼稚的模式化塑型,他建立的私人角度化的叙事策略更容易在观众内心激发起同情心和同理心,因此告密者在事件全貌中表现出来的虚伪、利己和卑鄙的道德形象,表面上与讨人好感的温文尔雅的形象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这并不违背现实,现象有它的迷惑性,而人性往往曲折幽深,如若不是因为这些,电影就少了许多甚至完全丧失魅力,少了发人深省的思考。

剥离这种叙事策略产生的情感魅惑,回头再去审视一下叛徒入狱的原因,抛开任何修辞,事实可以这么表述:叛徒是一个凤凰男,父母早逝,后来他攀上了比他大三岁的富家女,他与小姨子出轨被老婆发现引发吵架,他失手射伤后者,被以杀人未遂罪问罪入狱。在狱友的逼问下,他承认自己是靠这个女人养活,对于他在三把猎枪里装满子弹,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有人解释说是警察裁脏,想象力过于丰富了,将现实丑陋的可能性代入电影解读的缘故,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暗示产生这种动机的场景)这些关于他的道德瑕疵,是隐藏在对这个人物的不动声色的刻画上的,从背景上暗示了这个人物道德立场上的可疑。假如说告密者另有其人,那么关于盖斯帕德这个人物的这种背景交待,显而易见是不协调的。

影片从开始他跟典狱长对话的那个场景(以及后来典狱长找他谈话),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刻划,都说明了,盖斯帕德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必须承认他开始支持越狱是出于真诚的目的(考虑到他自身的利益),他开始动摇是从情人探监开始,尔后他自己竟因为内心的激动走错了牢房,那是因为情人尼克尔的探监让他看到让老婆撤销控诉的现实可能,但由于经验,他还不完全相信。及至后来,从典狱长(官方)的谈话中重获这个信息,他才相信了这种可能。这个心理转折的节点,正是他背叛狱友的开始。其转折体现的矛盾是:在确信形势对自己极其有利的情况下,他很可能马上就能出狱(顶多是自己向妻子作出妥协,那也是态度上的,何况在道德上他本来就是理亏的一方),而一旦参与越狱,将终身担负逃犯的心理阴影和现实困境,如果越狱失败被重抓回来,就有了新的罪名让法庭完全对他失去了信任,即使老婆撤诉也无法获得自由。权衡的最有利于自己的结果,当然是告密。当然,像他这样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内心是细腻敏感的,作出这种转变内心一定存在着道义和利己的挣扎,到最后,在典狱长的诱导性谈话中,他彻底抛弃了道义责任,背叛了狱友,跟典狱长和盘透露了发生在他牢房里的越狱计划。影片没有直接交待这一点,但从典狱长打电话叫楼长过去一起谈话、之后楼长跟他一起回来,以及他一改之前顺从主动的行为细节(那是已经确信自己很快将获得自由的心里波动的外在流露),都支撑了这一点,否则这次谈话没必要花费两小时。他跟狱友的解释是,最有利的情况下他还得坐上五年牢,这就完全是谎言了。

越狱的题材只是一个壳,导演借这个壳讽刺了一类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揭开蒙在这类人表面的温情脉脉的道德面纱,这种隐秘的诉求需要放到二战后法国光复时期的肃清运动背景中去理解,尤其是针对知识分子这一个群体。法国在二战结束后的光复时期,全国掀起了一阵针对维希政权和德占时期的合作者和通敌者的清算肃清运动,在知识分子圈这场运动进行得尤其声势庞大。很多法国知识分子在德占抵抗运动时期的实际作为并不是像其战后所宣称的那样,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不真诚的甚至完全是欺世盗名。联系到这个背景以及《洞》在内容上的表现模式,对于这部拍于1960年的电影,为何把情境设定在1947年(似乎毫无必要以过去式去表现,或者说,完全可以淡化时空背景),也就可以理解了,《洞》可以看作是对那一时期知识分子圈肃清运动中,很多人出于自保或名利而背叛自己良心和责任,逢场作戏、自我标榜、拉帮结派、争权夺利的集体非正义现象的反思和讽刺,这也许就是影片的一个隐秘诉求。影片最后罗兰德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可怜的盖斯帕德!」大概也就是导演对这些欺世盗名之辈的一个无奈断语。关于这段历史的文化研究,可参阅托尼.朱特《未竟的往昔:法国知识分子,1944-1956》(Past Imperfect: French Intellectuals, 1944-1956)一书。

 6 ) 盖斯帕德的谎言

        先整体说一下电影,这是一部鲜为人知的越狱片,但却是越狱片的经典之作,之后的「肖申克的救赎」、「越狱」吸收了本片很多优秀的地方。作为导演雅克•贝克的遗作,本片也烙有导演深深的印记,雅克•贝克坚持纪录片式的桥段,如敲击地面、检查包裹、开挖洞……这些桥段无疑增加了真实性,至少我是彻底地入戏,与盖斯帕德同在。

        盖斯帕德无疑是本片的主角,盖斯帕德从答应越狱到揭发越狱之间的蜕变,是有其必然性的,这是盖斯帕德的性格使然。盖斯帕德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从头开始看起,看似不起眼的最后一句“poor 盖斯帕德”是对他的最好评价。

        盖斯帕德进入我们视角是因为他私藏了打火机这件事,导演先给我们看一个绝食犯人是有原因的。让我们仔细对比一下盖斯帕德和绝食犯人的态度,绝食犯人脾气暴躁,态度恶劣;相反我们的主人公面带微笑的回答,打火机也是镀金的,给典狱长留下了温文尔雅绅士的良好形象,以致典狱长赞叹道“好孩子啊”。笑里藏刀,我们可以大胆猜测这是他贿赂典狱长的东西,当狱卒出来跟他说,出狱以后会还给你时,盖斯帕德很不屑的笑了,为后面盖斯帕德很受典狱长照顾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让我们一步步揭穿盖斯帕德的谎言。盖斯帕德向他的狱友说他是8栋的,他来1栋是因为8栋要修理,但是后面的情节告诉我们,当盖斯帕德从接待室回来他“完全糊涂了”走去了8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见8懂得全貌,8栋根本在没在修理而且有警卫看守,我们有理由怀疑盖斯帕德在说谎,至于他为什么说谎我们不得而知,可能是因为他私藏打火机而被换狱室。这里有意思的是,当盖斯帕德第二次遇见典狱长时,典狱长说:“我认识你”,盖斯帕德说:“是的,我有个镀金的打火机在你那。”无疑这是在暗示典狱长,必要时你可以私吞我那镀金的打火机。

        盖斯帕德第三次与典狱长交谈是在典狱长的办公室里,当典狱长告诉他,他妻子的上诉撤诉的时候,盖斯帕德不说话了,他心里在犹豫了。这是一场关于自由博弈,今晚越狱它可以自由但是却有再次被抓的可能;今晚不越狱,那么等狱友越狱成功后,他依然是共犯仍是要坐牢的。这两难的决定,让他彻底不知所措了。这里分析一下盖斯帕德的性格,他的性格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奴性。盖斯帕德的职业是买汽车的,但是他的妻子却非常有钱,用马努的话说“你是被老婆养的”,他过得是中上流社会的生活,用完奶奶的遗产之后,又傍上了富婆,他过不惯没有钱的日子,当典狱长给你他希望之后,盖斯帕德动摇了,这或许也印证了他的生活,在两个阶级徘徊,却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任人摆布,奴性的性格让他向自己心里的黑暗低头。片中盖斯帕德对马努有第一次觉得过一次坦白,他说“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觉得做的正确……跟你们在一起真好”,但是最后却背叛了他最正确的决定,向往纸醉金迷的生活。当他回到狱室的时候又装出一副很无辜的样子,让人同情,演戏演得如此之好,看来生活中他就擅于欺骗。告密获取的不是自由,依然是囚禁,只是从一个牢房去了另一个牢房。

        本片最大的谎言在于盖斯帕德的罪名,到底是不是因为他误伤妻子而才入狱的呢?经过如上分析,我们有理由怀疑不是这样的。当盖斯帕德和典狱长第三次交谈时,我们得知盖斯帕德的妻子其实是和地方官员恋爱了——“你怎么知道我妻子恋爱了”盖斯帕德语。那么事实可不可能是这样呢:盖斯帕德和小姨子恋爱了,盖斯帕德的妻子和地方官员恋爱了,并且双方都知道,那么盖斯帕德为了成全自己,也为了避免妻子与自己离婚而让自己身无分文,于是动了杀心,借口角时,“误杀妻子”,成功后自己还能得到遗产税。可惜“误杀”失败,计划败露,枪上膛,谁会无缘无故去把枪上膛呢,除非要杀人。那么盖斯帕德编出这样的谎言,就是想在狱中做好人,获取同情心,一个为钱弑妻的人,可是什么都干的出来的啊。

        “poor 盖斯帕德”,罗兰德的这么一句轻轻的话,却是深深的刺痛了盖斯帕德。
        


        PS:感慨一句:法国的监狱真自由啊,尊重人权啊

 短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跟小姨子乱搞的小白脸是靠不住的 史上最强Final Twist应该就绑在那个牙刷吧

10分钟前
  • 皮革业
  • 力荐

我怎么觉得比布列松的《死囚越狱》好看啊....

12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太牛逼了!越狱是个技术活,结局值得玩味。2022.5.18 二刷with toto。

17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一把小锯闯天下。

22分钟前
  • 魏小河
  • 力荐

CTMD,我恨死那个泄密的了。

27分钟前
  • 四月物语
  • 力荐

强烈推荐,不看会后悔的。

31分钟前
  • 传奇☂
  • 力荐

最后10分钟加满五星。

3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1.繁琐是必要的繁琐,繁琐得令人如此的揪心,你从来都不知道越狱犯转头之后面对的是什么,下一刻会发生什么?2.那些锯东西的声音、那些凿墙壁的东西真令人心惊胆战。3.人的性格天生使然,有些人讲义气,有些人就是不。4.开头与结尾,浑然天成,自成一体,超赞。

3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太好看!相比死囚越狱的完全冷酷,和肖申克的完全好莱坞化,雅克·贝克这部在人物刻画和越狱行动间都分配了时间,让各不相同的几个角色都丰满了起来,同时也不完全说透留下一些想象,真是拿捏得很好,完美👍 第一次知道枯燥机械的挖掘动作长镜头也可以这么扣人心弦,结尾更是极强!#4K

37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表演是个体力活。

39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力荐

各方面都是教科书级别的,唯一的遗憾是太闷。虽然镜头语言营造的情绪效果绝佳,但对这五个人的背景交待实在不够,以至于他们成功与否其实我并不关心。从这点上说,虽然这部电影各方面都比肖申克强一万倍,但却达不到肖申克的情绪感染力,虽然导演的目的也不是煽情。

44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结尾很失望

46分钟前
  • 盲刺客
  • 推荐

从翻转的小镜子中看到列队的警卫们的一幕,太惊悚了!很有力道的电影

48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刚开始我一直怀疑把五个人关在一起,监狱长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五个人一商量越狱多麻利,到最后才明白,把人关在一起才是最难越的狱。

49分钟前
  • Nobervem
  • 力荐

技术流的越狱片,好看!

50分钟前
  • 安东
  • 力荐

能做出如此牛逼如此伟大的越狱工程的团队怎么在这节骨眼上居然就轻易相信了一个吃软饭的、三把枪都上膛还以口角为借口,欺骗误伤而进来的小白脸呢?人性的伪善才是最不可不防啊。ps:翻转的小镜子中看到列队的警卫们的一幕,太惊艳!9.1

55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就在抱怨没有高潮的时候 镜子翻转十多名预警赫然呈现的镜头让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可是谁是叛徒谁是叛徒我觉得不好说 为什么一开始罗兰德在狱外修车 为什么他要对加斯帕的说“可怜的加斯帕的”。。。

60分钟前
  • 塞腮
  • 力荐

【A+】看得电影越多,反而越来越喜欢这类纯粹的电影了。越狱电影的鼻祖,没有像后世那些模仿者一样过于追求计谋的精巧和新鲜感,或是什么其他类型杂糅什么的。相反,里面的越狱手法其实都非常“朴实”,而整部电影的场景全部被限制在监狱里,就是老老实实讲了一伙囚犯越狱的故事罢了。但仍然相当精彩,全片几乎没有一点背景音乐,全靠人物活动,情节安排,灯光和过度放大的音效来营造氛围,非常纯粹的用电影镜头来讲故事。结尾的反转也是相当值得玩味,那个镜面翻转的镜头真是无比惊悚,什么恐怖片都比不过....

1小时前
  • 思路乐
  • 力荐

非常写实的越狱片,全片没用一点音乐,别有一种刺激,原著小说作者基奥瓦尼热衷于匪徒的忠诚和背叛

1小时前
  • 小老鼠
  • 力荐

情节性强,不闷,又好看。重讲故事的越狱片,对于细节的特写令人瞠目,整个过程提心吊胆、紧张如履薄冰,但又淡定自如。结尾满分!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