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HD国语版

主演:白杨,邸力,管宗祥,李景波,史林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5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祝福 剧照 NO.1祝福 剧照 NO.2祝福 剧照 NO.3祝福 剧照 NO.4祝福 剧照 NO.5祝福 剧照 NO.6祝福 剧照 NO.13祝福 剧照 NO.14祝福 剧照 NO.15祝福 剧照 NO.16祝福 剧照 NO.17祝福 剧照 NO.18祝福 剧照 NO.19祝福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祝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辛亥革命前后,居住在浙东山村里的祥林嫂(白杨 饰)命运凄惨,丈夫祥林早年去世,他死后的棺材帐越滚越大,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婆婆走投无路,为了还清债务,给二儿子阿根娶亲,在中人卫老二(管宗祥 饰)的怂恿下不惜偷偷将媳妇卖给贺老六(魏鹤龄 饰)。阿根将此事告于嫂子,心中无限凄苦的祥林嫂连夜逃跑,经人介绍在鲁镇鲁四老爷家打工。未过多久,婆婆登门领走祥林嫂。被逼过门的女人险些闹出人命,幸运的是贺老六为人善良忠厚,待她不薄,儿子阿毛的出生则令祥林嫂些许体会到生而为人的难得幸福。好景不长,丈夫和儿子接连死亡,彻底将祥林嫂的人生推向谷底……本片根据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豆瓣画江湖之换世门生第二季徒弟升级我躺着就变强 动态漫画犯罪心理第八季失落的第九军团杰瑞和玛姬生活阔绰迷情特警(国语版)过往人生政权第一季第15条金色手杖战士轰轰战队冒险者我的牙想你情乱萧山我是大哥大 电影版向左爱·向右爱犯罪现场调查第四季猛鬼街4:梦幻主宰你还活着月色狰狞亲爱的柠檬精先生哆啦A梦:大雄的创世日记恐怖食肉虫星空恋人逐星女第三季河中巨怪第二季亚洲风暴冒牌上帝爱情进化论逃亡医F东方战场南风不知我爱你混凝土乌托邦过气万人迷冲浪企鹅2金小姐之谜分手后,前女友惊艳归来龙王殿 第1季·动态漫平行校园生活法式出口荔镜记富兰克林惊天大劫案花园农家信号 长期未解决事件搜查组

 长篇影评

 1 ) 深夜观看《祝福》有感

年关将近,难得与父母一起在家看了一些电影。前些天选是枝裕和还有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但父母对于日本电影兴趣寥寥。今天选的是鲁迅先生的《祝福》改编的同名电影……看完只剩一句,祥林嫂真惨啊!

在学完这篇小说以后的四五年,我再次接触到这篇作品,越来越觉得鲁迅的先进性与革命性永远不会过时,鲁迅不应该是一个被束之高阁的作家…因为他写的东西这片土地的真实的事情,是这片土地的人的事情。他与这片土地的每一个人都建立了深刻的联系……

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部彩色影片,选用鲁迅的文章进行改编,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电影比小说更加立体与细节,对于人物的塑造也更加饱满。鲁四老爷的迂腐,鲁太太的冷漠,贺老六对于祥林嫂的温情,王师爷的阴险狡诈,病榻上贺老六和要债王师爷反抗的坚决,还有最后最为升华的祥林嫂砍门槛的绝望…… 因为原文是第三人称转述的,细节很概括。但电影用第一人称去拍摄,在具体情节方面的改动我认为还是很成功的。

但祥林嫂刀砍门槛这个改编看来是颇有争议,主要的争议点是祥林嫂作为深受封建礼教压迫的中国普通妇女,是没有勇气与她深深崇敬的价值观相反抗的。此处改编虽然突出了革命性与反抗性,但却偏离了作者的本意。但艺术作品为意识形态服务是必然,所以不做过多评价,个人认为是十分精彩的画龙点睛之笔。因为改编后的祥林嫂不再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况且这种反抗不一定是意识的觉醒而仅仅是觉得受到不公待遇的愤怒,与鲁迅笔下不敢反抗的祥林嫂没有太多冲突。(我瞎说的)

最令我难过的一幕是:最后,祥林嫂在柳妈劝说下去捐了十吊钱,满心欢喜回到宅子里,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在祝福的时候碰了活鲤鱼被赶出家门。祥林嫂在漫天冰雪的夜里,一步步走着。她说着:人死了以后,到底有没有魂灵……周遭的人都在过着新年,鲁四老爷家又开始为新年祝福,但祥林嫂却在孤苦伶仃地度过了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天。一种极其悲凉的对比,为这部电影的主要情节画上了句号。

我想,其实这部文学作品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们做着符合这个时代道德的事,但聚集起来却是违背人性丧尽天良的恶。这就是吃人的社会,吃人不吐骨头的社会。

最后,一段颇具意识形态宣传画外音飘来:(大概)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是的,我们应该庆幸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还是吃人的那一套换了一种高级形态继续剥削人们?只是社会在进步,剥削的手段也会进步罢了。有人的地方永远就有剥削。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共性恐怕就是把人的本性深刻且露骨地描绘了出来。现在再听那段话外音,令人回味。

最后附上电影开头引用鲁迅的一篇杂文《我之节烈观》节选: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还要发愿:要⾃⼰和别⼈,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害⼈的昏迷和强暴。我们追悼了过去的⼈,还要发愿:要除去于⼈⽣毫⽆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还要发愿:要⼈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2 ) 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晚上看了《祝福》,电影结束半个小时了,我还是在努力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这片子太堵心了,整整96分钟,没留下一丝喘息的空间,一锤接着一锤砸在心上,直至字幕一句“她倒下了,死了”。

《祝福》的情节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了,每个人都能记起那句“我真傻,真的”,小说一直都是第三视角叙述,而电影则会代入第一视角,电影给我的震撼远比当年读小说多。

每一次命运的转折点上,祥林嫂就像被从一个高台推下,前几次跌跌撞撞还会被另一个台子接住,之后就坠落的得越来越久,摔得越来越惨,直至捐门槛击破了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坠入无尽的黑暗。

我甚至找不到一个情绪释放的点,坐在漆黑的影院里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叹气声。

最后画外音说“这是四十年前的事了,幸运的是,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距离电影拍摄的1956年又过去了60年,四舍五入一百年了。看完电影的观众真的会感到幸运吗?这样的悲剧真的不再存在吗?我存疑。这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整个故事就是灰暗乃至黑暗的。

片头这段话,与君共勉。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鲁迅

 3 ) 《祝福》——吃人的不是社会 而是人

《祝福》——吃人的不是社会 而是人

白天看了一遍1956年由蔡弧导演指导,夏衍编剧改编的来自周先生《彷徨》中的散文——《祝福》。看完之后我整夜难眠,难以释怀的不是可怜的被封建社会害死的雪夜里炮竹声中瘫倒的祥林嫂,而是当我看完一遍之后,那种依旧存在于市井之间的麻木不仁,那种咀嚼别人痛苦后的事不关己。

鲁迅先生想表达的究竟在于那个封建社会压迫下被践踏的无辜的祥林嫂还是展现那一批像是看客般事不关己的市井小民?我们都不得而知,知道的是,封建思想的余孽已经深深扎根于国人的骨子里,吃人的是那糟蹋人的封建思想,封建迂腐的社会吗?不!不是!是人,吃人的不过是人罢了。

过去的人和现在的人,似乎根本就没有变化。一百多年过去了,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人也还是那样的人。碰见令人难过的人和事,附和着哭一哭,闹不闹,便过去了。我们都没有追究最后事情的结果,就同死去的祥林嫂一般。

苦命的祥林嫂,集齐了一身的悲哀,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嘴里的“克夫相”,而如今即便放到这个时代,也不会有人在意她的勤快,她的悲惨和委屈,而只会觉得晦气,或是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从此戴上了灰色的眼镜。

电影《祝福》更加全面的展示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从一开始,她是个刚死了老公的寡妇,而可恶的婆婆却为了自己儿子超狠心将她卖给深山里的贺老六,就为了80吊钱,于是便决定将她卖出去,而善良的儿子却偷偷的告诉了祥林嫂,她便趁着婆婆熟睡跑了出去,这是她第一次反抗。

她逃到了鲁镇鲁老四爷家去做工,原本她可以在那里幸福的生活下去,即便是做下人,也活的开心自在,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不是理想主义,现实总会在人最拥有希望最相信希望的时刻给人脑袋一大棒子。当有一日,祥林嫂在河边淘米时便见到了同她婆婆预谋将她卖了的人,几日后,便偷偷将祥林嫂抢走了,走了之后穷凶极恶的婆婆并没有就此放过她,不仅到鲁四爷那儿去要回了工钱还故意佯装的曲解了祥林嫂离开的缘故。

电影里的贺老六是个善茬,尽管祥林嫂在结婚当日对拜之时,不畏强权撞向桌角,可最后心疼她的贺老六还是愿意放她走了,可当千般万般想逃走的祥林嫂听到贺老六说“你是要回鲁四爷个家里还是回你婆婆那个家?”的时候,她迟疑了,也开始了第一次崩溃,她不知道,因为两个都不是她的家了。

于是,她便开始了人生中第二段美好时光,就是和憨厚老实的贺老六一起生活的日子,并生下个儿子取名“阿毛”。好景不长,悲剧再一次降临,为了还娶老婆的地主钱,贺老六累出病了,而在阿毛被狼叼走的时刻,他终于咽气了。

再一次被打入谷底的祥林嫂迎来了第二次的崩溃,在一时之间,同时失去了儿子与丈夫。所有的美好再一次戛然而止。

家给地主霸了去,她只得再一次去鲁四爷家上工,可这时经历了两次丧夫与丧子的祥林嫂已然不是第一次时候受待见的模样了。她成了晦气东西。而她的痛苦的过往,也成了人们茶前饭后的娱乐方式,她总是念叨着“我真是傻啊,真傻……”当她的悲伤的故事被咀嚼的不再有滋味儿时,人们便不愿再听了。

当别人和她说“捐门槛”能洗干净她的罪孽的时候,她似乎再次看到了希望,开始努力的工作,努力的挣钱,最后用一年的工资凑够了十吊钱去寺庙捐了门槛,当她开心的跳跃的和路上每个人都说“我捐了!我捐了门槛了!”的时候,她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她以为得到菩萨的原谅以后她就再也不会受到冷眼与窃语和嫌弃了。

可当做“祝福”时刻,她将鱼拿上桌子时,被老爷和夫人的呵斥,即便她依旧还是努力和他们说,她“捐门槛了!”这是她第三次的希望,也是第三次的反抗,可终究还是失败了。老爷一句“那又怎么样?你还是不能碰这些东西!”,终于,把她最后的希望打碎的彻彻底底,她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她惊慌而又无奈。终于,她被赶走了,她成了被抛弃的人,她成了被践踏的人。可她,又做了什么?

最后的场景,同样是新年的“祝福”,人们依旧放爆竹,迎接着新年的到来,而祥林嫂,就如同死狗死猫一样,走了便是走了,也没人记得也没人留恋。终于战战巍巍的拐杖,倒下了,她也倒下了。

可如今,场景总是惊人的相似。是社会吃了人吗?我不禁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

不,不是。吃人的不是那个封建迷信的社会,而是人,是麻木而高高在上人!

悲剧总是充斥在生活里面儿,而人总是会选择选择性的失忆,比如记住有趣的事情,而遗忘那些让你痛苦的事情。那你可能会问我,生活本来就已经那么辛苦了又何尝要留住痛苦呢?可真正的痛苦是什么呢?是希望过后的绝望,是品尝悲伤过后的麻木。从什么时候起,人都变成了这样了呢?

这让我想起了江歌事件,让我想起了保姆纵火事件,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新浪热搜成了茶馆,而键盘客则成了那些抹着眼泪却咀嚼别人悲伤的人,痛苦成为了一种饭后茶点,成为了好奇心驱使而去的彼岸。没有人去追究如何,又或者没人能体会当事人的痛苦。可有一点是存在的,就是不同的声音带来的后果。

有人感伤,有人调侃,有人嬉笑,有人站在道德高点用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拒绝了所有的真相。所以,没人能够真正的感同身受。于是,大家都开始闭口不言。

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失去信任的呢?人们开始质疑别人的同情,从什么时候起,人们都开始了相互之间高度的戒备呢?吃人的是社会吗?不,不是。

我开始越来越能理解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不论是“孔乙己”也好或是“祥林嫂”也罢,都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可这仅仅是他们的悲哀吗?不,不是。

“伪善”大概是最能代表人性的词汇了罢。吃人的大概就是这类人吧。他们麻木不仁,他们事不关己,他们不在意结果也不在意过程,在意的不过是其中他们所以为的“趣味”,一百年过去了,可这像极了茶馆里的叨唠着的人却换了个身份存在着。吃人的是什么?

是人罢? 是人罢!

 4 ) 含蓄内敛的表演

几乎每年都要看一遍《祝福》,但竟然没有看厌烦。说实话,从未注意过该片的演员与导演,只是因为能够与鲁迅小说搭配的只有这一部电影,所以经常看。看的多了,总觉得祥林嫂与贺老六以及众演员演的太好了。

片子里祥林嫂的衣着完全符合小说中的形象,典型的南方农村妇女的样子,衣着朴素整洁,低眉顺眼,一幅恭顺的样子。这样一个安份守己的女子在丈夫祥林去世后,因小叔子告知婆婆要卖她,匆忙中逃离家乡来到鲁镇。出现在鲁四老爷面前的祥林嫂,那样的安静,只想求得一碗饭。

电影的镜头语言干净,将视角放在祥林嫂面部特写与手部特写,虽无语言,人物性格已凸现。这样的镜头堪称经典。可知,祥林嫂的出场是小说经典,要完全表现出来不容易。

其后节奏看似舒缓实则紧凑,祥林嫂日常的工作,过年时的辛苦忙碌,内心的充实,众人对祥林嫂的夸耀都通过镜头传达出来。没有过多的台词,就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这样淡墨山水般的镜头,极具中国特色。

接下来情节急转,急促的音乐传达出祥林嫂被婆家人追时的慌乱,乱糟糟的喜堂与祥林嫂坚毅的眼神形成对比。一个不甘被命运控制的女子形象呼之欲出。

贺老六的善良感动了祥林嫂,夫妻间几句对话就能感受到温暖。孩子降生长大似乎祥林嫂要过好日子了,但不幸再次降临。

电影将阿毛之死与贺老六强撑病体拿枪要出去找孩子因激动而死放在一起,将悲剧掀到高潮。一张一弛的情节,一个女子的命运打动了观众。

孩子死了,老六死了,祥林嫂被赶出家门,再次来到鲁镇。这次的祥林嫂眼中失了神彩,被人轻视。喜欢电影的改动,祥林嫂要拿刀砍门槛,这一改动让人看到了她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几个动作眼神就写出了她内心的痛苦。

这样一个勤劳善良的女子终究被生活吞没,在风中拄着破竹竿,一头花白的头发,一脸绝望麻木的神情,就那样走向了死亡。

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内容丰富,人物台词少,但传递的信息丰富,正应了那句此时无声胜有声。

 5 ) 那样的时代过去了吗?

2021深圳珍藏影展@华夏星光影城

看完这部情绪激动了很久,短评写了一些,还是觉得不够,于是就想要把更多的感想写下来。

这些感想一部分和电影有关,一部分和电影无关,而是和我们所处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这也是我看的过程中全程最被触动的地方。刚刚看了一圈评论区,大概因为是老片,所以大家都在聊时代背景、聊人物塑造,可是我从中看到了太多太多熟悉到触目惊心的东西啊,真实到让我全程攥紧拳头和连连叹气,痛苦到几次几乎无法坚持看下去。能让我这么共情也是很意外的。

祥林嫂的境遇当然是悲惨的,以及正如一些影评说的,电影改编比原著丰富了的部分在于祥林嫂的悲剧不仅是冷漠旁观者的“平庸的恶”的结局,更增加了现实的经济压力作为强烈的外因。这一点让作品本身具有跨越时空的批判意义,因为穷人永远存在。

在电影里,那些虚伪的上层阶级(地主)或者说剥削者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但这仅仅是地主阶级吗?最近充斥在社会新闻里的996、过劳死、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被刷屏的资本家之恶难道不是鲜活的现实吗?为了更好的生活的向往卖命工作,更从地主那里借钱生活又被利滚利的高利贷逼得卖命,这并不是旧时代的事,而是每分每秒发生在周围的日常啊。祥林嫂和贺老六们卖命给四老爷、七老爷,那些猝死在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卖命给新一代的资本家(甚至还有人为了这种拿命换钱的现实争辩其合理性),还有更多被现金贷逼得出卖裸照甚至逼得跳楼的所谓“愚昧底层”像水滴滴入大海一样毫无声息。在贺老六忍着腰痛去河边拉纤又倒下的那一刻,在祥林嫂倒在雪地里的那一刻,想起那个倒在新年夜的PDD女孩,我再也不能假装自己在看一个忆苦思甜的故事了。原著在100年前写就,是纯粹的控诉;电影是60多年前拍摄,那时它可能真的是一个告诉人们旧时代很差、新时代来临了的革命主义教育片,那是可能真的以为我们可以站在新时代去批判那个旧时代;可是一切发展到今天,我们站在制高点上批判的一切又以一种残忍的滑稽回来了。

祥林嫂作为女性的境遇也在电影里被刻画得无比残酷。被一次次地卖掉,甚至撞晕了之后还要被冷漠的人们按住拜堂,电影将这段以一种非常高级的方式呈现出来了:行云流水的吹拉弹唱的镜头和快速切换的婚宴节奏里全都是对于“人”这个个体的漠视。这段看得我拳头都要捏碎了。而那种“愚昧”现在依然存在于我们看不见的角落。看看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关于拐卖、关于杀妻、甚至关于阴婚的新闻吧。甚至不说这么极端的例子,将女性作为工具来看待的事离我们比想象的更近,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片子的最后,旁边以一种宣教的口气说“祥林嫂死去了,但是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我看来简直是种最绝妙的讽刺(虽然它的本意并不在此)。这不就像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为了过审而加上的那些制度优越性的画外音吗。这个结尾再次成为了当下的一面镜子。

最后还要补充一下,除去这些批判意味之外,这部片子独有一种古典的美。穿插在整个片中的小桥流水、鸡犬相闻的水乡景色,清淡怡人,想起了城南旧事、小城之春里的韵味,那个年代真的存在一种高级的审美啊。这种扎实典雅的美感贯穿到后来最为人熟知的作品里,大概就是87版红楼梦了。我很为这种独特的中国气质的美所感动。

 6 ) 《挣扎无效的时代》

浅评桑弧《祝福》

片中一句台词最得人心:“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一个万恶的旧社会,殊不知是时代的悲剧还是祥林嫂的悲剧。那些透露着浓浓年代感的烙印在悲惨的祝福里得以揭示,是鲁迅先生对悲惨时代的控诉,更是桑弧导演对人性自我的剖析。此影片是对封建势力的批判,更是新中国色彩故事片的开始,它深刻的反省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敢于揭露时代的伤疤,那些被迫害的万千妇女,那些充满教条主义的剥削者,他们都是时代的产物,是封建礼教的象征。中国自古以来都尊男人为天,女人的地位是地下的,可轻易践踏的,如祥林嫂这样的人物大有人在。无论是《菊豆》还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都在诉说着关于女人坎坷的命运,它们大多揭示着社会的不平等和人性的冷漠,在影片中,导演着重描绘了女主人公祥林嫂,她这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祥林嫂丧夫逃命为仆,二是祥林嫂被逼改嫁,三是祥林嫂失去至亲疯疯癫癫最终死去。前两个阶段,祥林嫂都为了自己的命运和坏人做了斗争,而最后一个阶段祥林嫂斗争失败了,她渐渐明白,她斗不过这个黑暗的时代,她的死仅是惊醒,却永远无法杜绝……

影片开始,也是所说的第一个阶段,夏衍先生采用了传统的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法,山和水的融合,是动与静的搭配,鸟鸣环绕,营造了轻松的气氛,将画面的美感展现出来,交代了场景,烘托了祥林嫂当下的情绪。最初,祥林嫂也是一个热情、善良,朴实的人,是一个靠双手收获的劳动者,是个好人,和电影画面中的景色一般。而卫老二和祥林嫂婆婆的出现是影片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他们的出现是至关重要的,也暗喻了吃人的制度,两人商计着如何将寡妇祥林嫂卖掉,此剧情中卫老二这个人物深刻的展现出了坏人的奸诈和诡计,最初卫老二假装安慰祥林嫂,道出:“算了,想开些吧……”看似慰藉祥林嫂,实则私底下和她的婆婆打起了卖掉祥林嫂的主意。这样的人物是可恨的,令人发指的。祥林嫂做出了反抗,她跑了出来,离开了家,在好人阮大嫂的帮助下去了鲁老四爷家当女佣,鲁老四爷对她的收留并不是因为可怜她,怜悯她,二是地主阶级对底层人民的剥削。鲁老四爷封建的“祝福”行为,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固步自封和思想约束,也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我利益的不正之风。鲁老四爷厌弃且避讳祥林嫂,只是把她当成如牛马般的畜生劳力,剧中鲁四太太是尚存一丝人性未泯之人,她同情祥林嫂,但更多的是她的自私和她顺从中的无奈。

影片中祥林嫂的第二次反抗出现在被卫老二抓到山坳中与贺老六成亲之际,祥林嫂拼死抵抗,并意图撞死,可人性的丑恶也在此表现的淋漓尽致,王师爷一行人不顾祥林嫂生死,强行按着祥林嫂成婚,而同为女人的阿德嫂也是冷漠至极,劝祥林嫂顺从,好在贺老六是个好人。第二阶段中,也是祥林嫂唯一一段幸福的时光,婚后,她与贺老六过的很幸福,并生下儿子阿毛,虽然身负巨债,却过的很有滋味。巨额的债是压死穷人的稻草,生活的苦涩没有让他们放弃反抗,对待贺老六的关怀和体贴,祥林嫂也倾注了自己的爱。可生活的不幸往往不打招呼就到来,王师爷的阴险逼破的祥林嫂再一次家破人亡,而这一次,祥林嫂发疯了……

祥林嫂逢人就说:“我真傻,真的……”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她又回到鲁四太太家做事了,鲁家对祥林嫂的避讳越来越重,无奈之下,祥林嫂只能迷信着去“捐门坎”,她为了解脱,竟把一年的工钱全部捐了,观众们看到这里,都知道祥林嫂疯了,可祥林嫂还是想不明白自己为何落魄潦倒残生。这是影片最揪心之处,它通过配角的奸诈阴险和压迫,反映了时代里的封建。祥林嫂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已经捐了还是不能祝福,她绝望了……她砍了门坎,是对自我命运的最后一次反抗,在那以后,祥林嫂便“死”了,“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祥林嫂逢人伸手索要,再也没有了往日劳动人民的热情,在那样一个祝福的节日里,祥林嫂寻不到尽头,死在了时代的悲哀里。

旧社会的顽强是经不起摧残的,祥林嫂代表的是一类人,她们不停的同命运中的不公抗争着,她们一次次冲破封建迷信的束缚,她们的不幸遭遇,值得同情。作为电影人在讲好故事的同时,也时刻不忘了本身的教育意义,如此才会让人们深体会: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短评

其实是存在遗憾的改编,但要感谢白杨演得那么传神...其实我觉得鲁迅的作品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只现在没有人愿意去尝试罢了....

7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桑弧结合传统戏曲元素的《祝福》采用了完全区别于《卡门归乡》(日本第一部彩色电影)的低饱和色彩。这种视觉上的惨淡其实是暗合了鲁迅文章里的追悼精神以及悲凉基调。“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现如今,我们回过头来看当年的结尾反而愈发耐人寻味了。

11分钟前
  • Muto
  • 推荐

片尾说了一句大假话:“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6分钟前
  • Ben
  • 推荐

上影节修复4K版,作为新中国第1部彩色电影,鲁迅+夏衍+桑弧的组合为中国电影史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电影旁白确存在明显的宣教感,祥林嫂剁门槛的改编也加重了时代批判性,很多短评以此来表达遗憾甚至是批判,认为电影应该超越政治超越意识形态,不应该成为宣传工具。这未免太过天真,典型的小知识分子理想主义。难道当年左派电影反映旧社会吃人的现实呼吁底层人民的反抗不好吗?好莱坞的电影不也在积极宣扬他们心中的所谓普世价值吗?任何文艺作品任何艺术家都是有时代局限性的,评价任何作品也都应该放在当时环境中去讨论,否则不就陷入了“屈原、岳飞破坏民族大融合”的悖论中去了吗?鲁迅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切准了时代脉搏!一些人有典型的思维定势,任何电影只要不批判当下政权的都会被归为下品,这岂不是本身也是一种二极管意识形态思维?

18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入木三分

22分钟前
  • 水水
  • 力荐

和孩子们一起看的,呼呼~演得真是好!

23分钟前
  • azurebleu
  • 力荐

高中语文课看的。

25分钟前
  • 明年今日
  • 力荐

给你曙光,就是为了让你迎接更大的绝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影史十五佳NO.07

2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现在看这个故事,完全就是一个底层人民互害的故事,祥林嫂头婚寡妇的时候被婆婆小叔子卖了;二婚又是被乡亲们出卖而赶出家门;最后还是被柳嫂骗捐而导致最终失心疯了。所以最后说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忍不住笑了,现在不就是底层互害嘛

31分钟前
  • 满江红
  • 推荐

这样的时代并没有一去不复返啊

36分钟前
  • GA
  • 力荐

我命不由我、由天。

4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资料馆留影#修复版,比较成功的改编,比语文课文更生动也更悲催。白杨演活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个可怜女人祥林嫂,比她个人凄惨命运更悲凉的,是周围人冷漠无情又保持高度一致的态度(平庸之恶?),尤其难忘被五花大绑成亲的祥林嫂一脸生无可恋又怒不可遏的场景,而周围众乡邻竟然吹吹打打说说笑笑一派河蟹……旧社会的穷苦女人如同货物一样被卖来卖去毫无尊严与幸福可言,而这种丑恶怪相却被各阶层的人维护并且从未提出异议。电影新增加的“砍门槛”段落算是一种无言反抗也是全片高潮,而最终在旧历年底的风雪之夜冰冻死去的祥林嫂,几乎已经成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群体的一个象征,谁之罪?出路究竟在哪里?话说1956年那会的江南水乡还是富有诗情画意啊,多年后回看才发现贺老六竟然是魏鹤龄饰演的,简直是演啥像啥堪称一代黄金配角。

41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鲁迅先生对不起,到现在中国人也没在你笔下形容的进步多少。

43分钟前
  • 腐花儿
  • 推荐

故事、剧本都非常牛逼,演员表演欠火候,如果把最后那句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画外音拿去,这是能在国际上拿大奖的片子,可惜它生不逢时,诞生在闭关自守的五十年代。

44分钟前
  • 刀逼刀
  • 推荐

2021深圳珍藏影展,竟然能在深圳看到4k修复版,仿佛电影资料馆南下了,好激动。这部50年代的祝福,也像上次的城南旧事一样,让人惊叹中国的电影艺术在当年就达到了那样的成就,那些扎实的服化道、真实的表演、辛辣的讽刺、古典主义的审美,放到现在何止是不过时,简直绝大多数电影都难以企及。女主角竟然是十字街头的女主,二十年后在这部里的表演也太自然太动人了,第一次看到鲜活的祥林嫂呈现在面前,比读鲁迅原著时更为直观和震撼。把那样一个第三视角的短篇改编成这样丰满细腻的故事,太厉害了。更微妙的是,在现在来看竟然能与996过劳死等等社会新闻无缝衔接,每一个情节都看得人咬牙切齿拳头都要捏碎了,那样的时代过去了吗?不,它一次次地卷土重来了。

47分钟前
  • 艾栗子
  • 力荐

惨惨惨惨惨惨惨,这个时代过去了吗,惨惨惨惨惨惨惨惨惨。

50分钟前
  • 蓝格子
  • 力荐

【北影节】中国电影资料馆 / 8.22 问题在于我们对文本太熟悉了,原著中祥林嫂的形象是身材高大(不亚于个男人)、手脚麻利、勤劳能干,女主选角还原度极差,这是我最直观的感受到演得好不如长得像的一次。第二任丈夫故事线的增补和魔改也有同样的问题,演员身板瘦弱,人物性格也立不住,旧社会遭污土壤里培育出的白莲花?不是一定需要幸福的对比才能突出不幸,祥林嫂、松子这样的艺术形象一生都是悲剧,避不开逃不掉,所以更能引发思考。结局处砍门槛的斗争精神从何而来?愚昧无知的旧社会女性是没有出路的,只能寄托鬼神之事,询问是否有地狱、来生。真不是士大夫阶层不平则鸣、发愤著书,下一步反封建迷信,掀起女权运动的走向。原著的思想性太高,电影被意识形态牵引的生生掉下来几个层次,鲁迅先生到底是伟大啊!

53分钟前
  • Yakamoz
  • 较差

白杨的表演非常非常抓人

55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中的一部根据鲁迅名著改编的佳作,问世于1956年这一“十七年”阶段中,政治氛围相对最为宽松的年份,可谓生逢其时。作为黄佐临导演的老搭档和好友,桑弧导演在本片当中,深得佐临后来提出的写意戏剧观之精髓,明亮诗意的摄影、极具想象力的空镜头和意蕴丰富的种种符号特写,丝毫不逊色于当代的艺术电影,而几处设计精巧的长镜头,也让人拍案叫绝。饰演祥林嫂的主角白杨的演技,已经达到忘我的境界,其对于人物命运与性格转化的刻画,实在让人动容。而除了结尾处的旁白之外,本片完全以人物为中心推进剧情,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展现得立体而丰富,少有先入为主的说教与概念化痕迹。这样一部电影作品,确实值得重温,其修复版新近入选戛纳经典单元,就是对其超越所在时代价值的最好肯定。

59分钟前
  • 江海一蓑翁
  • 力荐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长片。被嫌弃的祥林嫂的一生。鲁迅原著;时间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后几年,1921年之前;反对地主恶霸、破除封建迷信;改编新加的砍门槛也有了抗争精神,结尾画外音也在强调是反映过去的时代。然而这样也能荣登”毒草“,罪名是“达到三十年代文艺黑线更进一步统治银幕的罪恶目的”。我真傻,真的……

60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