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蜜儿·克劳岱尔

HD中字

主演:伊莎贝尔·阿佳妮,热拉尔·德帕迪约,玛德琳尼·罗宾森,洛朗·格雷维尔,菲利普·克利夫诺,卡特琳·伯曼,Maxime Leroux,达尼埃莱·莱布伦,让-皮埃尔·桑捷,罗杰·普朗肯,奥蕾勒·多阿藏,玛德莱娜·马里,阿兰·居尼,Gérard Beaume,Martin Berléand,弗朗索瓦·贝莱昂,米歇尔·贝罗夫,丹妮丝·沙朗,菲利普·帕布兰克,安妮-玛丽·皮萨尼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8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卡蜜儿·克劳岱尔 剧照 NO.1卡蜜儿·克劳岱尔 剧照 NO.2卡蜜儿·克劳岱尔 剧照 NO.3卡蜜儿·克劳岱尔 剧照 NO.4卡蜜儿·克劳岱尔 剧照 NO.5卡蜜儿·克劳岱尔 剧照 NO.6卡蜜儿·克劳岱尔 剧照 NO.13卡蜜儿·克劳岱尔 剧照 NO.14卡蜜儿·克劳岱尔 剧照 NO.15卡蜜儿·克劳岱尔 剧照 NO.16卡蜜儿·克劳岱尔 剧照 NO.17卡蜜儿·克劳岱尔 剧照 NO.18卡蜜儿·克劳岱尔 剧照 NO.19卡蜜儿·克劳岱尔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卡蜜儿·克劳岱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罗丹(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饰)是一个名满世界的雕塑家,众所周知的“思想者”就是他的作品。实际上,除了他自己的艺术天才外,还有一个人在罗丹的艺术和感情生命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就是他的情人卡蜜尔(伊莎贝尔•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饰) 。卡蜜尔也是一位极具艺术天份的美少女,与罗丹忘年相恋。但是,大凡和大师的恋情总是充满折磨和坎坷一样,卡蜜尔也一样。他们之间疯狂而充满激情的爱情,会带给卡蜜尔怎样的命运呢?以家人之名玄天至尊动态漫画下班后吃一顿亲爱的恩东啊心动顺风车奇迹的再现针孔旅社2:前传超好笑元宵夜山海师打扮美国、装点自己:九旬女神的美丽传奇延安游击队伏妖攻略之穿墙探花杰洛德·卡尔迈克:罗撒尼埃尔国境线2017生命中的美好印记寂静中的惊奇赝品越囧寡人有疾 其名相思第一季骷髅神庙的宝藏换乘恋爱2舌战末路球徒风骚女子第一季我的家政夫渚先生:新婚大叔特别篇真·一骑当千穿越时空之明月郡主诅咒成为恶毒女配之后拿下男主阳光普照大地辽宁卫视春节联欢晚会 2024Fairy兰丸~让我来帮助你的心~律政新人王粤语周六夜现场第三十七季联邦调查局:通缉要犯第二季花儿与少年 第一季飞驰外卖员神枪手与咖喱鸡家的港湾第三季姬本佳人第二季遗留搜查2天后小助理夜间公演

 长篇影评

 1 ) 无题

一部以利剑色做基调的片子《罗丹的恋人》,是布鲁诺·努坦执导,伊莎贝尔·阿佳妮主演的法国剧情片,1988年上映。告诉了43岁的罗丹碰见19岁的卡蜜儿的故事。布鲁诺·努坦以他共同的视觉言语向人们浮现出卡蜜儿这位蠢才的雕塑艺术家笑剧的终生一生没世。令不雅观看者扼腕的同时,也使人对于罗丹这位艺术巨匠和剧情中的维克多雨果这些艺术界的顶尖巨匠有了新的意识。使人们从新核阅艺术与生产,与婚姻,与恋爱之间具有的某些支解。 剧情以深夜卡蜜儿的弟弟克劳戴受他母亲的唆使去找他的mm卡蜜儿 睁开。而卡蜜儿的浮现倒是正在为她的雕塑建筑去很深的沟里去弄那些泥巴的原资料。布鲁诺·努坦的这类叙说体式格局是为了浮现出卡蜜儿这位雕塑艺术的蠢才对于雕塑艺术是何等执着与痴迷。显然,他的这类叙说是顺遂的。卡蜜儿与罗丹的恋爱戏场景叙说没有算太多,他因而艺术的穿擦交流,思想的碰撞来实现的。那若干场吻戏的激情狂吻。却很到位地实现了他们之间恋爱的强烈热闹,艺术正在恋爱中升华。那些灵感就像燧石锻打出的火花。一次次的发作。

 2 ) 干净的一生

Camille Claudel。罗丹的密友写信给她说,他这一生最爱的,只有你。这时,Camille Claudel的天赋和生命已经被这个享誉世界的雕塑家罗丹毁了,他口口声声地说爱她,却不愿给她婚姻,令她不仅失去了家人,也失去了声誉,他在公众场合极力推荐贫困潦倒中的她的作品,暗地里却嫉妒甚至压制她的作品。她终其一生激烈地反抗甚至疯癫,就是饶恕不了那个因为爱情而毁了的年轻又有才华的自己。而她自暴自弃毁掉了毕生的大部分作品,就是对这个不容许她的天赋存在的男权社会无望的挣扎。她的一生,一半的悲剧是罗丹造成的,另一半,则是那个她视作灵魂的弟弟造成的。而这所有一切,都从属于不能容忍女性比男性更出色的守旧思想的迫害。



Camille Claudel,这个名字以伴随其后悲剧性的一生成为我永生难忘的记忆之一。但凡看过这部电影或者看过同名书的人,都会拒绝将其真正的名字编译成为“罗丹的情人”。这位有着极高天赋的女雕塑家,一生都在抗拒着“罗丹的情人”这样一个称谓,更抗拒着所有与罗丹的一切。可悲的是,时至今日,依然避免不了被这样介绍给大众。



我是自从Camille Claudel和罗丹分开之后,就一直流着泪看完了剩下的一个半小时的。这个伟大女雕塑家的悲剧,让我对这个世俗的男权世界心寒不已。我们伟大的男性雕塑家罗丹,任凭他的灵感和创作源泉都是来自于这位美丽年轻又具有天赋的女人,那也只是叫做灵感来源。而在我们对艺术认真而怀抱着纯洁美好想象的女主角心中,这不是剽窃又是什么呢?她说,罗丹偷走了她的灵感,偷走了她的才华。如果她不是女人,而和罗丹调换一下身份,谁又不会认同她呢?她的美好青春年华,她最有创造力的年代,她为了爱情,将之全部奉献给了罗丹,为他做model,做模型,给他灵感,给他创作上力所能及的帮助,以至于失去了自我,中止了创作。而等她发现自己已经迷失了创作力之后,却难以从逃脱模仿罗丹的嫌疑。



他爱上她的时候说,“她是我所有灵感的唯一源泉,她所拥有的,正是我所失去的”。 可是,他不愿意跟她结婚,因为跟他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却也并未结婚的Rose“有病”,他不能不管Rose。他看似理智的决定,实际上是如此不负责任。当卡密耶来到他住宿的楼下吵闹,他都没有出来。甚至当卡密耶穷困潦倒直至进入精神病院,他都没有来看过她,没有给过任何关心和照顾。俩人在工作室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卡蜜耶说,“我的肚子,你甚至无数次触摸过它。”卡密耶说的是她怀孕的事实。但是罗丹,这位闭着眼睛就能摸出雕塑所作为何物的伟大雕塑家,竟然毫无察觉,并在知道她流产之后,并未表现出任何同情与关心,反倒为了那尊“三位一体”的雕塑对着卡密耶大吵,指责她不该用他们的故事进行创作,刻画了他和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关系。绝望的卡密耶在罗丹走后,对着雕像自言自语道:他错了,我雕刻的是我自己,年轻的少女是我,年老的妇女是我,那个男人也是我。



罗丹缺乏对卡密耶的理解,可以归结于他孤傲的男性中心思想,认为自己的就是对的。他甚至反复告诉别人:我给卡密耶指出了一条成功之道,只要她找到了那个秘诀,成功就是她的了。当身边人都这样告诉穷困潦倒的卡密耶的时候,卡密耶是如此的不屑。她何须要罗丹故作姿态,将自己的成就列于他的指导之下。她要做的是卡密耶,不是罗丹的情人,更不是罗丹的学生。到后期,她的作品越来越表现出与罗丹的风格之完全地决裂,用自己毕生的孤独和困苦证明了她是卡密耶,不是罗丹的情人。



卡密耶说:"我希望我从来也不曾认识你......"
罗丹说:"可是我们已经相识了,于是你成了我最强的敌人。"
  
罗丹说:"在你美丽的身躯面前,我不禁双膝跪倒,顶礼膜拜。"
卡密耶说:"你做着田园诗式的美梦,但我们其实是游离在墓园里的鬼魂。"



罗丹赞美生命,卡密耶看到的却都是生命的空虚与枯萎。罗丹的作品里充满了对人生的热望,而卡密耶对爱情和社会的绝望将她的作品引向了阴暗和忧郁的题材。
  
她与罗丹的决裂,绝不只是爱情这么简单。卡密耶是一个非常热爱艺术,又特别执着纯真的人。她第一次和罗丹吵架,就是因为不愿意去参加那些社交应酬。在为了艺术而艺术的卡密耶眼里,艺术是不应该屈服于世俗,屈服于利益的,而罗丹为了争名夺利所做的这些事情是她内心根本不认同的。这位不谙人世的艺术家,眼里只有艺术品,毫不在意他人的评判。她缺钱,但是她对那位写作《罗丹传》而前来采访她的女记者说,你可以买下我的泥土,作品,所有的一切,就是不能买下我。



卡密耶和罗丹的彻底决裂可以说是从最后一次大吵就开始了。而剩下的时间里,使她最后彻底崩溃的,其主因却并非在于罗丹,而是她的家庭。那个从小都特别支持她从事艺术的父亲,如今只为出了名的弟弟骄傲,当着失魂落魄的卡密耶朗读起了弟弟出版的诗集;那个从小就不支持她从事艺术的母亲,依然不愿意搭理她;那个因为罗丹的缘故被推荐到外交部工作的弟弟,此刻,却无法忍受自己的姐姐,在她的展览上不告而别。在那场展览会上,长达20秒的卡密耶落寞而无助的表情,让人看了心疼。从此,她彻底孤独了,那个她一直鼓励朝着诗人方向发展的弟弟,如今真的出名了,而自己,却一无所成落魄至今,骄傲的她不能忍受这样的失败,就像她不能忍受只做罗丹的情人一样。她要成功,她能成功,可是,她没有成功。她想不明白。



她还没有想明白。她还在热情地疯狂地爱着这个弟弟,在石板上刻下弟弟的每一次出使。她却在弟弟的安排下,被诊断为精神病被送往精神病院。从此,一住就是30年。这三十年间,母亲从未前往探望,弟弟也只是去过几次。其间,医生们反复告诉她弟弟,她在艺术创作的时候精神是很正常的,不需要住在精神病院。可是,他们不愿意接她回去。于是,她一直就住在疯人院里。当她死去,连尸首都没有家人去认领。作为一个失败的艺术家,她被家人彻底抛弃了。他们不愿接她回去,就像那次展览上,她弟弟不告而别一样,都是因为以这样一个家人为耻。对比想想罗丹的身世,他是由自己的姐姐打工供养读书才有今日的成就。尽管卡密耶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然而,她作为女人的卑微地位依然不如出身微寒的罗丹,想想真让人唏嘘不已。



她临死的时候说:"余下的仅仅是缄默而已。"是的,对于一个经历了爱情和亲情的决绝的人,她的此生还有什么能说的呢?

  
若干年后,在罗丹的授意下,罗丹博物馆收藏了卡密耶的15件作品,而对于一个有一生可以创作的天才雕塑家而言,15件和她所被毁掉的几十年相比,真不过是沧海一粟。罗丹再有心弥补,也挽回不了他对卡密耶造成的伤害。



最讽刺的是,就在罗丹博物馆,她的弟弟组织了一场她作品的展览会,在会上颂扬她的杰出艺术成就。



看到这样一段史料的时候,我终于想明白卡密耶到底失败在哪里。



她败就败在太认真,太较劲,太艺术,不懂得圆滑的处世之道。如果她像罗丹一样,也认真地做好文化部交代她做的雕塑,而不是用藐视的态度寄去一堆垃圾并且撕了政府支付的薪酬,她不会遭到压制,她也不会贫困潦倒到只有一身衣裳。如果她像自己的弟弟,当年借着自己是罗丹的情人,被罗丹推荐到外交部去工作,好好地利用好罗丹这个名人,她也可以像她弟弟一样,过着舒服体面的一生。如果她还能像这两位的绝情,像罗丹选择不纠结而放弃爱情,像弟弟选择声望而放弃亲情,像他们一样抛弃自己,那么,她完全可以开始另外一种生活。



可是她太执着。她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一定不做自己不愿意做的。所以,她被社会抛弃了。



而这个社会,适者生存,生存的都是这些早已没有了纯真之心的圆滑男人们。


她的人生是如此的干干净净。


那个享誉世界的大师罗丹和外交官弟弟能配得上这四个字吗?

 3 ) 所谓柔情千种

说到温柔,到现在我眼前仍然一直晃动着伊莎贝拉阿佳妮那双灰蓝色如湖水一般的眼睛。
1988年,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我刚刚进入北京的一所大学。到现在,竟然有二十年了。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我能遭遇到怎样轰轰烈烈的爱情,其实,到现在我也不知道。
二十年前她是如此年轻而美丽,正如她扮演的那个角色——天才而激烈的卡蜜尔克劳黛。实际上,看看卡蜜尔年轻时候的照片,其美丽程度完全不亚于伊莎贝拉。她如此有天分,却如此脆弱,以至于毁在罗丹的手里,至今我仍然因此愤愤不平。在看《卡蜜尔克劳黛》——我心里绝对不愿意把它翻译成《罗丹的情人》,因为卡蜜尔说过:“我希望我从不曾认识过你”。这是我觉得一个女人对曾经爱过的男人所能够说的最绝情最无可挽回的话——的时候,我看见阿佳妮用她惊人的演技把一个心碎以至于病态的女人表现得淋漓尽致。她仇视罗丹以及和他相关的一切,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其实,她只是不肯放过自己而已。在下面这张她进入精神病院三十年垂垂老矣的照片里,似乎一切都归于平静,我猜想她也许只是希望在精神病疗养院里安静地过自己的日子,也许她已经放手了,也许没有。不过无论如何,每个人都能记住她,记住她和罗丹的不同——虽然这个电影的中文译名仍然毫不识相地用了那个人的名字做招徕。
http://note.ssreader.com/note/215550/pic00000.jpg

但是,在电影中,那个长长而静止的特写镜头里,卡蜜尔的柔情似水不是望着罗丹,而是她弟弟的。在失去爱情以后,她似乎把那些澎湃的情感都给予了亲爱的弟弟,一个不错的诗人,以及驻中国和美国的外交官。顺便说一句,他的职位,根据电影的记载,是罗丹帮忙促成的。
有时候我在想,电影是不是企图告诉观众,女人的情感是不会泯灭,只是会找到另外一个出口罢了。在那座低矮潮湿阴森的陋室墙壁上,卡蜜尔详细刻下弟弟任职的每一个地方以及相应的时间,简直触目惊心。满屋子都是因为痛苦而扭曲的雕像,难怪罗丹看了以后惊呼:我的雕塑在赞颂生命,而你的却是在赞颂痛苦。
当然。因为你这个大胡子不知道别人的痛苦有多深。
其实卡蜜尔的弟弟也不知道,否则就不会参加在她最后一次展览时不与姐姐见面而偷偷离去,他觉得这个有点癫狂的姐姐实在让人丢脸,她的关爱太过激烈而让人不适。
所以,所谓的柔情千种,往往是媚眼做给瞎子看,即便那是双温柔如灰蓝色湖水的眼睛。
http://blind.bookbank.cn//attachment/200801/1200896548_0.jpg

 4 ) [疯评影行]罗丹的情人

《卡蜜儿•克劳黛》(Camille Claudel,1988)
又译为《罗丹的情人》

导演:布吕诺•努坦(Bruno Nuytten)
主演:伊莎贝拉•阿佳妮(Isabelle Adjani),杰拉尔•德帕迪约(Gérard Depardieu),弗朗西斯•麦克汤玛德(Frances McDormand)

       荫翳里,大致零星的那么几天几米阳光,算是奢侈了。
       每每路过高法的那条十字岔路,一个疯子总会站在路中别致地指挥壅塞的交通,时而双手合十,时而搀扶老弱,也是准点的下班上班,也是星许那么几天会旷工的……透着车窗却总能感怀那来自心灵深处的丝丝温暖,是啊,疯得让人温暖实属不易了。
      《罗丹的情人》,也是关于一个疯子,一个才情汹涌的女人,一个才情汹涌却癔症终老的女人。


遇见

      作为传记电影,我本人认为电影本身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初看与再看,也并没有更深层次的感触,无非是当下法国著名演员的堆砌着拼演技罢了。
       努坦作为编剧和导演并不能赋予该片更多的艺术遐想更不是强悍女性的灵魂,这部1988年的电影叙述手法以及镜头语言远没有能摆脱努坦担任摄影的《恋恋山城》(Jean de Florette,1986)、《甘泉玛侬》(Manon of the Spring,1986)成功后的阴影。

     “她看上去端庄堂皇的额头之下是一双光彩夺目的蓝色眼睛,除了小说封面画中的人物的眼里外,你很难再在别处找到那样的蓝色。”
                            ——保罗•克劳黛(Paul Claudel)

       奥古斯迪•罗丹(Augeuste Rodinl,1840-1917)与卡蜜儿•克劳黛(Camille Claudel,1864 -1943)于1881年相识,罗丹是卡蜜儿的督导老师。那一年,他40岁;那一年,她17岁。他有许多的情妇,与生俱来的叛逆将她带入雕刻的圣堂将她带到罗丹的面前。
        努坦在这一段的处理,基本是平静。当然,无法考证,罗丹与卡蜜儿是不是狂热的一见钟情,至少我在该片里看不到燃情的意思。
       现实主义似乎代表着残酷与写实,那个时代的法国充斥着各种时髦的主义。罗丹的生命是在嘲讽和攻击中行进着,上帝也不怎么眷顾早年的罗丹,上帝和罗丹更没有眷顾15年以后的卡蜜儿。


碰撞
      
       罗丹的姐姐情困当了修女,两年后寥落地死在修道院里,罗丹自己也虔诚地皈依上帝和艺术。对于罗丹这样毛发浓密、体格强健的男人,身边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女人倒是不足为奇,似乎大师们的创作欲望创作灵感与女性的肉体密不可分。
       至于卡蜜儿,才华与情感孤注一掷地倾泻在罗丹身上。罗丹对卡蜜儿的感情是自私的,燃起的创作激情是维系这段颠簸情路的走过漫长的15年。
       电影并没有回避大师的人品问题。在罗丹“艺术既感情”的伟大旗帜下,卡蜜儿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起初她只是罗丹的艺术奴隶,为他不休止地工作,充当罗丹一件件作品的模特,电影也毫不隐讳地印证《加来公民》、《地狱之门》和著名的《沉思》;当卡蜜儿与罗丹的缠绵进一步地升华的同时,她想融入罗丹的生命,他想操控卡蜜儿的灵感和思想,罗丹这一时期焕发的青春以及卡蜜儿彰显的活力融入了《永恒的春天》、《吻》、《亚当和夏娃》隽永的罗丹雕刻作品里,那一瞬是静止和甜蜜的;当卡蜜儿想努力的挣脱罗丹式的创作阴影以及罗丹式的生活时,他们反目了。
      一个强悍的男人永远有一颗狭隘的心,一个强悍的女人总是能将绵绵的爱转变成源源的恨。电影也恰恰是在这一章节变得哀怨与跌宕了,当曾经的卡蜜儿转眼成了雕刻艺术上最大的竞争者,当曾经的卡蜜儿已不能被自己驾驭,当曾经的卡蜜儿旺盛地创作大师却闲坐在枯竭的苦闷里,罗丹的嫉妒已经不能自持。当曾经的罗丹漠视自己的占有,当曾经的罗丹缄默在世人指责声中,当曾经的罗丹直白地剽窃自己的作品,卡蜜儿的愤恨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婚姻的胜者是罗丹24岁时结识的露丝,50年后她得到了一纸婚约。生活的败者是罗丹40岁时遇见的卡蜜儿,15年后他们形同陌路。
       不得不提到该片的配乐盖布瑞•雅德(Gabriel Yared),跌宕与历史气息的缔结,夹杂着神秘主义倾向的乐章完美衬托着情节的发展。


哀怨的终结
   
     “黑压压的人群将它踩得粉碎”,卡蜜儿鄙视罗丹的蜕变。她雕塑的主题(《成熟》、《命运之神克劳索》、《波尔修斯和蛇发女妖》、《火边之梦》)透着激情澎湃,神秘、仇恨和挣扎,那是源自对罗丹感情的哀鸣。当然也有凄婉的情愫(《祈祷者》、《华尔兹》、《哀求》,《吹长笛者》),那是脆弱情感的娓娓。
   
       影片的结尾是卡蜜儿老去的照片,她静静地坐在那里,她想诉说着什么?静静的、静静的——荫翳里,大致零星的阳光,震慑悲凉的心,透着点滴的温暖,将桀骜埋葬,只剩下美丽的面庞与那双蓝色的眼睛。(文/畅游四医院)

 5 ) 糟糕的爱,让她不自由 ——从“罗丹的情人”到“卡蜜儿·克劳岱尔”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小众先锋”(2019年8月19日)

糟糕的爱,让她不自由,让每一个 “她” 不自由,尤其让深情而富有才华的她们不自由,没有什么比的爱情能更具有毁灭性地伤害那些女人的精神,继而毁灭她们的才情与生命的热情。

《卡蜜儿·克劳岱尔》( Camille Claudel;1988年,法国)2019年上海电影节之前的中文译名是《罗丹的情人》伊莎贝尔·阿佳妮主演

卡蜜儿·克劳岱尔,试着用法语去念Camille Claudel,“l” 要运用舌头与上颚齿根的触碰轻轻发出声来,温柔缱绻,就像那画中有着温柔而热烈双眼的女人。她是罗丹的情人——就像Camille Claudel这部电影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之前在中国的译名给她定义的那样——但是不,她不是,她是拥有自己署名的雕塑作品的天才雕塑家,只是刚好不幸地,爱上了罗丹——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感情世界里的渣男。他对卡蜜儿有多渣呢?不提萧军之于萧红,胡兰成之于张爱玲,比之于当代,就可以参见八十年代日本第一歌姬中森明菜和“世纪渣男”近藤真彦的那一出苦恋。中森明菜是什么地位呢?大概就是当年梅艳芳之于香港,之于华语乐坛,但她比梅艳芳还要早,甚至可以说后者受到她的影响与启发,《倩女幽魂》里的聂小倩,徐克最初是想请中森明菜出演,无奈被拒绝,才开启了王祖贤的一代传奇,而电影里那幅美人图,仍是照着明菜画的。那么,近藤真彦又有多渣呢?他可以让明菜、梅姑,还有明菜的对手日本另一大歌姬松田圣子都爱上他,梅姑说最难忘日本的这一段恋情,明菜多年感情屡遭背叛,甚至曾尝试自杀,还好圣子及时止损全身而退。问题是,近藤真彦没钱没貌无情无义无才华。上天就爱和善良的人开这种玩笑不是?

回到一百年前,法国的奥古斯特·罗丹正叱咤艺术界,他是十九到二十世纪初全世界公认的最伟大最声名显赫的雕塑家,情人遍地开花,只是在他四十四岁这一年,不是什么仅仅肉体美好的女模特,而是才华横溢的天使容颜的十九岁闺秀小姐。她崇拜他,倾慕他;他欣赏她,喜欢她,可他们并不适合彼此,除了艺术家们鲜明个性之间本身就存在的相爱相杀性——“一个艺术家不应该爱上另一个艺术家”——与爱人乌雷分手之前最后一次联手创作了《情人 长城》的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如是说。

另一个致命的问题在于罗丹多年的女伴——是“女伴”不是“妻子”,因为并没有结婚——一个名叫罗斯的庸俗女人,一个并不懂得罗丹的艺术的人,一个喝汤到最后要翘起汤碗,用勺子把碗底刮得咔咔响的粗鄙女人,一个从少女时代就跟随身无分文的罗丹,为罗丹生了一个儿子的女人。虽然我一直反感“为男人生孩子”这种说法,但是没有生活技能,没有经济来源的罗斯,完全需要罗丹供养的罗斯,完全依附于罗丹而生存的罗斯,这种情况确实就是“为男人生孩子”。但是,请不要怪罪或鄙夷她的卑微,她只是千千万万处于那个即使在法国也仍对女性不够友好的时代中的一位普通穷困的女人,受限于时代,受限于阶级,受限于社会,受限于包括罗丹在内的男性统领者们。

我曾听一个朋友为另一个朋友分析未婚夫出轨的原因:真正的原因不是第三者的勾引,而是你们自己的关系里有什么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了。罗斯能给罗丹一个随时守候在原地的家,可是在她身上,罗丹早已无法得到肉体的欢愉和精神的满足,这两种欲望,前者很方便,可以从一个个在雕塑房里宽衣解带裸身相对的模特身上得到,而后者,终于上天将卡蜜儿带来给罗丹,更或者说,是卡蜜儿自己将自己送到了罗丹跟前。她成了他的灵感女神,她乐于做他的“模特”,他带她参加巴黎上流社会的宴席,她毫不在意人们的窃窃私语。他们一起搬到了一处隐秘的旧庄园改造的爱巢里,他为她画画,赞颂她的美丽。他闭上眼睛,用手指去触摸她的脸庞头颅,为她塑了一樽头像。爱情的样子就是两个人看不见两个人之外的世界。

她的父亲却担心起来:

“罗丹告诉我有意为你加薪,他做了吗?

他按时支付你薪水?”

卡蜜尔说是的,是的,当然。然后躲开了目光:

“《加莱义民》快要完工了。”

“你呢?你做了什么?

自从你认识罗丹先生,便不再亲手创作了。

现在已是十二月,如果你还不着手创作,会来不及参展,今年你还没办过展览。”

“但我跟他学到加快创作的技巧。”

“我女儿并非为了罗丹先生而存在!

你创作一向比别人又快又出色。

必须靠参展打知名度,除此别无他途。

亲爱的,看着我,抬起眼睛来,前途属于你自己。”

前途属于每个人自己,每个女人都要记住这一点,不要将自己的梦想、情感、人生的一切一切都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无论是你的爱人、孩子,还是其他的人。这样或许会孤独,也或许会遇见那个能支持你、尊重你、不需要你比他弱小的伴侣,这样的伴侣必然是内心极其强大的,是真正勇敢的人。

埃菲尔铁塔正在城市中央渐渐矗立起来。不知道是卡蜜儿第几次发现自己怀孕了,然后又做了流产。而罗丹要不停地周旋于美术界的社交场合,卡蜜儿对此厌倦已极,她孤身投身于工作甚至没有一件体面的衣裳可以出门去陪伴罗丹新作的展出。而陪伴她的只有工作室里那些冰冷的石头、肮脏的泥土,罗斯也要上门来大闹一场,伤到了她的手。

“我着手为你塑像。在黏土的基础上,又做了一层石膏模子。当模子干了以后,打破模子便能见到你。”

卡蜜儿拥抱着自己的黏土胚子,寂寞痛苦到极点:

“我裸身而眠当作你在身侧,而醒来时却不见你。”

一尊石膏塑像立在罗丹的工作室里,他着急地敲开模子,见到了自己。他惊叹:

“从此克劳岱尔小姐出师了。”

围绕在塑像周围的其他男人们也惊叹:

“她具有男人的才华。”

“她简直是巫婆。”

这句话刺痛了卡蜜儿,罗丹听见了她的声响,来到隔壁房间觅得她,而迎接他的不是情人重逢的柔情蜜意,而是卡蜜儿终于决定的要得到的罗丹的一个抉择:

“选择吧,罗丹。你妻子还是我。”

“罗斯不是我的妻子。

那跟你我之间并不一样。我们是自然的叛逆,你我是同一类的。”

“你在做梦,罗丹。你在城堡里做着温柔梦。我们是旷野中的一对游魂。”

“我跟你在一起是要享受宁静忘却一切,创作。”

“你愿意离开她妈?”

“要是我能的话。卡蜜尔,要是可以的话。”

“我求你离开她。你爱的是我。你说啊,你说你爱的是我。你爱我,对吗?你爱我。”

“爱有许多方式。”

艺术家就是可以将齐人之福的诉求表达地如此诗意盎然,听得懂这诗意的女人大抵会感动,就如同王佳芝看到戒指会觉得“他是爱我的”。不可否认,罗丹爱着卡蜜儿,并且或许他这一生真正从灵魂里爱的女人只有卡蜜儿,倘若卡蜜儿有半分罗斯的软弱安分姿态,她或许也就能接受这不完满的爱,不完美的幸福,甚或者留下她和罗丹的那个孩子,接受罗丹的供养,永远做她世外桃源里的缪斯女神,做他灵魂上的模特,并与罗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知道自己的天才的卡蜜儿是多么骄傲的女子,爱情如若不能圆满,深情若被玷污,情愿扔掉,再疼痛也要割舍,在尊严面前,爱欲也得绕开。

1895年,在做了罗丹的情人十五年之后,卡蜜儿最终选择了离开。但是离开罗丹的卡蜜儿让自己过得更好了吗?她塑了一尊与罗丹的《吻》意义颇为相似的小型雕塑,是的,人们一定会说她受了罗丹的影响。

巴黎波旁街19号,卡蜜儿在弟弟家短暂借住了一段时日之后,在这里安顿下来,从此日日夜夜与泥土、石头为伴。“巴黎最美的女人在最美丽的天井举办展览,”男人们在敲门拜访前欢呼道。弟弟、德彪西和朋友来为卡蜜儿带来展览的结果:

“朝天的众女神,她的脸被压在泥土中,每一个人都想吻到她。”

“我知道风评一定不好,”卡蜜儿淡然。夜晚,她在舞池与德彪西欢快地转圈,但是她看到了红色墙壁前缄默端坐的老妇,那是多年后孑然一身的自己,热烈的红色衬托着那将死的灵魂更加苍白。

当然她的才华还是得到了一些人的关注:

“现代女性都很喜欢她的作品,她是当今最值得注意的女艺术家。”采访罗丹之后想要去采访卡蜜儿的女记者如是说。

“我已向她指出宝藏之所在,全靠她自己去挖掘。”罗丹骄傲地向女记者宣布道。男人们总是想要做女性的塑造者,就像《卖花女》中的教授特别享受自己将贫苦的卖花女训练成上流社会的名媛,但是对不起,人都是有自我意识的,尤其当她完成了自我成长和自我审视之后,她会选择离开。

家徒四壁的工作室里,卡蜜儿继续用力地凿击大理石,手上的鲜血滴落到洁白石块上,像献祭。

她终于允许罗丹走进自己的工作室。黑暗中,罗丹触摸着那些雕像,感受着,“你的毅力真是惊人。”她的痛苦呢?他是否触摸到了?

然后,他来到了那座倾注了卡蜜儿巨大灵感和心血的《正当分别时》,他忽然爆发出怒火:

“你怎能将我们以往的画面雕塑得如此不堪?你把我塑成被两个女人撕裂的玩偶。这样赤裸裸的讽刺太无耻了。

我要你照我的话做。烧掉它吧。

不应该丑化我,毁灭我。不管你有什么创见,都应该先让我知道。

我们两个不可相提并论。根本没法比。你是个三流的雕塑家。

你的一切创作构思都来自我,而不是你自己。你为此奋力挣扎。

我雕塑生命,并非死亡。你怨恨生命,追求痛苦,沉醉痛苦,制造痛苦。以受害者自居,把自己比作烈士,但是是你离开我的。”

卡蜜儿原先还在愤怒地回嘴她的旧情人和曾经的老师,渐渐的,她痛苦地瘫坐下来,无声的泪水,无力的辩驳:

“我无法那样与你生活在一起。”

而罗丹还在说雕塑、作品、艺术、创作:

“卡蜜儿,我们曾有过美好的岁月。我一向以同等艺术家待你。

原来你才是我最危险的敌人。”

“是你偷走了我的一切。你夺走我的青春,创作及一切。

真后悔与你结识。我宁可上疯人院。”

她努力地申讨对面这个男人对她的生命的糟蹋,听上去如此卑微,说到底,是卡蜜儿你自己允许罗丹剥削你的才华、你的情感、你的生命力。

“记得初见面,我当你是世上最性感的女人。”

“你是个雕塑家。你敏感的手曾触摸过我赤裸的腹部,你甚至都没有发现一切都变了。”

“早知你怀孕,我会娶你,卡蜜尔儿。”

“多年来你一直不愿意。你一直不愿选择。不愿做决定。”

“但我只爱你。”

“我不愿分享所爱,我无法容忍。”

“结束了。我不想再受感情的困扰,再也不想要了。这种强加的爱情,我再也不想要了。”

“到死你仍在犹豫。”

卡蜜儿终究放走了失去了罗丹。

她的脆弱与罗丹的冷酷早在他们相见之初就已经埋下伏笔。当年,罗丹第一次实质性地指导卡蜜儿应当如何摆弄她的模特,而卡蜜儿因为怕弄疼模特吉甘缔而阻止了他。

“你对模特太过仁慈。”罗丹批评她。

“遮住了躯干是因为吉甘缔受了伤。”卡蜜儿后来告诉罗丹。

对着卡蜜儿离开的背影,罗丹思忖:“至少你还知道是什么在感动着自己。”

卡蜜儿几乎卖光了工作室里的所有物件,为了买一块大理石。她忧伤地坐在空空如也只剩下自己的雕塑作品的屋子里,坐在《正当分别时》旁:

“你错了,那不是你。

那个年华逝去的老妇是我,那个失去了青春下跪的少女,也是我,而那男人,还是我,不是你。我把所有痛苦给了他,与他交换空虚。那是我的三个化身。交缠着空虚的三个化身。”

这尊雕像和表达这个解释的文字以及卡蜜尔的其他十几部作品被收藏在了巴黎罗丹博物馆。而剩下的大部分都被她自己毁掉了。

在巴黎波旁街的十年里,卡蜜儿的行动一直受到家人的限制,因为精神方面的问题,她先是被送往巴黎附近的精神病院,然后是法国南部,Vauclusive的Montdevergues庇护所,在如今以戏剧节闻名的阿维尼翁附近。

《1915年的卡蜜儿》(Camille Claudel, 1915;2013年,法国)朱丽叶·比诺什主演

在另一部根据卡蜜儿的书信手稿医疗记录以及她的弟弟保罗的工作及信件引发灵感的故事《1915年的卡蜜儿》中,五十一岁的卡蜜儿已经困在了庇护所内,因为与其说她是居住,不如说是关押,她在医生面前痛哭不已,控诉着社会上的那些“绅士们”对自己的指控,控诉着罗丹对她的剥削,控诉着家人们的抛弃:

“不知道为什么我在这里。这个可笑的事还会持续多久?

我像罪犯一样被监禁起来。甚至更糟,没有律师和家人帮助我走出这地狱。

我失去了自由、火、食物和基本设施,让我变成你想要的那样。

甚至我的父母抛弃了我,他们对我的投诉完全沉默。

这是可怕的,被放弃了,以这种方式。

我无法抗拒悲伤,我不堪重负。

妈妈和妹妹,用尽各种办法绑架我。没有信,没有会见。

他们为了不让我离开这里,做了那么多。她们拿走了我的遗产。

你怪我吗?独自生活?和猫度过我的余生吗?

他们是狂热的迫害狂。这些绅士们猛烈抨击我,抓住一切我的作品,他们急于把这个可怜的指责他们的女人背上一个恼人的莫须有的罪名。

他们不让我出去。

请尽你所能给我自由。我没有别的意图,我不够坚强。”

庇护所里的一位女患者皮埃尔,双手被皮手铐固定在腹前。她满脸悲戚绝望,跌倒在田间,卡蜜儿与她的目光相触,那是对自我的命运与苦痛的观察。那副皮手铐让我想到语言学家们的发现:在过去,男人们为惩罚女人们说不该说的话而创造的刑罚。

卡蜜儿与那些患有或轻或重的精神疾病的女人们一起出门进行短暂的郊游,她们在修女们的搀扶和陪伴下,向郊外进发,蓝得发白的天空,常年被风吹打的苍绿的树木。卡蜜儿独自走在人群后方,看着她们蹒跚着脚步,踩过洁白的碎石砾,这些洁白的石块是否会让她想起罗丹工作室里的那些大理石雕像:《吻》、《加莱义民》、《地狱之门》?再往前是否会想起她的第一件大理石雕塑作品,一只男性的脚,这只脚属于吉甘缔——强壮有力却温柔的吉甘缔?会否想起她第一次走进罗丹的大理石仓库,洁白的大理石块中,她偏偏相中了锥形的那一块“很容易碎”的希腊帕萝丝大理石。

“他们剥削了我的天分。

这是对女性的剥削。他们想让我流血流汗。

在这种奴役之下,我失去太多美好的东西。

我想回家,关上门。”

可是她再也没能回到家,没能离开这地狱般的庇护所,即使她已经变得平静而温顺,即使她非常强烈地想要接近巴黎,“独自住在乡郊”,即使医生这样建议,可是卡蜜儿最亲爱的弟弟却不愿意满足她的愿望。她最后在庇护所读过了二十九年。1943年10月19日去世时她79岁,被葬于一处公墓,她的身体将永远不会被找到。

对于姐姐的生命悲剧,保罗的评价是:

“没有比艺术更糟糕的工作,天才是要付出代价的。

艺术职业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几乎没人能够抗拒的职业。

艺术解放了人们的心智,是非常危险的。

想象和敏感度,可以很容易地使平衡失控,而毁掉一个原本安定的生活。

三十岁的时候,我姐姐认为罗丹不会娶她,她的生活瞬间崩溃了,甚至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她的心智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怪罪艺术也罢,命运也罢,怪罪糟糕的情人,或是糟糕的爱情也罢,“余下的仅有缄默而已”,卡蜜儿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这四句偈语里更多地讲的是爱的欲望,金庸安排郭襄听见了,让她大悟。而命运并没有给卡密儿奔向自由的机会。只是终于在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她的名字终于从“罗丹的情人”变成了“卡蜜儿·克劳岱尔”,也该值得庆贺。

 6 ) 把我的骨骼捏成你



“她坚持了很长时间。一没武器,二没诡计,三没伪装。仅有赤手空拳,别无其它。再也没有凿子,木槌,没有雕塑。他们拿走了一切。她复习那本使用已久的《旧约全书》。她想雕塑:弱者反抗强者,小人物反抗大人物。还有许多,许多的英雄史诗,她还想用沾满灰尘的十个手指将它们重新翻阅。她在那儿,没有书籍,没有泥土,没有助手。只有那件束缚疯子的紧身衣。”
                                                ——《罗丹的情人》安妮•德尔贝


开场,镜头里是奋力挖掘、挑选石料的卡蜜尔﹒克洛黛尔为了雕塑理想倔强的脸庞。
起初,泥土是她的恋人,随后,一个叫罗丹的男人闯了进来,把她连同泥土一同碾糅进
雕塑里,转而成了被罗丹雕塑的骨骼,于悲情处幻化生命。

中国有这样一首古诗。管道升《我侬词》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们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在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这是每个女人逃不开的情结。尤其,当理想与膜拜成为共谋。

卡蜜儿幸福微醉的从宴会场里雀跃而出,她追随罗丹来到梦幻巴黎。
像安徒生童话里梦若繁花却向着毁灭而生的树精,以为幸福本该是许愿池中的倒影。
“她重新过来挽住他(罗丹)的手臂,另一只手拉着保罗。请你们使劲地爱我吧。”

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的雕塑《吻》,这尊作品的灵感女神据说就是来自同卡蜜儿
的朝夕生活。这尊作品完成于他们感情尚未破裂之前。男性躯体展现的力量和征服,女性
的屈仰和攀附处处体现了罗丹在这段感情中的主导。评论家说,这一吻是通往地狱之吻,预示着甜蜜的激情过后即将迎来的悲剧。
对于罗丹与罗斯的关系,卡蜜儿不愿分享也无法容忍。苦苦挣扎过后,他选择了牵绊
半生俗世的“玫瑰小姐”。静默不语,隐忍平庸的女人往往才是感情中最终的胜者。

难忘卡蜜儿空灵的大眼睛望着被阳光冲破的黑暗房间。“那不是你,你想错了,你是雕塑家罗丹,而不是一座雕像。那个年华逝去的老妇是我,那个失去青春的少女也是我,而那个男人也是我,那是我的三个化身,不是你。我把所有痛苦给了他交换空虚,交缠着空虚的三个化身。”然而,卡蜜儿丧失的还不止这些。展览的失败,评论家的冷嘲热讽,即便是离开,也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罗丹学生”的标记……倔强如她,毁灭如她。
那看碎了镜头的阿佳妮的眼睛。最后对泥土的深情一瞥,伴着马辙声再不复回来。

小说中的开篇,恰是电影中这故事的尾声:“卡米尔的户籍卡片。可怜的跛脚形象。在我的两只手指之间,我看见她在跳舞:左一下,右一下;左一下,右一下。一张轻飘飘的薄纸,一丝微风也能将它吹飞,一声轻叹也能将它撕毁。未来的世纪就这样回忆起你吗?一点不假。那时,为死花费的时间太多了,你反而死不了。可怜的生命在两座浮桥——1864年至1943年,1943年至1864年之间摇摆不定!然后,这把人们扔掉的泥土——碎为细屑的泥土……这就是一切。”

30年,蒙特维尔格疯人院。天才女雕塑家的爱欲钟摆,停了。

 短评

导演太残忍了,连电影名都叫【罗丹的情人】。她被剥夺肉体、被剥夺情感、被剥夺创造、被剥夺了她的名字。

8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阿佳妮把卡蜜儿的癫狂和绝望乃至深情都演绎到了极点,却仍然令人心疼。无论后人如何评论她,我却认为能够把自己毁于一旦,投身到爱的绝境,不给自己留下退路,这已是一桩绝美的悲剧。

9分钟前
  • 推荐

看到评论里说:“女人的悲哀往往在于,如果她深爱一个抽象的东西,学术或者艺术,就必须落实到某个具体的男人身上才行。”我竟然能认同这一点。长达近三个小时去感受阿佳妮所演绎出的这样一个拥有旷世才华的炽热生命慢慢熄灭直至成为灰烬的绝望感。

13分钟前
  • 阿菇菇
  • 推荐

素白衣裙傲立两座亚当之间的她,身囚罗丹掌中,盐样雪花磨蚀石膏躯壳飘散光阴缝隙,一根紧紧攥握,化为齑粉的肋骨。我的名字是卡密儿·克劳岱尔——女性艺术家的独立宣言被消解为雄性墙垣封锁的跌撞呐喊,片名脚注如附骨烙印,「情人」奇情邂逅抹煞了「天才」灵魂棱面。罗丹打磨璞玉独揽光华,当玉石不再满足折射辉映匠人容貌时,爱欲揉塑泥胚,血泪刻入玛瑙,半生徒劳换来一声媲美男性的承认,抹除名姓与创造,美誉即诅咒。阿佳妮情痴殉道的演出将卡密儿少女到老妪的疯魔传奇浓缩三小时光影天地,罗丹形象是狂焰般激情映衬下浅白空洞的粗糙造像。永恒无尽之爱把痛苦悉数献祭给空虚交缠的三座化身,倾注毕生冥思与才情,向着一把无底银壶昼以继夜浇灌。上帝无法予我平静,只有时间的监狱与漫长的沉默悦纳死亡赠礼,旷野游魂杀死温柔梦乡,随后自决风中。

17分钟前
  • 嵇澹
  • 推荐

驾驭不了爱情的最终成了卡密儿,而驾驭得了爱情的最终成了伍尔芙,依附于爱情的女人最终也只得个悲情的下场,落为谈资。

21分钟前
  • 好大一张饼
  • 推荐

卡密尔是一个我仰慕的传说中的法国女雕塑家,阿佳尼是一个我仰慕的传说中的法国女演员。

25分钟前
  • 2013
  • 力荐

少有的几部先看过书后去看的电影。与罗丹的爱情,消耗并完全摧毁了卡米耶,同行是冤家……我不能完全地离群索居,必须有人来阻止我,在我变疯以前……

29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重看#犹记初看时为之写的一首生硬拙劣小诗,而今重温那历历的心痛却几乎消失了,时间洗练最终都要这样,正如卡密儿与罗丹的终生纠葛,唯有死亡才能平息。将血肉情感铸进泥胎石塑,将刻骨爱恨凿进相思的灰烬,声声泣血;天才的火焰是自毁的因子,因同类趋光之爱捆绑,因过于相似(或相悖)的艺术体质而互斥反目,爱是双刃剑,是燃烧的明亮光斑,男性与女性在爱情中的取舍决定出路。阿佳妮再次出演魔怔,片中提及雨果之国葬,与《阿黛尔·雨果》形成互文。

3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最悔的是曾与你一同雕刻,最怕的是重蹈覆辙。最恨分开以后,时间在你身上热闹流动,却在我这再没走过。后来我把自己锁进斗室,以为只要雕出伟大的作品,你总有一天会回头看我。十七岁那年马车里错乱的吻,终于视若仇寇。我伏在泥土里,我砸碎所有石膏,我雕了三个自己。我如一座孤岛,原来你从未靠岸。

3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卡米耶,33岁的阿佳妮,我见过太多的蓝色,魂断威尼斯之蓝,基耶斯洛夫斯基之蓝,维姆·文德斯之蓝,德里克·贾曼之蓝,绝望之蓝,明净之蓝,孤寂之蓝……蓝色是拒绝融化的冰,蓝色是正在燃烧的火焰,我更喜欢此片阿佳妮的癫狂之蓝,哀求之蓝,反复咀嚼之蓝,在疯人院慢慢老去的枯萎和干涸之蓝。

38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推荐

当年特意不敢选罗丹和卡密尔的课题来做,选了蒙克的。结果到底都是差不多,一段情一辈子纠缠不清的类型。太投入,太孤注一掷,但什么样的人总会遇到什么样的致命的人吧。谁以为谁能逃脱得出命运?

43分钟前
  • Danny
  • 推荐

这么油菜花的姑娘被毁了。。。被自己毁了。。。感情上完全可以理解她。。但是真的好惋惜~~阿佳妮年轻的时候真的好萌有木有~~~以前知道她的传奇,但是看了之后好难过。。真的很悲剧。。爱情叫人痴狂,艺术叫人癫狂,两个加在一起,人不疯狂都难了。。。

48分钟前
  • 李哥
  • 推荐

一见罗丹误终身

49分钟前
  • 我坏故我在
  • 推荐

若爱得深,会不能平衡;为情困,折磨了灵魂....

53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这才是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看到后面我想:我要是卡蜜尔就把所有作品都毁掉,这世界根本不配拥有她的作品。果然,下个镜头她就对自己的雕塑抡起锤子。#作为一个知道自己不是天才但特别珍惜有才华的人,其实看罗丹倒还好(反正不看电影也知道他过分了),倒是无法原谅卡蜜尔的弟弟#与其说看才华和爱情如何毁掉卡蜜尔,又何尝不是在看社会和规则如何毁掉了卡蜜尔弟弟保罗呢#

56分钟前
  • 惘然
  • 推荐

港译片名叫《罗丹的情人》,完全与影片本身背道而驰。

59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那个有蓝色湖泊般双眸的女子,当她在楼下大声叫喊他的名字,而他痛苦,几乎默默承受一切,我只是无法明白,到底是爱艰难些,还是承受爱艰难些。

60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一刀刀刻下去的岂止是欲望,刻下去的是一段在别处的生命是所有的隐忍和悲痛啊。能够把自己毁于一旦,投身到爱的绝境本就是个悲剧。静静的结尾如同Camille 的遗言“余下的仅仅是缄默而已”一样。She is nothing at the end but a mistress of Rodin. 唉

1小时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王尔德说,人自杀的方法有两百多种,其中一种,就是和艺术家恋爱。

1小时前
  • 玥然纸上
  • 力荐

影片过于细碎、跳跃,缺乏真正有力量的场景。对卡蜜尔和罗丹的描写都停留在很表面的层面,纠缠于情爱关系,却没能揭示艺术家的独特:他们从情欲中得到的力量,他们的痛苦与孤独——如同片中的雕像只是背景一样。阿佳妮在片中有时真像苏菲玛索,纵然她演技出色,却没能塑造出一个了不起的女性艺术家。德帕迪约更是无从施展演技,罗丹的形象肤浅单薄——两人结尾处一段吵架戏简直狗血!导演之前一直是摄影师,执导功力实在乏善可陈。BTW,本片完全应该直译为《卡蜜尔·克劳黛》而不是《罗丹的情人》!

1小时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