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伍德

HD中字

主演:约翰尼·德普,莎拉·杰茜卡·帕克,比尔·默瑞,马丁·兰道,帕特丽夏·阿奎特,杰弗瑞·琼斯,丽莎·玛丽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艾德·伍德 剧照 NO.1艾德·伍德 剧照 NO.2艾德·伍德 剧照 NO.3艾德·伍德 剧照 NO.4艾德·伍德 剧照 NO.5艾德·伍德 剧照 NO.6艾德·伍德 剧照 NO.13艾德·伍德 剧照 NO.14艾德·伍德 剧照 NO.15艾德·伍德 剧照 NO.16艾德·伍德 剧照 NO.17艾德·伍德 剧照 NO.18艾德·伍德 剧照 NO.19艾德·伍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艾德·伍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部关于奋斗的个人自传电影。1951年,心怀大志的艾德•伍德(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饰)终于等来机会上演一出自导自演的电影,但是,这个计划不久就夭折了。  艾德并没有气馁,而是接着又一个一个的找投资商,找演员,甚至连他的女友也被拉进剧组参加演出。每次总是准备工作进行得大半时,电影合同最终还是没有拿到,梦想一次次的破灭,女友也离他而去。  我们的艾德虽然自此住进了医院一阵子,但他还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梦之旅:还是到处跑着找投资人,苦苦跪求那些著名演员加入自己的剧组,在电影院里被观众的臭鸡蛋烂番茄打得抱头鼠窜。场面热闹而搞笑……进击的米格尔红十字背后阿尔玛和奥斯卡走过冬季深海X异种2穿越吧厨房第一季噬童魔浴火书魂游戏女友驾到王牌调酒师毒气室人工进化野外步出3玩野加大马粤语开心女鬼粤语动物爱美餐美丽的生物不稳定第一季如是2018来不及爱你 短剧拽妹黛薇儿第二季超能造梦第二季天天七点综飞吧企鹅重生之慕甄第三季孤国春秋 第一季火海凌云国语温柔沦陷人人都爱雷蒙德第一季无双谱粤语鬼娃回魂5光荣岁月摇滚皮影圣诞超人射雕英雄传胡歌版枪响烧锅镇魂断加尔各答Teppachi!铁钵情歌空中堡垒僵尸新战士鬼声波

 长篇影评

 1 ) 太好看了~~~~~~~~~~~~~~~~~~~~~

我有一大盆眼泪~~
Bela Lugosi复活!
烂电影万岁~
B级片屹立不倒!
                 
                
           
            
             
我给六颗星!!

 2 ) 为你喜欢的奋斗一生吧.即使你是最烂的.

蒂姆·伯顿与约翰尼·德普的经典合作.很CULT的一部电影.一部向CULT片致敬的电影.

拍这个题材是很冒险的.但是影片的导演毕竟是Tim Burton.我最喜欢的导演.至少到现在为止.没有"之一"两个字.Tim Burton.在向Edward D. Wood Jr.致敬的同时.也用自己独特的电影表现手法.自己对电影的独到见解证明了自己的艺术.时至今日.他能被这么多人追捧.不仅让自己的才华得到证实.也鼓励了千千万万个热爱电影的人.做自己的艺术.也许他曾经也想Ed Wood崇拜奥森威尔斯一样喜欢着哪个导演.直到他成功.直到他超越.

Tim Burton是个神奇的人.他总是能让人渐入佳境.最开始也许想要放弃看这部电影.但慢慢的.会脱离不开.直到结束后还回味无穷.这就是Tim Burton的魅力.

奥森威尔斯对艾德·伍德说:电影值得你为它奋斗.为什么不在你一生中拍一个人的梦想呢?

艾德·伍德,史上最烂导演.然而就算是他对拍电影完全没有天赋.就算是被制片方骂得狗血淋头.还是一如既往地对电影保持着热情.在今天.他仍旧保持着"史上最烂导演"的称号.然而就是这个称号.引来无数CULT迷追看他的电影.这也算一种成就吧.至少他的艺术保留到了今日.还没有被忘记.

电影中.我看到了一个永不服输的普通人.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今天我们可以把这称之为艺术.喜欢穿女生的衣服.一个普通人而已..看完电影好一阵子.我忘了Johnny Depp 的名字.只想叫他作Ed Wood.Tim Burton塑造的小人物.那么能吸引人.深入人心.

令我感动的是Ed Wood与贝拉·卢格西的忘年友情.我看到是Ed让贝拉重燃对生活的希望.他们的相遇.对他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在影片最后.Ed在梦寐以求的首映式上深情地说::“I just wanna say that this film is for Bela.”这是他送给BELA最好的礼物.马丁·兰道将BELA演绎得十分完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部励志片.影片的主角.不是最伟大的.而是最烂的.永不放弃.就算条件再差.也会成功.

今天.Ed Wood 的名字被众多CULT迷铭记.Tim Burton的<Ed Wood>是送给他的礼物.即便他是"史上最烂导演".又有什么关系呢.

到现在为止.已经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只有崇敬不崇敬.<Ed Wood>From Tim Burton.

为你喜欢的奋斗一生吧.即使你是最烂的.

 3 ) 银河伪励志童话

“集导演,编剧,制片,主演于一身,这世界上只有两个人能做到,奥森•威尔斯(《公民凯恩》导演)和我。”
还有谁敢如此出言狂妄?乍看此话,爱德华•伍德似乎是与奥森•威尔斯平起平坐的大导演,而实际上他变得广为人知却是因为被公开誉为“史上最烂导演”。1994年,这位导演的死忠蒂姆•伯顿将他的生平搬上荧幕,导出同名电影《艾德•伍德》,为人津津乐道。生前郁郁不得志的艾德•伍德反被奉为“邪典电影宗师(cult film)”,并以这样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继续他在影史上的传奇地位。
一个人能这样身兼多职,要么是天才,要么,是另类天才。不幸的是,爱德华•伍德显然属于后者。1953年,身无长物的艾德•伍德找到制片方恳求做一部变性主题电影的导演。当对方询问他的资质时,饰演艾德•伍德的约翰尼•德普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然后将自己的异装癖倾向和盘托出。天真的艾德•伍德以为自己能凭借独特的代入经验拍出力作,打动观众。不料制片方却根本不买他的账,向他坦言制作这部电影的唯一目的是赚钱,他必须证明自己能拍一部卖座的电影。
为了找到一位明星出演,艾德•伍德费尽心机,结识了过气恐怖片明星贝拉•卢戈西并与之成为好友。贝拉答应出演他的电影,使他获得被制片方认可的机会。艾德•伍德干劲十足,三天之内写完剧本,一周之内完成拍摄。而他的剧本完全脱胎于他个人的故事——他的异装癖,他的女友,他的朋友们。除了贝拉外,影片全部采用非专业演员出演,而这恰恰是艾德的本意:他要让观众见证生活。而直到这时,电影都没有找到真正的投资人。
电影人都是造梦家。而艾德•伍德的梦更是充满了没落的理想主义乃至英雄主义情怀,这些梦在好莱坞的工业背景下显得如此荒诞不经。艾德•伍德的第一部电影《忽男忽女》借电影之名向观众解释异装癖和变性之间的区别,并呼吁大众宽容这些边缘人。之后的影史烂片之最《外太空九号计划》则讲述了一个外星人拯救地球的故事。艾德•伍德的电影充斥着一种情怀,一种高度的自觉。如果说处女作《忽男忽女》还只是单纯地展现异质景观,《外太空九号计划》就是主动将这种景观强化为一种风格的尝试,少有人问为何艾德•伍德的第三部电影会比他的第一部还要糟糕,我个人的看法是:他是有意为之。艾德•伍德不认为他的电影由非专业演员组成,影片中出现工作人员是可笑的。相反,他认为这些元素可以构成他独树一帜的影片特质。他站在一个异装癖者,一个边缘人的立场上无所畏惧地将他的恐惧与欲望,失落与想象呈现给观众看,就如他的科幻电影幻想着外星人拯救人类一样。诚然,他只是自我陶醉。然而纵观他的私人史,他成功打动的人并不止他自己。
贝拉•卢戈西名义上是他的恩人,但实际上后期还靠他的接济生活。当这位曾经的恐怖片明星沦为瘾君子时,艾德•伍德不但是他的导演,还是以他影迷和监护人的身份在他身边陪伴他,甚至为自己不能导片子给贝拉发薪水而自责。他邀请拳击冠军出演电影。他多次恳求恐怖秀女明星参演自己的电影被拒绝,而在得知对方被解聘后第一时间伸出了援助之手。无怪乎在整部传记电影中,尽管烂片不断,却不见演员和他发生任何冲突。事实上,拍过多部经典电影,垂垂老矣的卢戈西还以近乎崇拜的口气赞叹他“一天就能拍几十幕”。
然而他毕竟从未成功过。反讽的是,艾德的拍片效率之高其实得益于他对镜头没有概念。他有理念,有无尽的表现欲,却没有章法和技法。他的拍摄计划一次次在高级酒会上人们的漠然嘲弄中流产,他的新作一次次在首映式上被攻击。艾德一生对电影的坚持源自他对自己理念的坚守。他敢于在投资方面前穿着全副女人的行头扬言不要受他们的控制。终于自我,终于艺术,做自己想做的电影。而他的定位从未改变,公正也从未青睐过他。他一生的故事不过做了他人的嫁衣,逝世多年后他人信手涂抹的一曲挽歌。艾德的真诚是罕见的,他不但终于自我,而且敢于表达自我。尽管他的方式是彻头彻尾的失败。正如开头的那句自白,奥森威尔斯的身兼多职被称为全才,而艾德则是出于无奈。他游离于平庸与伟大之间,一生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
他是异装癖,也是异性恋。一个人对自己身份的认知(性别的认知)即是所谓的“元认知”。从挑破这一层伪装起他就发起属于他自己的拍摄之道。而影片最让我感动的是当他与后来的恋人被困鬼屋时,在短暂的黑暗中他的自我独白。一个懂得如何与这黑暗相处的人必定恐惧这黑暗,因为爱人,也因为渴望被爱。而恋人简单真诚的答复过后,死境豁然开朗。如被上帝之光引领着穿过死荫的幽谷。
蒂姆伯顿为他杜撰了一个场景。《外太空九号计划》上映后他冲出掌声雷动的首映礼礼堂,在大雨滂沱中与恋人盟誓婚约。而历史上真实得首映礼是怎样一番光景,知者自知。
这不是一部励志电影。凭着边缘题材获得主流认可的导演并非没有,然而他们不是艾德伍德。他的人生是苦笑的诗歌。你看到的造梦家们只是所有人中的十亿分之一。很多人以梦为马,很多人以梦为生。然而从虚无中咀嚼出意义需要超人的勇气和毅力,以及机遇,策略。蒂姆伯顿怀着虔敬在影片结尾交代了每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一部电影。个体的命运无从修改,我们只能选择观看的方式。
借用罗启锐《给电影人的情书》结尾:人间不过是你寄身之处,银河里才是你灵魂的徜徉地。以身外身,做银亮色的梦。



 4 ) 135岁生日快乐,致永远不死的吸血鬼贝拉·卢戈西

白色相间 半透明的黑色披肩
放回衣架上
贝拉·卢戈西已死去
蝙蝠已经离开了钟塔
受害者一直在流血
红丝绒线 黑色盒子
贝拉·卢戈西死去了
死而复生 死而复生 死而复生
处女新娘经过他的坟墓
散落着死亡之花
独自一人 待在幽暗的空间
伯爵
贝拉·卢戈西死去了
——《贝拉·卢戈西之死》

1979年8月,英国的后朋克乐队包豪斯(Bauhaus)在威灵伯勒的Beck工作室里录下了这首单曲《贝拉·卢戈西之死》,节奏阴冷、氛围吊诡,仿佛几百只蝙蝠迎头盘旋。

后来这首曲子开创了一种叫“哥特摇滚”的现代音乐流派,而在它的标题中所提到的这位贝拉·卢戈西,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人物,他的职业是,吸血鬼。

1955年,吸血鬼贝拉·卢戈西已经73岁了,他的容貌仍和年轻时候一样,忧郁、高贵、风度翩翩,一身黑色斗篷,像这世界的黑暗之主。在所有从地狱深处出来的生物里,唯有贝拉这样高傲冷酷,让人痴迷。

但是,多年以来孤独而残酷的生活,以及年少时参加战争的痛苦经历,也让贝拉染上了难解的毒瘾,他吸食吗啡长达二十年,这对贝拉的精神状态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甚至多次试图用枪结束自己永恒的生命。

因为付不起医药费而被戒毒所赶出来,贝拉和他的朋友艾德·伍德走在街上。小贝拉42岁的艾德是个年轻却不受待见的电影导演,他所有的作品无一例外地失败了,甚至被人说成是没有才华、只会拍烂片的导演。

并且还是一个女装大佬

但艾德是一个乐观的人,那个下午,艾德握着毒瘾发作后神志不清的贝拉的手对他说:“贝拉,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医生说你全好了,我们现在回家吧。”

听到艾德的话,贝拉缓过来些,也高兴了起来:“我还想演戏,我们什么时候拍下一部电影?”

艾德说:“马上。”

吸血鬼贝拉·卢戈西漫长的一生中拍了许多的电影,许多阴森可怕的镜头,蝙蝠飞舞、古堡幽深、鲜血淋漓…… 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镜头是在自己家的门前,一台陈旧的手摇摄影机,没有舞台、没有剧组,只有他们两个人。

画面里的贝拉用颤抖的手轻轻摘下一朵花,拿到鼻子前闻了闻,就结束了。

这场戏拍完没多久,贝拉·卢戈西便死去了,享年74岁。

妻子和儿子为他穿上德古拉伯爵的黑色斗篷,绑上雪白领结,将头发一丝不苟地往后梳平,最后将贝拉放在了他一生之中躺过无数次的木质棺材里,最后一次亲吻,扣上了盖子。

蝙蝠已经离开了钟塔
受害者一直在流血
红丝绒线 黑色盒子
贝拉·卢戈西死去了

他留下的那部跟艾德·伍德合作的电影便是影史上大名鼎鼎,被称为最烂电影的《外太空计划9》,僵尸、吸血鬼、外星人、士兵、大章鱼,种种莫名其妙的元素混成一锅。拍摄过程也是灾难,有一幕一个胖演员扮演的僵尸要从墓穴里爬出来,但是因为太胖中途被卡住了,于是两个剧组的工作人员跑进了镜头,把他拉了出来。

就算这样,艾德·伍德也没有喊CUT重拍,他说,第一个镜头就是最完美的了!

贝拉死时,影片还没拍完,还有他的戏份,艾德就找了一个替身来演他。

长得,完全,不像。

于是,影片后半段的“贝拉”,一律举着手用斗篷遮住自己的脸,说话、走路都遮着,异常搞笑。

假贝拉

步入演员生涯晚期的贝拉·卢戈西,潦倒落魄到无戏可接,只能跟“最烂导演”一起玩耍。

可谁又能料想就在十几年前,人们还将贝拉和《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的第一任扮演者鲍里斯·卡洛夫并称为恐怖片之王,一时风光无两。

二人同台演出

出生在匈牙利卢戈西市的贝拉最初来到美国的时候,完全不懂英文,也不知该寄身何处,他拎着自己磨旧的手提箱站在纽约的街道上,箱子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颗想要成为演员的心。

近十年的默默无闻,贝拉在各种的剧院里搬砖、跑龙套,直到1930年,他有了一个机会为环球公司出演“吸血鬼”。

导演托德·布朗宁是美国有名的黑色电影、恐怖片导演,他看中了斯托克那部算不上一流的小说《德古拉》,故事里那个见不得阳光,永生不死的吸血鬼伯爵吸引了他。

最初定下的主演是《歌剧魅影》里的男主角朗·钱尼,谁知在电影开拍前,朗·钱尼意外去世,于是他们想到了曾演过两百多场话剧《德古拉》的匈牙利人贝拉·卢戈西。

演出的效果令人惊叹,有人说,贝拉·卢戈西对德古拉的演绎开创了时代。

在他以前,德国表现主义大师茂瑙也曾拍过一版吸血鬼,因版权问题将德古拉伯爵改名为《诺斯费拉图》,那部影片里的吸血鬼便是相当骇人、猥琐、几乎长得像老鼠一样的丑陋形象。

而贝拉演绎的吸血鬼却完全像个东欧贵族,衣着考究,仪态优雅得体,目光忧伤,就连吸血时透着邪恶的笑容也分外迷人。

据说贝拉始终不会说英文,念台词时只能照着单词的发音来记,也正因如此,当他一字一顿地用他低沉的嗓音说出那句“我是德~古~拉,欢迎光临”的时候,人们觉得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异国情调藏在里面。

他让这个角色变得复杂而厚重,几乎真的有着经历过四个世纪冷暖起伏的人才会有的沧桑与缓慢。

吸血鬼不再是单纯的邪恶与兽性,从60年代的《天师捉妖》,到90年代的《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直到今天偶像派《吸血鬼日记》和《暮光之城》,吸血鬼不单变得更美,更富魅力,甚至还学会了爱情——这几乎成了吸血鬼电影的最大主题:在时间面前阴阳两隔,吸血鬼与人那注定毁灭的爱情。

《惊情四百年》

正要登上巅峰的贝拉·卢戈西,只享有了很短暂的荣光便衰落了。

1931年,环球公司拍摄了改编自雪莱夫人小说的《科学怪人》,请贝拉出演,由于不满全片没有一句台词,贝拉拒绝了。

取代他的是鲍里斯·卡洛夫,一战成名。

钢筋穿过脖子的方脸怪人吸引了人们所有的视线,贝拉开始被环球公司冷落,只能演一些配角,造型往往很糟糕,片酬也低得可怜。

迫于生计贝拉重回话剧舞台,然而这时人们也已看腻了他一脸庄重的模样,在台下投以嘘声和唾骂。

“20年前我被我的国家赶了出去,我被定为疯子,胡说八道的人,在其它的科技国家徘徊,而先前我都被认为是天才。现在在这里,这个被遗弃的地狱般的丛林里,我仍能证明我是好样的。家?我没有家。被追捕,被蔑视,活的就像个动物,丛林就是我的家。但是我还是要展示给这个世界,我能成为主人”。多少年后,70岁的老贝拉在一部电影朗诵了这样一段台词。

青年贝拉

让我们把时间跳回到20岁时的贝拉·卢戈西,那时他英俊、自信,像所有热爱表演和艺术的叛逆少年一样,他孤身离家,以家乡卢戈西市作为自己新的名字,登上舞台。

20岁时贝拉已在话剧领域崭露头角,成了匈牙利剧院的头牌。眼见着演员事业前途无量的当口,战争爆发了,贝拉加入了奥匈帝国陆军,担任中尉。战争给了他一身的伤痛和一条坏腿,医生为了止痛给他注射了过量的吗啡。

他再也没能离开这种毒品。

“我是一个废人,我的生活没有意义。”
“艾德,我快完了,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

在蒂姆·伯顿拍的《艾德·伍德》中,毒瘾发作后的贝拉·卢戈西(马丁·兰道扮演)抓着艾德·伍德(约翰尼·德普扮演)的手哭泣,曾经那样高傲、冰冷的德古拉伯爵,终于倒在了时代洪流之中。

10月20日,贝拉·卢戈西的生日。我们距离这位伟大的吸血鬼扮演者,倔强而疯狂的电影演员的诞生已经135年,距他离去已有61年,包豪斯乐队为他写歌,说他死去了,却永远不死(Undead)。

——————————————

本文首发巴塞电影,拒绝任何形式转载、引用、洗稿

合作、约稿、勾搭请私信~~

 5 ) 一个光影的游戏者——评电影《艾德•伍德》

一个完美主义者。世界上有两种完美主义者。一种认为,这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他们努力在不完美中追求和创造完美。另一种相反,他们认为,这已经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一切都是完美的。而艾德·伍德显然是后一种。每次拍完一个场景,他就会用一只不是喇叭的喇叭喊一声:“Cut! It’s perfect!”我相信,艾德心中的完美不全是出于胶片成本的考虑,更多是因为他就是这样一个完美主义者。
 
一个乐观主义者。剧组成员在酒吧里看报纸对他们演出的剧评。整篇文章除了提到演员的服装很“真实”之外,没有一句好话。艾德对沮丧的众人说:还从来没有人提到过我们的服装呢。他的制片人看完他的影片之后,在电话里告诉艾德,这是他所看过的最糟糕的电影。而艾德的回答是:下一部一定会拍得更好。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的区别,只不过是前者看到的只是乌云,而后者看到了乌云的金边。
 
一个游戏者。他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做制片人,全情投入。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幻想家,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让演员抱着不会动的章鱼道具搏斗;他的天性中有着永不磨灭的童真,他可以把倒吊着的碟子点燃,冒充UFO一头撞向比弗利山;他是一个冒险者,情节、演员可以随时更改,影片开拍却不知道投资方在哪里;他是一个英雄主义者,胜利可以造就一个英雄,屡败屡战同样可以成就一个英雄,或许更加悲壮。以及他的活力,他的真诚。这一切,都是一个游戏者不可或缺的可贵品质。
 
对埃德·伍德的电影恶评如潮,他本人也被评为史上最差导演。而最差导演的资格是什么?拍了多少烂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应该是一个为电影而生的人,一个可以为电影付出一切的人。如果一个再差再烂的导演,能在一部充斥外星人、吸血鬼、盗墓者的电影里,拍出Lugosi去世前在自家门前摘花那令人动容的一幕,那么,他就可以是一个足以被人铭记的导演。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藏着被这个世界所不容的、无法实现的梦想。艾德感动我们的地方,就在于尽管他不是一个成功的导演,在他人眼里,也没有一个成功的人生,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的梦想,始终活在他的梦想中,并且活出了他的梦想。这是甚至让我们有些妒忌他的地方。
 
谁会在乎成功呢,如果那不是你想要的成功?
 
谁会在乎结果呢,如果你已经享受了过程?
 

 6 ) 像Ed Wood一样活着

    确实,去看《Ed Wood》这部电影是因为Johnny Depp。但看完之后,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Ed Wood让我感慨。
    Edward D. Wood Jr.1924年10月10日出生,1978年12月10日逝世。著名的美国B级片导演,封号为“有史以来最烂的导演”,代表作《Plan 9 from outer space》在IMDB上雄霸“得分最低影片”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一生中编写过数部剧本,导过数部电影,无一成功。对电影执着追求但成果惨淡,死于酗酒成疾和穷困潦倒之后,他因为获得这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封号而得的名声比他活着时还大。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
    如果电影只是他的职业,只是他谋生的手段,这也罢了。可这偏偏还是他的理想,是他的精神追求。但在这个行业里,他就是做得最差的那一个。如果上帝给了他对电影的热情,为什么不给他哪怕一点点天赋?让他拥有至少一次成功,拥有至少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如果上帝不愿给他电影上的天赋,为什么要给他那样强烈的热情?让他失败一次两次后就退出,不要坚持到底输到底。
    《Ed Wood》这部纪录片里面,Ed Wood导演的前几部电影首映时,有人扔鸡蛋,叫骂连天。本片结尾是电影院放映《Plan 9 from outer space》,Ed Wood幸福地沉浸在自己的电影里,跟着演员念台词,神采奕奕,无限向往,背景音乐中有掌声。于是,我以为《Plan 9 from outer space》这部电影最终成功了。再到网上一查才知道这部电影其实是多么失败。纪录片的导演Tim Burton要这样处理结尾,或许是因为尊重Ed Wood,同情Ed Wood,希望他有一个好结果。这是一种善良的情感。现在仍有不少人和Tim Burton一样敬佩他的精神,可即使如此,谁也无法改变他的电影烂这一事实。他的电影之烂是货真价实的,不是曲高和寡或知音难求。百折不挠最后成功的人成为大众的榜样,百折不挠最后还是失败的人怎么办?注定悲哀罢了。
    人们喜欢“屡败屡战”的精神,但不喜欢“屡战屡败”的结果。甚至,人们鼓励这种精神,只是为了通过最终的成功来结束这种结果。可是,如果没有成功呢?等待是漫长的,当Ed Wood的心脏终于停止跳动,人们终于可以不再等待,可以盖棺定论:哦,他这一生确确实实没有成功过。像Ed Wood一样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失败,等待下一次失败。
    在《Ed Wood》的一篇影评中看到作者引用了一段话,抱歉掠美了:“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这是像Ed Wood一样活着的另一种意义。
    但是Ed Wood仍然在自己醉心的领域中活着,尽管卑微,尽管不值,尽管失败......只是卑微存在于旁人眼中,价值唯有自己能衡量。至于失败......谁知道呢?或许Ed Wood拥有自己的幸福,或许让Ed Wood再选一次他依然无悔于自己的人生,那也是一种成功吧,对他自己而言的苦涩的成功。我不禁好奇,支持着Ed Wood不断追求的到底是多么强大的一种精神?拥有这种精神,到底是幸运抑或不幸?
    或许,Ed Wood,真的可以成为某一类人的代名词。一个人在宽阔的平原上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但他的风筝永远飞不高。无风时,他欣赏地望着别人的风筝,对自己充满信心。风起了,他豪情满怀地仰望蓝天,期待自己的风筝飞入自己的视线,可风筝落在了地上。下一次风再起时,他仍豪情不减地仰望蓝天,待风筝跌落后继续等待那无尽的“下一次”......这个人就是Ed Wood,就是Ed Wood所能代表的那一类人。
    是的,我钦佩Ed Wood,我赞美Ed Wood,我向Ed Wood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可是你问我,愿意像Ed Wood一样活着吗?我不愿意。
    谁愿意呢?
    所以Ed Wood才是Ed Wood。

 短评

德普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不管生活如何,永远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改变,阳光便会追随于你。

5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纵不能光芒万丈,也要倒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9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艾德·伍德是个具备妥协和投机力的理想主义者,而托米·韦素是个有钱的理想主义者,先天暴发的后者比白手起家的前者低能了多少,《艾德·伍德》就比《灾难艺术家》优秀了多少。付兰兰应该把这片拉上十遍,看看什么才是真正可敬的“向下致敬”。和奥逊·威尔斯的相逢提升全片,天才蠢材,同此凉热。

11分钟前
  • Ocap
  • 推荐

这部片的意义远大于其内容和形式。又是关于理想破灭,而且还这么烂,途中几次想删。而最悲剧的恐怕是这竟然是真人真事!号称“史上最烂导演”,ED兄大概是ENFJ,但其实他的人生不能算是完全失败,最起码他始终坚持了他的理想。拍电影这行恐怕更多的是辛酸,要不是真爱,谁费这劲啊!

13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无数个像ED一样的小导演,成就了HOLLYWOOD。

16分钟前
  • F.
  • 还行

很好笑但其实更多是心酸,好莱坞何尝不是一个定义失败的地方,好在现在他也重新定义了“成功”。最后他竟然就那样遇见了奥森威尔斯。。

2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藏着被这个世界所不容的、无法实现的梦想。

23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电影值得你为之奋斗,为什么不在你一生中拍一个人的梦想呢?”一部具有哥特味的奋斗励志片,其实非常喜欢艾德·伍德那永不放弃的精神,即使全世界都否定他,仍有勇气做喜欢的事;Johnny Depp易装相很美,Bela lugosi虽则老矣,神秘而孤独的形象为影片增添几分蒂姆·伯顿最擅长的黑暗色彩。

2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关于史上最烂导演的传记片,而是一部讲述全世界电影人辛酸史的自传电影。结尾处波顿将这位公认最傻叉的伍德和公认最牛叉的奥逊威尔斯拉平了距离,足见一个导演要实现理想,无论是天才还是蠢蛋都要经受同样的折磨与苦闷。

29分钟前
  • 37°2
  • 力荐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堂吉诃德。史上最烂导演艾德·伍德就是蒂姆·波顿的堂吉诃德,让人怜悯又嫉妒……Lugosi去世前在自家门前摘花那一幕令人无比动容。

31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我们的艾德虽然自此住进了医院一阵子,但他还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梦之旅:还是到处跑着找投资人,苦苦跪求那些著名演员加入自己的剧组,在电影院里被观众的臭鸡蛋烂番茄打得抱头鼠窜。场面热闹而搞笑

36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38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还行

B级片导演--伍迪艾伦。知道这片子是因为第十放映室。

39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推荐

艺术的确需要天赋,但是艺术的不确定仍旧能够恳诚努力,“电影值得你为它奋斗”,艾德·伍德坚信这句话并投以执着,他相信的,是自己的才华,尽管被评为"史上最烂的导演",但他的真诚也在他死后为他迎来了赞誉。depp的荒唐和不伦在形式上让本片的意义得以验证。

44分钟前
  • iokanaan
  • 推荐

“他是史上最烂导演,却在死后为无数B级粉所拥趸。他有稀奇古怪的异装癖,喜欢穿着女装招摇过市。他是极具天才的演说家,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便能撬动投资人的钱袋。他是奥森·威尔斯的粉丝,蒂姆·波顿的偶像。可笑又固执,热血又有趣,一个一生追求梦想的失败者——他是艾德·伍德,电影史上的堂吉可德

45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好莱坞之王,小人物有喜有泪的奋斗史也能成就cult片之王。打动不了别人,也能被自己感动。在这点上电影烂片之王伍德和公认最牛叉的奥逊·威尔斯没有区别。向艾德·伍德致敬,也向无数电影中的小人物致敬。

47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力荐

德普的脸谱化表演之一,腻歪透了

48分钟前
  • 谭不爽
  • 还行

何其悲壮,何其苍凉。几乎哭到难以自持,因为在每一个非虚构的角色里看见自己的影子,在快要坚持不下去时,看见发光炽热的梦想,滚烫。

52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被波顿一拍,史上最烂导演成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多次笑喷,以泪收场。

57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只有波顿,才会给这样一位“烂"导演树碑立传,电影虽说是纪实题材,但看得出保留了他自己电影中的哥特风格。从某种方面来讲:他和波顿是同样伟大的导演,甚至强于波顿。因为他那种对电影的热情,无人能比,和如今大陆的烂片导演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再也不要拿”艾德伍德“来形容他们了,好吗?

59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