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波将金号

HD中字

主演:亚历山大·安东诺夫,弗拉迪米尔·巴斯基,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2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战舰波将金号 剧照 NO.1战舰波将金号 剧照 NO.2战舰波将金号 剧照 NO.3战舰波将金号 剧照 NO.4战舰波将金号 剧照 NO.5战舰波将金号 剧照 NO.6战舰波将金号 剧照 NO.13战舰波将金号 剧照 NO.14战舰波将金号 剧照 NO.15战舰波将金号 剧照 NO.16战舰波将金号 剧照 NO.17战舰波将金号 剧照 NO.18战舰波将金号 剧照 NO.19战舰波将金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战舰波将金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发生在1905年,一艘名为波将金号的战舰上,原本这是一艘沙皇海军的骄傲,可是因为连续数月的伙食太差,导致了一场哗变。沙皇海军波将金号战舰上,水兵的生活环境非常差,受着非人的待遇。一连数月,水兵的伙食很差,供应的牛肉甚至长满了蛆,引起了战舰上水兵们的极度不满。部分水兵策动起义,却受到了军官的镇压。指挥官下令枪杀叛乱者,但是由于起义之火在众人心中燃烧。行刑队拒绝开枪,起义者们拿起武器将军官丢入大海。波将金号被起义者们夺取,并驶入敖德萨石阶进行补给。敖德萨的群众对水兵们的遭遇非常同情,义愤填膺,纷纷声援起义的水兵。而群众的声援却遭致沙皇军队的镇压,一场血腥的屠杀就此展开……葬礼2015衣冠禽兽1938欧洲铁路之旅 第二季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2021夺命狂蜂我爱王老五寅次郎的故事48:寅次郎红之花别撒娇了!喝!我的儿子是奇葩念念不忘爱有回响冲击奥拉玛屈原1977骨肉之躯第一季天师斗僵尸1985家和万事兴之抬头见喜傲剑春秋粤语少林寺1982粤语恶梦侦探2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五等分的新娘 剧场版疯人巴士销魂天师之古堡惊魂火线惊爆点行者武松摔跤选手生崽热搜后帝国总裁夜夜来哄娃蔷花,红莲国家烈焰风云战国之枭雄金矿宦妃天下·动态漫画以爱为营2023同窗生:人生谈三次恋爱全息游戏:恋爱世界奶爸安亲班新版:尊上(永生)暗金烂狗4猎杀本·拉登横沟正史短篇集 金田一耕助登场万里征途我是狂怒时尚妈妈国语下一站天后一切从遇见你开始

 长篇影评

 1 ) 战舰波将金号

电影以贯穿始终的音乐为辅助,塑造出了令人紧张到发慌的节奏,它的音乐本身就是一场精彩的叙事音乐会,以致已经可以代替语言。爱森斯坦对景物的利用,对事物的象征性作用,都富有意义而且极有作用,电影中没有任何多余的镜头。
作为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贡献最大的前苏联,爱森斯坦的这部《战舰波将金号》在影史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果不其然,敖德萨阶梯那段为电影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而这一幕的出现意味着爱森斯坦的对撞蒙太奇剪辑手法出现和成熟。会师那幕则是格里菲斯“最后一分钟追逐戏”的演变和发展,忿怒与反抗的意识在那一刻达到高潮

 2 ) 享受你的症候

在貴瓣經常看到有些人說:我很支持工人抗爭,但是(!),我不接受大敘事(集體行動)。這種警惕很重要,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和工人不一樣,這會指向兩點:1.我不屬於他們的集體,但是理應支持和幫助,也避免被某些人騎劫;2.他們就像非人一般,就是腐肉上的蛆蟲,這些不體面者隨時會侵襲我的生活,所以我警惕(以此保衛我們的生活)。

症候是什麼?我不知道喎

愛森斯坦的蒙太奇早以回應何解抗爭者是症候(不是某些人的自以為是,而是他們在社會上就以症候出現),並且這種症候如何呈現——鏡頭在腐肉上的蛆蟲和飽受折磨的水兵來回切換,這是相似的——他們住在船艙,吃爛肉,還受軍官的頤指氣使。更重要的是,水兵支撐戰艦(社會)運作,軍艦官員的耀武揚威正是以這些勞碌者為基礎,所以,我們這裡的症候既是指水兵們不體面,更是指出這些不體面者是根基——這一未被符號化的實在正是真理本身,這一硬核始終像骨頭一樣構成了社會,但是它不顯現——一旦顯現就是殺戮本身——即象徵秩序的破裂以及再符號化(水兵沒收官員權力,以及沙俄的軍隊鎮壓和起義兵的反鎮壓),但是這仍然是存在症候的。 所以,這裡不是去除症候——分析者的症候不一定要解除,本身也沒有能完全解除的症候。甚至我們應該說,水兵以及其他受壓迫者就是症候本身——享受症候恰好是享受他們自己,也就是推翻沙皇專制。這恰恰不應講什麼“道德主體”,(看上面的圖片)因為道德主體就是沙皇(大他者的化身),這說到底是維護秩序的,而任何起義都會指向大他者不存在,換言之,士兵是主體性(主體所依,詳情見//www.douban.com/note/760294516/),也是未來主體的呼喚——這個主體不是無所不能,而是無能為力的,因此走向一個接著一個的連結網絡(如能指鏈一般)。 如果到了起義,即 A overthrow B 的時候還要講什麼道德秩序,那就會變成普京“指導”的《救國同盟》的鬧劇:一群旨在革命的十二月黨人被拍成了強迫症般(死諫以示忠心)的保皇黨人,那談什麼革命啊?蘇聯一直被示為極權的代表,但是仍然能拍出如此巨作,現在哪個國家敢拍這種內容?《救國同盟》這種爛片不應該自慚形穢嗎? 這種意識形態把戲有待揭穿:革命導致極權,所以我們面對資本主義製造的體制(另一種極權),那就不要革命,要過家家式的搞愛與和平,要維護私產(症候般的無產者是有產者的私產),這都是現在的主人能指,最終變成無窮無盡的倒錯機制——只有象徵界,沒有實在界,在能指遊戲(如所謂的多元主義)裏面來回切換,可以去除症候地享樂(正常人)。 這種痴心妄想就是最為正常的狀態,正如正常國家以例外維持,既然如此,那麼例外狀態就一定會到來——要麼克瑞翁(國家),要麼安提戈涅(革命,症候的非人大反攻),這兩者都製造恐怖,但是後者的風險無非是自由的代價——風險社會給我們的啟示,應該是因為自由,才有風險,不能為了避險而放棄自由。

 3 ) 一些感想,电影语言和逻辑和智商

看了完整一遍《战舰波将金号》。把自己的感想,对照影评,竟然有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著名的三个石狮子,因其表情慵懒,结果被我看成了象征反动派的软弱无力。还有就是没看出沸腾的水表现什么。
但是其中敖德萨阶梯要仔细再看许多遍的,做教科书很合适。
感想就是:

如果剪辑的时候,让观众分心去想了“导演这里是要告诉我们,群众的愤怒就像这水一样”那一定是不成功的。

电影语言的诀窍,在于它会以镜头语言将一种不同寻常的影响力影响你的非逻辑潜意识区域(有的人说这就是感情区域),因为你的逻辑智商在那块是不起作用的。如果某个电影片段,影响到你的逻辑区域,那么你的智商就会出现防御反应。

没有人的“智商”(让我们把它当主体来看)愿意别人的“智商”凌驾于自己之上。
自己的启示就是,如果电影里面,在情绪不到的时候,加入导演自己希望让观众产生逻辑性联想的暗示,比如“一片血在地面上,我要用他来表现绝望(但是之前的镜头并没有让观众处于绝望这样的情绪中……结果会怎样?观众会觉得莫名奇妙……)”。感觉粗浅的电影符号论是一种误人子弟。

要给观众暗示的时候,要小心用镜头把观众带入理性思考的区域,这已经是一层小心了。如果还要指望观众用“理性思考”来对待你的镜头,并且以此方式来认同你的道理,则是徒劳的。用暗示,而不是告诉。

下面这句话,就是我的个人观点:不要让观众觉得在看“电影”,让他经历时空,而尽量不要让他们察觉到表现形式。否则片子就丧失了一般娱乐性,而变成了格式本身的变化和摆弄(这句话不带贬义,因为不得不承认,人类中有许多人喜欢这样。这并没有错。比如魔方就是格式玩具。只是与大众娱乐性矛盾,这里一般指的是许多不懂电影的大众。)

 4 ) 剪接藝術開山之作

看大銀幕、現場配樂的《戰艦波坦金》

電影藝術其中的一個奇妙之處在於剪接,而剪接(蒙太奇/montage)這門藝術由蘇聯電影導演愛森斯坦(S. Eisenstein 1879-1955,不同於科學家愛恩斯坦A. Einstein 1893-1948)發揚光大。他於1925年拍攝的《戰艦波坦金》在電影史上被譽為剪接藝術開山之作。

今年澳門藝術節選放了這部電影,能在大銀幕上看到,我真的驚覺該片剪接不愧是經典之作,因為我沒想象到該片的畫面會是如此短促。憑感覺和粗略估計,全片可能由1,000多個小片段組成,想象當年人手操作剪接,把這麼多小片段連結起來,製造出緊湊劇情、巨大張力、澎湃氣氛,非電影大宗師不可成就。

該片寫1905年蘇俄戰艦波坦金上的士兵起義事件,士兵受到的待遇太差,比之當日本俘虜也不如,於是起來反抗,強大武裝部隊鎮壓,連帶其他民眾也出來抗議,結果發生大屠殺事件。該電影內容是永恆題材,今天仍會不時發生,所以觀眾很易有共鳴。。
這部電影今天在澳門觀看,自然叫觀眾想起周前的警方鎮壓抗議工人行動。可以想象,在過去幾十年,這部電影對世界各地的工人示威起很大的影響,而對領導者的武力鎮壓有強烈的批評。這部電影能成為不朽經典,絕對有理由。

演員臉孔、表情,可以表現士兵反抗不合理待遇的激烈情緒,但是描寫強大武裝部隊鎮壓手無寸鐵老百姓的兇殘,則要靠剪接技巧表現出來。殺傷力大的槍砲、接上群眾驚慌的面孔,凄慘的呼號,建構出好一幅人間地獄圖。在1925年本片已達到如此高成就的剪接效果,真是奇績,怪不得愛森斯坦在電影史上受到如此推崇。
今回我在澳門永樂電影院好好的看完整部作品,難得的是有現場樂隊配樂。更難得的是今回配樂可能是歷來最佳版本,創作於2000年,由兩位作曲者之一Mark Chaet親自拿他的小提琴,與他的德國樂隊Trio Bravo+(小提琴、鋼琴、低音提琴、敲擊樂共4人)站在台上,配合畫面演奏音樂。
今個配樂版本,樂聲由頭響到尾,樂手沒有片刻休息,說起來有點跨張過份,但當晚在現場,並無感覺不妥之處。畫面緊湊,劇力萬鈞,而看到樂手投入演奏,根本覺得當晚的配樂既合劇情,又悅耳動聽,完全是視聽娛樂十足的享受。

《戰艦波坦金》被譽為電影史上經典不是亂說的,雖拍於1925年,但成績歷久常新。影片內裡有戰艦、全船官兵、和群眾,由於場面大,想象當年製作環境,更覺得該片完成不易。現在要重拍該部電影卻未必有可能,在藝術上也未必一定可以超越它,回想電影科技近幾十年進步這麼多,卻存在這部電影不能複製的情況,真是神奇。(完)

 5 ) 《战舰波将金号》之片段分析

片段从46分钟红旗飘扬开始自52分钟战舰出现为结束。其中大约出现了150个镜头。 片段的开头是红旗的特写,下一个镜头则是孩子和妇女们的招手、欢呼。在这里导演并没有运用一个大全景的镜头将这些画面概括在一个镜头内,而是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将两个毫无关系的镜头相接,使得人群像是在朝军舰欢呼和招手一般。 随着字幕和音乐中一个强音的出现,故事的节奏出现变化,字幕之后,是一个头发凌乱的女人脸部的特写,随后人群的慌乱移动,后以一个伞越来越大作为跳板,画面变成了一个全景,人群慌乱。这组镜头内有一个是铜像占据黄金分割线并且处于前景的镜头,我认为这个画面处理的非常好,因为除了铜像以外,画面的二分之一中景,分别被追逐的军队和逃跑的人群平分,而剩下的二分之一是处在后景的一栋阴郁的教堂,这个画面将电影的立体感表现得很好,也体现出故事当中人物之间、社会之间的矛盾。 然后是大全景,开始真正的“大屠杀”,这时人群从后景跑入。导演在这里所表现大屠杀并不是用大的场面来渲染其的宏大残忍,而是选取了几个小而独到的角度,尤其是两位母亲保护孩子的视角,使冲突逐渐提升,从而使影片达到全剧高潮。 人群跑入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特写一个人的腿部跪下的动作,这个镜头开始后,出现了很多人物摔倒(死亡)的镜头,这些镜头的转换很快,这组镜头内突出了一个小孩,开始他只是坐下,但是再又一个大全景人物奔跑后,小孩捂上了耳朵,这强加给观众的是枪声使得小孩捂上耳朵,而倒地的人都是被枪杀死的。 随后,又出现我最喜欢的,带有铜像的那一个画面,不过,不同的是军队渐渐将中景占据,而人群渐渐被逼出画面。而后的大逃难镜头延续了之前的拍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灯光,是从人群的背后打来,这种灯光将人的影子无线拉长,让人的心里情绪通过影子表现出来,这种感觉,在之后一位母亲抱着死去的小孩向军队声讨时,更为具体和鲜明的表现。 对于人群逃跑的场面导演分别用了:在人群后大全景拍摄;人群侧面的全景拍摄;和中景拍摄某个人物或者一到三个人群的状态来表现。其中有一个,从侧面拍人群逃跑的画面,这个镜头,导演让演员从左边入场,右边出场,这个画面在构图上,有一个亮点,就是在后景的黄金比例处放置了一根棍子,而棍子的两边是对峙的两棵大树,这个非常具有表现里。这个段子里有很多镜头都可以看出来,是导演经过认真思索以后拍出来的,构图上是分得妙。 在小孩被枪打前的镜头是一个用移动镜头来跟踪小孩的状态。小孩摔倒后大叫“妈妈”是特写,而后是母亲回头的特写。在这之后是一系列的蒙太奇,我们可以看见人们先是绕过孩子,在是从腿间经过,最后将孩子替翻了面,从肚子上踩过,配上音乐,层层递进,中间穿插着对于母亲面部表情的特写,表现母亲的震惊、伤心、愤怒。而后的剧情则主要是用蒙太奇体现剧中女教士的发现、号召、维权。 之后,军队首先是以影子入场的,而之后,拍到妇女时,是将她的影子拉长,让观众在这种视觉效果下,自然而然的认为妇女是弱小的,军队的强大、霸道。之后的一个移动镜头将妇女与军队的影子重合,这个镜头,并没有出现军队的正面,便直接让军队开枪杀死了妇女。 之后人群的逃亡中,出现马的从幕的两侧出现在前景,这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无序、混乱感。之后,有一组蒙太奇是枪和人群的倒下。而后婴儿车的奔跑和一位妇女的夸张表情,一个青年的表情,冒烟的枪,组成一组蒙太奇。 总体来说,在那个年代这是个伟大的影片。

 6 ) 曾经的雕刻时光

爱森斯坦作为电影奠基人之一,他的奥萨的阶梯也永久雕刻了时光……电影本身是为了几年俄国十月革命,充斥的自然是极左的意识形态,这与我国建国初期的作品相仿,相比早期左翼电影更为凸显口号和仪式……爱森斯坦为我们诠释了蒙太奇,这个今天司空见惯的电影技法,是因爱森斯坦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剪辑,而是将与电影本身不相关的事物剪辑其中,阐释更多意涵,生蛆的肉象征着腐朽的政权,奥萨德阶梯一段将剧情推向高潮,以及之后的石狮子表征着人民的觉醒,这些作者的用意经过观众的解读,可以产生强烈的共鸣……与中国的早期默片相比,爱森斯坦更懂得运用音乐配合剧情,跌宕起伏,丝毫不差,而同期的中国电影音乐只是用来搭配,以免乏味,几乎没有实际效果,爱森斯坦对音乐的拿捏恰到好处,整部电影的基调只是一首音乐,却被安排的错落有致……对于经典,只有敬畏,电影还有一个环节引发深思,一反常态,号召革命的主人公很快便宣告死亡,这与意识形态倡导英雄的宣传片是悖逆的,而导演的意味是,一个英雄倒下去,这是革命的代价,唤起的却是人民的觉醒,因此,这部电影更多的是歌颂人民,而不是个人,这也是在倡导个人崇拜的苏联的导演的坚持……苏联时期,苏联的电影一度辉煌,和法国为核心的欧洲电影平分秋色,然而随着好莱坞的侵袭,随着苏联的解体,可以告慰的,也只是曾经的雕刻时光……

 短评

到今天才看这部影史教科书,真是抱歉啊!但真的是不好看啊!

3分钟前
  • 朱熠
  • 还行

电影题材和美学方法的结合,在这个电影里绝非是什么偶然。并不存在什么政治的蒙太奇。因为除却本能,蒙太奇就是,也只可能是政治。

4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整个片子好像就没有一个镜头是超过一分钟的,他累不累啊,不过敖德萨阶梯那段快慢结合确实比较丰富

8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蓝光重刷。延续了《罢工》的章节叙事,五个章节是水手掀桌子,甲板大暴动,革命喜讯传,血染敖德萨,海军大联欢。水手们的暴动行为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和纲领,获得群众支持、炮打总部为群众复仇、最后消弭海战,都建立在片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朴素团结信念上,这种遭受不公,继而群起反抗的立场,突出了革命的自发性与难以抑制。技巧上最突出的还是剪辑了,二十来岁的爱森斯坦本身是欧洲先锋电影运动的一份子,他近乎胡乱的实验手里的胶片素材,比如一个群众握紧了拳头的镜头,中间插了好几个路人激愤的面容,他这种非线性的情绪剪辑,放在这个革命题材里,多少渲染出了暴烈、躁动的情绪体验。可有时也完全是瞎弄,比如搬运帆布那里,插入了好几次一个士兵向后看的视线,但这个士兵的位置根本不可能在帆布的斜上方,这种重复兼无厘头的镜头不少

9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爱森斯坦开创了区别于美式剪辑的苏式蒙太奇,速度更快更凌厉,远中近景包括刁钻角度频繁切换,各种局部特写大特写使用得更大胆,效果就是更有压迫性更有冲击力更有煽动性,绝对适合进行社会主义国家文艺作品的洗脑功效。第二幕结尾第三幕开头,节奏突然放缓开始抒情渲染,与敖德萨阶梯一静一动相映生辉

14分钟前
  • 喷子
  • 力荐

私影史默片最佳易手,也是我的第一部爱森斯坦&政治电影Top 5。算上没喊出来的,平均三分钟震撼到爆一次粗吧,在几乎所有主义之间自在穿梭,把人类近十年拍的电影合起来也干不过这片的建设性。只学“制度”不学艺术:中影史113年,此片面世93年,而这种电影我们到现在一部也没拍过。无论形态还是形式。

19分钟前
  • Ocap
  • 力荐

音乐代替人物说话。将多机位拍摄到的同一动作剪接在一起表达愤怒(第一章末摔盘子)。第二章混乱场面的处理气势恢宏(联想蒙太奇、平行剪辑)第三章,拳头(握拳的动作分解剪辑)、愤怒的演讲时人物的动作与音乐配合像舞蹈。第四章,奥德萨阶梯(电影时间的拉长)。

24分钟前
  • mOco
  • 力荐

牛逼的不只是蒙太奇,还有极具压迫性的运动镜头和构图;另外,觉得政宣片还是用默片拍好,口号式的呼号减到最少,全靠影像去煽动。

2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一锅罗宋汤引发的革命,舌尖还是关乎民生啊。反抗的人群被血腥的镇压,婴儿车与侩子手交叠的蒙太奇太棒了!故事性不太强,有些地方冗长,老柴的《一八一二序曲》配合的很好。随着鼓点的逼近把故事推到了高潮,战争一触即发,又是一组特别棒的蒙太奇!1925年拍出这样大场面,历史题材这个着手点很不错!

26分钟前
  • 李哥
  • 力荐

教科书片。有专门长评论不多做一句话评论。

30分钟前
  • 木鱼水心
  • 还行

技術毫無挑剔之處,至於劇情……大家都明白……

31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共产主义的童话,可是不得不承认很有镜头感很有煽动力。情节的择选和镜头的转移都有一种深受绘画影响的古典美。

33分钟前
  • 玑衡
  • 力荐

快速凌厉杂耍般的蒙太奇剪辑,敖德萨阶梯混乱紧张,群众场面的娴熟调度,长镜头俯拍,为了一勺罗宋汤,英雄的鲜血不会白流,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34分钟前
  • 戛剑生
  • 力荐

有人说他是为了一碗汤而死的,可当人民振臂高呼的时候,我明白了那不只是一碗汤,那是两碗汤三碗汤乃至千千万万碗汤。剪辑相当之凛冽炫酷,基本上每秒都有新镜头,在固定机位大行其道的黑白电影时期,这种多机位+剪辑出来的效果可以说是相当显眼。至于敖德萨阶梯,我还真没想到这居然是完整的一章,而且规模比我想象的要大很多,即使搁今天也是颇为牛逼的场面,更不要说它本身就是开山鼻祖了。

35分钟前
  • tangerine
  • 推荐

不愧是经典,感染力够强!敖德萨阶梯一段是爱森斯坦“冲撞蒙太奇”理论绝佳的诠释,150多个短镜头起到时间扩展作用,震撼人心,在景别、机位、被摄物上作出对比鲜明的快速切换,睡狮-蹲狮-跃狮的隐喻蒙太奇魅力十足。剧作结构是经典五幕剧,纵深感强烈的构图、配乐、节奏、红旗都是亮点。(9.0/10)

4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蒙太奇的力量!接近100年后的今天爱森斯坦超前又永不过时的剪辑手法还在无数的电影里沿用

4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9/10。开场岸边愤怒的海浪和波将金号威武的黑烟、仰拍支持革命的两位水手和吊床横七竖八中穿梭的军官,愤怒与威武、光与影的对比划分了两大阵营。拒食罗宋汤一幕,阴影中军官看了一眼身处光亮的水手,随后急促的号声和水手飞奔到甲板上集合的运动一组交替镜头,蕴含了理性的愤怒,把违纪士兵蒙着枪毙的白色帆布犹如裹尸布,炮台的全景、手敲十字架、军官脸的特写结合手摸军刀,突显节奏,表现旧势力的黑暗。哀悼水手的抗议集会场景,从灰色帆影转向临时帐篷,把海水化为眼泪,由尸体旁的烛火联系象征愤怒的红旗,将情绪性渗透进风景中。人民送食物的小船驶向舰艇,沙皇军队排列整齐、从上至下地屠杀慌乱的群众,造反的战舰互相招手致意,几个视觉高潮从数量的多与少、直线与弧线的构图布局和挥手的位置变换,造就如诗般各种形象重复、变奏的音乐性结构。

45分钟前
  • 火娃
  • 力荐

只凭技术就可以载入影史咯,怎么不评一评阶级仇恨比海深

46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一个说明editing和montage区别、说明只有组合镜头才能传达状态的绝佳例子,Thesis+Antithesis=Synthesis。直给的方式,使要表达的内容很精准。情绪的渲染跟剪辑节奏跟配乐紧密地黏在一起,无可挑剔。桥上的马太震撼了。

48分钟前
  • 迟到王
  • 力荐

苏联蒙太奇电影最佳典型,后来所有的红色电影都可见这里面的手法。这片子号召水手和普罗大众的罢工、反抗和起义,一边是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奥德萨阶梯的无情镇压,一组极其迅速凌厉的杂耍蒙太奇,加上极其震撼的配乐,无疑极具煽动性,镜头一接就是左派视角下被剥削被压迫的底层劳工的艰辛、不满和体现的悲悯,浩浩荡荡的群众游行和奔波俞急的战舰象征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如历史潮流一般将不可避免走向灭亡。消灭专制、阶级斗争,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现在看来何其讽刺!蒙太奇理论在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前苏联发扬光大,虽然是出于党国宣传的目的,真正意义上也扩充了在上世纪初电影这种刚出现不久的艺术形式的叙事功能,使得影像在剪辑之间具备了无限的叙事可能。8.8

50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