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巴黎

HD

主演:欧文·威尔逊,玛丽昂·歌迪亚,瑞秋·麦克亚当斯,汤姆·希德勒斯顿,凯西·贝茨,艾德里安·布洛迪,蕾雅·赛杜,麦克·辛,寇瑞·斯托尔,妮娜·阿里安达,米密·肯尼迪,柯特·富勒,卡拉·布吕尼,加德·艾尔马莱,艾丽森·皮尔,奥利维尔·雷堡汀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美国,法国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年份:201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午夜巴黎 剧照 NO.1午夜巴黎 剧照 NO.2午夜巴黎 剧照 NO.3午夜巴黎 剧照 NO.4午夜巴黎 剧照 NO.5午夜巴黎 剧照 NO.6午夜巴黎 剧照 NO.13午夜巴黎 剧照 NO.14午夜巴黎 剧照 NO.15午夜巴黎 剧照 NO.16午夜巴黎 剧照 NO.17午夜巴黎 剧照 NO.18午夜巴黎 剧照 NO.19午夜巴黎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浪漫主义的真谛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有个片段谈论到舒伯特的D大调奏鸣曲,说因为曲子本身不完美,所以“优质的稠密的”不完美性强有力地刺激着人们的意识,吸引着某种人们的心。而这种不完美便是“向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挑战而又败北的音乐”,“这是浪漫主义的本质。”

用村上春树这个关于“浪漫主义的本质”的概念来看待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我觉得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故事主线并不复杂:好莱坞的剧作家盖尔(Owen Wilson)与未婚妻伊奈兹(Rachel McAdams)来到巴黎度假。盖尔一直苦于修改自己的第一本小说,无奈却得不到伊奈兹及未来岳父母的支持。更让盖尔无法忍受的是伊奈兹夸夸其谈的半吊子知识分子朋友。某晚从聚会逃出的盖尔只身游荡在午夜的巴黎,莫名其妙就加入了一群20年代穿着打扮年轻人的聚会,发现自己竟置身于音乐家科尔·波特(Cole Porter)、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夫妇(Zelda and Scott Fitzgerald)、海明威、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及毕加索等艺术家的文化圈子。这意外的穿越彻底改变了盖尔对巴黎的认识,也让他结识了毕加索美丽的巴黎情人阿德瑞娜(Marion Cotillard)。

此后的故事发展当然是浪漫的,爱情的萌发也自然而然,毕竟这是关于巴黎的电影,要不伍迪·艾伦怎么会用开篇近四分钟的胶片来一点点扑捉晨光下、雨幕中、夜色里的巴黎街头、公园、小巷、咖啡馆、塞纳河与石板路呢?整部电影的摄影几乎都是蜂蜜色的,透明甜蜜。关于巴黎的一切都流光溢彩魅力非凡,在小号与吉他的轻柔乐声中每一个画面都美得那么动人心弦。但这个巴黎毕竟不是主人公盖尔(也不是伍迪·艾伦)所要寻找归属的精神家园;二十年代文萃汇集、百家争鸣,轰轰烈烈中诞生了超现实主义和立体主义的世界艺术之都才是他念念不忘的黄金时代。音乐、美酒、聚会、沙龙,与各大文豪艺术家们唇枪舌剑指点江山,这才是盖尔激动人心的文艺梦想。

电影最有趣的当然是伍迪·艾伦那些睿智而尖利的讽刺挖苦。伊奈兹及其父母那副中产阶级的势利面孔就不提了,如雷贯耳的时代名人们自然更不可放过。海明威是个男性荷尔蒙过剩的好斗狂;菲茨杰拉德腼腆温柔,甚至还有点女里女气;达利油腔滑调神经兮兮,而伟大的布努艾尔则完全被整成了个呆头呆脑的投机分子,惊世骇俗的《泯灭天使》(El ángel exterminador)干脆成了盖尔的鬼主意,哈哈,真笑死人了。

不仅如此,穿越中还有穿越,巴黎中又有巴黎。从今天到历史,从黄金时代到失落的一代,在对爱情的寻求中盖尔终于看清的只有一点:完美是不存在的,幸福是不可及的。但巴黎的浪漫也并非禁锢在对往日时光的悲叹缅怀当中,巴黎是现在时的,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巴黎的现代时,正如格特鲁德·斯泰因对盖尔所言,“我们都惧怕死亡,对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迷惑不解,但一个艺术家的角色并非向绝望低头,而是寻找对抗空虚存在的解药。”这副解药,在我看来,就是村上春树所言的“向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挑战”,反应在盖尔身上,便是终于走出他的古董店(nostalgia shop)选择我们的时代,今天的巴黎。当然鉴于一切未知的高风险特质和人生孤独走向的实质,败北仍将成为必然;但明知不可而为,为了追求美、追求爱、追求高于现实的悲剧性人生理想而终于选择灵魂的流亡,这便是浪漫主义的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主义的真谛就在于一次次向时代挑战而终于败北,在于远离以及那些永远触不可及的迷人,不论那是在纽约、伦敦、北京,还是午夜的巴黎。

 2 ) 伍迪艾伦自己谈论这部电影所表达的意义

摘自伍迪艾伦的采访。
It is a recurring, nagging feeling of mine that the reality we're all trappd in is,in actual fact, if you dissect it, like a nightmare. I’m always looking for ways to escape that reality. One escapes it by going to the movies. One escapes it by becoming involved in the trivial nonsense of “Are the Yankees going to win?” or “Are the Mets going to win?” When in fact it means nothing. But life means nothing either. It means as much as the ballgame. So you’re constantly looking for ways to escape from reality. And one of the fallacies that comes up all the time is the Golden Age fallacy, that you’d have been happier at a different time. Just as people think, “If I moved to Paris I’d be happier” or “If I moved to London…” Then they do, and they’re not. Even though these places are great, they’re not happier, because it isn’t the geography that’s eating them up, it’s the existential reality of how grim a predicament we’re in. So, I’ve played around with that before, the notion of wanting to get out of the real world, get out of time. Here, Owen does get a chance to go back, and it’s fine. But he realizes as he looks around that those people want to go back too, and that it doesn’t matter where you go, that life is unsatisfying whether you lived in the renaissance orla belle époqueor now or 100 years from now. It’s an unsatisfying situation.

 3 ) 片中出现的二十年代"古人"列表

第一次邀请主角上车的夫妇
Zelda Fitzgerald [1900-1948] and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 (novelist, short story writer, poet)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与作家赛尔妲·莎尔结婚。他享誉盛名,生活富裕,夫妇俩长期居住在法国和意大利,他们因生活糜烂而知名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出版于1925年,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短篇小說,被視為美國文學“爵士時代”的象徵。


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 (不用介绍了吧)
欧内斯特·海明威

”第一次 Speakeasy Party上那个钢琴师“
Cole Porter [1891-1964] (composer and songwriter)
科尔·波特
"by the 1930s he was one of the major songwriters for the Broadway musical stage. Unlike most successful Broadway composers, Porter wrote both the lyrics and the music for his songs."

Josephine Baker [1906-1975]
約瑟芬·貝克
American-born Afro-French dancer, singer, and actress. Nicknamed the "Bronze Venus,"

Juan Belmonte [1892-1962] (Spanish bullfighter)
非常著名的斗牛士

帮主角评书的女作家
Gertrude Stein [1874-1946]
格特鲁德·斯泰因
American-Jewish writer, poet and art collector who spent most of her life in France.
Much of Gertrude Stein's fame derives from a private modern art gallery she assembled. Leo and Gertrude Stein's studio had many paintings by Henri Manguin, Pierre Bonnard, Pablo Picasso, Paul Gauguin, Paul Cézanne, Pierre-Auguste Renoir, Honoré Daumier, Henri Matisse, and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Leo Stein [1872-1947] American art collector and critic. the older brother of Gertrude Stein.

Pablo Picasso [1881-1973] (你们都比我了解他)
巴勃罗·毕加索

Djuna Barnes [1892-1982] (American writer)
杜娜•巴恩斯
20世纪美国传奇女作家,其小说以同性恋为主题

"后来咖啡厅遇到的三个神经兮兮的人":
Salvador Dalí [1904-1982]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级人物)
萨尔瓦多·达利
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畫家,因他的超現實主義作品而聞名。

Luis Buñuel [1900-1983] (Spanish filmmaker)
路易斯·布努埃尔
"Un Chien Andalou" (An Andalusian Dog) <一条安达鲁狗>, 與抽象派名畫家達利是搭擋好友

Man Ray [1890-1976] American artist
曼雷
美国著名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是一个擅长绘画,电影,雕刻和摄影的艺术大师。但是,他却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摄影作品价值远远超越其他所擅长的艺术型式的艺术家。



T. S. Eliot [1888-1965]
T·S·艾略特
American-born British poet, playwright, and literary critic, arguably the most important English-language poet of the 20th century




和女主角在马戏团遇到的几个"老古董":
in 19 century:
Henri Matisse [1869-1954]
亨利·马蒂斯
法国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以使用鲜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1864-1901]
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
法國貴族、後印象派畫家、近代海報設計與石版畫藝術先驅,為人稱作「蒙馬特之魂」

Paul Gauguin [1848-1903]
保羅·高更
法國巴黎,印象派畫家。大部份藝術史家將他歸於后印象派

Edgar Degas [1834-1917]
埃德加·德加
法国印象派画家、雕塑家



资料来自 Wikipedia/imdb

 4 ) 并不是每个法国女孩都如同片中跳蚤市场的女孩那么礼貌可爱,说那么好的英语,而且就住在塞纳河旁边,让你在雨中的pont neuf上碰到并且让你送她回家

傍晚的时候我踏上了前往Chatelet UGC的去路。有点轻微的头痛,我就买了三明治和曲奇加上汽水慰劳自己——这只是一顿典型的行进中晚餐。尽管头痛,我还是觉得应该去看这个《Une Séparation》的首映,因为信息上说会伴随讨论。我是很想知道,这样的首映加讨论应该怎么进行,说不定会对明天的放映有帮助。

到达人潮汹涌的Les Halles,才得知坏消息《Une Séparation》的票已经全部售罄。我看了一下时间,就选了一直没有机会看上的《午夜巴黎》。在我昏昏欲睡之际,我知道我永远有好电影看,我爱我的UGC,我爱巴黎。

周二的晚上电影院也这么多人,让我颇为惊讶。右边的队伍是去看《X-men》的,左边的队伍是看《午夜巴黎》。法国人们大概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电影已经把他们深深迷住了。他们仍然不爱说英语,他们仍然优雅地说着自己的法语,但是他们已经无法自拔地喜欢看美国电影了。

在看《午夜巴黎》的队伍中,我发现了旁边沙发上的这对男女。金发女生皮肤白皙,身材纤细,眼睛大概是绿色的,长着一张仿佛公主般的脸庞,衣着打扮非常规矩。男生看上去年纪也不大,穿着深红色的套头衫,那种穿上去就成熟不起来的衣服。他长着一张害羞的脸,并不俊俏,应该归作可爱的类型。他们分别坐在两张沙发椅上,说着什么。我看他们的手,没有牵手或者挽手的意思,但是我能够感觉到空气中有些东西——不是男生喜欢女生就是女生正在焦急等待着男生有什么动作。这似乎是男生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才得来成功的一次一起看电影的邀请。

我头痛开始加剧,队伍开始挪动的时候,我就很急躁地往前,赶快找到合适的位置坐下。我干脆闭目养神,而今天在电影前的广告分外长。我当然无法休息安稳,只好睁开眼睛看看周围的这些观众。他们大概也被迫看着这些广告。商业电影大概就商在这里。我想起下午我还在上戈达尔的课,就联想到,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分割从来就有了,但至今我接触的电影人似乎都是做艺术电影的。是不是商业电影完全是另外一套体系,而想我这样着迷于两种电影的人是不是少之又少?

电影开始了。果然和很多人说过到一样,这标签式的开场让人担心伍迪·艾伦是不是要让我们失望。不过说实话,对我来说,在他的镜头下,巴黎那种俗套的美变得有点脱俗。正如Gil说的,巴黎这个城市真的很神奇,很有魔力——影片进行到此刻,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仍然处于浅层表面的理解。

伍迪艾伦则不然。

当影片进入第一二幕的转捩点的时候,我深深为他叫好。伍迪艾伦算是真正把握到了巴黎的神奇之处——艺术。是艺术让这个城市从古到今举世闻名。而他通过时空穿越的方式,展现了唯有巴黎莫属的城市魅力——古老的城市建筑和远远流传的生活方式。只有巴黎这个城市的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能够让时空转移变得如此毫无痕迹。没有任何灵光一闪的特技,仅仅是一部在巴黎常见的老爷车,车上的人的穿着打扮也让你毫不察觉,伍迪艾伦算是实实在在地利用了人们概念中的“怀旧”——当建筑、服装、文化都处于“怀旧”的状态之下,当你真的回到了“旧”的时代,你毫不察觉。而巴黎活生生地就是一个怀旧的城市。而怀旧大概是一切浪漫的来源。因此,影片中的环境和人物,除了实时的互动,还有纵向的和时间的互动,而这种互动是寓于一个故事之中的——这是目前我看到任何关于巴黎的电影所无法比拟的。

我钦佩伍迪艾伦对艺术的了解,而我能够感受到他之所以如此了解以致于能够鬼斧神工地放在一个幽默故事里面,是因为他真正深爱着欧美艺术。也只有他才能用电影语言如此自如幽默地玩弄这些欧美艺术史上著名的人物。而他作为一个美国人,当然特别关注历史上美国艺术家前往巴黎寻找灵感的特殊时期,并与此同时凸显美国人和法国人之间的互相善意取笑——影片全是那些美妙的Cliché啊!人们都懂得说cliché,但只有他能够让你死心塌地地爱上他所表现的cliché。

我想如果我并没有在巴黎生活这8个月时间,我大概会特别神往这美妙的巴黎,而且在他的镜头里面,巴黎是如此地完美。而我现在知道,Chatelet晚上并不从来都那么幽静,圣心大教堂的台阶不可能那么干净,香榭丽舍大街的夜景的车灯不可能那么巧妙地形成完美的构图,并不是每个法国女孩都如同片中跳蚤市场的女孩那么礼貌可爱,说那么好的英语,而且就住在塞纳河旁边,让你在雨中的pont neuf上碰到并且让你送她回家?现实大概是在午夜的chatelet你要躲避那些喝醉酒的年轻人和随时可能捣你钱的混混,经过阶梯永远有一股尿骚味,而大街上的废气有时候不是一般的呛人,而你能够接触到的平凡人大概都要坐RER到郊区才算回家。——不过,通过伍迪艾伦的电影,你仍然相信,巴黎在你心中是美丽的。现实可能不尽人意,但这里的确促成了很多例如布鲁埃尔这样穷困潦倒的艺术家创造出了最美的艺术品。可见,巴黎就有这样的能耐,它的某个瞬间,让你觉得美的窒息。

电影结束于Gil和法国女孩Gabriel的雨中漫步。灯光亮起的时候,场中有人情不自禁地鼓掌,而我清楚听到后面有人说“J’aime bien ça.”真的是一部好电影。我一想到等下得钻进地铁里面回去Saint Denis就感到沮丧。我现在可是在巴黎的最中心Chatelet呢!我决定在坐地铁之前到地面上走走。

那对男女大概也是这么想的。我把我做出想要跟踪他们的决定归罪于《午夜巴黎》这部电影,归罪于这美妙的城市。我觉得他们肯定是将要成为情侣的一对。在这巴黎的夜晚,看完电影,大概是男生说,我们在街上走走吧。我决定,跟着他们,直到他们接吻。

他们并排走着,没有牵手,我在猜他们在说什么。两人的手大概碰到一起好几次,但一直没有更多的动作。可能男生正在寻找听上去比较正经中立的话题。我和他们相隔大概50米,跟这他们深入Chatelet的街道,大概15分钟之后,他们转入了一条人少一些的街道,女生顺势挽住了男生的手臂,然后放在了男生的腰上,男生见势,就把手搭在了女生肩膀上。我心头一跳。

他们这么走了一段路。其实我都能看出来,他们两人的这个姿势并不舒服。但我知道他们大概对刚才的举动仍然激动得脸红心跳——因为我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他们大概在装作若无其事地说着什么。过马路的时候,他们放开了各自的手。我知道他们已经开始寻找下次牵手的机会了。没想到的是,第二次仍然是女生主动把手放在男生到腰上。大概是女生也觉得男生太内敛了。女生看上去还要比男生高一点呢。

我跟着他们一直从Chatelet走道Strasbourg Saint Denis地铁站,传过的是著名的妓女街,我孤身一人地,当然被很多妓女的眼色骚扰。看啊,《午夜巴黎》里的巴黎不是全部的巴黎啊。他们在地铁站前停下来了,我跟得太近了,赶紧找地方躲。我藏身与已经关闭的报摊后面,通过路边银行的玻璃反射看到他们接吻了,一点前戏都没有,直奔主题。想起来也好笑,似乎全世界确定爱情的方式都是类似的——看电影,一起走在街上,分别前的接吻,大概是巴黎让这一切变得更加浪漫,变得更加值得尝试。我当时大概在希望,属于我的例行公事会更加好。

女生下地铁了。我看见男生离开的背影,仿佛能够想象到正脸的兴奋模样。我跟着女生上了车,她和我同样的方向。我在Miromesnil下车的时候,看见她正在看书——我祝福并嫉妒那个男生。

 5 ) 感觉每一帧美的可以当作明信片

简直是拍给英语系学生和外国文学文艺爱好者看的电影,各种文学艺术梗,可惜学业不精的我各种不懂。。出色的浪漫爱情小品电影,看得人很舒服的感觉,配角也是各种亮眼。虽然女神麦克亚当斯演了劈腿女,最后新女神蕾雅赛杜成功救场。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电影镜头,完全被前奏吸引,导演真是好文艺小资呀 哈哈哈 。后来重刷的时候就是各种截图,跟着电影看巴黎,感觉每一帧美的可以当作明信片~

 6 ) 中产阶级荒诞喜剧之午夜白日梦

老头从头到尾在讲的都是同一个故事,哪怕从高楼林立的纽约搬到了文艺之都巴黎。有些神经质的Gil,与从前神经兮兮的Woody Allen自己一模一样,操着美式英语,唠叨又慌张。这次讨论的是“黄金时代”,与其他Allen晚期的作品相比,这部更能看出早期,也就是经典时期的痕迹。

Woody Allen算是“电影作者”的典范了,电影一开场就明了。连续几分钟的空镜头,拍得只是巴黎市景,一如三十几年前的《曼哈顿》的开场,交响乐和城市画面冲击着我们的感官。也许为故事开了个好头,也许根本和故事无关,只是导演对伟大城市的赞礼,借用他自己今次在电影里的话说,在城市面前,任何一个天才画家、不朽的作家都黯然失色,城市是最伟大的艺术。

在Allen的电影中,你看到的只有一类人:中产阶级。你永远不会见到男人穿体恤短裤,或者女人着色彩艳丽的流行服饰,他影片中的男男女女,从来都穿戴“合体”,经典得看不出年代和地区(这也是为什么来自2010年加利福尼亚的男主角穿越到二十世纪初都没有人看得出破绽)。他们住高档公寓、高档旅店,从事着编剧、教授、制作人一类的高知识高收入的职业,出入于博物馆、高级餐厅、品酒会,谈论着诗歌、戏剧和艺术家轶闻⋯⋯

尽管所有的笔墨都奉献给了中产阶级生活,Allen的电影,若细细品味,竟然充满着对这种生活的冷嘲热讽。出轨是出现最频繁的情节了:他们婚姻不快乐。那些知识分子们知书达理,精通古今,在多元文化面前却狭隘得可怕。《汉娜和她的姐妹们》中,Allen扮演的主角被拖去看一场地下摇滚演唱会时,如坐针毡,恨得似乎多呆一秒就会要咬舌自尽。而《午夜巴黎》里面Gil的一对俗不可耐的准岳父母,虚伪固执的Paul,以及极具娱乐性的Gil未婚妻的一句“难怪我爸说你是个共产主义者”,无不显示了这些中产阶级的无知和可笑。

而Gil自己又好到哪里去么?在当代中国语境,他就是个伪文青。当腻了好莱坞编剧,于是心血来潮想要写一部小说。不管午夜巴黎的魔术是真是假,他算什么呢?凭什么毕加索和海明威的绝世情人会偏偏爱上他这个唯唯诺诺的美国佬?凭什么一个好莱坞电影编剧,写一部小说何以受到格特鲁德·斯坦因的赞许?白日梦吧!就像在以往的电影中,极端神经质又矮又秃顶的Woody Allen每每获得气质美女青睐,惹得观众只想说,凭什么呢。故事的最后,Gil又遇到一个“突然会想念起他”的法国气质女,相见恨晚,共同步入爱情之雨。这也是另一个贯穿Woody Allen电影的标志:戏剧的最后都有一个生硬的“happy ending”。矛盾总是倏地就得到化解,大团圆就好像穿越时空这么轻易。

现实中,Woody Allen自己在纽约布鲁克林犹太区长大,那并不是中产阶级白人居住的地方,而是工人阶级及少数族裔聚集地。而他的电影的氛围却只围绕他“成功”之后的周遭:上东区。用尽所有胶片和才华来刻画中产阶级生活,然后把它推翻,连美好结局都生硬得仿佛是又一个嘲讽——他究竟是恨它呢,还是爱它?得了,既然这一切都是白日梦,那就让我们享受这声色犬马,富丽堂皇又荒诞不经的梦境吧。

 短评

你品尝了夜的巴黎,你踏过下雪的北京。你熟记书本里每一句你最爱的真理。

8分钟前
  • Bill
  • 力荐

浪漫主义的真谛在于一次次向时代挑战而终于败北,在于逃离以及触不可及的迷人。

11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旧时代的风味很美好,因为你是局外人。

12分钟前
  • Vamei
  • 推荐

又一部伟大的巴黎城市风光宣传片,还带穿越剧情。

13分钟前
  • echohead™
  • 还行

不仅是中国流行穿越,全世界都流行着穿越啊穿越!

16分钟前
  • 在人潮中拥抱你
  • 力荐

欧文·威尔逊模仿伍迪艾伦真是到位啊。布吕尼的酱油打得很好嘛!这部片儿根本就是老头和法国影评界在互相吹捧互相表白,结果收获北美票房成功以及各种赞美真是件有趣的事儿。全片讲了一个简单的“活在现在”的道理,跟《紫玫瑰》关系不大,倒是更像《独家新闻》。结尾倒是有那么一点儿像侯麦。

2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不就是装腔作势掉书袋吗,批判可以,善意才好,其实都是带镣铐的可怜人。爱巴黎,爱黄金时代,爱毕加索的女人,皆因那是别处,是可以寄存理想的另一个地方。(重看一次,感觉全篇精华在于Gil拒绝Adriana留在她认为的黄金年代那一段。他们对理想世界的追捧仅限于叶公好龙的程度。)

22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就连老伍迪也开始玩穿越了,Marion Cotillard迷人、Adrien Brody惊艳。这样又一部美丽巴黎的风光片,精致迷人极富情调。看这样的电影,再沉闷的人我想也能唤醒内心深处那些浪漫因子。每年一部伍迪·艾伦,总会让人感觉乐事一桩。午夜的巴塞罗那与巴黎已走过,下一个午夜你会在哪?★★★★

23分钟前
  • Q。
  • 推荐

伍迪艾伦吃下各种艺术,文学方面的知识,于是放了个屁,但我们闻着也是香的。

24分钟前
  • Adam
  • 推荐

无论什么角色,到了伍迪`艾伦的作品里,都成了他的样子,吞吞吐吐的讲话方式,有些尖刻又幽默的对白。每个人都在逃避现在,寻找自己的黄金时代。对于古旧的推崇,其实影片的讽刺蛮犀利的。

2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我相信真正纯正的爱情能产生一个纾解死亡的阶段,所有的懦弱都出自于没有爱或爱得不彻底,这两者一样。勇敢而真诚的人能够直面死亡,正是因为他们的爱拥有足够的激情,可以将死神从头脑中驱逐。” 电影拥有一切美的化身,如梦似幻的场景切换让人难辨古今,扑朔迷离。只是太易沉醉的东西也让人空虚。

2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当Adrien Brody饰演的达利出现,我真心觉得自己彻底穿越了……“Dalí~Dalí~Dalí~”扶额

34分钟前
  • A L E X
  • 推荐

巴黎很美好,电影太美国,掉书袋,伪文青,搬出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波特、毕加索来装B,这不是浪漫这是意淫。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巴黎,伍迪•艾伦眼中只有浪漫,所以他只看到了他想要的浪漫。此外,从一开始就知道俩人长不了,巴不得早早分了。

3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恰好和你同样喜欢在巴黎雨中散步的人,就不是恰好。 穿越跟想象也不是,心底的选择就让它做出现实版本的决定吧。 穿越虽好,他记得回来了。

40分钟前
  • shu
  • 力荐

没有任何动人之处,借穿越和复活各个名人在装腔作势罢了。

43分钟前
  • fhskfdhlaksa
  • 还行

老婆,你骗得了我,但骗不了海明威

44分钟前
  • 桌不赖
  • 力荐

午夜巴黎,任何奇迹都可能发生。人到巴黎就连老伍迪这种悲观主义的老头都变得浪漫情趣起来,即使故事结尾恋人分手了又如何,他又会在午夜钟声敲响的时候遇到另一位知心人。一封送给全世界浪漫完美主义者的情书!在这个中国情人节我们看着这部电影渡过,即使哪天分来了我也将不会悲伤。★★★★★

4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我看到了一头犀牛...

50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推荐

终于赶在离开纽约之前看到了伍迪艾伦的新片,但仍旧…不是很对我胃口,话唠情况有所改善,但怎么都觉得只是停留在时空穿梭的表面而已。巴黎和原声大美,加一颗星咯。但从电影院里出来看到雨后初晴的soho,石板路,漂亮的咖啡店,觉得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城市真是非常幸福。

5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所以说还是知识分子最懂怎么击中所有但凡有一点儿文学理想的人的软肋。《流动的盛宴》就已经够让人垂涎不已了,竟然还他妈影像化了,太意淫了。说实话,我很愤怒!!!

58分钟前
  • Toum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