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将至

HD

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巴里·德尔·舍曼,保罗·F·汤普金斯,狄龙·弗雷泽尔,凯文·布雷斯纳汉,吉姆·麦司奇门,Randall Carver,保罗·达诺,塞伦·希德,詹姆斯·唐尼,凯文·J·奥康纳,大卫·沃肖夫斯基,Tom Doyle,汉斯·霍斯,科琳·福伊,拉塞尔·哈瓦尔德,Guy Richardson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血色将至 剧照 NO.1血色将至 剧照 NO.2血色将至 剧照 NO.3血色将至 剧照 NO.4血色将至 剧照 NO.5血色将至 剧照 NO.6血色将至 剧照 NO.13血色将至 剧照 NO.14血色将至 剧照 NO.15血色将至 剧照 NO.16血色将至 剧照 NO.17血色将至 剧照 NO.18血色将至 剧照 NO.19血色将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血色将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898年,银矿工丹尼尔·普莱恩惟尤(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 Lewis 饰)因井下作业事故摔断了腿,但他因祸得福了解到秘密的石油信息。他利用领养的孤儿HW(狄龙·弗雷泽尔 Dillon Freasier 饰)欺骗乡民赢得了石油地盘,从此飞黄腾达。但是, 成为 石油大亨的他并不快乐,在一次意外事故中H.W不幸失聪, HW对他的怨恨与日俱增,他唯一认亲的兄弟居然也是冒牌货。传教士伊莱·桑迪不过是个借宗教蛊惑人心的小人。在一次采矿事故中,丹尼尔的工人不幸丧生。正当他希望伊莱(保罗·达诺 Paul Dano 饰)施以援手时,对方羞辱了他,两人从此开始明争暗斗……婚礼年奇异天使第二季竹马其外,天降其中受害者/嫌疑人薄樱鬼雪华录黄飞鸿爱神2015日照好人山中静夫的尊严死威尼斯早晨胖妞2022独龙之子高德荣睁开你的眼睛游龙戏凤赢家先生第一季最后一件外套普通话版梦想者四夜女人心粤语消失的孩子蝴蝶行动东方大港你是我的乍见之欢神探正传之网红狩猎者圣堂风云(2010)憨八龟的故事陷爱独狼火影忍者疾风传剧场版:失落之塔荒原第一季伏妖白鱼镇2我的土耳其婚礼请问您今天要来点兔子吗 剧场版访问连环杀手汉奸末日死亡飞车3:地狱烈焰异魔禁区画江湖之换世门生第一季突出部之役公民从这里诞生我一曲封神渣女前妻跪求复合心灵内科医生稻生知性放射治疗室电影版箫魂传2上古神器萌宝驾到我的妈咪是大佬后备空姐

 长篇影评

 1 ) 对石油黑金,我们的疯狂并没有减少

对于《血色黑金》所取得的成功,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和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Lewis)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们的魅力甚至超过片中同样出色的配乐和摄影———看过影片的人就能体会这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安德森曾有天才导演的美誉,但这没有将他束缚在小众风格上。奥斯卡上狭路相逢,他输给了科恩兄弟,尽管如此,拥有八项提名的《血色黑金》也宣告了安德森身份的转变。不玩晦涩、群像,他一样可以拍出震撼人心、大气磅礴的优秀影片———而非突显作者气质的独立电影,如《木兰花》(Magnolia)。


影片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西部,白手起家的丹尼尔,依靠冷酷无情的手段成为了鼎鼎有名的石油大亨。奥斯卡影帝、英国著名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出演了这名冷血资本家,他对人物情感的表现及其惊人爆发力完全征服了评论界。可以说,他的存在让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这一奖项的在颁奖前就已失去了悬念。在这出强调个人表现的电影中,能与刘易斯正面交锋的人物只有传教士伊利(Eli),从头到尾他的命运都与丹尼尔联系在了一起。保罗·达诺(Paul Dano)分饰了伊利和他的兄弟保罗(Paul),这也是片中耐人寻味的角色设置。《血色黑金》中有几处值得一提的精彩段落。一处是小波士顿第一口油井喷发起火,演员的跑位、镜头的移动、音画的结合,整场戏五六分钟内都弥漫着紧张气氛,其中引人入胜的配乐堪称全片亮点。另一处是结尾时丹尼尔和伊利的对峙,在丹尼尔的催逼攻势下,伊利将虚伪的灵魂完全暴露,一句相同的台词用不同语气重复了近十次。影片的结束方式也相当特殊,毫不拖泥带水。

这不单是一部叙述资本家如何敛财发迹的传记电影,更直面了人类在黑金争夺中的贪婪与疯狂,以及在利益诱惑下情感的脆弱。今天,人类对于石油的依赖程度并没有减轻,鲜血更是没有少流,旧世界格局下丹尼尔的强硬手段在当今成为战争的罪魁祸首。从这个角度上看,《血色黑金》所承载的现实意义,毫不逊色于电影技巧上的成就。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987968/

 2 ) 形式 vs. 内容

由Daniel Day-Lewis主演的众望所归的影片《血色将至》提前在旧金山点映,全城只有一个影院播放。为了避开汹涌的周末观影大潮,我特意选了午夜场,可还是排了将近半个小时的队才进入放映厅。

电影果然不负众望,Daniel Day-Lewis的表现真可用无懈可击来形容。他将一位石油大亨的悲喜人生与奋斗之路展示得丰满之至,层次分明。他的表情,语气,肢体动作无一不是精心匠作,恰到好处,让观众完全融入到对人物的感受中从而忘却演员本人。可以说, Daniel Day-Lewis将凭此角色再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几乎毫无疑问。

《血色将至》改编至美国作家Upton Sinclair于1927年发表的小说《石油》。影片取景于南德克萨斯州的荒芜戈壁,描述了虚构的石油大亨Daniel Plainview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南部石油潮中一步步发迹的人生轨迹,同时也概括展现出贫穷落后的南加州小镇风貌,并采取了平行对照的叙事手法详细描绘了宗教势力在美国南部扩张的过程。

除了Daniel Day-Lewis充满了张力的表演,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拍摄的认真态度,布景、摄影、表演真可叫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有半点打折扣之处。片中有“三次半”肢体冲突,一次是Daniel Plainview因为儿子受伤对前来要钱的年轻神父Eli拳打脚踢;第二次是Plainview为了顺利修建石油管道被迫加入Eli领导的“第三启发教(The Third Revelation)”,这位内心同样充满凌云壮志做事辛辣几乎不择手段的神父公报私仇,在神台上将Plainview直搧得七荤八素,让他敢怒不敢言;最后一次是影片的高调结尾,二人的矛盾最大程度的激化,以标准戏剧冲突的方式激荡的爆发出来。还有“半次”是Plainview的儿子H.W.从旧金山返回加州“小波士顿”镇,一见到“遗弃”自己的父亲,又爱又恨上来就一个响亮的耳光。这些令人过目难忘的细节真实得令人汗毛乍起,不仅充满了力度,也让观众不得不彻底融入影片的情节之中,投入得心甘情愿。

人物刻画的真实可信是一方面,但还不是故事的精髓。小说《石油》刻画了世纪交接时石油怎样改变了美国南部的地理人文风貌,电影在这一点上很是忠实于原著。石油与宗教两条线的发展平行对照,一条主线以大亨Plainview为代表,另一条辅线围绕年轻的野心家神父Eli展开。这两个人物都在观众眼前慢慢演变着:一个从沉默寡言的矿工开始,发迹后成为一手遮天的石油富豪;另一个原本是贫苦农家的穷儿子,随着世纪初宗教势力的扩张,靠着卓越的口才一步步不断向上攀升。Plainview最受不了别人对他指手画脚,谈生意的时候对方一句无心的指摘也能让他长久的忌恨;对欺骗他的人Plainview绝不留情,没有半点怜悯可言。他努力工作经营自己的石油生意,对未来充满自信与渴望,而这种野心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原本为人服务的野心便超越了成功目标的自身,成为吞噬人性的主宰,任何挡在成功之路面前的障碍,甚至包括亲情,都被毫不留情的粉碎扫空,换以无比深切的寂寞作为代价。甚至在成功到来之后,这种凌驾于万物之上的野心本身也不会因此而满足退却,掠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成为了生活本身,就像一部刹车失灵了的超速战车,碾碎一切,破坏一切。

而Eli,这位表面上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神父,在一次次驱魔的“表演”之下隐藏着的,何尝不是想要掌控一切主宰一切的狼子野心呢?他充分利用了小镇居民的善良无知,靠着卓越的口才与表演天赋将全镇事物控于鼓掌,教堂越盖越大,信徒也越来越多。可惜一山不容二虎,从Plainview第一次踏入“小波士顿”起,这二人的竞争关系就开始了。随着局势的发展与明朗化,二者的力量对比也在反复交锋,交锋的高潮便是前面提到过的三次肢体冲突。如同任何政治势力一样,以石油为代表的大资本势力与宗教势力尽管相互竞争,但也同时彼此依存,在共同的经济或者政治利益之前,前一秒钟的死敌也可瞬间放下武器握手合作。影片对这两种势力的刻画可谓辛辣之极,处处毫不留情,让人一方面慨叹成功的不易与牺牲的残酷,另一方面,又深切体会到“一将功成万古枯”的无奈与彻骨悲凉。

同样取景于德克萨斯,这部2007年的力作《血色将至》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前一个月上映的《No Country for Old Men》。同样的黑色、暴力、抑郁,一个险象环生,描述人心的暗角,另一个如同史诗,描述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双重残酷。同样的紧凑,高潮迭起,张力十足,一个大量使用隐喻,通过新颖的叙事结构与反戏剧高潮的手法开启了电影叙事形式上的新篇章;另一个充分发挥了人物塑造的专长将相对单一直白的内容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同样是视觉盛宴,又如饮甘霖,不过一个是红酒,入口浑厚,回味悠远;另一个是烈酒,辛辣、丰富,气贯长虹。

面对即将来临的第80届奥斯卡,这两部巨作的较量正可谓形式与内容之争,不管孰是孰非都会令人在为其一欣喜的同时为另一个扼腕叹息。我个人向来偏好红酒,所以更希望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花落科恩兄弟家,不过这么精彩的2007年,还是让我们屏气凝神静待未知答案的开启吧。



部分内容发表于《休闲》杂志2008三月刊,转载请注明。

 3 ) Am I My Brother's Keeper?

记得南大郭秀梅老师曾写过一本书,谈及圣经文学。书中介绍,你要想看懂西方文学,不读圣经,根本就是隔靴搔痒。除了典故之外,有些作品直接是以圣经故事为原型写的(如《押沙龙!押沙龙!》),有时候穿插得很巧妙,若是没有这方面的阅读背景,只能看个皮毛。

其实不要说看书,就是看个电影都是这样。我看There will be blood的时候,就时时有这感觉。

圣经上的第一个谋杀案,发生于亚伯和该隐之间。创世纪第四章记载: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 耶和华对该隐说,你兄弟亚伯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 耶和华说,你作了什么事呢?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 地开了口,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现在你必从这地受咒诅。 该隐杀亚伯,有点像兄弟之间争宠(sibling rivary) ,以至于最后手足相残。这大概是《血色将至》(There will be blood)这部电影的一个母题。由于这个背景,故事愈加耐人寻味。

那一句“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Am I my brother’s keeper?)是冷漠者的千古借口。记得纽约上州一对老年兄弟(都有些痴呆)一个将另外一个杀了,Bogdan老师就曾经制作过一部纪录片,名字就叫Am I my brother’s keeper. There will be blood中有不少手足相残的惨。前来Daniel的油田混饭的混混Henry, 虽然是冒充是Daniel的弟兄,却是唯一能和Daniel说得上话的人,说到底与Daniel真是心灵上的兄弟,最后却因Daniel无法忍受被人欺骗,而将Henry杀死。那一片冒着石油的土地,果真受了诅咒了,所有热爱Daniel的人,一个个离他远去。

而在故事的另一边,那个牧师Eli则面临另外一个“兄弟”的问题。其实他的兄弟比他聪明,早就知道了这土地富得“流油”,结果招来了石油大亨. 后来Daniel欺负Eli, 将他在泥巴里羞辱一番之后,Eli就愤怒地把气出到父亲身上,骂父亲愚蠢,恨父亲袒护他的另外一个儿子,其实这些何尝不是心里投射,是Eli在说自己恨铁不成钢?这个心结,最后还是他的老对手,石油大亨给一语点破。

有趣的是,这位父亲名叫亚伯。他们一家住在一个面临咒诅的土地上,除了荒草,什么也不长,所以唯一的作物是山羊。圣经中的山羊常用作赎罪祭,当祭司按手在公山羊头上的时候,以为着罪转移到了公山羊身上,成了“赎罪羔羊”。而耶和华的怒气,也常常向“牧人发作”,且要惩罚“公山羊”(撒加利亚10:3)。故事中遭到诅咒的何止是Eli一人,在弟兄二人之间没有摆平的无辜的亚伯也是一个受害者。谁曾想善良的他将家族的土地卖给一个石油大亨,竟是引狼入室。

山羊奶喂大了石油大亨Daniel的儿子。Daniel的儿子H.W.和亚伯家的Mary结婚。日后喝山羊奶长大的儿子会背叛父亲,成为他的竞争对手。

这电影的名字叫There will be blood. 需要说明的是,blood也通常指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叫罪人的罪得到赦免。Daniel大举买地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钉子户Brandy弟兄。数年后,当Daniel因为输油管道,不得不借地这位老汉的时候,他提出的条件不是钱,而是让石油大亨去受洗,加入Church of the Third Revelation.不巧故事中的牧师却是个冒牌货,竟然公报私仇,狂扇起耳光来。石油大亨忍着这些屈辱,结果只为了顺利让管道通过。而让宝血覆盖罪恶的赎罪机会,却给Eli几个耳光扇跑了。

说句题外话,很喜欢这部片子,也是因我以前的公司就是石油公司,有自己的码头,自己的仓库,也有一家竞争对象,另外一家石油公司和我们搭界。那时候我们要从码头装管道去我们油库的时候,另外一家公司很讨厌,不让我们过,差点打起来。记得我们当时常常提起的口号就是:合作大于竞争。若干年后,石油系统大整合,我们油库被收购,应该和那家公司到了同一个系统下头,成了一家。因此,你要问: Am I my brother’s keeper? 我想回答是: Yes。不然,there will be blood.

 4 ) I see the worst in people——关于其叙事与人物塑造

早前乱押宝,说《There will be blood》不会得最佳影片,完全是因为《老无所依》淫威甚巨,而那时又没有看过《血》。而现在就看过来说,觉得虽然还是认为它不会得奖乃情理之中,但若论威力,其实它与《老》是异路而同归,内心都很强大。 《老》更具娱乐性是事实,尽管很多人连它也会说闷。探讨些什么,技术怎么样,都不用讲,都很棒。但《血》的人物塑造更成功也是事实。当然这也没法比,一部要的是史诗效果,谁和它比人物?所以我要详细地讲一讲我看到的它在塑造人物方面的好。 看完片子,都会明白,主角是一个很黑色的人物(不用“坏”这个字眼),或者说他“戾气”很重。但这个感觉不是某场戏得来的,这就很难,因为电影只能用某几场戏来说明人物性格。编剧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首先的一点就是,与整部影片所要求的史诗风格相匹配的是,人物不能平面化,也不能俗套的辨证化(所谓俗套的辨证化,就是坏人也能做好事之类的编剧方法),而是要达到一种人生所特有混沌质感。 在头两场戏(就是1898年与1902年)里,编导就已经立下了这一基调。这两场戏有二十多分钟,一般电影里,在这时为止,主角的性格轮廓已经渐渐清晰了,至少影片在情节设置或者镜头运用上都有所暗示其性格或其发展。但是《血》很可贵,在宝贵的可以抓住观众的头几十分钟里,它放弃了这样做,目的只是要让人物更真实可信。我们可以看到,主角在这段时间里,没有说话,也没有突出的肢体语言——只是很客观的在挖井采油,编导完全只是在展示一个勤劳勇敢的油矿主的日常行为,不带任何批判色彩。(除了阴暗的音乐稍有暗示) 这是一种很妙的设置,我在看第二遍时才意识到。这也是一种艺术上的不妥协,稍微缺乏耐心的观众就无法理解其中用意。考虑到导演最后所达到的成就,这种设置,第一保证了人物不会匆忙地展示其生活及性格,不至为以后的叙事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第二,它展示了故事的背景以及人物的原始状态,而人物在此所展示的某些不带道德意义的品格——如冒险,求财,都为后来展示人物的复杂性做下铺垫。 影片中两个主要人物性格的展示,其实是按照同一路径的:首先客观性描述(甚至带有某些正面暗示),其次是隐约暴露其内心的黑色与表面上的赞美性情节齐头并进,再次则是加重他的内心黑色与事业成功,最后完全爆发。具体就是这样:Daniel一边:首先描述其日常开采工作——描述其购买大油矿所使用的手段以及对村民许下的诺言——矿工的死、送走儿子、杀死“兄弟”一系列更黑色的事件的发生——最后与儿子的决裂及与Eli的打斗;Eli一边:首先描述其日常的牧师生活——描述他传教时所使用的手段与他教会事业的蒸蒸日上——殴打父亲及为Daniel洗礼时的表现充分表明了他的内心的黑色——最后与Daniel的对决以及亵渎神灵。 按理说,这条路径并无新奇之处,很多人物史诗片也是如此。但是编导的利器——内敛的叙事语言与丰富的细节,完全掩盖了这条线索的轨迹,使得这条人工设置的意图把人物性格从涓涓细流到滔滔大江淋漓展现的线索,隐蔽在了某种混沌的质感当中。这是导演的新奇之处。 内敛,成了它叙事成功的关键词,也成了Lewis表演的关键词。或许有些人无法明白有些情节的突兀——比如为什么Daniel在矿上要突然打Eli?这种长时间的内敛与突然的爆发之间所形成的张力,无疑是最沁人心脾的情节。仔细观察可以看到,Daniel对Eli的不满早在饭桌上的谈判就已经开始,通过Lewis细微的表演,我们可以看到Daniel在饭桌上和Eli的关于油田的谈判,完全是提高嗓门和加快语速的,这种内敛的表演既显示了Daniel想得到油田的迫切,也为后来埋下伏笔。还有两件事,也加深了Daniel对Eli的厌恶,一是Eli企图在开机仪式上传教而自立威信,一是Eli的传教方式。而对好强的Daniel来说,这种人的野心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但他还没有发作,只是对Eli的传教丢下一句“God dammed show”。 但是这时Daniel为什么不发作呢,现在地是他的了,以他后来所展示的性格而言,他完全应该赶走Eli。这时的一个设置又在很隐蔽地告诉我们Daniel的性格——他痛打Eli发生在那次油田井喷之后。到这时,我们恍然大悟,原来Daniel早就想痛扁Eli一顿,只是碍于油田还未出油,Eli还有利用价值——可以利用他与其他地主谈判,所以他一直在隐忍,等到一出油,他迫不及待地就打了Eli一顿。 这种展现人物性格的隐蔽的设置片中很多,比如他与他“兄弟”那一段,又朝着他性格中更黑色的地方推进了一部。有趣的是,影片每次让他性格中的黑色暴露得越多,他的事业就越成功,这种设置,也是耐人寻味的。直至最后的高潮,有关邪恶的种种情景像瀑布一样展现在观众眼前,应了Daniel在片中的一句台词“I see the worst in people”。 这种高度凝练而内敛的黑色成就了Lewis的小金人,也成就了整部影片的史诗性。如果说科恩兄弟的黑色是荒诞的,那么托马森的黑色则是坚硬的。 http://www.mtime.com/my/Lyeast/

 5 ) 说说原小说《石油!》

(书的中文版还没出,需等)
《石油!》(oil!)是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 1927年出版的小说。是一本深入围绕原油业的左翼政治小说。纵览世事的老辣和宽和,人物在世事洪流变迁中的起落,是本书一大特色。

小说庞大、复杂,几乎牵扯到20世纪初二十几年美国社会的所有解剖面。社会和政治讽刺无处不在,角色性格的缺陷和闪光,尽皆活灵活现。一代富人子弟和穷人后代的生活,现实牟利,尔虞我诈,精神理想者,社会革命,宗教势力,情感起伏和世事法则,写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作者视野是相当广博、细致的,如一块巨型的几十层蛋糕纵切开来,每一层都清清楚楚。

全书主要的角色和成长线索是小杰•阿诺德•罗斯(James Arnold Ross Jr.),小名“兔宝”,石油大亨的独子。虽出生豪富世家,却沉静思考,思维感性,同情油田劳工,诉求公平正义。他与纵情享乐,物质主义的富人圈子格格不入,却又不得不置身其中。这个受过精英教育,带有社会变革理想的青年,念念投身左翼。和他白手起家、建立财富帝国的父亲一生价值观的对峙与和解,也贯穿了整本小说。

小说以一战和苏俄革命作为时代背景,另一个重要背景事件是哈丁政府在 1920到1923间的茶壶顶丑闻(Teapot Dome Scandal)。内政部部长福尔于1922 年分别把怀俄明州茶壶顶和加州爱尔克山的海军石油保留地秘密出租给石油大亨。两笔交易都没有采取竞争性投标方式。经调查发现,福尔收取了巨额美元作为促成两笔交易的“劳务费”。而这个事件直接促使了最终罗斯石油家族的破产。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红色革命还没有到达一个如火如荼的程度,也没有酿成世界范围的恐怖。在西方绞杀赤色分子的大环境下,整本书饱含一种对布尔什维克的深刻情感。里面的一批以保罗•沃特金斯为首的西方左翼青年,出生贫苦,经历了战场、苦难和流亡,被锤炼了成一代坚定的革命者,“眼睛里面都是光明的火焰”。

归根结底,“万物有本然,终不为他者”。人间的悲喜剧都何曾相似。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富二代的成长史;一个纸醉金迷的世界;一个财富帝国和它的奠基者;一个美国左翼革命史;一个政商权益、黑金交易和上等阶层的精细描摹;以及一代理想主义者的死亡。

毕竟这个世界是个精心编织,环环相扣的残酷体系。什么样的秉性,出生,思考方式和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也跳脱不出。作者贵在一一洞察,细细写出人的多样性和复杂。而里面的人物形形色色,无论是贪婪的、享乐的、实际操盘的、纨绔纵欲的、野心勃勃、清贫质朴,又或理想主义的,都让人可以代入和理解,尽皆感同身受,为之动容。其出色的笔力和通达的文字魅力可见一斑。



全书一共二十一章。从兔宝儿童时期的视角开始,他从小就和父亲走南闯北,视察油田,谈生意,深刻的观察人,见证各种人间百态、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和贪婪。前两章中,他随父亲开车穿越南加州沙漠,去找一个地产商谈项目。在一众为财产撕破脸皮的村民中。十多岁的兔宝遇到了一个影响了他一生的灵魂启蒙人 ,保罗•沃特金斯——这个贫穷家庭的少年,为了反抗宗教迷信、“做个堂堂正正的人”离家出走,兔宝帮他拿到一点食物,两人黑暗的柴房里一番对话。保罗“深沉、强劲、尊严”的人格力量深深的打动了兔宝。

罗斯家族的石油开采生意,在精明实干的父亲一手操持和扩张下,日渐做大。兔宝一心念念保罗•沃特金斯,要和父亲去沃特金斯家所在的天堂镇(Paradise goat ranch)猎鹌鹑,而父亲在此发现了丰富的石油矿藏迹象。沃特金斯一家时常进行疯癫的宗教活动,在买卖土地的谈判中,次子伊莱借用了兔宝父亲胡诌的一句“第三神启”,走上了神棍之路。而天堂镇的石油开采正式开启。随着矿工死亡和油井事故,兔宝更加觉得父亲做的是压榨和不道德的事业。

一战开始了,产业工人联盟的发起下,石油工人开始罢工,诉求八小时工作制。商会联盟则用武力打压。兔宝在对父亲和朋友保罗的正义感之中摇摆不定。兔宝进入了贵族高中,开始了和富家千金的恋情。先是一个医生的女儿,接着是证券家族的千金,尤妮丝,一个无休止享乐、逍遥玩世的豪门姑娘。

美国加入了战局,俄国人推翻了沙皇,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保罗参军,失去联络一段时间,后众人得知他随军驻扎于西伯利亚。兔宝去读了南太平洋大学,与名门世家、端庄的汉丽埃塔交往。在大学,兔宝认识了具有左翼思想的丹尼尔•欧文教授,当时正在全国肃清布尔什维克思想者,却从此更加坚固了他的政治倾向,加入了社会主义者和平权学生之中——都是一群有思想的边缘怪人,包括他后来的妻子,犹太裔平民的瑞秋•明茨。

保罗•沃特金斯回到天堂镇,讲了亲眼所见的镇压俄国工人运动的协约国暴行,以及他更加坚定的工人运动信念。父亲跟儿子听了一场俄共支持派的讲座,感到惊恐。而兔宝和同学办的红色报纸也被取缔,相关人士都被威胁压制。

在富人圈中,一个社会名流夫人想要引诱兔宝做她的情人,被他拒绝 。而兔宝去了父亲合作伙伴弗农•罗斯科的情人安娜贝尔的大庄园,遇到了红极一时的女明星薇•特蕾西(Viola Tracy),陷入恋情。兔宝和父亲和薇一起去东部度假,表面上父亲是要谈生意,实际上是让他的合伙人罗斯科在南部镇压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是合伙人罗斯科策划的贿赂事件,付钱支持哈丁政府上台,以拿到四万亩海军的预留地作为油田。事情在激进杂志上被丹尼尔•欧文教授等撰写的文章披露。父亲和罗斯科为避免国会传讯逃到加拿大和欧洲度假,兔宝跟随父亲。父亲在法国爱上了一个通灵术士的寡妇,与其结婚,后因肺炎去世。死前他给了一笔钱支持了儿子的左翼事业,父子最终在意识形态上和解。

兔宝决定终身献给工人运动。而罗斯科和通灵寡妇私吞了罗斯集团的股份和产业。女明星薇嫁给了罗马尼亚王子。兔宝和犹太平民姑娘、大学同学瑞秋•明茨结婚,两人皆主张左派的和平社会改良。而保罗•沃特金斯死于一场武装镇压,他痴情的妹妹鲁斯不久也随他而死。


本书情节纠缠,大概有几条清晰的线索,并列在一起。
一个是南加州早期的石油工业,兔宝跟随父亲在原油开采、产业管理、镇民调解、政商交易的作为,目睹这个心明眼亮、性格坚毅的实业家一步一步发家做大的过程。

另一个是兔宝对工人和贫苦阶层的深入观察和体会,进入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想法,大量读劳资书籍,参加运动,萌发他为工人争取权益的平等社会理想。

还有一条线,就是这个富家子在上流阶层的生活,和富家女、社会名流的交往过程。

此书亦牵扯出了别的醒目人物线索,如保罗•沃特金斯这个极端激进的亲苏革命派。伊莱•沃特金斯这个统御了南部民众精神的神棍。欧文教授和瑞秋•明茨这类的温和左派。罗斯科这个真正操盘美国政商界的黑心无良角色。以及一众爱慕虚荣、浮华奢靡的社交名媛、富豪、明星和知识分子。




本质上来说,电影和小说截然不同。

相比于小说篇幅浩大的时代风卷,电影更像是撷取了一小块,做成一出极具美学的形式化黑色戏剧。兔宝的戏份几乎全部都被删掉,他变成了一个沉默无言的孩子和青年。为了让他更道具意味,导演甚至让其在一次油矿事故中变成聋哑人。

而小说里的罗斯先生,也就是父亲,有生意人老辣不留情的一面,也同时是有人情味的第一代企业家。他没日没夜的工作,照顾工人团队,走在生产第一线,尽显了美国一代农民勤劳肯干、务实坚韧好品质。他看穿世事,却也尊重儿子的人生自由和选择。完全不是电影里那个扭曲凶狠、残忍无情、干出一系列变态事情的反人类石油大亨。

片中几乎完全删除了保罗这个人物,也决口不提左翼革命,反而是伊莱•沃特金斯这个扛着宗教神启大旗的神棍和父亲的权力斗争贯穿了电影。

导演直言不讳,“我只改编了前150页不到”(小说600页左右)。其实,片子脱离了小说,独成了一个个体,也是极为出色的。风格化,极简,几乎省略掉了所有。黑暗的色调,庄重复古的格局,静置的人物,风格美学的一个极致,讨论的是人性内部黑暗的边缘,而非浩浩荡荡的时代全景。

而这个资本至上,冷酷无情、极端厌世的石油发家者的屏幕呈现,让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凭借此片获得第5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丹尼尔•戴•刘易斯也摘得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影帝。当然,小说对此亦功不可没。

 6 ) 来的晚。。。从服装设计看其能指出多少历史语境和身份话语

服装设计师Mark Bridges将《血色将至》描述为他最具挑战性的电影。当年在影片拍摄过程中,他就需要将服装运送的德克萨斯西部的偏远地区,这一路程所面临的的艰辛也似乎印证了电影本身的主题:艰难,孤立,以及克服在实现目标中任何障碍的决心。

Daniel Plainview(Daniel Day-Lewis饰演)是一位世纪之交的探矿者,在某一天收到了来自加利福利亚州的一个家庭农场关于巨型石油矿场的小道消息。这个家庭包括Eli Sunday, 一个热心的传教士和信仰治疗师,他希望通过出售地产来资助他的第三次启示教会。Daniel和Eli构成了全片最激烈最浓墨重彩的冲突,双方都拒绝屈服于对方的意志。通过一系列的背叛、愤怒和暴力,他们最终都成为他们野心的牺牲品,失去了给予他们力量所有的东西:Eli绝望得承认自己的信仰危机并惨死于Daniel棍棒之下,Daniel自己说道:“I'm finished”,不疯癫不成魔!

而服装对这部电影的挑战在于,在奢侈的服装经费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为这些角色创造强烈的年代身份和地域身份。1910年代的加利福利亚是一个相对普遍贫穷的“民主”社会环境,Mark Bridges就需要在这样的年代背景下,通过细微差别的细节世界中展示人物角色阶级、职业、性格和动机的变化。而且,《血色将至》并不是一个对白很多的电影,在没有充分量多的解释性对话下,Bridge不得不利用某些衣服的强烈视觉意义来展示叙事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服装上的细微细节和其产生的即时印象一起烘托出人物角色在艰苦的社会现实下极具各自特质的人格魅力与张力。

这部电影以Daniel Plainview事业初期1898年和1902年两个场景开始,然后转移到1911年,同时整个故事也就架构开始与1911年。在1898年,Daniel一直在矿井最深部工作,穿着手工劳动者的典型衣服:棕色不伦不类的宽松裤,吊带(背带),柔软的毡帽,还带着宽边遮挡阳光,联合套装和无处不在蓝色工作服衬衫,宽松的袖子。这件衣服及其之后的变化将在整个电影中反复出现。我们第一次看到他穿着这种事实告诉我们他来自一个下井矿工的生活背景,但其工作的积极性和韧性也体现了他的力量和决心,以及能够摆脱卖苦力的潜力。这种韧性在1902年变得更加明显,因为当时的Daniel已经可以雇佣一些工人,与养子HW一起乘火车旅行。这个具有社会经济抱负的男人试图效仿中产阶级的尊贵礼服:深色麻袋西装和帽子,高大的冠冕和短边,标志着他的野心和不断增长的地位。然而它的破旧表明他仍然处于相对卑微的地位,与他1911年的诉讼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Mark Bridge说,Daniel在1911年的西装是他在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奢侈品之一,因为以他当时的财力已经能够定制织物,量身定做了。虽然这套西装在电影中可能并不明显,但这件西装是为丹尼尔的高大瘦身的身形量身打造,并区分于其他角色突显Daniel人物特征的重要性:背心、领带、挺拔的帽檐和怀表,同时一件白衬衫也暗示了丹尼尔现在可以承受不会弄脏自己的工作地位。这一身完全算是跟1902年的土鳖形象的矿工暴发户说了再见。当然如果我们足够细心,除了Daniel本人的服装,HW的服装也有很大的变化。Daniel一直视HW为展品,利用他在生意伙伴上制造同情使他们相信自己业务的“家族”性质。HW在此时的服装也非常精致漂亮:双排扣外套,白色衬衫和短裤。同样没有任何劳动和艰辛劳作的迹象,这都表明了Daniel的事业取得的成功。

影片中,出现在重要场合中的服装也是我们窥探身份地位的线索。比如Daniel只会在重要会议(比如标准石油公司的会议),重要事件(新钻井开幕式)和教堂里才会穿正式西服。通过避免穿着西装和白色衬衫而更多选择日常穿着,表明他仍然摆脱不了底层劳动者的劣根,仍然需要亲力亲为于工作场景中。因此,西装对于他来说并不是实现更悠闲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而是仅仅被视为另一种商业工具。Daniel在他的工作中的独立性和自豪感尤其体现在他与英国石油公司和联合石油公司会谈中的领子和领带的细节上。与其他商人不一样,他们穿着独立的,上浆挺拔的领子和带别针的真丝领带,而Daniel仍然选择未上浆的衣领和简单的黑色领带。这表明他是一个极其需要效率的实用主义者,而且他头顶上沾有汗渍的帽子也表明他不仅努力工作而且不羞耻于自己的实操实干。

同时Daniel在没有穿西装的场合,他还是会保留一些必要的附件,比如上链怀表和至少两只钢笔的存在,它们既可以作为财富的信号,也可以作为Daniel具有管理业务的能力和指挥别人的权力。我们最能容易从远处就能分辨出Daniel的角色轮廓:他最经典的短马靴和搭配得紧贴小腿的靴子,传递了衣主的强目的感和控制欲。比如在与联合石油的会谈中,他就脚着紧靴,直挺挺站在桌上,将金属梭子订入地图表示成功。而且,如果我们足够细心,其实Daniel从未移除他的帽子。对于帽子的礼仪其实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常规的礼仪规范通常是要求再室内移除帽子,或者在与其他人正式会面是也要摘除帽子。但是丹尼尔拒绝这样做,这表明他需要把权力无时无刻要攥在手中,施加于他人之上。但唯独,只是唯独!他在Eli的教堂里脱下了帽子以示放弃控制。

对于Eli,当他第一次见到Daniel时,他身着长内衣,吊带裤和宽松的黑色长裤,其实这些裤子很短甚至在脚踝周围翻动。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个角色是个威胁,或者跟他的双胞胎兄弟有任何不同。但这种任何迹象的缺失,会在Eli向他挑战购买土地时,杀Daniel一个措手不及,并自信满满得声称钱应该送到他的教堂。Eli作为一个牧师的着装包括:黑色长裤,黑色背心和白色圆领衬衫。Eli这一略显不合身的着装与Daniel量身定做的西装形成了不对称的权威天平,我们也就能够推导出Eli的确真的是太穷了,他的衣服都是一些居民的捐款。

影片中钻井开幕式的场景充分强调了新衣服与旧衣服双向斗争的辩证逻辑,这也是权力与财富的辩证逻辑。Daniel无视Eli给予祝词的请求而邀请Eli的妹妹Mary陪同他一起祝词的时候,我们不难注意到Mary穿着鲜艳的白色连衣裙,这与她平时经常穿的褪色的、肮脏的粉色连衣裙形成鲜明对比。后来透露,这是丹尼尔为Mary置备的新裙子,这是他含沙射影Mary父亲停止家暴的威胁,也是象征对Eli的冷落与无视。其实Mary的白色连衣裙在影片结尾附近也再次使用。Mary从一个女孩子与HW一起玩耍的场景过渡到身穿白纱婚服与HW步入婚姻殿堂的场景,是一个相当大的时间转移和叙事发展。

同时HW本人长大成年以后同样也是穿着一件没有领带的深色功能性服装,口袋也别上钢笔,完全复刻了老爹Daniel壮年的装束。而此时这与老年的Daniel又形成对比,Daniel只是穿着内衣和披肩式开衫,在家里百无聊懒的用枪打瓶子。开襟羊毛衫是Daniel壮年西装革履的对立面,宽松胯大的睡裤也是紧式小腿靴的对立面,这些都暗示着他的无聊与凌乱的“退休生活”。但Daniel这种对外表的漠视又与Eli“整洁干练”的行头突兀到不行。当Eli穿着黑色西装,大白领衬衫,时髦得梳着油背头,脖子上海挂着一个巨大的十字架时,这可不是信誓旦旦的迹象。因为经过仔细观察的话,他的衣服已经有些破旧,裤子也被处理过几次,耶稣受难这的链条看起来很小,因此在衣领上笨拙地挂着。而且十字架吊坠的荒谬大小也暗示了Eli已经失去了所有的钱,并正在遭受信仰危机,试图将此作为精神世界的补偿。后来,影片结束时,Daniel拖着散开的鞋带失心疯般追逐Eli,两人都失去了对雄心壮志的控制。

影片的服装设计总监Mark Bridges在《血色将至》实现的服装设计是对这一历史背景的尊重,他利用可用的细节来表明人物状态,动机和精神世界,创造了丰富的服装符号语言,独具匠心又足够含蓄低调,将观众寓情于景于人,充分沉浸在这个严酷的社会历史中,从不可见发现可见,从细节挖掘真相。

 短评

看完感觉自己就是一坨屎,世界已经有这么多天才了,我为什么还要上学?

8分钟前
  • 真圆!
  • 还行

blood:石油,生命,血缘。大亨开启上帝模式,摧毁你的信仰,重塑荒地灵魂。想获得儿子无条件的爱与崇拜,但这远比将陌路之人玩弄鼓掌之间困难。延续自我(繁衍后代)所需的“无私”与支撑徒手拓荒的“自私”间的激烈冲突。王座之上终生虚无。圣经隐喻与绝妙配乐。我看到了人身上最坏的层面。

9分钟前
  • 柴斯卡
  • 力荐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代表作,丹尼尔·戴-刘易斯人戏合一,拿下第二次奥斯卡影帝,配乐压抑多元,摄影极佳。影片展现了一个贪婪、坚韧、不择手段的典型资本家渐趋黑暗的心路历程,保罗达诺饰演的传教士虚荣伪善(PTA真是钟情邪教题材),两人贯穿全片的斗争也是工业资本主义与宗教困境的缩影。(8.0/10)

1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帕特和勃拉姆斯的音乐用得极为出彩,非凡,甚至可以说,音乐是影片的第二主角,打破了很多配乐规则。全片力度惊人,有杰作的气势和架构。

13分钟前
  • novich
  • 力荐

看点是刘易斯,其他没什么意思

1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看的时候总是想,为什么这么暗这么沉啊。画面很多时候黑得只看见丹尼尔的半张脸——而这时候我就情不自禁赞叹:真是演什么像什么啊。片中的丹尼尔饰演的油矿主,孤独自由,凭强烈的直觉生活,心狠手辣,极富攻击性,从不宽恕。镜头表现亦直接而不加修饰。那么粗糙的生命,那么粗糙的生活。人性就在其间磨砺,日益坚硬黑暗,看不出原来模样。片里很难得有二三柔软浅淡处,嵌在整片漆黑黯淡里,叫人分外流连。

19分钟前
  • 嘉树
  • 推荐

我好像就是无法click with Paul Thomas Anderson

24分钟前
  • 思阳
  • 还行

没法说了。这气氛啊……托马斯安德森,这个神奇导演的未来从来没有剧透。

27分钟前
  • 草威
  • 力荐

【B】除了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表演外无感,不喜欢这种将塑造人物形象放到第一位而忽略故事性的电影。不过有几场戏确实拍的很有张力。PTA怎么总喜欢把配乐搞的跟悬疑片一样?

31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杰作,待时间来认定。

3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贪婪与欲望是源动力,金钱与成功使我们唯一的信仰

3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

38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满分电影。他权势超越上帝,却众叛亲离。绝赞的镜头感,黑暗和压迫让人窒息!教堂那段已经有点让人崩溃了,没想到结尾还来个更强的。。。OST鬼斧神工,开头半小时的配乐让我一下子就想到库布里克了。咦~PTA拍这个电影的时候才37岁,不是天才是什么!(下部作品据说2013年了。。泪)2018.09.13 重看

39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神迹一般的西部诗”“库布里克一般入木三分,希区柯克一般怪力乱神”“导演叹为观止的调度,散发着鬼神附体似的压迫感,剧情片却直射出让观众恐惧的震撼魅力”“丹尼尔·戴刘易斯以名垂影史的凄厉演技,巧夺天工地刻画出‘丢失灵魂’的男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堪称本年度银幕表演的最强音”

4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神一般的摄影、神一般的音效、神一般的表演,三者结合在一起讲述了一个丢失了神灵的故事。

4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一个想变成富翁的神棍,一个想变成神棍的富翁

44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保守的美国人能不能聊点儿新鲜的阿

46分钟前
  • 何生生
  • 还行

安德森把这个关于人性沦丧的故事讲得入木三分:对于台词的极度吝惜,镜头和配乐的运用精准无比,声画剥离;从开始收养死去工友的弃子对其倾注一切到最后六亲不认,一个人孤独地在豪宅里享受财富,丹尼尔的表演真是伟大。矿主和假弟弟二人并坐在沙滩上,却分处在阴影内外的那个画面真是让我叫绝。

5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角色塑造如此公民凯恩,结局处理如此迈克尔.哈内克,精神气质却又独一无二专属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孤独和自由,从来就是一对可以糟糕透顶又可以随意绝杀的最佳拍档。

53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聚敛財富的真正動機:我要賺到足夠的錢,好遠離每一個人。

58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