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字体

HD

主演:Michael Bierut,Neville Brody,Dimitri Bruni,David Carson,Matthew Carter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传奇字体 剧照 NO.1传奇字体 剧照 NO.2传奇字体 剧照 NO.3传奇字体 剧照 NO.4传奇字体 剧照 NO.5传奇字体 剧照 NO.6传奇字体 剧照 NO.13传奇字体 剧照 NO.14

 剧情介绍

传奇字体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独立制片人导演Gary Hustwit执导拍摄的纪录片《传奇字体》,讲述了Helvetica字体从起源诞生到它的特性和影响力,影片访谈了不同时期的老中青三代设计师,畅谈这款简洁、直接、醒目的传奇字体背后的故事。  1957年,新字体Helvetica由麦克斯·米耶丁格和爱德华德·霍夫曼在瑞士Münchenstein的哈斯铸造所作为排版铅字制作。新的工业化时代正在来临,这种容易辨识和阅读的字体形式更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很快风靡世界。2007年,Helvetica字体诞生满五十周年。Helvetica字体已然存在于我们随处可见的任何一处角落,几乎成为了工业文明和机械化的象征。灵动证据赠你别来我无恙魔游纪1:盘古之心重整旗鼓安罗赫特大屠杀拜托了妈妈西德尼美女食神国语铁猴子传奇之花影危机很想很想你剧场版 假面骑士电王&Kiva 巅峰刑事幽冥特工雨中的乘客上新吧,福味上层男孩第三季菲律宾浴血战刑事7人第七季犯罪读者俱乐部结婚吧,我会更爱你马克思·里希特 睡梦 音乐会罪城苏布拉 风云再起索玛丽与森林之神一江春水向东流2005金光御九界之东皇战影夏日秘密第一季一网情深黑料女配霸榜热搜夜班超级飓风快要坏掉的八音盒剧场版挂线情未了浔风赤子心柔美的细胞小将速度与激情之A2狂飙笑笑茶楼第二季靠近你温暖我退伍也是兵如梦初醒一个和八个美丽美利坚机器肉鸡第三季潜伏者K计划敢死队

 长篇影评

 1 ) Helvetica 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模糊记得多年前读汉宝德,他用“现代主义”的关怀来描述圣彼得堡的市政规划理念。这不仅仅是因为相比于其他欧洲城市,圣彼得堡以其高层的建筑和更具功能性的实用主义倾向而闻名,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汉宝德看来,它无不体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社会理想。从这方面来看,现代主义的功能性的实用主义的倾向的确可以有一些社会理想在里面。所以在纪录片中Helvetica 的支持者会认为即使Helvetica的确在被商业和广告滥用而广受诟病,他们仍然会坚持使用,并声称 "(Helvetica) is not capitalism but socialism, because everyone has access to it."

但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这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一方面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 Helvetica 是马尔库塞所描述“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单向度的人”的现代社会的最贴切的表现。它是霸权、无趣、死板和同一化的代名词。进步一来说,后现代主义者们还给 Helvetica 赋予了更多政治意义。纪录片中的那位女设计师自然而然的将 Helvetica 和美国政府的政治宣传联系到了一起,而由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殊政治环境,Helvetica 在她的眼中成为了越南战争的帮凶。她甚至认为"If you use Helvetica, you support Vietnam War"。随着“政治正确”的理念在美国的膨胀,Helvetica 在他们看来甚至需要为此后的伊拉克战争等等负责。所以Helvetica可以被当作最合适的标示字体,因为它无处不在的传达出一种权威的命令式的口吻让后现代主义者浑身不适。从另一方面来说,后现代主义者认为"legible is not communication"。虽然从功能性出发,Helvetica改善了字体的可读性和可辨识性,但后现代主义者们认为识别出一段文字和理解一段文字有很大的距离,识别更不等于真正的交流。

如果Helvetica是设计师的空气,那么Times New Roman就是成天在电脑面前码字的研究生们的空气了。这种更为过时的字体还传闻是 Poggio Bracciolini 的手写字体,而这其中又有书写和现代性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葛林伯雷(Stephen Greenblatt)的新书 “The Swerve”介绍了布奇里尼 (Bracciolini)对于卢克莱修《物性论》的再发现,葛林伯雷甚至用“世界如何变得现代”作为这本书的副标题来说明《物性论》的再发现对于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而有趣的一点是, 布奇里尼正也因为他的优美而清晰的书法(beautiful and legible handwriting)而闻名,而整个罗马字体(Roman type)的当代印刷字体也是在他的手写字体上发展至今。所以,巧合的是布奇里尼不仅在思想层面以卢克莱修《物性论》的研究推动了现代性,而且在印刷文字的物质层面,他的字体遗产也一直保留至今,并仍带有现代性的痕迹。

当然了,像德里达的语音中心主义讨论过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特质。但是我不确定在他的讨论中是否包含了载体和媒介的本身,比如说这些文字是怎么写的这类似的问题。我们恐怕不能像以前一样,用埃及禁运莎草纸来解释书写材料(鹅毛笔和羊皮纸)的变化来解释欧洲书写字体的变革(哥特体的兴起,然后是加洛林体、人文体等等)。因为我觉得,这些书写也会带来其他方面的变化。

 2 ) 万金油

影片里面老一辈的设计师都很坚定的推崇Helvetica,像Wim Crouwel说的,他就是那个时代培养出来的,现代主义就是他的生命。同样,年轻设计师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喜好也是有影响的,所以环绕Helvetica这种字体上关于迷人或丑陋的问题,其实大多数就是前浪和后浪的问题。现代主义有过推翻其他设计流派的壮举,后现代主义也吵吵嚷嚷的繁荣过一阵子,但后来还是回归理智,进化成更加成熟的设计风格。

我是现代主义的爱好者,但是不得不说,有时候去看现代主义的设计会觉得沉闷,因为在今天的视觉环境里,层出不穷的风格实在是太丰富了,有时候评论家甚至还来不及给一种新风格命名,它就被更新的掩盖掉了。

对于国外的视觉环境,要去学习和欣赏,但我们急切要做的,是如何改善我们自己的视觉环境。一走出外面,“坏品味无处不在”,一走进书店,“坏品味无处不在”,一抬头,“坏品味无处不在”,一低头,“坏品味无处不在”……

英文字体在我们的视觉环境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主要的视觉元素,难道我们所有的设计都为“精英”而做?字体设计师们是不是应该向日本人学习,做出更加漂亮与功能性更强、更具生命力的中文字体?如果说Helvetica在国外的视觉环境里已经泛滥,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调研一下黑体、宋体、楷体的使用率?更何况,Helvetica作为一种有着无懈可击的细节和超强功能性的字体,虽然说使用泛滥,但整洁、冷静、大方、严肃的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和统一了混乱的视觉环境。

方正已经设计了很多漂亮又实用的字体,但从应用上来说,还是设计师才会去考虑和挑选它们。你可以去观察一下,不论是公司PPT、公司简报、大学生简历、街头巷角贴着招聘启事、路标指示牌等等,字体的使用真是惨不忍睹。

这让我思考:设计师是为少数人服务或是为大众服务的?要如何做,才能推动整个视觉环境走向整洁,而信息的传达更加清晰和准确。

我想,我们急需像Helvetica这样像“万金油”的中文字体。

 3 ) 永远经典永远现代 The Typeface of Modernism: Helvetica

My Favorite Quotes from Helvetica:
===========================

On Typeface Selection:
-------------------------------
Typefaces express a mood, an atmosphere. They give words a certain coloring.
The sort of classical modernist line on how aware a reader should be of a typeface is that they shouldn't be aware of it at all. It should be this crystal goblet there to just hold and display and organize the information. But I don't think it's really quite as simple as that. I think even if they're not consciously aware of the typeface they're reading, they'll certainly be affected by it, the same way that an actor that's miscast in a role will affect someone's experience of a movie or play that they're watching. They'll still follow the plot, but, you know, be convinced or affected. I think typography is similar to that, where a designer choosing typefaces is essentially a casting director.


On Helvetica:
------------------
A neutral typeface which invites open interpretation and indicates Inherent rightness.

Everywhere you look you see typefaces. But there's one you probably see more than any other one, and that's Helvetica. You know, there it is, and it seems to come from no where. You know, it seems like air? It seems like gravity?
And it's hard to evaluate it. It's like being asked what you think about off-white paint. It's just... it's just there. And it's hard to get your head around, it's that big.
Helvetica has almost like a perfect balance of push and pull in its letters. And that perfect balance sort of is saying to us - well it's not sort of, it *is* saying to us - "don't worry, any of the problems that you're having, or the problems in the world, or problems getting through the subway, or finding a bathroom... all those problem aren't going to spill over, they'll be contained. And in fact, maybe they don't exist."


On Simplicity:
-------------------
Don't confuse legibility with communication. Just because something is legible doesn't mean it communicates and, more importantly, doesn't mean it communicates the right thing.
There is a very thin line between simple and clean and powerful and simple and clean and boring.


Miscellaneous:
---------------------
Life of a designer is a life of fight, fight against the ugliness.
You're always a child of your time, and you cannot step out of that.


My Favorite Moment in the Documentary:
===============================
Michael Bierut making his passionate statement: “In Helvetica, period!!!”

 4 ) El Ten Eleven:)

开头响起的El Ten Eleven的Lorge,还有结尾的the album leaf。一下子就把整个片子变的很贴心。

拍摄方面,当代就算是对Helvetica的反对,也是在反对空洞乏味的标准化,是在字体个性化中,对美的排版以及字体设计和文意情绪化结合的强调。而不是说的那些垃圾排版。

把Helvetica的迷人特质和新时代的反对,交叉剪辑,看似对立,却同样是对美的思考,对返璞归真的认知。并以此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沿用Helvetica,用一套新的理论去诠释去支撑它。

哈哈哈然后看了导演的三部曲的ost合集,基本上一个大写的ETE粉。相当的后现代,用在这里。

 5 ) 关于电影字幕翻译的记忆

我只参与翻译过一部电影的字幕翻译,那部电影叫做《Helvetica(2007)/海维提卡/字体传奇》。

2007年底,在拿到片源和英文字幕后,由杜钦发起组织,我(谭宏涛)、厉致谦(colourphilosoph)、江疆(jjgod)、杜钦(cognito)、朱亚力(Alex) 五个人分工翻译,杜钦负责统稿,江疆还用软件做了版本管理,后期的校译和润色工作主要由我来完成,记忆中总体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在此之前我只翻译过英文的字体/设计类的文章、教程、维基百科等等,这次字幕翻译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体验。

说一下我对字幕翻译的心得以及我对优秀字幕翻译的理解。

一、信达雅首先当然是“信”,准确。对于普通影片来说,字幕翻译的“信”在于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但这是一部设计行业的专业纪录片,所以包含大量的字体排印术语和平面设计史的内容。首先必须彻底的理解原文的内容,把涉及到的术语、概念正确地翻译出来,已经有通用术语的用通用术语,还没有统一的翻译名称的,要仔细斟酌确定,尽量的简洁准确。

二、第二是“达”,流畅。不但是行文的流畅,还包括理解的流畅。电影字幕和普通文章的翻译不同,字幕的出现时间很短,更重要的是电影画面才是主角,观看者往往是首先看清画面之后,才用余光扫视一下字幕,因此字幕的翻译尽量要用通俗直白的文字和词汇,尽量用短句而不是长句,尽量用普通句式而不是倒装句之类的复杂句式,让观看者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就能够看清并且理解。

“达”的秘密就在于在翻译的后期,要完全抛开原文,完全用中文观众的角度来阅读字幕。如果有严重不符合中文语言和思维习惯的地方,那就是有问题的地方。

三、第三是“雅”。这一点电影字幕和普通文章的翻译有极大的不同。普通文章的翻译是书面语,追求文艺、古雅、华丽的风格,但电影对白大多是口语,电影字幕的“雅”追求的是“神同步”,也就是对风格和节奏真实的还原。

这些真实还原包括:

1、说话人的语言风格。有些设计师特别是设计评论家的说话非常有水准,逻辑严密,字字珠玑,大量的术语、长句和复杂句式,记录下来直接就能够当文章来发表;有些设计师的语言就非常的简朴真诚,都是用最简单直白的词汇;还有些设计师说话比较粗俗,话语之中常带有一些脏字。

翻译的时候,首先要把这些角色的不同语言特色准确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要做一个均衡,要把那些过于复杂的长句进行拆分和简化,方便理解;然后这毕竟是一部专业领域的纪录片,(一些设计院校的设计专业老师直接在字体设计课堂上播放这部纪录片),因此那些过于粗鄙的词汇要尽量文雅的表达出来。

2、说话人的情感和语气。说话人的真诚、喜爱、愤怒、疑惑等等情感,要准确表达出来。

3、说话人的节奏。简单说就是让中文和英文的说话时间长度和停顿尽量匹配:英文是长句,中文也应该是长句;英文停顿的地方,中文也应该停顿;(针对短句)英文是3个音节,3秒钟,中文也应该是三个字,3秒钟。

节奏调整的终极境界是“神同步”,也就是可以直接脑补用字幕进行中文配音而丝毫没有违和感。在字幕调整的后期,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用来调字幕的语言风格和节奏,每个片段反复的播放十多遍,就是为了调这个同步和节奏,对口型。

所以这个字幕的翻译用了超过两个月的时间,说到这一点可能要被字幕组同学们取笑了,但我觉得一个好的翻译是一个无限逼近的过程,虽然永远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总是可以做的更好一点。

后来我们虽然又合作翻译了同一导演的工业设计纪录片《造物》 Objectified (2009),但后期的润色工作不是我负责,没有这个风格和节奏的同步环节,因此虽然大家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但我感觉总体质量并不及第一部影片,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总是缺乏一种代入感,这是让我感到深深遗憾的地方。

 6 ) Helvetica:一个字体的是是非非


如果不是专业从事平面设计,恐怕知道Helvetica的人实在寥寥无几。这件事情很有思考的价值:几乎每天,我们从睁眼开始就要面对的Helvetica,却很少有人真正认识它,了解它。
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字体之一,Helvetica刚刚迎来50华诞。为了向这项改变了平面设计半个世纪面貌的创造致敬,英国导演Gary Hustwit特地拍摄了一部名为《Helvetica》的记录片,将这款字体的前生今世、辉煌寂寥都浓缩在短短80分钟里。影片结束的时候,当观者再抬眼四处张望时,会发现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一个没有Helvetica驻足的角落了。

这种全世界使用率最高的无衬线字体,是瑞士的Haas Foundry公司在50年代推出的代表作之一。当时 “国际字体风格”( 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也称为“瑞士风格”)十分受欢迎,其中的佼佼者是Josef Muller-Brockmann 在1896年推出的Akzidenz Grotesk——一款已经有半个世纪历史的无衬线字体。为了和Akzidenz Grotesk 在竞争市场份额,Haas Foundry希望能设计一套新的无衬线字体。于是Helvetica应运而生。它是由设计师马克斯•米耶丁格(Max Miedinger)和爱德华德•霍夫曼(Eduard Hoffmann)于1957年设计的。当时米耶丁格和爱德华德在瑞士哈斯铸造所(Haas’sche Schriftgießerei)将其作为排版铅字。这种字体最初的名称是“Neue Haas Grotesk”,意为“哈斯的新无衬线铅字”,后来被哈斯的德国母公司斯滕佩尔(Stempel)在1960年改为 Helvetica(为“瑞士”的拉丁文),使其更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
因为Helvetica字体的设计简洁中性,几乎不流露任何多余信息和情感,它在60、70年代风靡一时,被广泛用于全世界使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的国家。当然,同样的风格后来也被移植到希腊字母、希伯来字母和汉字。Helvetica大量出现在标志、电视、新闻标题以及无数的商标中, 如3M、美国航空、American Apparel、BMW、Crate & Barrel、德国汉莎航空公司、Fendi、Knoll、英特尔、无印良品、雀巢、松下、Parmalat、SAAB、三星、Staples、Target、Texaco等,数百间企业的标志都在使用Helvetica字体。
同时,Helvetica字体清晰规整、易于阅读的设计,让它成为很多政府部门和公共设施的标准字体,因此拥有了更高的辨识度。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当设计师Massimo Vignelli 为纽约城地铁设计了标识系统和地图后,Helvetica就几乎垄断了政府部门的所有Logo(以至于有人认为使用Helvetica的人都支持越战,在设计界甚至遭到过抵制)。加拿大政府的联邦认证制度(corporate identity program)使用了这个字体及其各种版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其列入最早的馆藏字体。Helvetica还是苹果操作系统的默认字体,微软常用的Arial字体也来自于它,这也为其在平面设计中赢得了不少出镜率。
正是因为坐拥此等巨大的影响, 2007年Helvetica诞辰50年的时候,才有了全球范围的庆祝活动。伦敦设计博物馆举行了“50-Helvetica”展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推出了Helvetica 五十年(50 Years of Helvetica)特展,这部《Helvetica》自然也是献礼之作。
和Helvetica字体设计风格神似,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也是——简单、明了、规矩,易于阅读。全片以对Helvetica相关人员(涵盖美国,英国,荷兰,德国,瑞士,法国和比利时,老中青三代字体设计师,创意人士、评论家等)的访谈串起,穿插大量由Helvetica构成的广告、招贴,再辅以轻松明快的音乐,毫不拖沓的剪辑,没有一般涉及专业领域纪录片的艰涩,但务必让你随时都能接收到有关Helvetica的信息。认真看完八十分钟,相信你转眼就能分辨出周围哪些字是Helvetica。

Helvetica字体在世界范围如此受欢迎,它的优势自然不用多言,倒是影片中几位设计界大腕对它的批评值得玩味。David Carson 说:"Helvetica没有表现力。无论它写的是什么,就像一个很平凡的人在那里很平淡地say Hello一样。……一件东西可读并不意味着传达了信息,更重要的,并不意味着正确传达了信息。反过来讲,有些刚开始难以阅读的东西,也许表达了完全不同的信息并且值得读者花更多时间去参与。”Stefan Sagmeister的批评则近乎指责:“我对通常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是失望透顶的。他们太无聊啦!我们拿到一份手册,它们都有着大量的留白,上面写着几行用Helvetica一类字体的小字、下面来个抽象的小LOGO、再配一副商务人士走路的图片……这些狗屁无聊透顶。”这些中生代的设计师,将对传统的反叛和颠覆视为己任,在他们看来,Helvetica毫无感情和个性,可算是最坏设计的范例。而年轻一代设计师的观点则充满着实用味道和去政治化倾向:“只要在你的传单上,用同一磅大小的Helvetica Bold,它看上去都是挺不错的。”
放下Helvetica字体设计到底是好是坏不谈,不可否认的是,它代表着战后一种全新的设计思潮,它和包豪斯建筑风格、欧普艺术等,有着浓重的血脉联系。尤其是欧普艺术,画家摒弃了传统绘画中一切的自然再现,用规则重复的几何图形来代替原本的具体形象,目的是为了达到视知觉的运动感和闪烁感,从而产生令人眩晕的光效应现象与视幻效果。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艺术形式深具野心。我们都知道,人对艺术品的欣赏体验与其受到的教育、人生经历等紧密相连,可欧普艺术却希望通过人类一致的感官和生理反应,达到对艺术作品的“无差别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Helvetica字体要完成的任务,不也是“无差别”的信息传递么?相比复杂的手写体,庄重的衬线字体,Helvetica均衡、简单、冷静到缺乏感情的设计,正是为了让字体不至凌驾于内容之上,使读者全情投入文本本身。这是Helvetica的长处,同样也是问题所在。过分强调设计形式为内容服务,却忘记了形式本身传递出的信息,以及它有可能带来与观众的互动。设计最终沦为简单的实用主义,这Helvetica深为反对者诟病的最大弊端。
经历了反叛年代的沉寂后,Helvetica在新世纪重新焕发了青春,究其原因,却难免有些尴尬。风靡全球的互联网浪潮,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人人都感觉自己似乎拥有无限选择权力的时候,却发现世界绝非我们想像般美好。选项固然增加了不少,但我们为决定付出的成本也成直线上升。在“速度决定一切”的前提下,简单明了,不带任何倾向性,又不会产生歧义的Helvetica,就顺利成章地成为最经济可行的预案。更可怕的是,这种操作系统的默认字体,经常会有意无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长时间的视觉轰炸后,你还能确定自己的选择中又多少是经过主体思考而来?尤其是在中国,传播业各个环节还显稚嫩的大环境中,选择“默认”,似乎永远是最安全的……
就像影片里那纷繁缭乱的蒙太奇一样,如今,周遭的Helvetica实在太多,传递的全是关于现代化的种种信息,无疑让正朝这个方向行进的人们兴奋不已,躁动难耐。但是,有时候我们必须停下脚步,仔细分辨一下,这些既强烈又隐蔽的视觉符号中,到底哪些应该欣然接受,哪些应该抛诸脑后。Helvetica50在瑞士举行的大会上,主要议题就是“Helvetica会一直流行下去吗?”。没错,按照现在的状况,Helvetica依然会流行下去,可问题是,默认代替选择,不愿加以取舍地滥用下去,Helvetica的价值,除了流行以外,还能剩下什么呢?

 短评

detail matters

10分钟前
  • ZEricy
  • 推荐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15分钟前
  • Manchild
  • 力荐

journalism课上放的。还算有趣。

18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还行

认识和了解这一伟大的无衬线字体。后现代主义典范,纯粹,理性,权威。中文字体感觉唯有微软雅黑有此份量但也望尘莫及。片末的主题升华很不错,从字体到设计,学问很多。

21分钟前
  • Ruler
  • 推荐

so cool

22分钟前
  • 白铁Jazz
  • 还行

很直观、丰富、中性、有教益的纪录片。Helvetia=瑞士/Helvetica=瑞士的

26分钟前
  • btr
  • 推荐

70年代时,年轻一代都追捧迷幻剂一样的字体,到了80年代,他们的思想完全乱成一团,他们不知道在乎什么,但他们知道要反对什么,那就是 Helvetica。当字体排印设计终于陷入了不可挽救的混乱中,设计师们在90年代末能做的就是回归了,回归到早期的设计方式,并用一套新的理论来支持它。

30分钟前
  • mockee
  • 力荐

在科普之后非常辩证地分析了Helvetica背后的意义,本质上非常像(Helvetica代表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碰撞。H的中立、简洁、秩序感代表着一种风格,受到一部分设计师的推崇,也就不可避免地被另一群人认为是乏味的、缺乏个性的。潮流即是不断在变化的,经典虽是经典,只是不要盲目崇拜便好。

31分钟前
  • NovemberRain
  • 力荐

Helvetica用了这么多年的字体 哎 很好的片子 很直观的表达

36分钟前
  • Amandachun
  • 力荐

Helvetica,拉丁语“瑞士的”,完美的现代主义字体设计,读起来看起来都好舒服。原来身边存在那么多Helvetica设计,惊讶于设计师可以用如此充沛的词汇来描述形容一款字体。字体和空间的关系,字体本身的正负关系和结识的矩阵体系,神奇的美学。大师说,真正算得上好的字体大概有一打,他常用的只有两三

37分钟前
  • SSEN
  • 推荐

想到关山最爱的大标宋

42分钟前
  • 赵叉叉|她是最好,没有之一
  • 力荐

http://www.helveticafilm.com/ | Download Helveticafilm here: http://www.mininova.org/tor/1018081. + Chinese subtitles here: http://tinyurl.com/4xkv72 | 这篇讲Arial和Helvetica的文章很有学术味道,写作方式也很学术。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英文字体——由Arial和Helvetica 的比较引发的思考。 http://snurl.com/25f

46分钟前
  • zonovo
  • 力荐

用了有几年,从来没用心看过它的名字到底怎么念

48分钟前
  • 大作人家王書紀
  • 还行

非常骄傲呀~西文字体盛大YY~

50分钟前
  • 消失
  • 还行

Helvetica 对于我来说,就是冷静、清晰、精准的代言词。能简单,绝对不要复杂。不要有任何情感,每一个细节无可挑剔。

52分钟前
  • 胡天翼
  • 力荐

里面那些字体设计师一个个都是大毒舌,听他们骂人可真是丰富了表达词汇呢。

56分钟前
  • 容安
  • 力荐

为一个字体拍一部纪录片,真是难得。每天都在用这个字体,知道它名字的又有多少。实用主义的理性和美学的结合,它真的很耐看。

59分钟前
  • 半透明
  • 推荐

平等理性的看待海尔外提卡 睡前我想了一下 这是哲性问题 先是人们需要一种新的事物打破现在的混沌 然后新的来了 一窝蜂的赞美和普及 然后又权威混沌垄断了 有人维护经典 有人开始质疑权威 有人认为已经到达顶端 有人固步自封 有人认为这是另一个混沌 有人还不知道这一切

60分钟前
  • Shy
  • 力荐

不错,远不只是关于Helvetica。OL:http://www.jlpfans.com/player/a99880d39e5daec3-1-0.html

1小时前
  • 宇宙真理猪大肠
  • 推荐

字体也有大学问。

1小时前
  • Bill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