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

HD中字

主演:Mads Mikkelsen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布拉格 剧照 NO.1布拉格 剧照 NO.2布拉格 剧照 NO.3布拉格 剧照 NO.4布拉格 剧照 NO.5布拉格 剧照 NO.6布拉格 剧照 NO.13布拉格 剧照 NO.14布拉格 剧照 NO.15布拉格 剧照 NO.16布拉格 剧照 NO.17布拉格 剧照 NO.18布拉格 剧照 NO.19布拉格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布拉格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克里斯福特(麦斯·米科尔森 Mads Mikkelsen 饰)拥有成功的事业优渥的收入和一位美艳性感的娇妻,俨然一副人生赢家的姿态。然而,克里斯福特拥有着并不快乐的童年,他的父亲在二十五年前离家出走从此音信全无,而如今,克里斯福特终于得到了父亲的消息,只不过是死讯。  克里斯福特带着妻子返回布拉格,去处理父亲的后事。对于这早已经物是人非的陌生故乡,克里斯福特只想尽快离开。然而,悲伤的回忆和过去的阴影却不愿意放过他,接二连三的意外让克里斯福特意识到,自己原来并未从缺失父爱所带来的伤痛中走出来。不仅如此,克里斯福特还发现了妻子惊人的秘密。顶流少奶奶又美又飒解忧杂货店(国语版)国防生水浒传之行者武松人吓人失衡凶间国语忧郁症八零漂亮后妈悲伤时唱首歌人鱼又上钩OAD婚礼在纽约柳毅传奇人间至尊蚊子海岸第一季爱的救赎D战终极悍将2021实习警犬物语雪之华KING OF PRISM by PrettyRhythm四分之三圆形图今宵多珍重2020萩萩公主村里有情况约瑟夫的神奇彩衣网红2021只想和你在一起军刺半边天2018境界触发者第一季科学怪人1994变相怪杰企鹅家族第三季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二部奔腾年代第三季雪绒花海盗鬼马狂想曲 国语重装警察巾帼须眉悍刀行胜利之光第五季替嫁新娘玩命剧组之主播惊魂史酷比精灵宝可梦:水都的守护神

 长篇影评

 1 ) 茱丽叶的微笑


    布拉格,多么浪漫的名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已经成为文艺的代名词。电影帮助了我,让我重温昆德拉书写的隽永。原本读米兰•昆德拉真的不能太懂,只是对里面的片段描写印象深刻,比如特丽莎与托玛斯在床上的情节,也不能说清楚托玛斯性的游荡与游侠浪子有哪般不同,迷惑于生命的轻与重之间。
    开始看到菲利浦•考夫曼,还有那个在基耶洛夫斯基认识的法国女星茱丽叶•比诺什,然后我深深地爱上这部片子,我就以为我爱上了米兰•昆德拉,可是当我拿起《生活在别处》时,我发觉我错了,原来如此吸引我的是这部电影,甚至可以说是这个女子,她独特的魅力,我当然也喜欢托玛斯式的人格,把一切看轻,生活的潇洒,而后作到了回归,生活得庄严。但是仔细分析之后还是茱丽叶,她那种可以净化我的微笑。
    她的微笑毫无神秘可言,甚至带了少许笨笨的幼稚,可是就是这种天然的笨,使托玛斯放弃了以往笃信的生活方式,我爱她的微笑,我常常想假如我是托玛斯我也会义无返顾的爱上这个女子。而萨宾娜呢,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个知己,而不是爱人。
    那些生与死,灵与爱,忠诚与背叛,失望与期待,在这里可以暂且搁下,我只是迷醉于影象和音乐,河边的白鹅,安静的土地,神秘的黄昏,特丽莎的微笑……爱情居然有了史诗般的神采。

 2 ) 多说萨宾娜两句

什么是轻,什么是重?
 
生命是轻还是重?生活是轻还是重?爱情是轻还是重?欲望是轻还是重?
 
对于托马斯来说,生命,生活,欲望都是轻,爱情,也并不那么重,他不羁的游离在现实生活中,在拈花惹草中体会乐趣,对他来说,sex不是爱,只是他自由生活的一部分。特蕾萨,他唯一会心疼和想要保护的女人,却把托马斯的轻都看的那么重。托马斯就是她的全部,她也不理解为什么会有无爱的性。不同人对不同东西的轻重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如果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走在一起,一个人的轻必定加重另一人的重,一者的轻就变成另一者不可承受的轻。
 
最喜欢的是萨宾娜,她也是最让我心疼的一个。她在片中是自由的符号,她给他人自由,自己追逐自由(离开被苏维埃统治的祖国,向往自由的象征:美国)。表面上看,她比托马斯更透彻的把一切都看的很轻,在我感觉,其实不然。至少,萨宾娜对爱情看的重,对责任也看得重。她对托马斯的感情绝对是爱情,之所以放纵他,只是不想把自己的重强加如他。尤其当那个教授为了她离开自己得妻子时,她为何要逃?我想是因为她感到她和教授得关系转变了,他们之间有了更多得责任,她承受不了这样的重,她也不想承担这份重,所以她逃走了,或许换成托马斯,她不是一个要逃避的人。在我看来,萨宾娜就是一个这样的女人,传统的把许多东西看的重,与其他的女人没有什么区别,但从不要求世人与她一样。面对承受不了的重,她知道自己不够勇敢,所以逃避。这样的人,不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太纵容别人的行为,太无所谓,许多东西就溜走了。

 3 ) 不能承受之轻

布拉格之恋中,特丽莎离开托马斯时在信中写到:生活于你轻松自由,于我却如此沉重。我非但不能支持你,反而成为你的负担。那么让我回到弱小的祖国去吧。于是,她回到了布拉格,依附于人的生活无疑是一个梦魇,不平等的爱叫她羞愧。这个简短情节却有无尽意义。以前曾有人笑我的签名档里的“我谋爱,也谋生”,说由此折射出我头脑里某些理想化色彩来。也许他是对的,长久而真正的爱是奢侈品,爱需要尊严,需要独立,需要恒久忍耐。

值得一提的是,特丽莎和托马斯,一个认定因爱而性,渴望独立幸福的婚姻,一个四处留情,两个生活态度迥异的人最终仍然成就了这段布拉格之恋,唯一的遗憾是当他们的安宁生活真正开始,生命却嘎然而止:两人死于大雨中的车祸。生命无常,何况爱呢。

 4 ) 不能承受的妥协

(一)

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特蕾莎离开了瑞士日内瓦,她的丈夫,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角色,外科医生托马斯感到了无比的轻盈。他在旋转木马边的报刊亭前肆无忌惮地凝视来往而过的年轻姑娘们,对她们轻盈地微笑;他穿着鞋子走入池塘,用面包喂洁白而美丽的大天鹅;他站在水里,双臂张开,深深呼吸着那美妙的、自由的空气。

但回到家,一个人盘坐在低矮的咖啡桌前,他又望着桌上一盆小仙人掌发呆。他打好箱子,装好行李,一个人开着汽车走上了回到布拉格的旅途。

然后他敲门,蹲下拥抱从门里冲出来的小狗卡列宁,站起来斜靠在门框上,望着面前又惊又喜的妻子,轻轻地说:“一切都好?”

她回答:“很好。”

“那么卡列宁呢?”他又问。

“也很好。”

“你在这儿要做什么?”

“我会找到些什么的。”

然后是一个长长的,长长的凝视。他俯身靠近,在特蕾莎脸上轻柔地探索,吻她。他的面颊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二)

这是电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我最喜欢的的改编片段。但电影整体跟米兰·昆德拉的同名小说很不一样。当然,没办法一样。

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既不是托马斯,也不是特蕾莎,或萨比娜;最重要的人是那个叙述者,旁白,是米兰·昆德拉自己。而作为小说主线的爱情故事在我看来分量也并不比配角弗兰茨的政治媚俗更加重要,它们同样都是昆德拉用以否定,从而剥离出真相的手段。讲故事只是接近最终真相的手段之一,哲学思考也是,对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历史再现更是。它们同等重要,相互交织,密不可分。

但小说改变为电影,视觉化地呈现于观众眼前,就没办法不进行取舍。书中托马斯、特蕾莎和萨比娜的三角情事被拎出来成为了主线,而布拉格之春向后退屈居历史背景,弗兰茨与萨比娜无法沟通的语义之差和他的政治媚俗进军行动终被舍弃,就连特蕾莎在镜前拼命要从肉体内分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灵魂这么有代表性的片段也被去掉了。电影只关注轻与重对比关系的一个方面:男人的轻盈与女人的沉重。

托马斯的轻盈在于他可完全不带内心谴责的追逐女人,与此同时,他又深爱妻子特蕾莎。尽管因自己的放荡行为为她造成的伤害与无尽的噩梦令他痛苦,托马斯却依然无法消除想要探索女人肉体的原始冲动。让他终于从轻走向重的是特蕾莎的离去。在没有了特蕾莎,没有了责任与道德约束的日内瓦,托马斯终于第一次体会到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他放弃了工作、护照,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动身回到了街道上苏联坦克横行的布拉格。


(三)

电影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剧本作家是让-克劳德·卡里尔(Jean-Claude Carrière)。这位著名的法国作家曾经与西班牙电影大师路易斯·布努艾尔合作过六部电影,包括获威尼斯金狮奖的《白昼美人》(Belle du jour)和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Le charme discret de la bourgeoisie)及被提名的《朦胧的欲望》(Cet obscur objet du désir)。除此之外,卡里尔还同多位名导合作,改编过很多世界名著,比如《铁皮鼓》、《屋顶上的轻骑兵》、《危险关系》等。

布努艾尔的电影里不可或缺的总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幽默元素,在卡里尔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中,从一开始就出现的搞笑偷窥片段不知道是否在无形中受到了布努艾尔的些许影响。从托马斯命令护士对她宽衣解带起,电影的语调就与小说大为不同,幽默成了抓住观众的手段之一。导演菲利普·卡夫曼自己也说,“观众当然可以笑”。不管是特蕾莎只身跑到布拉格找托马斯,从矜持到激吻摔倒,还是弗兰茨对萨比娜的不顾一切的追求,或者舞厅里捷克与苏联官员被骂作流氓的胖脸,都滑稽可笑,让这个沉重的故事布满了轻盈的瞬间。

我很喜欢让-克劳德·卡里尔安排给片中人物的几段点睛的对话。比如在小说中第四部分“灵与肉”才揭晓的托马斯对女人不可遏制的滥交动机,在开篇就借由戴礼帽的萨比娜的问话被揭示了出来。特蕾莎从日内瓦独自逃回布拉格,给托马斯留下关于男人之轻和女人之重的诀别信既动人心魄,又点名了主题。托马斯用自剜双眼的俄狄浦斯在舞会闲聊上讽刺那些拍苏联政府马屁的捷克官员,比小说中的单纯第三人称叙述更为生动;把这个情节提到布拉格之春事件之前,就如同把特蕾莎本在重返布拉格之后才发现自己当年的照片被用作政府进行政治清算工具的片段挪到1968年事件之初一样,可使情节更加紧凑,还能造成前后呼应的强化效果。


(四)

除了对话,电影最值得称道的当然还有剪辑与布景。

引出1968年8月20日凌晨的苏联武装入侵布拉格历史事件的是托马斯与特蕾莎的一场争吵。气愤的特蕾莎深夜跑出公寓,到了巷口被隆隆而来的坦克惊呆。从这个时刻起,彩色画面转为黑白,质感变粗,历史资料和电影镜头交织一体。因为不能进入捷克拍摄此片,电影的巷道镜头都是在法国里昂完成的,从博物馆借来20辆原苏联坦克在街巷上来回行驶。但因为有着相同的质感与角度,这些镜头能够与布拉格广场上坦克冲向公车路障的历史镜头完美结合一体,天衣无缝。

托马斯与萨比娜的镜中调情一场对剪辑的要求也较高。据导演菲利普·卡夫曼所言,为了使镜像与直视角度的切换流畅顺利,在拍摄时不得不增大视角重叠的范围,并在剪辑时让镜像镜头与直视镜头在交接处有所重复,骗过人的眼睛。

萨比娜公寓房间内的画作是捷克画家伊莱娜·戴蒂科瓦(Irena Dedicova)的作品。根据米兰·昆德拉的说法,戴蒂科瓦就是萨比娜的原型。而透过托马斯擦净的玻璃窗外,布拉格的城市轮廓则是令人惊叹的栩栩如生的布景。就连特蕾莎第一次出场在疗养小镇酒吧当女招待,房间被蒸汽吁湿的花墙纸,木架子上的酒瓶跟豆罐,都是剧组央捷克友人特意从布拉格带出的,可见其良苦用心。


(五)

但电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并非没有问题。至少,对我个人来说,结尾安排托马斯拥抱乡下的生活,获得真正的快乐,是背离了昆德拉原意的。在小说中,托马斯与特蕾莎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生命抛物线,托马斯因对特蕾莎的爱与内疚,一步步远离他在女人肉体丛中所享受到的生命芳香和无牵挂的轻盈,这个过程是与他的理想和灵魂背道而驰的。在他同意与特蕾莎一起撤退到乡下之时,他的世界便已退到了尽头。按照昆德拉在“卡列宁的微笑”一章中的描述,托马斯的末路是“头发花白,精疲力竭,指头僵直,再也握不住外科医生的解剖刀了。”

特蕾莎在最后无疑是快乐而幸福的,但她的幸福并非来自于托马斯一步步的妥协退让——即使在乡下,特蕾莎看到托马斯儿子的信件,还是怀疑那究竟是哪个女人偷偷寄给托马斯的情书——而是小狗卡列宁,一种超越(或者说背离)人性,建筑于简单重复之上的更加美好的、牧歌式的幸福。昆德拉充满无限柔情地描述了卡列宁生命最后的微笑,就是为了最终否定人对幸福追求的可能,也让作为代表的特蕾莎终于意识到此点,从而与人生达成妥协,脱离灵肉互搏的痛苦泥沼,由沉重飞向轻盈。

那么托马斯呢?托马斯在乡下小酒馆的舞池上的确对特蕾莎说了他在那里很幸福,“当你发现自己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使命时,便是一种极大的解脱。”这里,我觉得重点在于“解脱”,而非“幸福”。托马斯人生最轻盈的时刻莫过于特蕾莎离开日内瓦跑回布拉格,他一个人享受呼吸无比自由的空气。电影对这个片段的绝妙刻画是改编的最高潮,也是托马斯人生抛物线的转折点,他在体会到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后,转身扑向沉重,扑向爱情、责任及义务,直到退至一个偏远而枯燥的末路,放弃所有,获得人生的解脱。托马斯幸福吗?也许……但我始终觉得那个状态并不能用“幸福”来形容,至少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特蕾莎所曾追求的幸福;他最后的形象是一只梦中被特蕾莎贴在脸上的野兔,“这意味着忘记他是强者,这意味着从此谁都不比谁强。”对托马斯来说,他并未如他所说那样获得纯粹的自由,他最后的沉重是异化成为一只野兔令特蕾莎感到快乐;而特蕾莎却终究是从卡列宁的微笑中体会到了幸福的悲剧真谛。男人的轻盈与女人的沉重因为爱彼此有所调和,却依然无法达到牧歌的最终境界,无法重返伊甸园,获得最高境界的幸福。

我觉得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始终是一个悲剧,里面所有的人物,不论是萨比娜、弗兰茨、托马斯,还是终与生命达成妥协的特蕾莎,他们都在不断的否定自身,不断的逃离、寻找、剥离人生的真相。而这个真相却是血淋淋的,是一种不能承受的一个接着一个的否定:历史的无序、灵肉的背离、人性的悲剧、幸福之永不可得。但电影改编却给予了作为主体的男女关系一个温暖的尾音,抛弃了布拉格之春的灰色基调,以快乐的获得作为结束。这既是个充满了慰藉之意的和解,同时也是一种可怜而又无可奈何的对媚俗的妥协。




相关评论:不能承受的否定
http://www.douban.com/review/3129691/

 5 ) 或许,我就是那等爱的Tereza...

   不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对爱和幸福的憧憬是无二的。所以,爱上了由严肃小说改编成的这个通俗故事。托马斯与特丽莎,特丽莎与萨宾娜,托马斯与萨宾娜,萨宾娜与弗兰茨,托马斯与无数女人,特丽莎与偶遇的男子……双双对对或者孤孤单单,都挣扎在爱和情欲里。
我轻易就爱上了菲利浦•考夫曼,爱上了他镜头下的东欧。尖刻与华丽、幽默与妄想、寓言与童话,捷克的音乐常常给人惊为天人的美感,就好象起风的日子里街头长发飞扬下的惊鸿一瞥。
小说里讨论的那些生与死,灵与爱,忠诚与背叛,失望与期待,在这里可以暂且搁下,我只是迷醉与影象和音乐,河边的白鹅,安静的土地,神秘的黄昏,特丽莎的眼神……爱情居然有了史诗般的神采。
还有,爱死了朱丽叶.比诺什。据说这是她的处女作。有一种新鲜的美丽,放纵自由,勇于尝试新的事物,渐渐学会勇敢,却哀伤地绝望地爱着托马斯。她说:下次你再去找那些女人,带着我去行吗?我帮你给她们脱衣服。无望至此,直教人无奈叹息。
    一时惊觉,这样的无望,曾经的自己,何其相似...

 6 ) 从结尾,明白电影

    对这部片子,已经垂涎已久。不是因为它是一部情色电影,而是因为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朱丽叶·比诺什。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总是充满哲学意味,小说也不是传统的结构。所以他的小说有时显得晦涩。但他的小说中对人生的深度思考是值得我们阅读后思考的。他喜欢讨论一些矛盾的哲学问题。轻与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慢与快(《慢》)、别处与此处(《生活在别处》)……
    朱丽叶·比诺什是我最爱的法国演员,美丽、高贵。
    于是垂涎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很久了。那天终于看了。
    影片结束,我对自己说了一句:“结束了?就结束了?”。于是开始思考整部电影。
    影片的结尾,喝了酒的托马斯和特丽莎开着车在雨中树林行进,他们幸福。因为他们背负着生命的重量。而最后他们面临的是死亡,车祸。但影片的结尾却不是他们的车祸的场景而是强光,也许预示着死亡的来临。他们的死亡信息是通过寄给萨宾娜的信给出的。当托马斯和特丽莎在幸福的时候离世,突然想到前一个镜头,萨宾娜哭了。突然明白过来电影或小说的含义。
    当萨宾娜说出她的最好朋友去世了,她哭了。那一刻,她明白了生命是沉重的。她一直过着“轻如鸿毛”的生活,只享受“性”,轻视爱或者说害怕爱。因为爱需要责任。有了责任,生活不再轻盈。
    萨宾娜和托马斯一样,追求性的刺激。也许他们通过性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对国家的担忧和对苏联的憎恨。而生活之于特丽莎是沉重的。她坚持先有爱才有性,不赞同无爱的性。所以她无法忍受托马斯的花心。于是她试了无爱的性,可带给她是更深的痛苦。萨宾娜在瑞士认识了弗兰茨,一个有妇之夫。当弗兰茨与妻子离婚,萨宾娜却逃到了美国。她怕“重”,“生命之重”。可当托马斯和特丽莎离世,她认识到了生命是重的,逃也逃不掉!托马斯是“性”追逐者。他和萨宾娜一样。但他遇到了特丽莎,于是他许下了爱情的承诺。当苏军坦克开进布拉格之后不久,他们离开了祖国来到了瑞士。但特丽莎无法忍受托马斯还在追逐性时,她决定回到祖国,因为她和她的祖国都是软弱的……离开了特丽莎的托马斯应该感到轻松才对。可他渐渐发现他不能承受这般生命的轻盈。于是回了布拉格,代价是护照被没收,不能出国了。托马斯回国之后不久又“旧病复发”,最终在特丽莎的要求下他们来到了乡村。也是在那儿,他们享受了幸福,也失去了生命……
    小说的简介写道: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仔细考虑了一下书的英文翻译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为什么不是The Unbearable Lightness,而是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原来 of Being 代表的是一种状态,一种进行时。这就是书中与片中托马斯远离特丽莎与祖国的状态。
    你会选择什么?轻还是重?

 短评

爱情是忠贞而自私的吗?冗长却不沉闷,剧情足够的张力避免谱成一首催眠曲。好是好,只是导演和原著表达的太多东西需要我们去费脑筋了……

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b站3分钟 “分析型的智者一般不会去勾引抒情型的(有浪漫主义幻觉的)女性,因为后者实在过于喜欢纠缠、喜欢死去活来那种悲剧性,而这会造成很多麻烦。因此,分析型的智者最常青睐那些明智的、知道何时该放手的女人。托马斯和萨宾娜的关系,就是这种爱情的绝好注脚。”

5分钟前
  • NARUMI
  • 还行

爱情,欲望的多重选择,沉溺在其中的人是幸运也是挣扎

10分钟前
  • 小雨沙沙地下
  • 推荐

以前一直感觉此片仅是昆德拉小说的通俗化改编,经学者指点后,赞叹于导演对以往被批判的male gaze的颠覆运用,达到对女性欲望的展现,以及间接的政治指向,这点足以证明其改编的功力;对两女主互拍一段有了更深感受。纪录片一段的神剪辑更不用说。几年后的重看只有更喜爱。

13分钟前
  • 怪盗巴金斯
  • 力荐

托马斯说爱情,是同一个女人有共眠的欲望。特蕾莎说:生活对我来说正是如此的沉重,而对你来说却是那么的轻松,我的生命无法承受这种轻,这种自由。 最后我终于知道卡列宁的微笑意味着什么了,因为爱就是放弃力量,放弃一切,放弃乌有和现世生活。

15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力荐

6/10。名著改编通病:内涵表达太不完整,主题纷杂以至一时找不到重点,结构零乱,人物心理刻画面面不俱到。没看书的话根本看不懂电影,走神次数之多,最后40分钟的意识流叙事干脆让人莫名其妙到底......摄影挺注重细节(动作、表情特写),坦克入侵那段纪实手法运用到位,但三小时也难拍出史诗气魄。

20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比诺什美人

22分钟前
  • lisa|离
  • 力荐

8.3 爱情、性和政治是六七十年代故事永恒不变的主题;只属于那个时代的激情,只属于那个时代的迷茫;那是个最特殊的时代。

24分钟前
  • JoshuaLi
  • 力荐

在情欲海里沉浮总有上岸的时候,在政治河里漂流却总难找到岸标。

29分钟前
  • 萬和生
  • 力荐

死在彼时也不错。

33分钟前
  • A-sun*
  • 推荐

我喜欢萨宾娜。

35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情人是轻,是离经叛道与绝对自由;妻子是重,代表世俗的选择。民族历史、个人生命只有一次,选择变得毫无意义。我们不选择媚俗,又能选择什么呢?安知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不是更大的媚俗?托马斯在轻与重的两极之间游走,在被虚无吞噬之前顿悟出轻之不能承受。我们都是托马斯:无可选择又必须选择。

39分钟前
  • 康报虹
  • 力荐

对文艺片感知迟钝。依我看这片就在讨论俩问题:一伦理问题:你出轨就允许我出轨;二交通安全宣传片:雨天驾驶小心路况车况。ps,大概影响我看片情绪的还有两个因素:一是蹩脚英语,急了我竟然还在其中一段调了国配;二是演员我都不喜欢,尤其比诺什,到底什么地方让我抗拒啊?大概是她某一类形象。

40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生命中有些东西,对于我来说是如此之重,对于你来说却是如此之轻……

43分钟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力荐

女主角很迷人,剧情基本还原原著,文艺片能拍成这样很不错了。

48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电影在结构上无法超越小说,但是抛开小说不看,就成了一部难以超越的电影。结尾忠于原著的结构安排很好,原声很棒。比诺什阿姨很迷人。

52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一般般,看睡了,其实无关情色

5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书里的涵义在电影中被表达出来的很有限.

55分钟前
  • 2013
  • 推荐

男女主角影帝影后级的人物不必说,戴·刘易斯的小绿豆眼睛把Thomas那点心思表达得淋漓尽致,比诺什也把Teresa的不安惊恐表现得十分传神,唯一不满的是电影把Teresa母亲那一段完全砍没了,如果不是再返回去看原著根本就不知道Teresa的性格成因了,电影篇幅那么长完全没必要这样

60分钟前
  • 乌云上的银边
  • 还行

经典的“来,叔叔给你检查身体”段落

1小时前
  • 扭腰客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