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9/11

HD

主演:本·阿弗莱克,斯蒂夫·旺达,乔治·W· 布什,詹姆斯·贝克三世,理查德·盖法特,Tom Daschle,杰弗里·图宾,阿尔·戈尔,康多莉扎·赖斯,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萨达姆·侯赛因,乔治·布什,瑞奇·马丁,拜伦·多根,奥萨马·本·拉登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华氏9/11 剧照 NO.1华氏9/11 剧照 NO.2华氏9/11 剧照 NO.3华氏9/11 剧照 NO.4华氏9/11 剧照 NO.5华氏9/11 剧照 NO.6华氏9/11 剧照 NO.13华氏9/11 剧照 NO.14华氏9/11 剧照 NO.15华氏9/11 剧照 NO.16华氏9/11 剧照 NO.17华氏9/11 剧照 NO.18华氏9/11 剧照 NO.19华氏9/1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华氏9/1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部记述伊拉克战争前后美国情势的纪录片。美国因何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为何乐于卷入战争?乔治布什的政策与9•11事件的爆发有何联系?而他和本•拉登之间关系怎样演变至宿敌?片中用真实的历史场景,从某个侧面提供了一种解读方式。  除了关注美国国内,镜头也对准了伊拉克战场。厌倦了战争的美国士兵、被耻笑的伊拉克俘虏、饱受战乱之苦的当地人民,人人都在这场战争遭受着不同的痛苦和煎熬。美军家中的善良母亲,准备去前线服役的热血青年,都对布什的政策、对伊拉克战争,开始沉重的思考。奇奇欲爱世界让梦飞翔新悲惨世界销魂天师我重生了十万次首尔怪谈一条狗的使命2(原声版)科里奥兰纳斯舒克贝塔·五角飞碟大病2017星梦手记难以宽慰的农庄小魔婴奇兵神犬列宁在十月惊恐岛第一季转生成为了只有乙女游戏破灭Flag的邪恶大小姐第二季自闭天才爸爸去哪儿信任:贪婪游戏干掉客户向着幸福前进化身博士血腥星期天轮到你了 特别篇搜查官爱丽丝星际旅行:无限太空克里斯托夫案件月蚀1999世故的女人海魂(1958)古董军武我有一扇奇迹双开门魔卡少女樱 剧场版山鬼2023灿烂光辉见怪粤语太空狗新:hello,小甜心凤凰吟火线救援第六季美国恐怖故事:1984第九季湖畔迷情钢之炼金术师我爱你

 长篇影评

 1 ) 战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正义,还是利益?

“对于战争的态度,恐怕只有争议区域的人群才算是近乎理性的。对于这群人而言,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就像潮水浸过身体而又退去,转而又席卷过来。”

“他们根本不会关心胜负的结果,也不想知道到底鹿死谁手。他们心里清楚,政权的更替无关乎他们的福祉以及社会地位的改变,他们依然要为新的主子做牛做马。”

——乔治·奥威尔《1984》

“战争即和平”是奥威尔在《1984》里提到的一种治国理念,乍一听似乎匪夷所思难以理解,但其实是一种相当高明的政策——战争是服务于政治的工具,它最大的用途是为了稳固现有社会阶级,也就是所谓的和平。从古至今,历史无一不是如此。

而这部纪录片正是通过21世纪伊始美国对外的两大战争作为切入点,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战争即和平”的概念。

本片从“911”事件作为切入点,向观众展示小布什总统政府对两个中东国家的不同态度,一个是基地组织领袖本拉登的家族所在地沙特,另一个是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伊拉克。

同时导演还结合文件资料、新闻发言等证据,深度挖掘布什家族和沙特家族的关系、戳破反恐战争背后的谎言,并通过采访和战争影像资料,揭示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对民众们的影响和伤害。

导演在试图探讨一个问题——美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政府口中所谓的“正义和自由”?还是上层阶级的利益?

如果是前者的话,911事件发生后,在所有民用和商用航空都被管制的情况下,为什么留美的本拉登家族成员可以第一时间被运送出国?这个时候,正义在哪里?

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有相当的证据表明“911事件”和本拉登有关系,询问相关人证是符合司法程序的吧?导演给我们抽丝剥茧梳理了布什家族和沙特家族的商业利益关系,这或许可以更好地解释政府的这些行为。

那反恐战争的受益者是谁呢?是美国或者伊拉克的老百姓吗?当然不是,是战争中出售军火和通讯设备的商人,是战争结束后负责伊拉克重建和开采石油的商人,是向笼罩在恐惧阴影下的老百姓出售安保系统的商人......受益者都是特权阶级,属于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也是发动战争的人。

战争真正受害的是谁呢?是从未侵略过美国也未宣称要恐怖袭击美国的伊拉克老百姓!可能有人会说,在萨达姆的独裁统治下,伊拉克的老百姓生活本来就很悲惨,美国出兵正是为了解救他们。但20年过去了,他们的生活有变得更好吗?战争只不过是在老百姓的伤口上撒盐罢了!在美国号称的精准打击下,不少平民沦为战争的牺牲品,他们应该感谢美国带来的“正义和自由”吗?

同时受到伤害的还有奔赴战场的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庭,他们大多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例如导演的出生地——密歇根州的弗林特,由于常年的低就业率导致很多当地家庭的成员(包括女性)都将当兵视为最好的生活选择,但如果他们不贫困,他们还会选择上战场吗?

导演对国会议员的街头采访就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当政府号召人民为国效力、派专人在贫困地区征兵时,政府官员们却几乎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上战场。

在一场战争中,上层阶级负责动动嘴皮子并从中获取巨大利润,而下层阶级则负责承担所有的痛苦,一边赚得盆满钵满,另一边不仅要承受生命风险,甚至连补贴预算都被缩减。如此一来,阶级进一步固化,战争即和平,真是太妙了!

奥威尔的《1984》本来写的是独裁国家的社会现状,没想到在“民主自由”的美国也不遑多让!无论政治和战争包裹上什么外衣,它们都只不过是一块遮羞布,遮住的是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贪婪、自私和残酷。

片尾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镜头,当失去儿子的母亲前往白宫时,一位路过的大姐大声质疑其痛苦的真实性,并毫无同情地说道:“你应该怪的是基地组织!”,全然不理解他人的痛苦。全世界各地都存在着愚蠢和无知的人,发达国家也不过如此,这些人是阶级统治的产物,等级社会即是存续在这种愚蠢及无知的基础之上。

回到这部纪录片本身,它的剪辑逻辑非常自然流畅,各种素材的利用和穿插都恰到好处,而且在结合配乐碰撞出的鬼畜效果可谓是讽刺至极。哪怕抛开它的社会意义,仅从制作内容上来看,这也称得上是一部上乘之作。

但这部纪录片在发行时却遭遇了不少挫折,原制片商迪士尼公司宣布退出该片在美国的发行,并禁止下属的单位米拉麦克斯公司发行,中途索尼公司也停止该片的发行计划。最后,米拉麦克斯的公司老板自掏腰包买断《华氏911》,和狮门影业与IFC电影公司一起才得以发行这部纪录片。

这些波折缘何而起,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但庆幸的是这种声音最终还是被听见了,这对“一言堂”世界来说,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和难以想象!任何声音都是主观的,带有“个人偏见和政治倾向”的,这部电影的导演也是,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影片中选取的素材其实也都带有一定的偏向性,它们都是证明导演的观点而存在的。

我们先不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但最起码它拥有被表达的权力。理想的社会不就是——所有声音都有发表的权力,且都可以互相尊重和理解吗?至于要不要相信这些声音,那也是个体的权力。

以上!

尽管历史上有着这么多前车之鉴,后来者总能不负众望地继续重蹈覆辙,权当做记录吧!毕竟是明事理以来“经历”的第一场国家级战争,等过几十年来再看看后世的评价!

写于2022.4.22,俄乌战争的第58天,冲突不断升级,谈判仍在继续但进展缓慢。

 2 ) 政治,到底是什么?

    Cannes电影节是我一生笃信的事物之一,起码到现在为止,我并不是个冲动感性的人物。甚至如果不是04年她介绍给我这部片子,我可能不会去看。每届评选我也并不是完全都认同,但至少这是一个由真正的不同风格的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们认真地肯定了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奥斯卡会成为bullshit。
    "Fahrenheit 9/11",这是我成熟之后第一部用心看的纪录片,总结来说,算是我这些年对于“政治”二字的思考的投影。
    对于Michael Moore我的兴趣倒还算一般,原因在于他的精神支柱仍然还有很强的局限性和政治性,但他本人的制片导演手法却是很一流的,一部纪录片可以结构把握得如此精致,情节安排和剪切可以如此舒服、节奏如此恰当,我认为是非常难得的,这也是作为一部电影的艺术性的技术要求。这方面本片几乎可以打满分。
    纪录片之所以命名,是因为所有的镜头都是真实的历史性的,而不是fiction或加工合成的。本片中Michael Moore把他自己的意图和思路非常完整地通过每个人物的嘴说了出来,基本没有存在直接的主观语言。其实这也是故事性电影的标准思路,虚构的也一样,重要的是在看过故事之后所能体会到的背后的意义,也就是作者或导演的意图了。对于这些电影艺术性的思想要求,本片在客观上是可以打满分的,虽然Michael本身仅仅是要推翻小布什而已。为什么我说客观上可以打满分,是因为这是一个展示这个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东西的绝佳作品,那就是——人性。
    我仍然很失望的看了豆瓣其他人的评论,还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故事本身。故事的意义,在于你可以合理的联想到如何深刻的道理,而它本身只不过是一层表面而已,真正的东西,在于空军那份文件Bath那个名字上涂抹的黑色,在于伊拉克那个小卡车里的小孩死尸,在于片尾那位美国女人站在白宫外双手扶膝的背影。。。这每个镜头都让我流泪,为我们的同类而悲。
    现在来谈一下“政治”这两个字,它是什么呢?广义定义一下可以说成是社会运行的体系,而这个体系的规则很大一部分是人为的。如此说来,“政治家”们(我无法控制表现出贬义)应该是一群在这种事情上非常在行,很会制定体系来优化他管辖范围内的人们的活动的人们。
    是么。。。?
    答案就可以在本片中找到了。全世界都被告知说美国是“全世界发达的民主国家”,他们真的是自己选出了自己的领导人,而同时,另一个大国却经常被愤青们抱怨当选的人之前都没听说过。这么多年来,这两种体制,或者被称作文化现象,都被无数的人每天不停的骂着,也有你的人也有我的人,而且每天也都在上演着被称作“丑恶”的现象,从没变少更不曾停止。
    为什么?
    我在多年的思考之后大致找到了原因,那就是最根本的人性——自私。好多人不同意人本性自私,好多人羞于承认,好多人理直气壮地认可。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事实,原因很简单,动物的一个本能是求生这恐怕没人否认,在不绝望的情况下,人饿了都想吃饭,掉进海里都会挣扎。那,如果有人阻止你吃饭挣扎呢?这就是自私的来源。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演变,这东西却也在变换着形式,我饱了,死不了,满足么?我们都知道是NO。这样说的话,我再问,政治家们是那些善于搞出好的机制带领大家一起变好的人,你同意吗?假设顺序先打乱一下,一个人现在带领了一万人,怎么搞他说了算,他会发现自己比别人多很多能让自己活得比别人舒服很多的机会。如果是一百万人,一亿人呢?顺序先正过来,他怎么才能坐到那个位子?或者说,什么人才会坐到那个位子?不用我说大家也明白,这样的人需要在起步的那一刻起,就要做出决定自己究竟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才行了。就连我们每个上班上学的人都明白,那些班干部,受老师欢迎的人,老板,受老板欢迎的人,类型不是都差不多?到了仕途呢,大家觉得情况会更好还是更坏呢?这样的人终于坐到了位子上,他们会做些什么样的事呢?好了,道理都说完了,能明白的就知道什么是政治家,什么是政治了。这就是我为什么从来不发表“政治”观点,就像Michael Moore,他得奖时高呼"Don't vote for Bush!" 我不太明白的是,谁不一样?
    且不管导演的实际意图,我被本片感动的第一是比较彻底的揭开了那个国家的选举、媒体等政治现状,尽管我毫不惊讶并早就料到如此——当布什击败戈尔后,满街的游行和国会里黑人议员们的"No senator sign it!";当中情局官员坚定地说布什命令他"Bomb Iraq";赖斯、鲍威尔、拉姆斯菲尔德用无比诚恳地眼神说出"They have weapons";当老布什与沙特官员握手时说"Just like old friends";当媒体称他们的在伊拉克的军队为"heroes";当一位驻伊拉克美军军官对着摄像机说“我们同时会带来民主与正义”,随后带领着士兵们深夜闯进民宅中逮捕“可疑分子”;当所有衣着光鲜的议员们面对手持征兵志愿表的Michael Moore如避瘟疫。。。;第二就是那些各地的真实地“老百姓”们在镜头前的样子——当布什每次演讲时台下热烈鼓掌的群众;当世贸中心倒塌时周围惊恐的民众中一位黑人女子哀号"Oh my god, they are jumping...";当另一位遇难者遗孀得知政府隐瞒袭击真相后面对采访时用尽全力忍住泪水说"It's very important...";当一位全家都在轰炸中遇害并房屋被毁的伊拉克老妇人对着摄像机哭喊着“让伊拉克胜利吧!上帝保佑伊拉克!”;一名美军士兵郁闷的对摄像机抱怨“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帮他们推翻独裁政府,给他们自由,他们却要憎恨我们。。。”;另一名已经回国的士兵对Michael说“我绝不会考虑再回到伊拉克。。。我无法欺骗自己,无法忍受再做那些事情。”;一位Michael家乡的男子指着一栋栋废弃的房屋和空地说“还是让布什看看这些,让他看看什么才是应该关心的”。。。
    本片的意义基本都集中在了一名美国母亲的故事上,他是Michael家乡的一位求职中心的主管,当地失业率基本在30%以上,她开始时先用不无调侃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随后Michael又了解到她的女儿和儿子都在参军,并非常引以为豪,她称自己的家庭是“美国的脊梁”,每天都会把一面星条旗插在院子里。。。这一切都因为陆军部的一通电话改变了,她在全家面前再次对Michael念了儿子的最后一封家书,念着“我都不知道在这里要做什么,布什这混蛋一定不要再选他”。她终于决定要去一次华盛顿,走在白宫外看到一位有色人种支着帐篷打着标语控诉布什和美军在伊拉克的暴行,她刚要对话时冲过另一位白人女性对她说“他在胡说不要相信他”,她转过头来指着胸口说到"It's my son!..."看着她离开的背影那位白人女性喊道"Blame Al-Qaidas!"她回到Michael身边说“他说要怪就怪基地组织,可是不是基地组织送我儿子去伊拉克的。。。”不知道她的余生会如何度过,不知道她和她的同胞们还会被愚弄多久,在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一场场Civil War中,我只知道这永远不会停止。
    我说我从不讨论“政治”,并不代表我不了解不关心它,很多人因为这两个字很恶心,就选择逃避,所以我看到很多人对这部影片打很低的分。有件事情一定要知道,那就是政治是表现我们这个动物种族的最佳的舞台。你必须要了解,才能更清楚我们是怎么创造出这么荒唐的制度,才能看到究竟多少人还活在愚昧之中。我们看到,所有人都认为爱国爱我们的民族是理所当然甚至必须的事,我们要捍卫这个保卫那个,我们的教科书和媒体让每个男孩子都想杀死台湾人和日本人,而日本也是一样,中东的孩子们被教导说诬蔑和反对真主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国家是什么?民族又是什么?宗教又是什么?我们的信仰最后居然让我们自己也迷失了。如今我们知道只有人类才会为了繁殖以外的目的去杀死自己的同类,只有人类才会无视自我毁灭的后果来“发展”自己。我们必须要睁大眼睛,忍住泪水和疼痛,仔仔细细的看看我们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只有这样,你才会明白,原来只有人性本身才唯一值得关注,只有真正的爱和无私才是万能之药。
    可是这些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理想也是不会实现的,如果我们能在死的那一刻还能坚持一个清醒清洁的自己,并有幸能拯救哪怕一个身边的人,那就成功了。

 3 ) 这部所谓的纪录片背后又是什么呢?还不是政治!

  
    2010202416
  《华氏911》,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取这个奇怪名字,以前看了几眼感到乱七八糟,就放在一边没有再看过了,直到老师在课堂上放映这部影片,耐心的看下去,发现是有点意思,而自己呢可以说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认识到了美国以布什为代表的一部分人是如何如何不择手段的置同胞于不顾而获取利益的,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又是如何的“水深”,背后有着多么大的政治阴谋。
   不过,这份感情冲动冷却后,感觉自己好像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导演设置的圈套而浑然不知,差点被完全忽悠,不得不赶忙跳出来,一边赞叹导演把蒙太奇剪辑手法用的如此神通,一边重新审视这个所谓的纪录片。
   这是纪录片么?他是获得金棕榈奖的纪录片,他被说成是突破传统的新式纪录片。我在看完这个片子之后有几个细节要说:
1)这部片子是在布什寻求总统连任时剪辑发布的。
2)导演在其中加入了大量的主观性的反讽、戏谑旁白。
3)影片中占大部分的是资料而非导演自己拍摄的片段。
4)过度的蒙太奇手法运用让影片片段十分零碎。
5)明显的情绪、政治诱导倾向。
6)导演迈克尔·摩尔个人风格如此。
   以上是我列举的一些影片细节,这些细节能说明《华氏911》不是纪录片么?只能说明这些细节罗列在一起是我想让你相信《华氏911》不是纪录片!这些都是事实,只是他们出现在了相同的时间、通过一定的排列方式聚集在了一起,从而表达了一定的主观倾向,这就是蒙太奇手法的简单说明。同样的,《华氏911》的镜头选择与剪辑正像我列举的这些细节一样,是带有主观色彩的、经过主观剪辑的纪录电影,只能说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倾向,谈不上纯粹意义上的现实再现。纪录片是以展示真实为本质的,应该尽可能的减少主观的表达,个人认为《华氏911》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充其量也就是纪录电影。
        例如:在影片中,导演选择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拼接,这些材料有的是有关联的,有的是完全是没关系的,但它们都是为了一定目的而被挑选的。像美国总统、官员与沙特国王、官员的接触,甚至没有时间上的说明就把它们拼接到一起来为影片的观点服务;像对于布什演讲时一句话甚至几个字的使用,不但是不问背景的使用,还是反复强调性的使用,以达到强化主题、增强情绪的作用。也不知道这些音视频材料的背景是什么,和这个事件有没有关系,就频繁的、过度的使用蒙太奇剪辑手法,这对于纪录片记录真实的原则是很不尊重的。
         同时影片中还充斥大量的旁白,这些带有主观色彩的旁白不时地嘲讽一下,又不时地搞出一段电影片段来搞笑一番,这很像美国的一些娱乐电视节目和竞选时对手的小把戏。这些带有嘲讽的同期声本身就是带有主观而且具有诱导性质的,那么画面再真实也不会完全的反映事实来让观众自己评判。这就如同导演把精心选择编排的材料串到一起,来为其观点服务,这样只会给观众设置思考方向,让其认识出现混乱。
        《华氏911》的出现正在布什政府换届时,我没有证据说这是某个利益集团或政治集团或民主党策划的,但也可以说具有这么明显倾向纪录电影一定是某个具有社会责任或利益需求的导演,或是非布什集团利益体制作的,其后面的背景、拍摄动机与利益关系就像这个电影本身这样复杂,从其社会影响来说,这个电影没那么简单。政治水深,真相在少数人手里。
        ~~~~~~~~~~~~~~~~~~~~~~~~~~~~~~~~~~~~~~~~~~~~~~~~~~~~~~~~~~~~~
        以上只是基于对于本片纪录片性质和动机的一点个人看法,可能有些地方有些钻的过深或不恰当。当就这个记录电影的制作内容来说还是很棒的电影,给观众展现了其另一面的真相,把握了观众的情绪起落,而且对社会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些问题是不能抹杀他是一部成功纪录电影。推荐观看。

 4 ) 哗众取宠的恶搞式误导还是责任心触发的勇敢呐喊

哗众取宠的恶搞式误导还是责任心触发的勇敢呐喊

 


片 名:华氏911

英 文 名:Fahrenheit 9/11

主 演:迈克尔·摩尔、乔治·布什

导 演:迈克尔·摩尔 Michael Moore


对于这部纪录片,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的主观意念过于强烈,强烈到有误导观众从而达到某种集团目的的可能。但是此片在戛纳上的成功,又说明了本片绝非意图明显的政治工具或者胡戈式的恶搞以狂卷票房。

先说说我们国人对它的评价。许多网友在网上大发感慨,大呼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的电影。这很显然,在我国,即便法律给予公民再大的言论自由,也没有人可以如此公开地对国家领导人评头论足。想想历史上的文字狱,还有曾经在建国后复兴一时的思想禁锢,有种严谨的传统在人民中间传播,很少人愿意去做出头鸟,因为他们都不愿意挨这头一枪。一党执政,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治模式让所有这般大胆放肆的人没有任何党派或者大集团能够保护他支持他,唯一的结局只会很惨。美国的情形不一样,假如说对共和党和布什失去信任,还能依靠民主党。

多数国人对影片的态度反映了他们已轻信了影片,他们无以回绝地站到了导演一边。这是中国观众的习惯。

来看看美国。美国在公映了本片后(注意,是公映,对这部电影的公开放映),上座率极高不说,引起的舆论激辩更是剧烈。许多人在走出电影院后说这是个坏电影,它很糟糕,奇怪的是,违反常理地又有下一批观众去影院寻找他究竟坏在哪里。我不禁怀疑受采访的民众是否说出了心里话,难道他们也面临着同中国人一样的境遇,不得已才贬低影片?无从得知。

更有说服力的是电影公映后的下一次选举。许多人担心电影公映后会对下一届的总统选举造成很大影响,然而,结果却并非如此。也许美国人仍是抱着爆米花把它当作商业大片去观看的,也许美国人的确思考的独立性太强了。西方人的理性早就让我惊叹过,我拿它与中国人的摇摆不定相对比。追究原因,很大程度上有信仰差距的成分。中国人在世界上是一个特殊团体(不只中国),原因是这些人是无神论者,不信教,甚至有许多人对无神论者予以鄙视,这很普遍。而西方众多国家的人民有延续了多年的宗教信仰,这种生活方式让西方人更加相信自己,更加理性,外人更加难以说服他们关于信仰的观点。改变一个美国人心中上帝的地位,这个难度可想而之。所以,布什顺利地连任,毫无悬念。布什政府依旧有着极高的支持率,许多人会为布什辩护,其实那不过是无所依靠而顽固的坚持,就像当年美国街头的嬉皮士一样,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垮掉的一代一样,他们缺失了信仰,只能找点什么代替,找点什么依靠,比如说毒品,比如说性交,比如说布什。

蓝莓身材的导演出现在电影中,他为我们解读着布什的幕后有怎样的目的,假如说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布什肯定是全美国人的敌人,但是,这一切无从论证,也无法探寻,《华氏911》只能成为政客们茶余饭后扯淡的对象。政治无限大,有人若想颠覆现存的这一切,根本不会有人站出来阻止他,事实会告诉他,别他妈做梦了。

不管怎么说,在哪个国家,一个导演,以极度辛辣嘲讽的笔调去揭发他的总统,这种勇气,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也许多年以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它,充满理解。

 5 ) Fahrenheit 9/11

  不看这部电影,就很难了解好莱坞的左翼综合症究竟有多严重。从《飞越疯人院》到《楚门的世界》,受共产主义影响产生出的歇斯底里焦虑感和受迫害妄想在这些影片中都通过一个个不断抗争的弱者形象想要令人对这种否定现实否定社会否定权威的情绪产生好感(毋宁说,这些人物这些故事确实足够令人产生好感,但其故事背后所影射的高压权威,却并非应该予以否定的)。这部伪纪录片更是突破了某个临界点,不再顾及职业操守,赤裸裸地用这种被害妄想的无谓紧张情绪对右翼阵营无端开炮。当年很无奈地将这部影片看完,然后不出所料地对之前眼中既滑稽又软弱的布希当局产生了同情和好感。极右翼的我尚且如此,相信中间阵营的大多数理智者怕也多半如此。这样一来,这部讨好左翼和极左翼却也想借此影响中右阵营的影片,怕是只能产生讨好效果,却大大违背了影响中右翼的初衷了吧。

 6 ) 纯粹揭露的纪录片,是否有失客观

影片从一开始布什的选举丑闻拉开帷幕,紧接着便是对布什以往历史的种种阴暗面的揭露,夹杂着置疑与讽刺。然而,影片导演给我感觉更像是在费劲心思找出对布什不利的证据,而不再是纯粹以纪录者的身份看待问题。影片纯粹的披露性叙事模式带来说服力的同时,让我不由思考,纪录片的拍摄者是否应该站在更客观的立场上?
或许,有人已经指出,导演摩尔在拍摄这部影片时,身份是民主党人,影片推出日期是在总统选举前,揭露共和党布什政府的腐败带有明显其功利性。考虑到政治层面的因素时,是导演的立场导致影片以纯粹的揭露布什政府为主,并围绕911事件展开相关不为人知的事实。然而,对于政治背后的原因我无法从专业角度分析,于是主要从纪录片本身纪实性与艺术性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先说说纪录片本身,从片名《华氏911》, 给人第一印象是与911事件相关,确实,与911相关的情景与资料都被收录进这部作品中,并且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911事件的原因,经过与结果,中间穿插着人们对此事件的微妙态度,而主角布什自始至终是镜头的焦点。从2000年布什就职那天,人们往他乘坐的轿车上扔鸡蛋,到上任时布什在任8个月频繁度假的情形,一直到银幕上一片灰暗,伴随着爆炸声,撞击声,警报声,尖叫声,911事件的发生,世贸大厦的坍塌,而那时的小布什在一所小学中得知噩耗表情木讷,一脸茫然。这一部分通过过去的电视素材的剪辑,穿插着动画片段及访谈,将布什从就职到911事件发生的真实事情记录做了整理,对于布什的丑闻更多的是调侃。随后,影片风格一转,将布什与本拉登家族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了披露,而旁白也从调侃变成残酷刻薄的讽刺与鞭挞,为何对于911事件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为何在事发之后放走本拉登家族成员,紧接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原因,以及战争所造成的残酷结果,一串串犀利的指控,伴随着很多绝密的论据,不断地煽动观众的情绪,而节奏也愈加紧急,一个个骇人的真相犹如一发发上了膛的子弹,在骤然间在众人眼前炸开。其间,影片同样应用蒙太奇的手法,将收集到的大量极具杀伤力的素材加以融合,而将披露的力度无限放大。
影片不同于以往所观看的纪录片,以拍摄者长时间观察拍摄所得资料为主,所谓趴在墙上的苍蝇,只是见证整个事件的发生,相反,影片更多的运用了以有的影像资料,通过巧妙的剪辑,配乐,并把自己大量的主观看法和推断加入到纪录片之中。诚然,这使得影片更能与观众产生沟通,通过拍摄者第一现场的感受表达与观众产生共鸣,并且产生更为充实的视觉与听觉效果,这是影片在艺术性的体现。而对于纪实性,影片所用的证据资料也不是臆造,但通过导演的剪辑与参与分析,使得其中加入更多拍摄者的意愿。从本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情感的煽动离不开导演的推断,倘若是纯粹的记录,在发生911事件当时布什做作的只是表情木讷,而眼神游离,我们或许只是感觉到他的震惊或是茫然,但加上一段导演的推断“一个个可疑的身影在屏幕上出现,谁,谁,谁,最后定格在萨达姆身上”。而这些确是导演的推论,而证据的充分的推论终究离事实会有一段距离。而影片最后,在战争中死去的士兵给母亲信中,“不知道还要让我们在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中打多久……我希望在下一次的总统选举时,布什这个笨蛋不会被选上。”之后加以导演的旁白:“听到这些话,我觉得这是他从墓地里发出来的请求,是他最后的愿望。我知道我要承诺的是努力实现他的愿望。”而这种手法使得士兵一句话的感染力被放大好几倍,仿佛是将观众的思维角度带动,拍摄者从一个旁观者角度抒发其内心的共鸣,从而带动更多人的想法。于是,尽管纪录的资料有其确凿的来源,而加上拍摄者的艺术加工后,是否观众的感觉发生了变化,也难免会想,是否,拍摄者已经对纪录片产生了干预。
然而,有些时候我们发现,拍摄者插入的感想并不对我们看待事件造成改变,而是帮助我们了解的更透彻,但那是建立在拍摄者的立场足够客观前提上。回顾曾经看过的自然科学类的纪录片,像是《植物之歌》、《冰冻星球》,拍摄者偶尔会有出现在画面中,对景象或是原理加以解释,但那更多是解释,很少会出现个人的推断。相比较而言,本片在揭露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导演的推断与陈词总结,揭露的事实或许无法达到全面。或许,你可以说揭露布什政府的黑暗面是作为影片的主题出现,并没有所谓的拍摄者的立场不够客观?抑或许,你会说,这种现象在社会类纪录片中常常出现。这里只是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即使主题确定是赤裸裸的揭露,但太过片面的记录反而使人产生怀疑,更为客观的纪录事实往往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此外,我的确感受到社会类的纪录片可能不得不融入一些拍摄者主观的想法,因为没有那么多完全客观的事,但我的看法只是不要片面,而这部片子的确给我一些不够客观的感觉。
在这里,我并不是为布什政府辩护,我也承认这部纪录片有它独特之处与成功之处,只是在它璀璨的成就之后,谈谈自己对它真切的感受。
    此外,不得不承认导演迈克尔摩尔在片中的出现是影片一大亮点。这使得影片在以第三人称为叙事主体中,能有导演的介入,以第一人称阐述自己观点。这种手法使得事件的第一感受传达到观众身上,使得纪录片更加真切。这让我联想起足球比赛上的解说员,或许他们的确能吊起电视机前观众的情绪,但当他们立场不中立,带有明显偏袒时,难免会遭来不满的骂名。所以,希望纪录片的拍摄者能站在更为中立的立场,至少不要有太明显的偏袒,那样的影片或许才能具有说服力。
 最后,对于这部片子,看完之后的确能了解很多原先不知道的知识,但我觉得不至于完全赞同。或许,它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蛮推荐大家去看看。也希望能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

 短评

批判的不僅僅是美國。

4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相比胖子其他的作品,这一部获得金棕榈奖的片子倒是没有多么的喜欢,当然胖子一贯的水准摆在那儿是没可能差到哪儿去的。一如既往的,他带有强烈倾向性和引导性的用旁白和剪辑抨击着小布什政府,配乐依然给力到想揍他。对于一针见血的讽刺,胖子表示已经习惯了。【纪实】?算了吧,本来也不是个老实的!

7分钟前
  • 望仔放弃减肥了
  • 推荐

前半段很有意思,另类解读。

10分钟前
  • 泰坦
  • 还行

江奶奶也有把小梳子

14分钟前
  • 茶壶
  • 还行

我曾以为这是一部纯粹讲述“911事件”来龙去脉的纪录片,以至于9.11这天特地观影时,前面的十几分钟看得我有点搞不清楚状况。随着观影的继续,我不太敢相信所看到的一切,原来事件的背后有这么多我所不知道的纠葛?惊讶中!《华氏9/11》获戛纳金棕榈奖后北美票房大卖,布什拿了金酸莓最差男主角……!

1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纪录片,迈克尔·摩尔的政治倾向性突出,从手法和内容上都有违传统纪录片中立客观的特质,但还是感染力十足。前半段揭露布什从当选、“黑金”丑闻到反恐的多处黑幕,后半段批判伊拉克战争。全片将幽默感与沉重感并置,通过剪辑、配乐、旁白将对比和反讽运用得炉火纯青。(8.5/10)

2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时在广州

26分钟前
  •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 还行

纪录片的效果就在于震撼世人

27分钟前
  • copymie
  • 推荐

扑通跪倒在鬼畜的剪辑面前

31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1.政治阴谋,真相难寻。越是耳熟能详人尽皆知的“日常”,越是不会让人去怀疑所谓的“合理性”和“真相”,于是人们昏昏然生活在谎言中,那是所有人的“真实”;2.不公平,是不可挽回的真理。

3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歹毒的死胖子要整死布什个B,哈哈~~~

38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第三世界的国家高层们看后会有什么感想呢?

40分钟前
  • 枯川满
  • 推荐

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能够拍出华氏911呢

41分钟前
  • 马七柒
  • 力荐

很强。对布什的表情记忆犹新。

44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推荐

那个傻比演的真好。

49分钟前
  • Little Punk
  • 还行

美国李敖有话说

53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议员们是不会让自己孩子上战场的

57分钟前
  • xx@百年孤独
  • 力荐

爱国中年摩尔

58分钟前
  • 我做导演不为艺术只为潜规则
  • 较差

我就是信了,怎么着吧!

1小时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那些相信所有的此类影片都是为特定政治集团服务的人注意了,中国有这样一群导演,他们看不到任何能为之服务的政治集团出现的希望,却仍然孜孜不倦地追寻着事实,不管你如何轻视他们

1小时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