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石

HD

主演:凯特·温丝莱特,西尔莎·罗南,费奥纳·肖,杰玛·琼斯,詹姆斯·麦卡德尔,亚力克·塞克雷亚努,克莱尔·拉什布鲁克,哈维·斯克林肖,温迪·诺丁汉,利亚姆·托马斯,莎拉·怀特,比阿特丽斯·克纽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澳大利亚,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2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菊石 剧照 NO.1菊石 剧照 NO.2菊石 剧照 NO.3菊石 剧照 NO.4菊石 剧照 NO.5菊石 剧照 NO.6菊石 剧照 NO.13菊石 剧照 NO.14菊石 剧照 NO.15菊石 剧照 NO.16菊石 剧照 NO.17菊石 剧照 NO.18菊石 剧照 NO.19菊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菊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玛丽(凯特·温丝莱特 Kate Winslet 饰)是一名古生物学家,然而,这个行当显然无法让她过上优渥的生活,所以玛丽至今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为了给病重的母亲治病,玛丽靠着在沙滩上捡化石卖给游客来维生。  某日,一个名叫罗德里克(詹姆斯·麦卡德尔 James McArdle 饰)的男人找到了玛丽,开出了很高的薪酬,希望玛丽能够去照料他病重的妻子夏洛特(西尔莎·罗南 Saoirse Ronan 饰),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玛丽答应了。可是,就在玛丽刚刚见到夏洛特没多久,两人之间差异巨大的思想就碰撞出了火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都在彼此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曾经历过的世界。大明女镖师谎话连篇2Y医生:外科医生加地秀树第五季疯狂的乔治王反贪风暴2(普通话版)神拳无敌欲火繁花花容月貌甄嬛传囚犯医生中国散伙人剑勇传说圆梦2020莫斯科不眠夜暴风雪中的白鸟仙乐飘飘非典型大学男子图鉴独家新闻马男波杰克第一季古惑大律师杀人魔域昆塔:反转星球看见第一季荒唐镜三气胭脂马灵魂战车2复仇时刻春雪金陵三绝之猾丐炎夏之夜爱情能用钱买吗我们的父辈1:一个不同的时代醉拳愤怒管理第一季1000种死法第二季打工狂想曲(粤语)我的强娜威五星级零食大厨第一季老爹的非“城”勿扰错嫁成瘾:总裁的私宠甜妻疯人怨斗龙战士之星印罗盘养父死亡之屋两只老虎2019

 长篇影评

 1 ) 《菊石》是一片海着了火

这不是一场轰轰烈烈、至死不渝的爱情。

只是孤独的成年人碰到了一起,互相取暖。

有剧透。纯个人有感而发

所有情感都在细微之处,这个是片子给我最大的感觉。所有动作的节奏、无数手的特写,还有凯温的眼神戏可以说是今年女演员最佳。那种轻微的社恐、对母亲的忍耐、被人夸赞的害羞、见前女友的尴尬、还有遇到罗南以后的隐忍的欲望、厌恶的嫉妒、瞬间的孤独、难掩的兴奋、甚至精准到口完罗南被憋的满脸通红(这是真的有经验的人才能想到这样的细节吧)。简直是神吧。

这姿势让我想到基德曼的伍尔夫

回到人物。

凯温这个人设以往的经历,让她性格上就愿意被边缘化。她的八个兄弟姐妹夭折,她的前女友应该是最后拒绝了她,或者是突然不想弯了被凯温怒甩。她母亲对她也不是全然的理解,嫌弃她挣钱太少,但是卖东西的时候她也不太会和别人讲价。帮母亲擦瓷器,没有擦干净,母亲一个眼神,她就拿起来重新擦。她还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父亲的工作,甚至每天都按照已逝父亲的要求洗好工具才睡觉。

她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只要不是很过分的要求,她都可以接受。她不想带人工作,但她在母亲的注视下接受了高薪带徒弟的要求。她也不想照顾罗南,但是在医生说了帮助同胞的大仁大义后,她就同意了,甚至为了照顾好“同胞”,去八百年不想见的前女友那里买药,还被调戏。

她在平时生活中不太能有意见、也不太愿意有意见。但她在化石上花了无数的时间,她在和别人讲到化石的时候,非常自信,非常坚定,非常有“意见”。

影片很多段落是自然收音,加之海边小镇的安静、小木屋的破败、潮水的汹涌,包括帮母亲擦拭象征着死去的八个孩子的八个瓷器,她每天三点一线,海边、家里、买菜(菜甚至可能都是母亲买的),这些全都在铺垫凯温这个人设的孤独。

一个大写的不能再大写的孤独。

所以当一个这么孤独的人,生活中突然闯入了一个罗南这样病怏怏的、需要照顾的、令人疼惜的、更好的是她还漂亮、还年轻、还富裕。就算知道她是有夫之妇,也免不了动心(如同各位 一样,有孩子总秀恩爱的钢铁直女也不妨碍嚷嚷一句up me吧)。

理所当然的,罗南在病好以后对她最好的回报就是罗南自己的快乐。

就是那种最简单的:你喜欢的人笑了,你的一天都是明媚的那种愉悦。

罗南的视角呢。她失去了孩子,她很想要孩子,与其说是她没有准备好,不如说是她丈夫没有跨过那道坎,没办法造孩,连基本的亲近都不想要有。她很听她丈夫的话,丈夫不想亲密,她就不,丈夫让她留在莱姆,她也留,丈夫让她学化石技能,她也学,她不喜欢水,但丈夫觉得这对她好,她也对自己下狠手了,去搞封建迷信水疗,以致昏厥。

罗南崩溃时两人裙摆交叠的镜头,可能暗示年上与年下的纠缠,要么就是在暗示体位。

这么久以来,罗南其实也无法有自己意见,最多是对下人有意见,发脾气,下人还能回嘴。她不是胆子大,她只是有富家小姐的任性,她年轻,有生命的朝气,渴望爱与被爱。但这些在她失去孩子以后全部都得不到了。所以罗南这个角色也是孤独的,暂时的孤独。

两个人的经历,让剧情变得非常理所应当。在得到凯温的照顾以后,罗南感受到了被爱,所以她本能的就会拿出自己的爱了。

非要说是谁先喜欢谁,那一定是凯温先暗恋的直女,但你要说谁先动得手,那一定都是罗南的任性肆无忌惮。罗南对凯温的态度,从来都不是仰视。她所做的一切举动、都是这个人物本身的性格使然、经历推动。她去让凯温和她一起睡,非要挖那块大化石,主动的晚安吻,她安排房间,当女仆面亲吻,都是出于她这个富家小姐一贯的任性,她觉得“没什么不可以”。她本来就渴望爱,她感受到了一丁点,就想要拥有更多。所以她主动亲近,主动晚安吻,她看见了凯温犹犹豫豫,她于是干脆上手按头。然后在接上凯温人设的动机,两个人接吻顺理成章,时机不要太好。而且非常自然的,她们的第一次也是小姐不用动,她看见凯温蹲下,就顺势提裙子了,凯温可能因为手脏,就直接上嘴了。全都是现实生活情理之中。太他妈写实了。等你洗完手还不得凉了。而且看小年轻的反应,人物应该是第一次被口,满脸从未有过的欲仙欲死的表情。

然后就是紧接着下水,这段罗南那种怕水的感觉演的太好了,主要还是展示了她对凯温已经完全的信任、完全托付。

这画面也拍的太美了。

不过小年轻就是小年轻,把阿姨搞得全网喊她穿衣服。

在接下来最猛那段床戏中,其实仔细看,也确实是如她们所说,非常技术性。因为年下的动力无穷所以一上来就占据上风,罗南很贪恋凯温的胸,可能是想侧面影射失去孩子,也有一种在表示罗南感受到爱的那种返祖的感觉(但其实说实话,换谁都贪恋吧)。又是罗南先下的口,然后不满足想被口,直接坐上,熟练的令人发指。

致命——《从床戏编排看演员如何深入人物内心》

罗南爬墙高潮脸和凯温白板自摸胡牌令无数姬崽胸腔爆炸、肺部暂时性失去功能性。快给我上呼吸机。

再次感叹。

真实。真的真实。

成年人的性爱就是这么赤裸。

白板 口

又再一次和现实世界的成年人一样,太他妈真实,谁还在床上穿衣服做爱了,多费劲啊。

这部电影就是巨真的成年人谈恋爱,不太唯美、不太外放,也没有梦幻泡影、花言巧语。她们并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爱,而是在孤独这片海中挣扎了太久,恰巧遇到了对方,在海里着了火。

关于结局。

片尾

罗南一开始是一身黑的衣服、直到病好她才开始穿了彩色衣服,她蓝色眼睛里也有了精神气。但是最结尾,她又戴了黑色的帽子,站在了博物馆化石玻璃柜的那一头。这个画幅,于我来说,更像是他们两个在埋葬这段感情,两人中间便是她们短暂感情的玻璃棺,罗南应该是在凯温说“你不理解我”之后,在这个玻璃前,终于理解了凯温。又要在一次说到成年人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她们俩谁也没想过为这段关系添一个名字,这算不算是爱情呢,互相appreciate对方的存在,又有着不正当的肉体关系,再突然的按了停止键。

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

导演说他忠于史实,他确实做到了,毕竟是真人改编,你不能指望剧情和同人文一样令人上头。这种干(干净的干,干燥的干)到极致的剧情,每一帧看似没有剧情但全在推动剧情的微妙感觉,让我这种列文虎克CP粉最为上头,比磕甜死人的CP更让我要死要活。这种隐忍、禁欲、爱、不爱、道德附加学术、女权、英音……

爹娘啊。

简直是直接命中我的靶心。

把一片火海往我肺里灌。

再次,凯特温斯莱特神级演技,今年最佳!(对不起,基德曼,undoing很牛,但光接吻不够,早日下海你也可以最佳,还请继续努力哈)

最后。

Kate Winslet

BRAVO!!!

 2 ) 闪电过后的暴风雨

看的影展场,以下影评全是个人主观意志。

首先必须得说,作为Les,这片光是罗南就美得足以让我忽略电影的所有缺点直接打上十星。


关于此前口碑一直在诟病的化学反应,我完全不同意。温斯莱特比我想象中得更富有表现力,直白点讲人话就是真的Gay。冷淡寡言又毒舌的考古学家,每个表情都恨不得直接把“I am Lesbian”打上公屏;罗南的角色有点类似绅士杰克里的安沃克,年轻漂亮又自带忧郁的富家小姐,世界在大病初愈后被对方点燃,从此再也分不开。电影中段开始她们的眼神交流就一路火花带闪电,就像金属钠直接碰到水。罗南演得太甜了,是完全不收敛的那种温柔如水世界唯有你我的甜,而温斯莱特的隐忍又饱含欲望的演出更加清楚地传达了这个讯息:我寂寞,我孤独,我馋的就是罗南的肉体(妈的谁不馋呢)——是那种最原始的、非常激烈的性张力。摄影又相当好,调色很舒适。清冷的色调搭配温斯莱特眼神克制的特写,反差感在床戏时得到释放。最后那一场尺度是很大,但氛围间完全没有不适,反而是一次很好的爆发。

在我看来问题根本不是没有化学反应,而是化学反应不连贯。电影可以切割成好几组镜头和场景,拆分来看很美妙,且极富感情张力;但拼凑成电影时,中间毫无过渡。她们的感情线索确实存在,也能牵着人一路往下走,只是本来应当是平滑的曲线变成了带着折点的折线,转场时便会让人觉得生硬和突兀。感情节奏是这电影最大的硬伤了,除此之外没什么好挑的。题外话,我其实觉得被人批评的吻戏爆发得恰到好处,再之后温斯莱特牵着罗南下水的那一幕也相当动人,情绪有被调动起来,我很喜欢。

剧本的结构设置上很单纯,基本所有的爱情片都依循这种套路,实在也没期待有什么荡气回肠的狗血。虽说做比较挺没意思的,但难免还是会有所对比。简单说一下,我觉得这片不该对标烧女图,而更像卡罗尔,无论年龄差还是阶级差(这里与卡罗尔微妙地对调了),最后一幕对视的部分我甚至觉得李导是在致敬托导。烧女图整体的完成度是很高,美是极美的,意象用得神乎其神,感情递进的程度却很克制,到最后甚至让我觉得有些太克制了。菊石则截然相反,甚至连爱情的模样描绘得都完全不同。烧女图是温水煮青蛙,菊石是一场闪电后的暴雨。菊石到底比卡罗尔要更奔放更肉欲,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CB和鲁妮真的不如温斯莱特和罗南来得Gay——菊石这电影因为感情节奏上的致命伤还能这么戳我,她俩的表演真的功不可没。

即使去掉对罗南的美貌滤镜我也会给这电影打五星。每一幕的张力都完美击中我的心脏,目前为止是我看过Les电影里最喜欢的一部。

最后,罗南真的他妈太美了。

 3 ) 为Mary Anning弥补的画像

她一生发现并整理了许多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但没有一件可以写上自己的名字。在影片接近结束,她走进大英博物馆,看到满墙的男性画像,而现实中Mary anning 似乎没有一张画像留下来,尽管她实际上的成就要耀眼过很多只是徒有虚名、地位和权势的男人。镜头拉近,她转过身,正好挡住了身后画像中的人,这是一张为Mary Anning弥补的画像。

这个镜头正好挡住了身后男人,似乎能作为一张为Mary Anning弥补的画像

 4 ) 一半化石,一半余烬

渐行到结尾的时分,没有想到金丝雀的隐喻被宣之于口,让两人间之前沉默不语有意识去忽略的阶级与观念隔阂陡然像一扇被摔上的门一样阻断在原本亲密无间的氛围中。出现在夏洛特和丈夫下榻旅馆窗台上囚禁在玻璃罩下奋力求生的蝴蝶和它现身在玛丽家堆满尘垢的壁炉上方僵死在冬天的同类,这些意象都不是无中生有。一个月的相处,从双方不情愿的看护伴游发展成了一次终生难忘的艳遇,两个孤独的人彼此取暖,混杂着爱意和对被认可的渴望,然而烛火燃尽后现实的贫瘠将两人分岔的路径照亮地明明白白,开放式结局的对望相顾无言中其实已经昭示了命运的选择:最终一人回归到偏居一隅的呼啸海岸,一人仍被囚禁在精致易碎的娃娃屋里。

比起导演的前作上帝之国,菊石对女性意识和阶级差距的描写相比晦暗的感情戏处理要明显得多。对时代背景下女性困境的凸显在开头就给予高光:玛丽十一岁时发现的鱼龙头骨得以陈列在大英博物馆中,跻身无数彪炳千古的考古发现之列。然而她的成果在男权世界的眼中如同一张随时可被弃置的标签般无足轻重,她是一个以男性为绝对主导的科学领域中的闯入者,因此她的发现可以轻易被易主,她的存在可以随意被抹杀,最终史书上只留下男性捐赠者的名姓。就像开头被勒令闪避的清洁女工一样,玛丽即使作为科学家,她在男权世界中的位置就和任何一个女工一样可有可无,而博物馆对所有历史荣宠的记载也与她们无关。

伦敦象征的名流聚集的科研圈子,对玛丽而言本质是一个“男孩俱乐部”,言下之意也在暗示她在这里心无杂念进行的科考才是“真正的工作”。而她从未离开的莱姆,与都市相对则几乎是遗世独立,被主流世界遗忘的存在。玛丽在此心无旁骛地从事考古研究,表面上看具有被父权制放逐的意味,但这种与世隔绝的命运不可说不是她自己拒绝了循规蹈矩的女性一生的安排而专注于自我的选择,在那个年代显然无论出于事业还是性向,自我流放与隔离也是女性唯一的出路。荒瘠的海岸,裸露的岩层,不加整饰的原生自然环境与伦敦精致的城市文明相映照,狂野的女性气质与温驯的父权教化之间无言的对抗不言自明。呼啸山庄式的自然和文明的对峙与分野似乎一直是导演钟情于表现的。冷硬的大自然和暴风骤雨一般的情欲场面不约而同蕴含着优雅规训的文学中罕见的夜行特征。

同时夏洛特丈夫的角色完全是父权社会的拟人化。对他的人物形象没有深入刻画,仅止于一个典型的上流社会贵公子刻板描写,将科学视作玩乐消遣而不是奉献终身的事业。对比玛丽在考古中倾注的精力,也无怪乎某些如考古学会等上流精英对待科学的态度在她眼中是俱乐部式的行为。夏洛特的丈夫在影片开头不请自来闯入了玛丽的礼品店。而闯入者的身份在片中有多层映射:玛丽作为女性擅闯进男性的科学世界;夏洛特丈夫作为男权的象征闯入玛丽的庇护所;夏洛特作为一个不受欢迎的累赘闯进了玛丽隐世无争,一成不变的生活;最后两名女性又闯入了大英博物馆中男性层层包裹的圈子。正是这种原本不可能共处一室的人物碰撞强化了性别、阶级乃至观念之间的对立。丈夫纡尊降贵地来到小礼品店,甚至根本不曾想过要事先预约,因为他默认自己的到来本身已经是一种特权的首肯,他发表了一番自我感动的陈词表达对玛丽才华的赏识,玛丽嗤之以鼻的态度却再明确不过地表明了她根本不吃男性居高临下的垂怜这一套。虽嘴上说着想要拜师求学的动听之词,其实短短一天的走马观花不过是他托付夏洛特的借口。丈夫在角色在开头导入以后随即不再登场,但我们看到他一直以代理人的形式延续着父权的控制力,这些代理人中包括了信件、车夫、伦敦寓所中的女仆审视的目光,甚至包含了每一次夏洛特被称作默奇森太太的场合,夫姓附属的奴役与从属感。他人已隐没在帷幕之后,可他的存在感却始终分明,这种缺席分外警醒地衬出了父权社会对身处其内部的女性无处不在的统摄与规训。

从丈夫短暂的登场中镜头语言给出了两点明确的信息,夏洛特的性向,以及她和同时代许多婚姻中的妻子一样遭受着奴隶般的地位折磨。在为数不多的对夫妻二人一天生活的捕捉中,妻子几乎是失语的,沉默的考量显然是来自于社会规则的压迫。她唯一的表达即是对丈夫抉择的首肯,就像丈夫身上延伸出的零部件一样,连餐点的选择也要悉听尊便,而丈夫对男女食谱的分配也渗透进了性别偏见观念。妻子流产后遭遇的严重抑郁症状,在丈夫的叙述中被文饰为轻微的抑郁,静养就可以取代疏导与陪伴——将女性的心理疾病归因于由多愁善感导致的情绪性妇女病也是那个年代司空见惯的男权定义。最值得玩味的是,睡前更衣时,妻子已早早换上没有任何性感暗示的洁白的睡衣,僵直地平躺在床的右侧,一切都如同一位“房间中的天使”,温驯而安详。紧接着丈夫无所顾虑脱衣全裸的镜头看似非常突兀,作为可能每晚都被迫目睹如此行径的妻子眼睛所受的苦难要比观众的深重得多。影片中共有两次男性躯体的裸露,在以女性同性感情为主线的故事中非常引人生疑。或许不妨这样解读:第一处丈夫更衣的全裸,他的身体就和任何不注重身材的中年男子一样不具备审美价值,而在性向并非异性恋的妻子眼中尤甚——她抑制着厌恶地闭上眼微微别过头去——不仅暗示了她的性向,也暗含着男性与女性在性的场域中完全不平等的事实。在与婚姻捆绑的性中,女性的性自由是被否认的,即使在婚姻内部依然。婚姻规定了女性生育与家务等仿佛与生俱来的被包装成“女性天职”的剥削,却又实际上本质是性消极的,在这一幕中的具象表现就是拥有性自由的丈夫可以袒露自己的性器官,而被剥夺了性自由的妻子却要假装成圣女一样的无性化形象。而接下来的举动更加揭示了婚姻本质:妻子对丈夫提出性要求被拒绝,妻子的理由是混合着想要弥补流产胎儿的生育欲望以及对亲密关系的渴望,而丈夫的声明是婚内性生活只与生育的目的挂钩。

第二处男性裸体是在结尾的大英博物馆,玛丽仰望着一尊大理石塑像,目光聚焦在性器官上。需要人仰视,展示在为人尊崇地位的男权直接受到了女性目光的挑战。玛丽的眼神中非常平静,看不见厌恶和苛责,两个镜头的切换似乎在提醒整个文化观念史上,坦坦荡荡展示雄性气质的同时对女性的性表达却是讳莫如深。

丈夫辞行后叙事回到了纯女性的领域,不同于被观众无法回避拿来对比的烧女图,建构在相似的孤岛环境中,让两个全不类似的人感情升温这样的架构,烧女图中阶级的对比非常不明显,可以说是有意识地摘除了这些因素后制造了一个真空环境,聚焦女性情感内部的线索。菊石没有这样的无尘化处理,阶级因素主导着大部分玛丽与夏洛特相处的时光,一开始就预示着她们注定无法在灵魂层面共鸣的事实。

一开始玛丽从海边劳作回家,与传统女性气质绝缘的下层劳动者形象已经确立起来,从瞥见街角的上流人士交谈慌忙闪避到出席音乐晚会时的拘谨与格格不入,不难发现她对于那个阶层隐隐的敌意是包裹在自卑羞怯的内核之外的。从服装和妆容上看,夏洛特即使寄宿在简陋的居所中,她精致繁缛的裙服也没有停止过更替,象征对上层妇女驯化的层层叠叠的服装底下自然少不了束腰的底色;玛丽的服装主要以蓝色和灰色为主,与海岸岩石边的穷苦劳作相符,审美是最底层的因素,一切以简便为出发点,只在她认为的阶级变换的场合,如音乐会和去伦敦才出现红色。虽然都是近乎纯素颜的妆容,夏洛特展现出一种病态而无暇的瓷娃娃般易碎的洁白,迎合了她的身份及心绪脆弱的状况,十指纤纤宛如柔荑,这是一双擅长钢琴,刺绣等一切被规训符合淑女应有面目的消遣的手。玛丽和妈妈莫莉的皮肤则一看就知长期经受海边劳作,呈现出风吹与寒冷留下的红色皴痕。玛丽的一双手更是布满了考古挖掘落下的频繁新旧伤痕和斑斑泥污,没有半点男权凝视下女性气质的痕迹。夏洛特对食物,对服装及其他外在的仪容礼节无不显露着受过教养的矫饰主义成分,但玛丽家的一切起居陈设的气质都像是遗迹一般原始而粗陋。从食物的细节中可以看出经过夏洛特留在玛丽家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不加掩饰的自然野生气息已经受到了文明的驯化,最初寡淡的蔬菜汤被虽然食材朴素可显然在烹饪和摆盘的技巧上有极大提升的蘑菇面包片所取代。

在迫于生计卖出心爱的“我们的”菊石时,不善言辞的玛丽只能生硬地陈述出自己的底线要求,夏洛特突然介入的一段伶牙俐齿层层递进的推荐之词与其说是对玛丽工作发自真心的尊重与欣赏,毋宁看做是她的阶层精心教养下的产物。音乐会的情节无疑把这无形的阶级沉默间隔推到了极致。不自在的,隐形般的玛丽和如同小鸟一样穿梭在镇上名流之间的夏洛特,必然的分歧在此刻就已经显形。寒暄后正式的音乐演奏中,自觉在最不起眼的角落落座的玛丽像极了现代社会中社恐的你我,只不过在这里最伤人的是阶级造成的无言壁垒。夏洛特对玛丽的尴尬和畏惧无所察觉,依旧与新相识们言笑晏晏地在前排欣赏他们早被教导如何欣赏的高雅音乐,此刻对于被唯一同伴冷落忽略的玛丽来说,夏洛特早就也一直会是那个阶级的一部分。离开了与世隔绝的环境,只有彼此的亲密陪伴瞬间被打碎。隔着一堵墙和雨幕的窥伺是局外人永远不可能跻身其中的判决。

医生这个角色又是另一种父权制虚伪礼义的化身。在玛丽以非常充分的理由拒绝照顾夏洛特时医生给出他认为不容推辞的劝解居然是所谓的姐妹情谊。一个女性能毫无保留地照顾陪伴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女性,这样的场景在男性的思维中是理所当然的,仿佛他们臆想中任何女性都能瞬间切换到天生具备母性色彩的看护人角色当中。而治疗之后他突然对玛丽的示好让人起疑。如果说邀约原本是发自诚挚的好感,但在那样一个门庭森严的社交场合,当玛丽显然因为无处容身的窘迫而逃离时,他没有流露出半点挽留甚至抱歉的神色。他和夏洛特共同的阶层认知都把玛丽退拒到了隐形的墙的另一侧,大雨的存在只是让这狼狈更加具象了。

对于阶层天然难以逾越的隔阂玛丽一直都是抗拒且警觉的。但是在和夏洛特从被迫到融洽的相处过程中,阶级的色彩被逐渐有意识地弱化了。全篇主要的故事都是从玛丽的视角出发,呈现给观众的角度是心如化石一样坚硬,被生活压抑到麻木的面具始终挂在脸上的玛丽如何在与夏洛特的相伴中心被一点点融化,眼角和嘴角的线条被牵动,露出难能可见的笑容。擦药膏和海滩上脱袜子的特写都在讲述玛丽先是被夏洛特的年轻肉体所吸引,而后才被她的连连示好所打动,卸下心防。两人建立感情的一系列感情都是夏洛特以主动姿态去破解玛丽的被动,与面对丈夫时她羔羊一样献祭姿态的被动截然相反。夏洛特的在场好比严酷冬夜中的烛火,那曾经是无数个孤独的夜晚玛丽秉烛钻研的光明,现在却是一个活生生的天使在侧,年轻,洁白,不仅尊重她和她工作的价值,还透过世俗的层层束缚看到了她作为女性的美与性存在。海水中嬉戏拥吻的一幕,背负的桎梏就像衣服一样被褪去,让人真实地感受到在此刻当下两人是心意相通的。冷酷的基调下炽烈燃烧的感情就像穿透海面的阳光一样短暂。爱意和温存都是真的,然而片刻的真实在现实面前又是那么的虚幻。

伦敦的重逢在视觉上突然从已经习惯的海岸森冷风貌切换到繁华都市,从玛丽的心理写照层面上则是一种不真实感。因为对夏洛特的思念和渴望,她已经选择性地忽略了那些预示着道路不同的草灰蛇线,搜集两人回忆的美好来抵挡只是一场幻梦的趋势。伦敦的所有表象都在提醒她作为乡下人,作为下层阶级,作为未婚老女人与环境包含的文化潜规则不相容的事实,但夏洛特像一束春光一样向她奔赴的喜悦以及看到作为她个人成果的化石终于被一张手写的标签在署名权上物归原主的感动,又让她再一次缩回了呼之欲出的怀疑。

坏兆头一一应验。单方面的惊喜和夏洛特丈夫在莱姆的店里不请自来的施舍作态异曲同工。心有灵犀的假想泡泡破碎一地,留下粗粝的沙粒。玛丽眼中比成为女性,甚至比生命更重要的工作,其实在夏洛特眼里不过是“沙滩上受苦”,比从前相伴时光残酷万分的真相是理解与尊重的默契从来都没有被真正建立起来。此刻回顾夏洛特陪伴并协助玛丽工作的那些夜晚,她表现出的只是浅层的好奇和示好,她从来没有,也从未试图去接近过对玛丽而言最珍视的核心。基于这个认识,她自然以为让玛丽从此以不明不白的身份成为他们家中的寄宿者,是某种程度上物质生活的飞跃和阶层的跃迁。如果玛丽接受了这种“恩典”,那她就同情妇一般无二,只是父权制下处于被奴役地位的妻子所嵌套的另一个下级从属者,成了金丝雀笼中陈列供人欣赏的化石标本。

玛丽的彻底清醒破灭与夏洛特仍然执迷不悟的对照中已经说出了决绝的告别。来到这次远行的终点,大英博物馆时,聚焦在她一人身上,她的选择与坚持在时代的逆流下才显示出和化石一样坚定不移,流芳后世的独特与伟大。在时代的主旋律下玛丽注定余生是一个独行者,她看着博物馆四壁那些被世人认为值得青史留名的华美画框中,定格的悉数是男性的面容。镜头停在玛丽的身影恰好嵌入其中一个画框,将原本的男性胸像完全遮盖的一刻,仿佛在说她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事业完全值得留名于此,但终其一生这种价值都不会为社会和世俗所承认。就像化石的光彩要历经无数岁月的沉默洗礼才能为人挖掘解读,导演在不经意中邂逅了玛丽的故事并想要借虚构的电影语言来为她及像她一样在男权书写的历史上被主流态势淘洗掉,被选择性遗忘的杰出女性们立传。无论是爱情或艳遇,在玛丽人生选择的价值之前都显得渺小不堪。

穿过重重存在的男性观者和不存在的男性鬼魂们的包围,一个全对称的画面中,外围是无可改变无可抗拒的男权主流,中心是玛丽和夏洛特在展示柜的两侧,面对玛丽在十一岁时发现却早被父权社会易主的珍宝,相顾无言。影片结束在这一刻,“我们的”菊石被磨洗后又剩下了两个各自孤独的“我”,对视中命运的分歧已尘埃落定。

最后,关于本片的许多争议和同类影片的对比,我想说,如果带着观看浪漫故事的预设去解读那些不明朗却暗潮汹涌的感情发展,那么似乎只会陷入得出感情如化石一般冰冷的循环论证之中。那些诟病感情发展生硬,性爱场面骇人的声音,多少是出于认为女同故事必须要与唯美,含蓄等女性气质标签挂钩的观念先行呢?既然迅速升温的感情和生猛澎湃的性描写在男同叙事中成立,在本片经历了前置的铺垫后也完全合情合理。镜头和剪辑的处理上导演似乎置身事外,而减弱介入感的无意也是一种有意,通过让克制的镜头语言自行发展故事的安排,人为的戏剧冲突和情节张力几乎消失,观众仿佛旁观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被纯粹的表演和细节牵引着。而对于其中剧情的解读,也给予了观众开放的视角。背景音乐的使用也被极大减少,仅在为数不多的几个感情戏场面上出现,被刻意增强的环境音,尤其是海岸的呼啸风声和玛丽工作记录时的笔触声,前者是在渲染整体平淡而生冷的氛围,后者则是一处巧思,用以映衬出潜心于化石中玛丽的无我状态。

菊石描写的不是浪漫故事,不是刻骨铭心的绝恋,也不是能在灵魂层面上对话的知音关系,但它也远不止用流于肉体层面的艳遇可轻描淡写概括。她们的故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在父权社会中被边缘化的模式,陷入了同样的漫长孤独中,在短暂的相遇时将对方拉出苦海分享了爱的火光,性的欢愉,心灵的认同,刹那火光的交汇后戛然而止,落下帷幕。正因如此,这种没有被偏见定式美化的故事才显得独特。分别的前夜温存过后镜头一转,夏洛特采集的花束放置于摇曳的烛火之前,明灭暧昧的火苗和芳华易逝的花朵都像是这场情事的写照,明亮灿烂终归于冷寂。

你的心是一颗化石,被那簇倔强的火苗短暂地融化过。剖开岩石坚硬的外表,烛泪落下,我看见了你美丽的内心,然而这光焰是如此短暂,只温暖了深藏地表千年孤寂之中的一个冬夜,重新回归到放逐的荒原上。余烬冷却,化石静默如谜。

 5 ) 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演员

如果说一部电影真的能影响人生,我很感激在21岁看了《卡罗尔》,27岁看到《菊石》。

独自跑到纽约只为看Carol的冲动,也变成了在自己房间看Ammonite也要戴上耳机的顾虑。

这是一部看完立即想看第二遍的电影,因为它太简短太冷峻,太大胆又太保留了。它不像是你想要陈列在玻璃罩中的艺术品,没有那么多精巧的设计,故事扁平,场景单调空旷 - 逼仄的房间也听得到干冷的回声,呼啸的海边还感觉着手持镜头的呼吸,海浪的声音压过谈话,语言如愿以偿失去效力,让位于影像

它不脆弱,不甜腻,甚至不抒情,表象是粗砺的,却时时刻刻藏着爱情波澜不惊又心有余悸的一切细腻。它的敏感性就像字幕最后悄然升起的海浪声席卷着我。我感到的只有真实。虽然一开始我是带着一种赏心悦目又患得患失的心情,提醒自己这都不是真的,没有人会舍得把那眼睛漂亮得让所有美瞳黯然失色的妻子,送到一个古怪的(同样漂亮的)化石学家顽固避世的生活里头去。还让她们相爱。想到张爱玲说,好看的两个人呆在一块才会感到害羞。(大意)

第一次看到海报时我并没有感到怎样的chemistry,因为两人的脸庞瘦削起来都颇有男性气质,看上去更像母女,装束土头土脸。还都有点毛毛躁躁虎背熊腰的 - 虽然这让她们更美了。然而影片丝毫不避讳年龄差可能引起的预设 - 年长的一方不论有无子女,总会被认为是母性的或缺乏母性的(有人评论卡罗尔是错置的母爱),人们习惯给性少数找个好接受的原因,以弥补对人身上的流动性的无能承受,好在不想理解的事物面前轻易又合理地脱身

- You look after me like your child.
- I might have preferred it when you were unconscious.

影片用这样漫不经心的调情方式抹去了先验印象。也许我不要孩子不是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安放母性,不仅是因为我是一个同性恋者。而是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像我一样去忍受母爱对我的意志的占有,对我自身的吞噬,也许我怕我会像我母亲那样活,也许我只是没有时间

回想起还是凯特温斯莱特那张严酷的脸——大量的特写,我却看不厌,彷佛多看一眼就能从她凝重的神情里再次看见艳丽、看见动情、看见慌乱、看见被遗漏的什么、更多的什么。而罗南的脸青涩、稚嫩、一览无余。从坠入爱河到心碎失望,都不曾失去天真无邪。看似柔弱经不起推敲,而你又确定在关键时候她会释放出让人无法拒绝的力量。这两个我们从小看着她们长大(?)的演员,几个角色类似的作品之后,终于在这样一部乍有话题而不再有话题的电影里,露出了我从来没有见过或者说不尽熟悉的样子。

凯特温斯莱特可以不总是一个脑子里只有男人的劳动妇女,

她演出了对美的渴望,对亲密的界限,对她所擅长的事的专注,——我超喜欢她给她讲那些化石的时候心无旁骛的神态,她都忘了害羞,我根本听不进她说什么就想吻她——还有她作为个体的独立意志、对自我的严格。

而罗南也不必声嘶力竭地喊出女性独立的宣言,一定要反抗什么破坏什么才让人相信她有能力成长。虽然比起凯特温斯莱特的角色她的形象不那么饱满,而我珍爱的就是这个电影里她松弛和生动的孩子气 - 她经历过婚姻现实,饱受悒郁 - 一个不再纯真的人身上不太聪明也不自作聪明的纯真。

我看到了两位演员不同于以往的表演层次,这让我忘记表演;而影片侧重于年长一方的视角,小心地贴近一个有更深厚的生命阅历的人身上成熟的激情,不仅是流连于对美色的倾慕和对温情的眷恋。这些都令人耳目一新。

英国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演员,我还是这句话,一百年不变。

她们终于不再是谁的妻子谁的女朋友谁的女儿和母亲,而是有个性的具体的人。她可以给予,可以索求,可以拒绝。她们的自发性优雅并富有尊严。

我很讨厌这样说,却还是不免这么说了(庆幸的是电影没这么说),因为把关于女性的一切赋予女性主义色彩让人厌倦,因为曾几何时我们开始热衷于对立,性别对立,种族对立,意识形态对立……除了政治正确再没有其他正确,或者流行的说法是其他正确可能会分散政治正确……但我不得不承认每一个人都与政治都息息相关。不可能把一个角色从她所处的社会、阶级、性别里剥离出来,通过无视或是蔑视牵制和塑造她的权力关系,以此证明她不是一个女人,她只是一个人。

我喜欢这部作品也在这,它不宣扬也不回避这些。它创造的不是对立,而是一个通道,(艺术的形式只是途径,不是目的。因而在艺术层面上近乎节俭)她们是女人,母亲,女儿,妻子。她们受到社会和伦理的限制,这些限制与生俱来。只是爱情的矛盾不在这儿。就像她与母亲之间关系的张力,可能存在于任何一对亲子之间。她是同性恋,或至少有倾向,她推开可能会爱她的人(受过伤的本能),她不修边幅,不善言辞,她选择过闭塞的生活并创造价值;而她我们不在乎她是不是同性恋,她不被重视,郁郁寡欢,缺乏生活技能,对下人任性无礼,这些似乎都勾画着一个传统婚姻里被保护得很好却受人支配的附属品。同时也是这样一个人,她在爱情面前斩钉截铁,喜形于色,不瞻前顾后。

最激动人心的当然是她也觉得她美,她也想要她。没有什么比一个美丽的人欣赏另一个美丽的人更让人感到美丽的了。她用她的大胆带动她,而她给她健康和权利,让她恢复生气;她在女仆面前急切地拥吻她,而她克制,迟疑,不知所措,在本上涂涂画画在雨中独自伤心,她有时更像是个孩子。——但她没有让这些攫住她,因为另一方是主动的不怕受伤的。于是终于我们看到不再是年下奔跑了!是她为她带来生命力。当然她也一直都想去看看伦敦。(让我惊喜的巧合是我的毕业电影也拍了圣保罗也特意录了钟声!)她们的行动不是为了向自己证明也不是为了做给任何人看,你觉得她生来就是这样的,她的压抑是她人格的一部分;就像她的天真就是她的性情。她们的行动依照天性,像潮汐那般自然。在爱人面前展露着各自的笨拙,也因为爱人勇敢。她们两个是互相照亮的。

惹人注意还有世俗社会对一个内向的人的限制。现代文明对传统的敬而远之。——她在海边用双手挖一块石头,在每一块石头里凝聚匠心,我想那样一种人的劳动和智慧与世间万物发生直接的、深刻的联系的年代,让人神往也让人嗟叹,究竟是一去不复返了。而她的爱人面对这一切所展现的轻松——她总是以逆来顺受得近乎奋不顾身的态度,生活在她幼稚的现时里,她完美的阶级里,而她越天真就越是生动和光彩照人——这终于打破了她的沉重。她认为她在受苦,一瞬间昔日的快乐蒙上了欺骗性。她的生存处境的沉重性是不容侵犯的。

You don’t understand me.

我还是哭了。

很奇怪影片的节奏明明不紧不慢,而我却要不断地暂停,我舍不得看完它。这种暂停意外地没有打断我对它连续的感受。直到我写到这里我对它的了解也只有预告片、正片、罗南说她是new Jack、温斯莱特说床戏是她们自己编的,人们对这些内容的过度反应让我有些抵触,还在微博看到一个人评价它沉闷无聊。我很高兴我看到的只有这些。于是没带多大期望地看进去,越看越希望自己连内容提要也不知道最好——我通常是这么看大多数作品的,我也希望以后还能盲目地看电影,因为我太在意联系,就太容易被影响了。

我妈说:你别大晚上在家里跑来跑去好吗……因为我太开心了,因为2020年的新电影让我对拍电影这件事本身感到热情汹涌的还是1月份的1917!现在已经12月了!因为我不想看见她们在一起,我想她永远吊着她最好。我开始担心她们太快在一起就要天天做爱了就要拉着我们沉溺在爱情甜腻的愚蠢和愚蠢的甜腻里,再必然地出现一个第三者打破惺惺相惜的假象,让恋人再次陷入相爱不能相守的悲苦中。——我很不喜欢这样的剧情。然而它好像不是这样。

不得不提的是爱做得很美,鲜活热烈仍旧一点也不甜腻。然后她几乎是轻盈地离开了,只留了刺绣,还是以让人哭笑不得的孩子气的方式背着身递给她,而她也只是心平气和地再度回到她的世界里去,只有在前任提到她unlock了她的一部分的时候——我认为那一部分与其说是爱欲,更多的是快乐,她太难快乐了,即便在她最热衷的工作上,她也无暇快乐。而她像给她呼吸一样给了她快乐,她得以喘息,得以在水中拥抱,得以开怀大笑。你曾经让我认识了美和快乐,我都不知道这些是我可以拥有的。Kate Winslet又一次以不动声色饱含功底的演出,让我感到了煎熬。Yet in my dreams, a form I view, That thinks on me and loves me, too 她触碰了她纤细的心。那是比她日复一日与母亲一起的沉闷生活里 - 吃着味同嚼蜡的食物 - 可能感受到的煎熬都生猛一百倍的煎熬。

她把手放在她肩上那一刻,我就知道以后所有的电影都将有carol的影子。我想一部好电影不应是对先于它的其他好电影的回避,而是对它的回应。ammonite以一种迷人的低热度的回应,更intense,更bold,但同时也更reserve,更humble

I don’t want to go back to the life I had before you.

就像Therese对Carol: I don’t want to die yet without knowing you.

两个小时在人生里是多么少多么怅然若失。写到这我不敢看第二遍了,就好像我还没看过它似的,生怕它会占据我所剩无几的理性似的。我爱它的内敛,低温,没有野心。它愈是清冷愈诱惑着我甜腻的抒情。一部电影的巨大能量正是体现在它的限度中,体现在它对节制的警觉。而我如此这般不知节制地抒情,只为记录这样一次久违的心动。

 6 ) 谁说她们不能冰冷粗砺呢,或许只是大众给她套的另一顶帽子罢了

电影《菊石》:玛丽·安宁的画像。截图来自微博@Lolliste_

导演弗朗西斯并未给片中两位女主演的关系涂上过于缠绵浪漫的色彩,或许这会让期待一场冲破世俗枷锁的旷世绝恋的观众们失望,但这反而是这部电影的高级与现实之处,与其说这是一部探讨同性之恋的故事,不如将电影内容归纳为几个关键词:【理解、阶级与性别】。

弗朗西斯沿袭了自己在《上帝之国》的风格路线,《菊石》依然冷淡、硬朗、阴郁,同时各种细节的呈现,也非常生活化,阴沉的海边天气,暗色的房间,微弱的烛光,饱受生活折磨的母女,她们的生活缺乏光亮,影片似乎把19世纪玛丽·安宁生活的真实环境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理解

诚然,有人会认为阴暗的画面、生硬的转场与细腻的女性向影片不符合。但是思考片中玛丽·安宁角色的形象,这一切又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剧组并未给女主角精致的扮相,更没有把这段关系拍摄成两位佳人的邂逅。影后凯特温斯莱特在片中只是穿着粗布麻衣,缺少妆容修饰的脸庞,以及看得出创伤的手指,真实地再现了一个专注于研究化石、饱受风浪侵袭的女性形象,也可以说是一个真实的底层妇女形象。从内心上看,她就像一块坚硬的化石,寡言少语,甚至在面对愿意出钱购买菊石的绅士,她也不像夏洛特那样能言善道。她不懂得社交,在音乐会上也找理由离开人群,甚至最后在看到夏洛特与别人交谈甚欢时落寞地离场,很多解读认为她的离场是因为吃醋,但我觉得另一方面还有源自内心的自卑。

再来看西尔莎罗南饰演的少妇夏洛特,已婚的她仍然带有孩童的天真,从丈夫的描述中可以知晓,患有“忧郁症”之前的夏洛特非常聪慧大方,从社交场面上也可以看出她有过人的交流天赋。片中的留白都让我们好奇,夏洛特与丈夫的关系到底如何,有一点可以明确:醉心事业的丈夫并不理解妻子的感受。

在海边修养的夏洛特,爱上了小屋里那位寡言的女子。玛丽与夏洛特的关系有几次转变:

陌生-熟悉-理解-不理解

从互不理睬的状态过度到玛丽照顾生病的夏洛特,是两个人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从夏洛特进入这个家到音乐会后的亲吻,是两个人从熟悉到理解的过程,互相帮助挖掘出更大的化石,因为互相的理解,才有了亲热的画面,才有了海边的沐浴,阳光洒下,画面不再阴郁。

片中第一次阳光。截图来自微博@Lolliste_

从离别到伦敦重逢的争吵,是两个人从理解到不理解的转变。年轻的妇人夏洛特急切地拥抱玛丽,为她准备了明亮的房间和精致的衣物,她满心欢喜地看着恋人,她以为对方会惊喜:

然而,她爱她,却未懂她。

从某种程度上讲,夏洛特或许并没读懂菊石,更没有明白在海边挖掘化石对于玛丽的意义,她不愿意回到没有玛丽的生活,玛丽却反问“那我自己的生活呢?”——玛丽不是笼中的金丝雀,也不是柜子中带有标签的精美的展示品,只有在海边的生活才能体现出她真正的意义。最后开放式结局的设置,又对两个人的走向生出了悬念,两人隔着菊石对望,是玛丽向年轻的恋人改变自己如磐石一般坚硬的内心,还是夏洛特跟着玛丽一起回到最初相遇的海岸线,她们的感情是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是寂寞生出的激情,答案可以交给每一位观众回答。

二、阶级与性别

两位女子还有一大区别在于二人的阶级,玛丽的举止粗鲁生活贫困,夏洛特作为富人之妻衣着光鲜。尽管夏洛特尝试着挽起衣袖,与玛丽共同工作,但她仍未改变自己繁缛的裙装。夏洛特依然穿着自己的束胸衣(束胸衣的出现在《泰坦尼克号》里的露丝也有体现)。还有一个细节,夏洛特家里的女仆对玛丽的眼神,以及夏洛特为玛丽准备的衣物,都能体现二人阶级的差异。

片中各处都有19世纪的女子在男权束缚下生活的影子,对于不同性别导致不同地位的探讨也贯穿整部电影。比如电影开头女性在大英博物馆抹地,男性将菊石属于玛丽安宁的标签改为另一个人,丈夫在点餐时完全没有让夏洛特发言,博物馆里研究者画像和游览者全是男性,以及最后玛丽观望那一尊男性雕塑,种种细节已经为主题做了足够的注脚,导演称会还给玛丽安宁应有的地位,最大的表现就是临近结尾处玛丽站着形成一幅画像。

最后,《菊石》一定是一部不完美的电影,不完美的剧情,不完美的角色,不完美的关系,不完美的结局。

【但是谁又能说只有唯美、细腻的事物才感人呢,谁说她们不能有冰冷、坚硬、粗砺和直接的一面呢,或许这只是大众给她们套上的另一顶帽子罢了。】

 短评

疫情爆发后第一次去影院,戴着口罩,从头尴尬到尾。烧女在前,这里的二人就像强扭的瓜,几次转折的设定都极生硬,充满抄袭感,同样的桥段实在太多了连编排顺序都一样。如果确有借鉴,完全东施效颦。唯一让人心疼的是反复擦拭瓷孩子们的年迈母亲,然而就连这个角色的走向也陈套至极。前排两个坐在一起的女孩子全程动来动去,又是搓头发又是吹耳朵,太真实太自然了,和影片本身形成鲜明对比。/Аврора

9分钟前
  • Настя
  • 还行

夏洛特的丈夫也是个Gay吧。对那么美丽动人的妻子一点欲望都没有 他是怎么做到的!还找到挖化石的新乐趣,我猜是去会基友吧

14分钟前
  • Zoetrope
  • 还行

比Carol差了十个阿黛尔吧。就不和烧女图比了。期待两人宣传期好好营业补救。 没拍出化学反应真的是导演的锅。

16分钟前
  • 蕭查某
  • 还行

你十一岁时挖掘的鱼龙放在大英博物馆里,写着别人的名字;你走在一面墙下,挂满了男人的照片;你不能随心所欲待在床上,甚至不能选择自己想要吃什么;你被裱在玻璃框里挂在墙上当作一枝花,在精美的画框里长长久久地美下去;你在阴冷海滩赶海捡石,不分年月忍受风吹雨打。原来所谓的自由都是有代价的,看你爱什么,更爱什么。如果说男同的历史像惊涛拍岸,那女同的历史不过是汹涌波涛下的砾石,被裹挟,被击碎,却像从来未曾存在过。比起同性之间的爱情,电影里更多的是Miss Anning坚不可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吧。| Kate Winslet宝刀未老,罗南好幼呀

19分钟前
  • Fern
  • 推荐

1.很欣慰终有一部聚焦女化石猎人玛丽·安宁的电影,尽管与其真实生平有所出入,但能激发更多人去了解这位最早的伟大古生物学家,便足够了。2.爱情故事写得稍显平淡,无甚新意,起承转合都可预料到。科学界的男女严重不平等问题点到即止,而两女主的阶级分别则贯穿全片。3.温斯莱特将孤傲内向、隐忍坚韧、外表冷若冰霜内心暗藏激情的玛丽演活了,相比起来,罗南的角色并没有多少可供发挥的表演空间。4.导演用了大量的浅景深特写镜头,尽量贴近人物,全、远景镜头则节制而适时地插入,或凸显环境或映衬人物心境。自然光摄影,配上阵阵风声与海涛声响,令人仿若亲临阴郁、潮湿、荒寒的英格兰海岸,沉浸感到位。5.几次昆虫空镜与情节和角色情绪暗暗契合:被囚禁的飞蛾、被释放的甲虫、化石上的瓢虫与窗台死虫。6.结尾有身近心远的咫尺天涯感。(8.0/10)

2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制作精良,演员演技都在线,但是整体却毫无起伏,剧情铺垫推进都刻意为之,整体毫无意义。尤其是两个主角之间的感情让人难以共情,看到最后我简直不在乎她们想要怎样了。对比起同时代同题材的《燃烧女子的画像》,竟然是不及其万分之一。

26分钟前
  • xx
  • 还行

#57th金马20:大家是否都带着观看《烧女图》2.0的期待去看《菊石》的,这无可厚非。但是这样预设有一个问题,就在于,观众投射的期待是否得当。多数对于《菊石》的批评都集中在主角情感线的发育不良,但我想先厘清一个事情:导演是否有意于展现一段热烈奔放的情感。从剧作和视听来看,弗朗西斯·李好像并没有意图这么做。原因在于浅景深单人大特写、音效的铺陈处理、利落的过场剪辑,以及结尾伦敦重逢的阶级差异和关系定义分歧,都能说明,导演并没有寄望于创作一部只诉诸冲破禁忌的无畏恋情的影片。在展现两人关系的变化时,创作者留下了比如镜头从单人聚焦到双人对称构图聚焦之类的转变痕迹。导演花了很大精力铺陈女性在职业成就上受到的压迫和抹杀,表现力度和众角色的刻板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烧女设定在一个无菌环境,而菊石显然意不在此。

27分钟前
  • 陈好康
  • 推荐

🆘这俩演员在手,怎么能拍成这个样子??真就情不知其所起呗?全片最姬时刻是罗南看到老公脱光扭头闭眼🙃

30分钟前
  • 🌈哈尼
  • 较差

OMG,此片可看出罗南妹子真的太直了,演的是个啥,双眼空洞无爱,肢体木头人。对比之下,凯特真的是太牛逼了,情绪、眼神、小动作等等完全一个感情世界封闭、纯情、暧昧、紧张、退让、专情,专业领域自信、沉迷、固执又顽强的中年微nerd,是可爱的技术姬没错了。虽然她跟罗南的爱情戏来得莫名其妙,但不妨碍她成功演绎出一个中年阿姨姬的生动形象,拿个奥提应该没有疑义吧!(吐槽:如果那场激烈床戏中两人有擦嘴动作,那信服度会跃升好几个level ~_~

31分钟前
  • 变形的文科生
  • 还行

罗南真的好甜啊!我们搞科学的大龄女博士不就是梦想着有天被罗南这样温柔多金又苏又会的富家甜妹包养吗。导演真的太懂Kate的美了,镜头各种怼脸拍她的precious gaze,多到有点审美疲劳了(不并没有)。

33分钟前
  • 铎奇
  • 推荐

《菊石》给我的总体感受,如果用路程来形容,是一段寒冷的,泥泞的跋涉。温斯莱的造型,会令刷颜值的同学失望。我想这是老李的执念吧,劳动者必是劳动者的模样,粗壮,布衣素颜,指甲缝总是黑的,不会是出水芙蓉。 不需要是出水芙蓉。

37分钟前
  • 朗姐🌈
  • 推荐

抛开爱情的部分,在大英博物馆看到自己化石的那一幕才真的让我心碎。(大家总是纠结为啥爱上的,天,像罗南这么好看的人总是对你笑还夸你还拉你的手,ntxl爱上只需要0.00001秒。/二刷之后,觉得此片应当传记片看,孤独的人生中爱情那么难得,但是化石才是最重要的,最勇敢的女人。

42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推荐

提前预定奥斯卡最佳女主 立贴为证

47分钟前
  • ElliotLin
  • 力荐

(6.9/10)【FIFIB2020展映】当女性的话语权被剥夺。劳动成果被忽视。研究发现被易主。活在束缚之下的两个女人。依然在熟悉的沉默中表达着对彼此的渴望和眷恋。弗朗西斯·李套用了《上帝之国》的公式:恶劣环境下孤独的两人渐渐变得亲近。串场的空镜头反映角色的情绪和心境。但“不来电”的不是温斯莱特和罗南。而是刻画私密情感和思考父权制下女性历史地位之间的“不来电”。

52分钟前
  • K45P3R
  • 推荐

真的困 但床戏我瞳孔地震

53分钟前
  • 三十五岁不干了
  • 还行

真的太冷了,不仅冷,还很粗糙。。。就几天内迅速升温的感情都让我怀疑这俩人是不是太寂寞了。。。女人间感情的细腻是一点都没有,更别提两人之间的火花了,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凯特的演技。

56分钟前
  • lovebifan
  • 还行

静谧的镜头语言,一眼万年的结局,自然主义的拍摄手法很适合大银幕上看。跟烧女图没有可比性——席安玛追求的是女性凝视,弗朗西斯·李的视角却是阶级。“菊石”中的玛丽·安宁是一位学识渊博却自卑自闭的下层劳动妇女,性格缺陷和时代桎梏决定了她对爱情的态度。唯一惊到我的是激情戏,明明罗南和凯特是在床上滚,居然被我看出了“上帝之国”的野战感…

5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她们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应该是相拥入海,沉入海底,历经地壳、地幔、地核的沧海桑田成为亿万年后的化石吧

5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说实话,Kate和Saoirse没什么火花,两个人突然亲上的时候有点奇怪,结尾戛然而止,感觉故事没讲完啊。

1小时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还行

3.5 成功拍出Les题材的反面教材:只见娇喘不见情 尽管罗南奉献出了目前职业里生涯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 (虽然就是蜻蜓点水的一下子… “两个女人单独关在一起-每天画画去海边-make out-日子到头了一个要走-刻骨铭心的离别-重逢” 片子的时代和剧情很难不然人联想到去年爆款烧女图 这也就能看出来男性和女性导演最本质的差别 当初看烧女的时候我的观影体验是从四星到结尾逐渐加到五星 而菊石我是从四星一路减到三 席安玛的细腻程度只有看了菊石你才能体验到 看出来俩人都很用心 但是只是为了完成导演的任务 尤其是罗南角色的整个人设非常的诡异又匪夷所思 配角完全被支配没有一个亮点 只能靠摄影撑着 而且结尾是编不下去了了吗 这是我看过最傻的结尾了 感觉导演一旦脱离了李安路线的上帝之国后 就不会自己讲故事了

1小时前
  • Madam Veronic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