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HD

主演:张瑞芳,金焰,秦文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母亲 剧照 NO.1母亲 剧照 NO.2母亲 剧照 NO.3母亲 剧照 NO.4母亲 剧照 NO.5母亲 剧照 NO.6母亲 剧照 NO.13母亲 剧照 NO.14母亲 剧照 NO.15母亲 剧照 NO.16母亲 剧照 NO.17母亲 剧照 NO.18母亲 剧照 NO.19母亲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母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22年,一个四口带着捡来的女孩喜鹊逃荒流亡到铁路线上的一个城市。6年时间过去,大儿子梁承文与父亲到外国资本家开办的机械厂里做工,母亲帮人洗衣缝补,一家人勉强糊口。承文在党员老邓的培养下加入了共产党,领导工人开展革命运动。父亲在生日这天因劳累过度不幸被烧死,母亲由此更加领悟革命的真理,积极帮党做事,并光荣入党。因叛徒出卖,老邓、承文等人被捕,老邓不幸牺牲,母亲与党组织失去联系。8年后,母亲得知承文出狱的喜讯,前往北平去见儿子,却因承文临时有任务未能见到。不久后,母亲与党组织终于重新联系上,大家计划组织武装暴动。1938年暴动成功,母亲护送被追捕的党员到了根据地,回城时,却发现喜鹊被特务头子抢走,自己也随即被捕。6年后,日寇投降,母亲出狱又立即接受党组织的新任务,喜鹊也积极帮党组织工作。母女二人在解放军与敌人激烈斗争关头,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军传送重要情报。城市终于被解放,一家人终于重逢。狄仁杰之夺魂梦魇淘气农女火箭男孩金装律师2018天元短剧版爱情初学者人间十二祁爷的小可怜野爆全球蕃尼魔法少女第一季催眠2023牛仔裤的夏天2危机风暴康斯坦丁:恶魔之城我老爸威震九州科学未解之谜少林三十六房粤语浪漫满厨性、毒品和摇滚乐第一季豪勇七蛟龙2016心悸效应毛驴县令之移花接木花牌情缘下之句宅男腐女恋爱真难2020喀土穆热血警探阿斯彭文稿余生,请多指教2022冷枪手天衣无缝秦俊杰版雨色可可第一季九条命国语伪恋2018谁杀了她在那河畔青草青拳外重生母亲节神秘岛1961大侦探波洛 第九季退休万岁!岸边露伴 卢浮宫之行199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长篇影评

 1 ) 人心深处的绝望

昨晚深夜开始看奉俊昊的新片(其实也不新了),《妈妈》。
其实就是《杀人的回忆》中其中一个故事的扩展:
镇子上死了一个姑娘,警察们抓了一个白痴,判定他是凶手,
白痴的母亲,不顾一切的要找到真凶,为儿子洗刷清白。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杜老师推荐奉俊昊,
认为他的作品中有一种可贵的解析社会的能力。
在极吸引人的剧情下,其实有对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冷静观察,
呈现出的人物,就像放大镜下的微小生物,原本存活在阴暗的角落,
就在我们的四周,但是从未有一个机会,这样放大的观看他们,
观看他们的压抑,绝望,暴躁,悲伤,残酷和温柔。

起初看得并不经心,还在打游戏呢,
但是越看越吸引人,慢慢的,我抱着毯子,惊心动魄的看着。
太冷了,太恐怖了,那种冷和恐怖不是恐怖片中的恐怖,
恐怖片其实是一种心理纾解,你知道关上电视,你还处在一个温暖安全的地方。
但是这部电影的恐怖,是人心的恐怖,人性的恐怖,
你完全知道,处在这样的境遇下,你也会这么做,
也会杀人,也会看着浆糊一般的黑色血液,也会充满抹掉脸上的血迹,
也会点燃一把大火,烧毁一个房子,只为了保护自己,和最重要的人。

你知道,关上电视,那种恐怖也不会离开你。
早晨,阳光普照的时候,我又重看了这部电影,原本以为会好一点儿,
但还是觉得很冷很冷,我又披上了一条毯子,我喝了一碗热汤,
但是感到那种,无法驱散的冷意。

另外一说,奉俊昊调教演员的能力实在是很高超,
饰演母亲的演员是著名的偶像剧女演员,专门演豪门贵妇,
饰演白痴儿子的演员是著名的帅哥元彬,专门演深情帅哥,
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你完全看不到过去的烂俗电视剧给他们打下的烙印。
尤其是那位老年女演员,她演得非常好,你对她的感情非常复杂:
同情,厌恶,敬佩,感动,害怕,审视……同情会慢慢的让位给其他感情,
而我想,这正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在这里,廉价的同情毫无用处。

其他的配角也都十分出色,律师,警察,那个滥交的女高中生,那个在摩天轮内被暴揍的小痞子,
那个只露了一面的白痴JP,那个白痴儿子的好友——一个浪迹在小镇子上的小混混,
那个脸上有刀疤以将普通手机改装成偷拍手机而赚钱的女高中生……
这些人物,每一个都棒极了,你看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绝望,
而这种绝望,才是最终爆发暴力的原因。

小镇就像一坛凝固的混沌的脏水,凶杀案就像一枚炸弹,
导演像一个纵火犯,一个不安定分子,他把炸弹投进这坛脏水中,
炸破了这样的宁静,炸开了这坛深深的混水,
将社会的渣滓和碎片一起搅动起来,从下到上,从里到外,
于是我们就看见了,飞舞的绝望残片和往日的吉光片羽,
那是虚伪的宁静和早已不复存在的善意。

 2 ) 腐败 沉重

他似乎知晓了一切,似乎又遗忘了一切;她似乎知晓了一切,似乎又遗忘了一切。 所有的弱势群体都遭到了草率的对待,他们的利益是不被重视的,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也只能依靠直觉来解决这些不公平的事情。 迷案发生时的阴雨绵绵,以及结尾的温暖夕阳,智障,腐败,沉重的情感。奉俊昊的独特元素已经让人如此熟悉了,因此剧情不丰满的时候难免会让人觉得是这些元素的堆砌,导演的自我复制。个人感觉元彬演的不好。 母爱,究竟是疯狂的,还是伟大的,还是既疯狂又伟大的呢? 疯狂,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还是既褒义又贬义的呢?恨由爱生,恶由善生;杀人并不是单纯的善恶争端,这其中掺杂了太多情感意志人性,甚至母爱。

 3 ) 做一做段落audio - visual分析

我认为,奉俊昊的《母亲》非常不一般,表面上是要展示一个离奇诡谲的小镇谋杀案(若按类型分,完全是犯罪惊悚片),但实际上,它在讲述的过程中延宕了开来,关注了更多、更广的东西,更不是把视角仅仅停留在既定思维大小的狭隘视野里(比如只拿“犯罪”和“亲情”做文章)。于是,可以说,《母亲》这部片子厚度惊人,并成了一个属于现代的、东方的、“社会性”的隐喻。

泛泛来说,这种隐喻,关于人的不信任,承受与极限,关于(社会)机制的冷酷,关于畸零人的生存,关于真相的残酷和不可知,也关于记忆的恐怖和遗忘的必须……这种种问题,其实,渗入到了影片中的个体命运和宏大叙事中。于是,镜头不得不在曲折中徘徊,力图展现出一个社会肌理的多个层面,展现出人的多种状态和可能,而不是如一般的推理犯案片,在抽丝剥茧后,就要直达主旨(最后,我们仍然猜不透结局,却仿佛体会到更多东西,感慨也更深)。

当然,在这里,最需要说的是,这种“很有城府”特质,也渗入在每一处的视听语言当中。

(一)

我选的这一段,讲的是镇宇和元彬不满某教授和其同僚开车撞了人就跑,便在高尔夫球场等候,随后呼喝、追打这群所谓“上流人士”,很是热闹。这一段,是影片最早的一处“小高潮”,出现在开始的六分多钟,值得一说。

首先,整个段落,充分显示了导演的控制力。从“潜伏”到“追击”, 从辽阔的大远景到近处的特写的“冰冷切换”等等,无论是场面调度还是镜头的移动,还是演员的动作、台词的掺入,皆显得举重若轻,流畅娴熟,细节处理的更是精致。

一开始,第一个镜头的视听就相当有魄力——镇宇由山谷出现在地平线,(此时是第三者视角),镜头缓缓向前滑进,越来越快,镇宇在远处看见了什么,赶紧俯下身,悬疑和不安的笛声配乐也随之响起。按照一般的逻辑来说,此时省事的做法应该是直接切到他看到的事物,更加简单也更加直接。而导演没有切,在此选择了无比复杂和费事的长镜头——镜头连推带摇,伴着呜呜的乐声,让广袤草地缓缓掠过眼前,直至移到远处小道的方向,一辆奶白色的高尔夫小车进入视野,镜头才稳稳的停住。

如果说这个镜头还是“半个主观视点”的话,下一个远的惊人的镜头,就是一个让人惶恐的“全知视点”(摄影机几乎架到了野外场地的最边缘),把元彬、镇宇和教授一群人的位置以及高尔夫球场的“庞大”展露无疑,也可能是有一些“人在做天在看”的意味(个人猜测)。而第三个镜头则极为突兀,变成了摇晃在车后的一堆高尔夫球杆的特写——第二个镜头的极远视野和第三个镜头的极近视野构成了非常具有冲击力的“互文”效果。

第四个镜头,描绘了车上的教授一行人的“生态”。仅仅一个数秒的镜头内部精准描摹,就可以隐隐猜出这些人各自的身份、地位以及关系,而此处,依靠的完全是景别的选择(近景),镜头内部位置的安排(两前三后),以及人物的外形和表情(坐在前面副驾驶坐傲慢的老头肯定是教授,驾驶者是同事,后面座位的两男一女是跟班),此处最不容易的地方在于,既有幽默藏在内部,又隐隐显露出真实世界的人际流,俨然是大手笔。

这里多说一句,奉俊昊要描写“非社会性的人”的悲剧(“母和子”两人作为脱离正常社会关系网的典型),而其立足点就必须是具有强大社会真实感。比如,全片气质冷冽、格调灰暗、一再以“写实感”为先,甚至有些段落,对于真实残酷性的揭示让人毛骨悚然。然而,这一段却略有不同——把“真实”插入一种静中带闹的冷幽默之中,表面上看趣味盎然,仔细想想,又不全是如此——段落的外延意义,也是影射某种形式的社会不公——某大学教授在一群吹捧者的护拥下,去豪华高尔夫球场打球,撞伤了人却可以没事,而玩笑性质的“报复”却让穷的揭不开锅的家庭要赔偿其巨额修车费(天理何存?)——只不过这一些,导演把它们隐藏在叙事的深处(潜在暗流),不特意思索,也不易发觉。

回到视听语言的分析,后面小道和小树林的段落,非常巧妙的使用了“移动中的小车”这个道具。让镜头在不断滑动,配合着元彬和镇宇两次手持木枝的奔跑位移,渐渐营造了一种略带喜感的张力和氛围。比如很多镜头都是安放在小车上拍摄,取代的是车上人的主观视角,并在车拐弯的时候还伴有一个90度的摇镜头(因为人的脖子可以扭动),下一个反打镜头则都是这帮人莫名其妙、一头雾水的近景(甚至还有集体扭头)。再加上,往往是车(镜头)近,人(元彬)退,车(镜头)远人(镇宇)追,而镇宇追来并向车上投掷木棒的时候(主观镜头),镜头后面甚至传来吓的“喔喔”喊叫的声音,由低转高。于是,整个场面就显得有些滑稽,更有些“身临其境”,而背景的“铮铮”乐器声显然也有推波助澜、烘托氛围的效用。

最后一段很长镜头、一气呵成的元彬和镇宇围殴三个“德高望重”的中年男人的段落,非常精彩,尤其是中途镇宇偷偷扔球杆入湖,镜头是跟着球杆“噗通”入水后,又不急不缓的折回,继续关注他们扭打的场面,显得格外的“气定神闲”。其实,这一段之所以这么拍,不仅仅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一种“长短句”语法的搭配平衡。换句话说,长镜头和短镜头的搭配均衡,是整个段落“节奏”优劣的关键,也是最终“韵味”能不能出来的重要一环。

因此,让我们再看看这一段。一开始,是一个长达22秒的长镜(对整个空间的勾勒),而不知是不是巧合,最终的一个扭打长镜,也是22秒。而中间,正反打镜头居多(尽管是比较怪异的正反打),都是以3到4秒一个,快速剪辑在一起,让人看的目不暇接,而接近结尾处有个跌宕(是一个12秒的镇宇追车的侧面全景跟镜)。整段基本上的节奏趋向是“慢-急-慢”,首尾绵长呼应,中途又是一阵快鼓快筝,所以说,此段给人的心理感受是相当的扣人心弦,却又回味无穷。

(二)

从剧情上来说,此处看似是一次非常痛快的“发泄”,是无规则的叙事。实际上却暗暗处理了三个叙事任务,一是,埋下高尔夫球和高尔夫球杆的伏笔(这两个道具在后面的剧情中有极为重要的线索作用);二是,深入描绘镇宇和元彬两个人物的性格和关系(一个是强势且有心计的混混,另一个则是天真不谙世事的傻子,后者显然视前者为偶像,而前者却对后者有鄙视);三是,通过一场戏描摹出一幅垂直的社会图景,精英人士和弱势群体的悬殊地位,当然后者也会有爆发式的反抗,虽然此种“暴动”必然会受到惩罚,比如元彬作为最底层,受到社会和执法机构的“冷暴力”——赔偿巨额的奔驰后车镜。

而这个欢腾的段落,却是镇宇和元彬联手实施的“热暴力”,一方面源于他们的年少热血、唯恐天下不乱,另一方面则是反衬了教授一行人的懦弱和丧失活力,没有国家机器的维护,也只能挨打罢了。至于镇宇则是想好了让元彬承担所有的过错,才会为所欲为(此人甚为狡诈,在这一段中就有几个细节展示,比如特意扔高尔夫球杆入水、比如主张有计谋的从后面攻击)。

其实,通过这一节奏有致,张弛有力的段落,我已经可以清晰的看见,《母亲》当中,一套强大的压抑系统是怎样巧妙搭建起来的(尽管这一段其实是抗压抑,和别的部分的剧情截然不同)。奉俊昊一如其在惊世之作《杀人回忆》中所做的那样,把一个人逼上绝境,必然先是展现社会组织的不可信(教授、律师等精英阶层丑态毕露、为所欲为),司法执法等权力机关的高度不可信(警察在案件中扮演了极为荒谬和可笑的角色)——于是,“公权”被彻底否认,“国家”丧失其对内的基本公允,整个社会制度出了让人心寒的问题。

最可怕的是,《母亲》不仅对“公”的一套概念灰心丧气,连“私”的世界也未给人以半点希望,仍是“他人即地狱”的囹圄——友情不可信(朋友认钱不认人),亲情亦不可信(被害女孩的祖母靠其卖淫的钱生活,却对她的死无动于衷;坚信儿子不是凶手的母亲,最后也在“真相”下信念崩溃)。在这样的构造下,人的孤独性被彰显到极致,一如开头和临近结尾的镜头中,在荒原里麻木晃动的母亲,她杀了人却无人可以诉说,她恐惧她的儿子总有一天会知道自己和她都杀了人,她企图通过扎自己腿上的穴道来忘却记忆。

同时,我们更清晰的看见,在这种一层扣一层的信任崩塌中,传统意义上的“非社会人”是怎样的被无情的删除出去。先是母亲和儿子元彬不断遭人歧视(儿子又对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无动于衷),生存已经空间畸形,儿子元彬却又因冤屈啷当入狱。接着,元彬在狱中突然回忆起了什么,大声对母亲叫道:“我五岁的时候,你想毒死我!”母子之间的建模瞬间被损毁。而结尾带着更强的弱肉“弱”食意味——永远只会是一个弱势个体残杀了另一个弱势个体——元彬用石头砸死了卖身女孩,母亲则杀死拾荒老头。而接着,承担罪名的人,另一个弱智少年,必须也只能是一个社会的“畸零者” ,并且更加彻头彻尾——他甚至连没有母亲都没有。在这个系统里,所有的精英阶层、执法机关、普通社会人都在安全的领域,正如我们,只需要和冰冷的镜头一样,冰冷的注视着他们的不幸和挣扎就可以了。

的确,我认为,奉俊昊在这部片子里与其说是强烈的控诉,倒不如说是冷漠的注视了(他真的已经修炼到了很高的段位)。这种不带温度的冷漠,贯穿在镜头和视听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只要仔细体会,皆能发现其精妙之处。


 4 ) 遗忘了的自我,不需要谁的动情

片首以母亲独自在荒原中跳舞开始,这种用行为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手法,和片尾交相辉映,映射了母亲压抑的自我和她内心的荒原。

整个故事的序幕是以母亲割草镜头拉开的,她的视线始终停留在街对面正在与狗嬉戏的Idiot儿子身上,会被割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在看见儿子被BENZ撞后,母亲立刻不顾一切的飞奔过去,在她的心里一直是把儿子放在第一位的。
“你在流血”,说这句话的时候她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手也同样的在流血,即使邻居大姐指出她也不以为意,她的心随着追凶寻仇而去的儿子也离开了,如果不是邻居大姐拦着,很有可能她是会冲过去的,她并不关心自己或者是别的什么,她在意的只是她的儿子,这里可以看出两点挺有意思的地方,一点就是母亲她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维系在儿子身上的,换句话说,她的自我意识很薄弱;另外一点,就是导演想要提示的,作为Idiot这个弱势群体,母亲早已习惯了她们母子的被不公平对待。

既然故事展开了,那么,就从一个个串联的事件上来看看我们的这位母亲吧。

【事件一】母亲在药局包扎伤手,但是心系儿子。行为上,她一边打电话寻人一边不停的朝外望寻,那种急切的想要去寻子的心情呼之欲出,对自己的手伤她是基本忽视了;言语上,她不耐烦的对包扎的医师说了一句,“又不是做手术”,她是想尽快结束了好去寻子的。

这个时候,儿子和一同追凶的龙套甲哥们追到了GOLF停车场,他想效仿龙套甲哥们,也踢坏BENZ的后视镜,但是未果,摔了,遭到了想当然的轻视。龙套甲哥们对他来说,是个极具影响力的存在,每个男孩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崇拜对象,而Idiot又是在单亲环境下长大的,作为感情替代,龙套甲哥们的形象就异常高大了,他是一个近似于父的角色,他的行为也影响到了Idiot的价值观,力量是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想被忽视,想被认同,那就唯有证明了。

Idiot无法忍受别人的轻视,所以当他捡GOLF球时龙套甲哥们用那种轻视的语调笑他“你和女人睡过?”,他心中就开始埋下了那期望的种子。

他回答道,“我有和女人睡过。”“谁?”“妈妈”
但这样的回答显然是不被认可的,他渴求被认同,向往能证明自我的那种力量,这点从后来他们在警局口供时也可以看出,不管是他对踢坏后视镜的顶缸,还是他因为对方的一句“弱智”就翻毛腔动手,他痛恨被轻视,痛恨那种不被认同的无归属感,但这却是从小到大这个社会对他所给的普遍待遇。


【事件二】儿子在街边随地小便,母亲端药过来,一边望着他“作业”一边端着药给他喝。镜头的焦点是地面上的漏尿,在表现手法上隐喻了弗洛伊德对尿的引申意义,母亲过分的关注,这个细节体现了她过分的保护欲,某方面来说,这就是一种爱的沉溺。
镜头最后母亲手捧儿子未喝完的药为他的随地小便善后,也隐喻了作为母亲,她是常常要替儿子善后的,这点从事件一最后也可以看出,母亲去警局领人的时候,一打的保佳士D每个警官她都招呼着发过去,这事她看来也是没少干的。
在Idiot儿子看来,进警局却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从他后来对PUB里头那小姐说的话可见一斑,“我刚从警局出来,对我尊重点。”他从不曾得到过谁的尊重,甚至是母亲也不曾,因为得不到所以向往。如果没有钱能让人尊重,那就通过力量的表现,通过畏惧也是可以得到尊重与认同的,他是这么认为的,周围的人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是这样呈现在他面前的。弱势的他向往那种足以令人尊重的力量,畏惧好过轻视,强者才会令人畏惧。也正是因此,所以后来他才会对杀人一事作出那样的认罪供词,“我也可以变坏的。”他的意思其实是说,他也是可以变得让你们畏惧,让你们尊重的。

PUB的名字很有意思,叫“曼哈顿”,不知道是否借喻了SIN CITY纽约的那种社会价值观。
Idiot儿子在PUB里喝醉后对PUB老板娘的女儿表现出的好感,和他对PUB小姐的讨好表现一样,都是为了博得女孩的认同,龙套甲哥们给他内心埋下的那颗种子开始发芽了,他要证明他的存在感,但PUB老板娘的一句,“叫你母亲来结帐”又把他给否认了。
他拿出GOLF球来,在龙套甲哥们的影响下他于是也认为有钱人玩的东西那它一定也是值钱的,所以他想用它代替酒钱,可他又一次被否认了。
一再的被否认使得他对认同的那种渴望也益发强烈起来,所以他在归途中见到那个女孩的时候,出于这种强烈渴望的促使就跟了上去。
导演没有给女孩正面镜头,镜头给出的是她躲入的那条黑巷,黑巷也代表未知,诚如女孩对Idiot来说是种未知一样,在这里它的寓意从里头飞出来砸他的大石块可以看得出来,一切未知的往往也都是潜伏着危险的,想要去触碰,也许就有被伤害的可能。
镜头一转,渴望认同却被伤害的Idiot最后还是只能和妈妈睡,没有女孩,只有母亲,能给他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也唯有母亲了。



【事件三】母亲去探视被关押的儿子,她开口的第一句话也不是问儿子发生了什么,而是问他们是不是打了他哪里,问他有没有被伤到,她是深信儿子不会做出杀人的事情的,而且她对儿子的关心远胜于一切,这里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母亲教儿子用深呼吸配合手势来让思想平静,真正无法平静的其实是她,但她自我意识比较薄弱,一直以来她的存在感都是建立在对儿子的感情上的,她已经习惯了这种换位感受,她是不需要感情的,她所有的感情都是因感受到儿子的感受而来的。
作为弱势群体,再次遭受到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母亲是焦急的,然而荒诞却是现实难以改变的基调,CSI现场重现的时候只有她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她的儿子在得意的向PUB老板娘的女儿挥手,他在这种注目感中找到了存在感,觉到了认同感;她的熟人PUB老板娘在忙着发小传单;所有的街坊邻居们怀着看好戏的心理都来围观了,一切都像是出闹剧,连背景配乐都用上了百老汇的小号,很有现实非理性的那种讽刺效果,很有意思。暴力真是无处不在,除了那些有形的暴力之外,还有更多无形的暴力深藏在社会历史结构的每一个角落,譬如这种集体冷暴力。
面对这种荒诞的生存处境以及他人即地狱式的不堪处境是需要一定承受能力的,母亲真的很坚强啊,连带儿子那份她都一并给坚强起来了,正是这种坚强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高贵与美好,母性的光环在她的身上被放大了,作为观众,我被打动了,深深地啊T口T。




【事件四】为了澄清母亲去了受害女孩的灵堂,出场镜头先给出的是她的影子,不好意思,影子的意味太多了,我抓不太住,窃以为那是替代儿子的意味,她是作为儿子的影子而存在的。
这里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两个出场人物的对比,母亲和受害女孩的阿妈,那位阿妈太有反面对比效果了,她出场的第一幕是在用她孙女的遗容相框当镜子照整理发型来着,人活着的时候她都不在乎呢,何况现在死了,重要的是她这个活着的人过的好,那就可以了。阿妈的谢幕也很绝,她站在高岗上把米酒瓶子远远的冲着山谷扔了出去,喝完了嘛,完了的,当然就该扔掉。

母亲就不一样了,很多东西她是没法扔掉的,那一幕最后给她的镜头也是整理颜容,在被死者家属打了之后,她掏出随身的小镜子正容,还上了点唇膏,至少看起来有点血色不会太狼狈,她是不可以败态尽现就这样放弃的。
于是,母亲就找到了律师甲,带他一起去看了狱中的儿子。
律师甲哥们出场的时候导演就已经给出伏笔了,在餐厅里他斥责孩童“不许跑”,这一句话就说明了父权至上的他对那种孩童似的幼稚行为是十分厌烦与不满的,所以后来他在接了手机后借口有重要的事要处理而离去,他对找上门来的母亲的敷衍之举,这些也都是情理之中的了。
母亲和律师甲的那次探监虽然原本的目的没达到,但她的Idiot儿子在太阳穴按摩手法下居然想起来一件事,他想起来的倒不是他到底有没有杀人,而是踢碎了BENZ后视镜的那个人不是他,是龙套甲哥们,为什么想起来的会是这件事呢?因为对他来说,此事更为重要,重要在哪里?因为龙套甲哥们没来看他,他言明了,并且很不满,这种不满不单单是基于被忽视,还有一种依赖丧失的惧怕,他惧怕被自己所崇拜依赖的父系角色抛弃。

他想起来的这件事推动了故事情节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为母亲后来决定靠自己去调查奠定了基础,于是母亲就去了龙套甲哥们的家里。
这个场景里,导演多次通过母亲的眼球活动来映射她的心理活动,譬如进屋前她推开门之后,隔着门缝的一个眼珠子活动的镜头,就很有具有代表性,显露了母亲心里道德的挣扎。而后她在衣柜中的窥视,也通过眼球活动把母亲内心的尴尬等情绪表现的很到位,大妈的演技真是太赞了。

那次私闯民宅的调查有了结果,母亲冒雨赶去了警局上交她找到的证据,这里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导演给特写的那个塑料手套了,因为下雨的关系,母亲把一只手套用在保护这重要的证据上了,至于别的她并不在意,直到等待绝望之后,她才意识到要取下自己手上一直戴着的那另外一只塑料手套,是该取下来了,因为已经没用了。

离开警局时外面开始下暴雨了,大雨滂沱中,茫然的母亲从回收废品大叔拉的车子上抽了一把二手破伞,然后她追过去给了大叔钱,大叔比较有良知,两张分里头只抽走了一张,这种良知也为后来他坚持一定要报警打下了基础,注意,大叔他不是个普通的龙套大叔,在后来他的戏份通过受害女孩的手机被加量了。
至于那把伞,它虽然又破又二手,但花钱抽它也是有喻义的,除了把隐藏人物废品大叔推出来之外,它还有一个关键作用,它是为了表现母亲的道德感和价值观而存在的,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社会侧写,没什么不要钱的,就算是一把又破又二手的伞。


关于社会侧写,紧接着导演就开始用KTV中律师甲哥们的闹剧来表现它的荒诞性了,那哥们想要劝服母亲接受儿子在医院中关4年的结果息事宁人,结合他及时行乐的态度,他那话的意思就很明白了,别给他找麻烦了。
PARTY还没开始律师甲的几个精英哥们就都Hi高了,没人有空理会母亲,无处诉说又苦无法门之下,母亲只好借酒消愁了。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闪回镜头,是儿时的Idiot,作为第一视觉的观众,于是就和母亲一起见到了出现在镜头面前的他拿着保佳士D的样子,多意识流的闪回啊,在母亲的内心深处,她的儿子始终就是这个样子的,她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此后,当她觉察到家中的动静,推开门察看的时候,恍惚中,她似乎是见到了长大后的儿子正坐在PC前的身影,错觉也是隐喻,她长大的儿子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变成了跟她看错了的那个龙套甲哥们一样的人了。

龙套甲哥们是什么样的人?导演很快就让我们见识到了,因为母亲私闯了他的民宅还用GOLF杆告密到警局那里,他决定让母亲出点赔偿费,母亲一时半会拿不出来也没关系,可以打卡到帐的,他不急的。有意思的是,这样,这两人还能从头到尾的都是家常话,社会侧写出来了,确实,能够用钱来解决的都不算什么事,钱这个道具在片中被运用的挺多的,母亲追凶找线索基本上靠的都是它给开的路,没办法,谁叫女子也是弱势群体呢。
这一幕龙套甲哥们的镜头感很强,他有个很重要的正面镜头,在谈妥了赔偿事宜之后,出于道义这哥们就提出了对于本案的他的一些观点,用注视摄影机的方式让观众跟随母亲的视角也出戏了一回。
“为何要把尸体像晒衣服一样的挂在屋顶呢?是为了引人注目,为了炫耀,让大家都能看到。”
这个观点,他其实是在告诉观众,紧随其后的他的那句台词也很出彩,“不要相信任何人,也不相信我,你要自己去找到真相。”这是他对母亲说的,也是对各位观众说的。
这里我是否可以理解为M.Hanker在《FUNY GAMES》中运用的那种戏剧化表现效果的借喻手法,潜台词就是“这全是为了观众啊!”
跟那些频繁出现的闪回镜头一样,这手法还真是有一种奇特的美感效果啊!
龙套甲哥们为了观众着想的一番演说,让剧情开始有了突破性进展,母亲着手调查了,那么有感染力,看来这哥们还真不是个普通的龙套,尽管给他的代号是“龙套甲哥们”,但我认为他其实是一个有影响力的父系角色,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存在很具有社会代表性。



【事件五】因为被人唤做“弱智”,儿子在狱中打架了,母亲来探监时,他忽然说道,“我想起来了,很重要的事情,5岁的时候,你曾经想要杀死我。”他想起来的这件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事,让母亲在听到后当场就尖叫了,她坚持要进去给儿子扎大腿上那个能消除记忆的穴位,只有她知道的穴位,这件很重要的事她不要儿子记得,只要她记得就可以了,她不明白5岁的孩子如何能记得这些,这里有个对前面母亲记忆闪回的呼应,那个闪回出来的拿着保佳士D的儿时Idiot,就是他5岁时的样子,发生了那样重要的事情,自然是会在母亲的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当时的他的样子和当时的那种绝望的情绪,仿佛又一次在母亲的心里面涌现出来了,所以是要用闪回手法来体现一下这种感情上的反刍的,唉,母亲反刍的都吐了,开玩笑的,那是酒后反应。

在母亲歇斯底里尖叫的时候,儿子倒是很平静的望了一眼四周,说道:“多尴尬,那么多人在看”他的存在价值还真是建立在别人的认同中的,很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种调调啊,他的那篇名著叫什么来着的,扣题了。
一般来说,人的价值认同会制约和引导人内在情感的生成,另一方面,人的情感同样会强化人的价值意向。

这幕收尾的时的一段对话挺精彩的,儿子说,“你给了我一个装着农药的酒瓶,你想要杀死我。”
母亲:“因为当时我很绝望,我想要我们俩一起死。”
儿子:“但是你让我先喝,不是么?”
母亲:“你应该先喝,这样我才能跟着你啊,我当时是那么绝望,你和我是一体的,我们应该拥有彼此。”
因为爱所以不能比他先死,在母亲看来这是想当然的,儿子就是她的一切,但在儿子看来,他却是深觉失望的,原来连母亲都不曾认同过他,连母亲她也曾想要否定他的存在。这对他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他会想起这段儿时的回忆可能也是一种反义,内心深处他是不是觉得“如果当时你就杀死了我,那该多好啊!”,不知道,我瞎猜的,这种猜想的依据是母亲后来对邻居大婶说的那句些话,她说要不是当年那劣质农药不靠谱,那现在她和儿子就已经在天堂里快乐的玩耍了,福克纳大爷在《As I Lay Dying》中有一句话说的很正典,那就是:“他们在苦熬!”现实的荒谬连农药都不靠谱了,没办法,既然死不了逃不脱,那就只好苦熬了。




【事件六】母亲去废品大叔那里寻找线索调查真相,在大叔闪回的记忆片段中有个镜头很有意思,Idiot用石头砸死了那个女孩后,他反反复复的掏出手机又犹豫着放回了兜里,一直以来对母亲的依赖使得他在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call妈妈(这点也是有例证伏笔的,在狱中当他想起那天晚上的记忆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叫“妈妈”)不过最终他还是放弃了,很简单,他要证明自己,他迫切的想证明他不需要靠妈妈,他是有能力自己为自己负责的。就像龙套甲哥们分析的那样,他把尸体像晒衣服一样的拖到了屋顶,诚然,他会那样做确实是为了炫耀与引人注目,只不过这完全是由于他潜意识中对公众认同感的渴求所造成的,他多希望自己证明的结果能让大家看到啊,这种愿望如此的强烈,以至于他下意识的就这样去做了,那么他在现场留下的那个有他签名的GOLF球的意义也就很清楚了,这球其实还有一层意义,他在PUB曾试图用球来付帐,因为他觉得这东西挺值钱的,另一方面,就社会的价值观来说,他也是认为所有不好的事情都得要补偿的,金钱上的补偿,这点不管是从他承认踢碎BENZ后视镜一事,还是片中一些别处提及的事都可见一斑。
那个女孩的死亡看起来像是一起偶然事件,但偶然也是另一种必然的结果,这里面有二重原因在,一方面是由于那种渴望别人的认同而产生的对力量的崇拜,另一方面就是他所具有的孩童般的效仿的天性,他效仿龙套甲哥们也同样的效仿那个女孩用石头回砸过去了,积蓄以久的缺乏认同的不满与归属感缺失的那种忿懑,让他力比多失调了,套句老弗的话来说就是:“由于太多不能满足的欲望,太多失望的痛苦,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盲目的、黑暗的、无意识的、本能的冲动,这种本能使人永远生活在冲动和压抑之中”。Idiot哥们他也人,他也是有本能欲望需要发泄与满足的,在真实生活中受到压抑的欲望,总要发泄满足一下的吧,暴力也是一种途径,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也是必然的。他不过是“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他用一种新的方法重新安排他那个世界的事物,来使自己得到满足”。

母亲在听到事实真相后就崩坏了,她杀了想要报警检举揭发的废品大叔,她的尖叫伴随着儿子意识到自己杀了人时的那种恐惧心态与不知所措的镜头闪回。虽然Idiot的他只是遵从本能,道德感并不强,但他也是会害怕会恐惧的,这个镜头总归是要给他的,导演给了,用母亲恐惧时的尖叫伴奏给的闪回,很赞啊,情感共振啊。

母亲的尖叫是在看到地上涌出的血之后,这个时候她才意识到了这是件无比污秽的事情,有意思的是召唤回她的是那些血,并非是人,她的反应几乎是下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开启的情况下,她下意识的想要清除那些污秽,想要抹去那种污秽感,洗衣服的动作几乎是主妇型母亲她的本能反应。

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去面对那份爱与凄苦的含义,因为有太多太多的污秽了。上帝啊,生活就是地狱!
母亲用一把火燃尽了一切,在印度的火诫中,火是欲火,也是人类自我拯救的炼火,火是洗礼,它将会带走一切,包括那些污秽的。然而即便如此,却仍无法抹去母亲双手已沾带上的那种污秽感,当她离开之后,镜头就和影片开始叠印了,母亲她在屋前的那片荒原中独舞,也在她内心的荒原中独舞。

孩子们问她,你要什么,西尔比?
她回答道,我要死。
这是死者的葬礼。荒原上,将那些璀璨的星星的光辉拾掇起来,串成的珍珠的名字就叫做悲剧。这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荒原,也只有这样的荒原才有这样的葬礼。


最后,镜头又转换到了母亲割草的一幕,警长叔叔又来了,这次他不是来带走她儿子了,他带来一个消息,他们要放了她儿子了,凶手已经抓到了,就是他们一直怀疑的那个JP小子,因为那小子的衣服上有死者的血,不过这些其实都不是关键,他们会抓他,原因很简单,在母亲坚持去见了那JP小子之后她就明白了,这个先天愚型的孩子作为弱势群体被放弃牺牲了,他跟自己的儿子一样,从来就不曾被公平的对待过,然而更可悲的是,这样的他还是举目无亲的,他没有母亲,太凄凉了,他居然没有母亲?那他完了。

哲学三大命题里头说那什么“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不过就算现实再如何荒诞,总会有一个戈多能让饱受折磨的人有所期待的吧,可这个孩子却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他只是荒诞冷酷世界中的一个孤独痛苦的人,他的不幸基本上已经算是接近一种可怕的程度了。

母亲听到后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悲恸,她失声痛哭了起来。在他身上她看见了自己儿子的影子,她为他悲恸,更为一直以来她和儿子所遭受的同样的不公平待遇而哀痛,多年以来,她早已明白了,每个人都是刽子手,在生活这出荒诞戏中凌迟着她们母子。然而这一次,她竟也成了和他们一样的刽子手,这是她无法认同的自我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而这,或许才是真正让她觉到伤心的吧。

所以后来儿子出狱时母亲没有去接他,这对事无巨细都以儿子为重的她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但曾经的她早已在那片荒原中死去了,不去接他是因为她不知该如何面对。即便是儿子回来后,她也做不到一如既往的如常凝视他了,她觉得无法面对。
也许,她无法面对只是她自己。也正是因此,在后来当儿子把她遗落在犯罪现场的针灸盒交还给她的时候,她才会那样的惶然而逃,她所不能面对的竟然被儿子就这样赤裸裸的放在了面前,这让她情何以堪,于是,最终她决定了给自己大腿上那个有遗忘功效的穴位施针,很多事情,既然无能为力,那就选择遗忘吧!
老奉信不信道,我不知道,不过道家有句话很正典,“忘乎天,忘乎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谓入乎天。”对母亲来说也很正典啊!

片中最后给母亲的几个镜头,她那种漠然的表情实在太赞了,大妈的演技好到让我飙泪啊。
就是那种漠然,BINGO!不动情才是对无能为力的绝望感的最高演绎。
遗忘了的自我,不需要谁的动情。

 5 ) 血与火的母子悲歌

■一句话点评:面对被视为无法超越的《杀人回忆》,奉俊昊告诉世人他可以出乎所有人意料。


有智力障碍的儿子,记不清事情。含辛茹苦的母亲,千思百虑为孩子。儿子被当作杀人案件的嫌疑犯被捕入狱,周围没有任何援手,只有母亲一人去拼死抗争。铁窗泪、母子情,这样的题材放在中国,必定会催生悲情版的事迹。放到日本,前年刚好有一部《即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儿子被错抓,母亲极力为他争取机会,请到了负责任的律师相助。在《母亲》里,母亲并不是一开始就想铤而走险,无法回头。对她而言,那样的做法就显得过于非常规,不符合一般人的逻辑思维。她也找了律师,可惜对方贪钱且不负责任。她动用直觉判断,结果证实是假象。她被误导,虚惊一场。最后接近了真相,结果当即崩溃,酿成惨剧。

影片没有耗费大篇幅去渲染母子亲情,更准确的说,《母亲》一片并非要追求建立在母子关系基础上的依赖与信任,正好相反,看待里面的母子关系不能选择常态角度,一旦你这样做了,那么就被导演很顺利地牵着鼻子走了。在相同的场景里,母亲忙着手头的事情,双眼一直离不开儿子。虽说儿子就在不远处,也是个眉清目秀的大人了,可在母亲眼前,他依然是个稍有不慎就会出事的小孩。然而别人说她儿子是傻子,但这个小哥也不是智商全无。他知道很多事情,会抗拒母亲无时无处不在的出现,会向母亲证明自己有正常人的能力了。《母亲》遗留给观众的最大问题就是儿子到底傻不傻,有几分傻,暗藏了多少事情。

孤儿寡母的人物设置令人同情,儿子锒铛入狱,母亲悲痛无语,这完全是老天不公,法律不正。过了开场序幕,《母亲》就进入了找凶手时间,一个几乎所有观众都会感兴趣的话题段落。原因就在于多数人都秉持了善恶有别的天性定论,一定要把凶手绳之以法,不能冤枉好人。更何况影片用一些黑色手法去表现了不中用的警察还有贪得无厌的律师,这些令人厌恶作呕的嘴脸,成为了引发悲剧的根本原因。

可以注意下影片人物的出场顺序,高尔夫球场事件带出了警察,对儿子朋友印象不佳导致母亲有了怀疑对象,朋友的分析进一步误导了观众,母亲又借他来审问学生,所有的内容都是环环相扣,没有错漏。再到后面的垃圾老头和猥琐学生,他们的出场也完全是精心设置过的。老头就在指认现场的前景处,母亲在路上问他拿了把破伞。两个男学生一开始都是以背景人物出现,后面才有正面表现。就连警察嘴里的某个案件、女学生流下的鼻血,最后都成了关键的细节点。

奉俊昊也擅长指导群戏,《杀人回忆》里的案发现场,《怪物》里的混乱葬礼,《母亲》同样有类似的戏,指认现场后紧接着葬礼,一样的精彩独到。有恶搞的细节,像人模的头部掉了下来。有暧昧的细节,儿子脱下面罩和女学生招手示好。有影片必须的细节,母亲在现场发传单,争取民众支持。换到葬礼那边,家属故作悲伤的姿态,疯老太的出现,双方扯打,激化了矛盾。再到可以单独分出的段落戏,母亲的两次小屋探访都相当有代表性,前一次涉险过关,后一次万劫不复。朋友意外来访、游乐场审问两段更是采用了不同拍法,前面的阴冷诡异,后面的血腥暴力,奉俊昊掌握了如此的技巧,一点都不会有堆砌的嫌疑。处理过去时空的闪回闪念上,影片就好像在一道滑动门上任意穿越,在不同部分的讲述里跳来跳去。死者的现身说法,更加重了电影的悬疑气息。

《母亲》能轻松地把一般杀人犯罪片比下去,原因就在于它一直鼓励找凶手,也明确告诉观众有凶手,到头来观众发现原来凶手就在那里,是自己失去了判断能力。然而《母亲》不是一个推理片,它用了亲情伦理片的包装手法,母子情的存在让很多人失去了分析的依据,更加重了反思的难度。如何跳出母与子的泥潭,影片似乎给不出答案。当母亲用针灸让自己暂且忘却伤痛,随着车内的人欢歌起舞,记忆能否随之而去显然是个麻烦问题。在儿子身上,记忆表现为毫无征兆地出现,也毫无征兆地消失,他会不时记起,又时常忘记。那场大火,那个黑夜,母子的记忆之殇就在这里。他们无法离弃对方,也不存在伤害。从内在的血缘到外在的身份,由始至终,他们本就是一体,命运将他们紧紧地捆在一起。【……】

 6 ) 奉俊昊学希区柯克的错位与尴尬,以《母亲》为例

《寄生虫》让奉俊昊一战封神。戛纳金棕榈,奥斯卡最佳电影,商业电影圈、艺术电影圈同时买单,夸张一点的广告词,“亚洲版希区柯克、库布里克”呼之欲出。遗憾的是,影人历史地位的获得从来不纯依赖奖项、票房,只有时间以及持久的影响力才能证明一切。

并不需要把奉俊昊放在世界范围比较,降格一层,在亚洲电影圈,他有没有独树一帜的形式风格?在叙事艺术、场面调度层面,他有没有显示出明显高人一筹的能力?奉俊昊的同胞洪常秀,经常以重复与差异的叙事结构,来折射记忆的不确定,情感的暧昧,生活的可能性直至自我的反讽。泰国的阿彼察邦,以佛教的无常不定、似曾相似的轮回式时间结构来构筑幽冥空间。日本的北野武,以动静对比强烈、刹那间生死转化的场面调度艺术,予生命体验以澄明之感。即便与艺术片导演比有错位,那香港的杜琪峰则算是相当契合的对象。举凡看过银河映像电影的影迷,都不能忘怀其过于鲜明的形式风格:复杂的叙事诡计、无限放大静态空间张力的场面调度、多人之间不可捉摸的关系矩阵、黑色宿命的母题。

在《杀人回忆》、《汉江怪物》、《母亲》、《寄生虫》这些奉俊昊拍摄的韩国本土电影中,以作者化标签来说,奉俊昊确实构筑了一个非常奉俊昊的世界:罪案类型、游戏化叙事、阶级对立、反抗强权。他在叙事和场面调度层面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恐怕就是反转叙事。但反转,实在是不能算什么高明的叙事。其感官效果简单形容,即是一时爽。这有点类似近年国人饮食口味的嗜辣特色。辣,本就不是什么味道,只是痛感,但却有即时到来的爽感。辣,不需要精雕细琢。简单粗暴,即时即出,瞬间满足。这与传统的淮扬菜、粤菜耗时耗力打造出的回味无穷的鲜味风格大相径庭。

杜琪峰银河映像团队可以动作片的节奏与母题拍出即时爽的《孤男寡女》、《单身男女》,在《枪火》、《PTU》、《暗花》这样的电影中,他们又能集体脑力激荡,炮制出需要观众不断回味、解析才能体会妙处的无限余味,而这一切又都应和了江湖社团世界看破不说破、台面下运作黑色政治的内蕴法则。

在《杀人回忆》中,奉俊昊使用的反转,密度频次已经很高。不过倒是与整部电影的母题有关。不断的搞错凶手,其反转带来的一惊一乍效果,根源来自案件发生年代韩国社会低下的人治、人情社会的运作机制。愚蠢低智的办案方式带来了反转,不断的反转成为一种讽刺。《母亲》中的反转则是与影片设置的角色认同机制有关,不断的反转,使得观众对母亲的认同感发生变异。但问题在于,认同感变异对角色本身的塑造以及母题的拓宽并没有带来实质影响。到了《寄生虫》,则完全降格至为了反转而反转。

奉俊昊在无数次采访中,都坦诚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导演是希区柯克和夏布洛尔。审视其作品,夏布洛尔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在阶级对立的母题,而实质性影响最大的肯定是悬念电影一代宗师希区柯克。《母亲》是奉俊昊作品中所获赞誉颇高的一部电影,有大量的影迷为母亲主角的夕阳之舞所沉醉,以至于贾樟柯后来让赵涛在《山河故人》结尾起舞的原创性打了很大折扣。而以《母亲》为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明显见到奉俊昊使用希区柯克法则所遭遇的尴尬以及错位。

《母亲》对于希区柯克的借鉴不是仅仅停留在几个小场面。开场母亲用铡刀砍药材的镜头与儿子陶俊耍玩镜头构成的交叉剪辑,构成强烈悬念感,但这剪辑中有特别意味的母亲凝视镜头,这是非常希区柯克的手法。在母亲潜入振泰家中寻找罪证的一场戏中,母亲蹑手蹑脚逃走,不慎碰倒水瓶,水缓缓流出,眼看就要碰到振泰手指,触发危机。用博尼策的术语来说,这是污点的扩散,在调动知觉注意力,嬉戏观众的同时,嵌入了罪行的母题。这场戏的历史性源头是《惊魂记》──女主玛丽昂的白色轿车被诺曼·贝兹推入沼泽地,车沉到一半突然不动了,凝视的贝兹和观众一起陷入惊恐,未曾想到几秒之后,车又沉下去了。这场戏,希区柯克在调戏观众的同时,让观众与诺曼·贝兹产生了可怕的认同感。不过《母亲》这场入室盗窃戏的调度过于简陋,和希区柯克《艳贼》里玛尔妮入室偷保险箱里钱财那场戏的繁复、惊魂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西方电影学界对希区柯克的研究汗牛充栋,其规模之大、强度之高、影响之深远,早就形成一门堪比莎士比亚学的希区柯克学。但不论各家各说如何争奇斗艳,有一些基础性的共识是早已达成。希区柯克电影美学的轴心原理,是控制观众的机制。戈达尔的说法是,“凯撒、拿破仑和希特勒失败的事业,希区柯克成功了,那就是统治世界”。但希区柯克控制观众的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票房。他控制观众的方法是利用悬念,让观众对角色产生认同感,在此基础上挖掘出人性深处潜藏的普遍性恐惧与罪恶。以《惊魂记》为例,女主玛丽昂在开场的时候,类似换车、警察跟踪等一系列细节性很强的动作,都是为了强化观众认同感。一旦认同感产生,一系列希区柯克的母题,罪与非罪,罪行的转移,所知太多即危险等等就开始渗透出来。在希区柯克登峰造极的《迷魂记》中,对死亡、性、幻觉的迷恋与拒绝的母题正是在认同的基础上慢慢表达出来。希区柯克是以认同为基础,凝视为依托,制造出关于人类普遍性的罪恶母题。如侯麦、夏布洛尔早年所总结的,这确实是天主教的艺术,是人面对一个超越性的外在客体发出的告白与忏悔。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罗宾·伍德会看似不可思议地把《惊魂记》、《迷魂记》与莎士比亚《麦克白》、康拉德《黑暗之心》、济慈《拉弥亚》、《夜莺颂》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再来看《母亲》的内核。影片讲述的是母亲(没有名字)在弱智儿子陶俊被抓捕后,竭尽所能地要找出真凶,解救儿子的故事。影片的悬念在于母亲能否解救儿子,真凶到底是谁(“凶手是谁”是最被希区柯克唾弃的悬念)。

奉俊昊在整部电影中,都成功控制住观众,整个叙事机制、视点都围绕母亲展开,对母亲的认同感贯穿整部电影。与此同时,影片有好几个反转点。振泰洗去怀疑是一个反转,接着是捡破烂的老人被怀疑是真凶,最终发现真凶就是陶俊。尾声处再来一个反转,另外一个弱智儿童被当做替罪羊被捕。弱智,奉俊昊的标签式人物,其功能不外乎是无法觉醒的愚昧个体的隐喻。

几个反转中最重要的反转当然是饶了很大一个圈子发现真凶就是最初的怀疑对象儿子陶俊。当这个反转被揭示出来后,之前大量剧情铺垫形成的对母亲的强烈认同、同情的机制,在这里也会产生变异。但这种变异并不会像希区柯克电影中的认同机制那样所导致的复杂化。观众对母亲的认同,在反转之后,造成的结果不过是更加的同情,强度的提升罢了。

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小个体,反智、愚昧,被强权势力侮辱,每日的生活不过是苟且偷生,当生活突然出现严重危机时,在源自血缘的本能性的母爱驱动之下,能做的不过是疯狂的挣扎求生。为不少影迷沉醉的结尾,母亲的夕阳之舞,渲染的是凄迷哀婉的华丽抵抗。而整部电影的真正内核,就是在控制观众的认同机制驱动下,让观众对母亲这样一个弱小个体疯狂抵抗的举动产生情感共振,继而对韩国社会的不平等结构进行批判。这其实就是韩国电影的国家主义美学,弱小个体自我悲情化的、一味死扛、扭曲至狰狞变态的抵抗。绝大部分韩国商业类型片、艺术片都无法跳脱这个美学怪圈。

这种反超越性、向心力极强的儒教威权系统在韩国畸形变异之下催生的局部的、特殊的、具体的、实际功利的美学叙事、政治伦理,与希区柯克天主教机制下对人性普遍性、整体性、超越性的自我反刍与忏悔,完全是两重境界。

这是奉俊昊学希区柯克真正的荒腔走板之处。

(首发于虹膜公众号)

 短评

既要避免打人痛处,自己也要小心不要暴露。以前经常觉得自己作为纯粹的放养长大的小孩,能长得这么上进、善良、健康真是天赋异禀、运气非常(。),现在看来没准就是因为放养。人生的浮沉几多激烈,你可知广场舞大妈心底的负罪与伤悲:如果她跳得足够快,她的孤独就追不上她。青春期的混混最危险。

5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金惠子饰演的母亲让人毛骨悚然。两个犯罪嫌疑人的寓意再明显不过:先天智障的孩子作为弱势群体,其被牺牲的命运一开始就注定了;所不同的是,其中一个有着疯狂爱他、会为他付出一切的母亲。

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A / 构图、运镜皆蕴含着极端残酷的浪漫。克制的叙事节奏达到了极佳的反类型效果。和《杀人回忆》比很难说哪部更优秀。没有后者广阔的维度,更专注刻画畸恋般入骨的亲情与痛不欲生的底层。最精彩的隐喻莫过于高处“晾晒”的尸体:他们自以为向世界伸出了求救的手,最终不过是徒劳的示众。

7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他似乎知晓了一切,似乎又遗忘了一切;她似乎知晓了一切,似乎又遗忘了一切。

10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两次震惊,一次是在母亲杀人,二次是在儿子递给母亲针灸盒。

13分钟前
  • 宇宙塑胶魔怪
  • 推荐

叙事更见功力,但还是封闭起来的世界;题材较《杀人回忆》少了些内涵,所以很多地方虽然处理得很微妙但却欠缺力量,回头再看就显拖沓了

18分钟前
  • 东遇西
  • 还行

金惠子独角戏,结尾挺厉害的,元彬长得帅也不是什么都能演,尤其是大傻小子,不如车太贤演的入味

19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28/12/2018重看加满五星

2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迷案发生时的阴雨绵绵,以及结尾的温暖夕阳,智障,腐败,沉重的情感。奉俊昊的独特元素已经让人如此熟悉了,因此剧情不丰满的时候难免会让人觉得是这些元素的堆砌,导演的自我复制。个人感觉元彬演的不好

21分钟前
  • Orchid
  • 还行

比弱势群体更弱势的群体,是没父母的弱势群体....这所谓的“母爱”真的太讽刺了....

24分钟前
  • 怂囧小赫
  • 力荐

当你所不愿意接受的事实即是真相时,该有多绝望?

2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开篇不久,母亲喂药、儿子撒尿,母亲尽力遮掩那流淌一地的尿渍,而后来当她砸破拾荒老人脑袋时,她又忙不迭地拼命擦拭地上的血液,她的所有习惯动作都在示范如何抹去,她一定会扎下那一针。

31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为什么那个老头也会出现在那个手机里呢?

33分钟前
  • Ephemera 嘉炜
  • 推荐

母亲用爱心浇灌下的恶之花,前后的舞蹈很诡异却很贴合心境,奉俊浩没有让我失望

38分钟前
  • 二甲
  • 推荐

《杀人回忆》之后又一次逻辑的崩溃与常识的颠覆。最不可能成为杀人犯的弱者,却做出惊天骇闻的事,只是因为荒诞。但这种荒诞更像是这对母子的命运本身。开头与结尾两段母亲的独舞,是一个人与世界无缘的狂欢(《山河故人》结尾是否受本片影响。。。

39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所有的弱势群体都遭到了草率的对待,他们的利益是不被重视的,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也只能依靠直觉来解决这些不公平的事情

43分钟前
  • 卡卡同学『弗洛Y德』
  • 力荐

终了,一针扎下,一场舞,但面对不是凶手的凶手时撕心裂肺的痛楚是否就此抹去?

45分钟前
  • 苇间疯
  • 力荐

吹毛求疵一下吧,那个女孩连拾荒老头都接?以她的姿色,拾荒老头根本就排不上队。

48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母爱,究竟是疯狂的,还是伟大的,还是既疯狂又伟大的呢?疯狂,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还是既褒义又贬义的呢?

49分钟前
  • 不许没未来
  • 推荐

一头一尾两段舞蹈,改变了我对广场舞大妈的既定偏见。如果她舞得足够快,她的记忆就追不上她。

54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