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HD中字

主演:约翰内斯·昆科,丽莎·洛文·孔斯利,Clara Wettergren,Vincent Wettergren,克里斯托弗·海维尤,Fanni Metelius,Karin Myrenberg,布拉迪·科贝特,Johannes Moustos,Jorge Lattof,Adrian Heinisch,Michael Breitenberger,Karl Pincon,Julie Roumogoux,Peter Gaunt,Jakob Granqvist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游客 剧照 NO.1游客 剧照 NO.2游客 剧照 NO.3游客 剧照 NO.4游客 剧照 NO.5游客 剧照 NO.6游客 剧照 NO.13游客 剧照 NO.14游客 剧照 NO.15游客 剧照 NO.16游客 剧照 NO.17游客 剧照 NO.18游客 剧照 NO.19游客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游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尔卑斯山滑雪佳地,一瑞典家庭在就餐时遇到了雪崩,丈夫托马斯只顾自己逃命不救妻孥,引发了家庭危机……  一个瑞典家庭来到了法国的阿尔卑斯山区度假。当天风和日丽,景色无比养眼,然而当他们在山脚下的一个餐馆用餐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打破了这一切。游客们四处逃窜,母亲艾芭叫喊着她的丈夫托马斯的名字,试图保护他们的孩子。然而没想到的是,托马斯却在慌乱之下抛妻弃子,自顾着逃命去了……尽管最终躲过了雪崩,但这一家人的关系却出现了巨大的裂痕。托马斯究竟怎么样才能挽回妻子的心,并且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重塑他的威信?羞羞鬼威尼斯早晨非正式爱情科学探奇录雾山2020星辰变第三季飞跃巅峰!科学讲座4400繁花之大时代冰峰游戏宇宙狙击糊涂侦探第五季坏账银行 第二季送你一片温柔血战机械人第53届格莱美奖颁奖典礼胡桃夹子和魔笛公主芭比之间谍小队明日传奇 第七季修罗战皇真假龙帅虹猫蓝兔快乐儿歌飞虎之雷霆极战粤语氮气马戏团荣誉女优灵圣诞城堡我不是坏女孩传说的魔女醒来的她(消失的她们)布鲁姆兄弟武状元铁桥三神秘使者:魔画疑云老公不及格在我们死去前 第二季灵界基友黄真伊国语三坊七巷固伦公主府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花瓣大追捕2008007之黎明生机

 长篇影评

 1 ) 慢电影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什么都需要慢下来
劈柴、织毛衣,都可以成为大众热爱的长电视节目

本剧亦然是慢电影
絮絮叨叨,说的那个餐中“雪崩”-----滑雪场人造之!
然后就是无穷无尽的人伦道德,连雪地方便都静止镜头数分钟!

最后,硬件ok的滑雪场,软件又有问题,那个搞笑的大巴驾驶员!

好,慢电影,符合北欧观众的需求吧!
关于人造雪崩,看http://www.qxnic.com/xiao/wlgx/9019/P-0-695.html

 2 ) 那一场如迷雾般的大雪

雪山上的几天,几对情侣/夫妻因为一场小雪崩而展开不同的人生观爱情观的激烈碰撞。 那个女人特立独行,与不同的男人交往,追求肉体与精神的欢愉,在每段关系中都自己只为自己负责,从不把自尊建立在成为某个人的母亲或妻子之上。这对拥有正常人生活方式的女主来说,简直是一种挑衅。 有妻子的70后大胡子与20出头卷发女友一开始则显得最为恩爱,但也只是表象。因为心底暗潮的涌动,当他人的情感危机试想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感情中那种不稳定没有安全感立马暴露得干干净净。最终只是貌合神离尚未爆发已属幸运。 而在主角那对夫妻中,孩子成为矛盾加深以及最终解决(?)的关键因素。印象最深的情节:妻子在树林里解手,偶然看见自己那懦弱丈夫带着孩子滑雪,流下眼泪。以及丈夫失声恸哭孩子拉着母亲一起拥抱父亲。 他不明智的把一双年幼的儿女抛下去寻找妻子。所有的一切,都消失在了那一场如迷雾般的大雪中。 直至那段激昂的旋律响起,男人终于拯救了内心最深处的自我。但结局却粉碎了这一切,他与妻子的博弈仍在继续,而丈夫最终扳回一城(象征胜利的香烟)。 所以矛盾是深化了还是解决了?只有矛盾双方才知道吧。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婚姻情感的电影,不如说是一部关于婚姻中道德与价值观选择的电影。 对于我们观众来说,能用自己的双眼见证这些镜头,并尝试对镜头后的那些暗示做解读,就是最大的乐趣了吧。

 3 ) 房间里的幽灵

  在电影《游客》(Turist,2014)的第56分钟,伴随着乍起的嗡嗡噪音,摄影机忽然逼近全无防备的客人,打翻了红酒杯。这一模拟遥控飞行器主观视点的插入镜头,在这部多半采取固定机位的影片中显得分外突兀。
  导演显然是戏仿恐怖片手法在和观众开个小玩笑,这次突如其来的惊吓和片中每次一样只是虚惊一场,也一如它们带来了狼狈和沉默。沙发上的谈话继续,但刚刚横飞而出的镜头却仿佛在提醒:是谁在看这一切?

  鲁本·奥斯特伦德导演的《游客》在刚过去的第87届奥斯卡中代表瑞典角逐外语片奖项,虽然最终抱憾未能提名获奖,但也一度杀进9部入围名单。影片获得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在内的大量媒体好评,“它以最完美的方式让观众感到扭曲不适。”安·霍纳迪如是评价。
  同样瞄准家庭纠纷,暴露婚姻关系中的尴尬无解,《游客》不难让人想到近期由大卫·芬奇执导的《消失的爱人》(Gone Girl,2014)。后者令人崩溃的除了女主角艾米的决绝果断,其背后依托的媒体和信众其实力量更甚;而置身阿尔卑斯自然屏障看似脱离社会道德批判的《游客》,则以更为直接的仪式化事件与场景,向夫妻双方提出正面质疑。

  和睦温馨的一家四口来到雪山度假,在一次用餐时遭遇雪崩,父亲不顾妻儿落荒而逃,事故平息后各人反思所为,原本祥和的假日气氛开始变得凝重不安。
  和山雪一起坍塌的自然是父亲在家中的权力和位置,在试图修复它的过程中,夫妻面临家庭内部和社会他者的里外夹击:如何向年幼的孩子解释?如何相互沟通达成共识?是否应该将“家丑”说予外人调解?
  ——在最后的问题上妻子选择了肯定,这或许是情绪的排解途径、症结的切除方案,岂不知造成了对男人尊严的凶狠鞭挞。自尊于婚姻中的男性无疑是最致命的软肋,虽然餐厅一幕男主角托马斯被雪雾笼罩,他却依旧保有维持其完美家庭形象的可能。“太阳出来了。”当他回身落座后,若无其事地说。然而妻子三番五次将事情始末陈述给他人,托马斯难以圆谎丢尽了面子,才是他最终导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难以责怪妻子的冲动表达,正如无法推倒求生本能在道德责任面前的存在必要。问题也就出在这里,一时的身体反应能够证明情感的一贯真伪吗?丈夫不承认,但敏感的妻子却无法停止怀疑。一旦信任链条断掉,婚姻的裂缝就再难弥合。

  影片对叙事节奏的把握张弛有度,五天四夜的游戏时间,除了一家四口人的对垒,还被分配给与家庭产生交集的不同游客和朋友。在相似反复的言行中,他们始终围绕雪山事件旁敲侧击。妻子和丈夫各自独立的戏份亦颇具意味,女人在林间排泄时远望家人流下眼泪,男人置身酒吧与赤身大汉们怒嚎狂舞。通过这样一系列细微而传神的行动刻画,人物形象与性别差异愈发清晰。
  在性别方面《游客》并未给出一个鲜明的价值偏向,它更着重于通过表达男女思维的错位,呈现出婚姻的荒诞感。初看来它似乎在讽刺虚伪无聊的中产家庭,结果那对婚外情客人仅仅在听闻事后就坐卧难安,甚至于尾声一车游客同样惊惶不知所措。一群迷惘的男男女女无奈地走路下山,让《游客》的讽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雪崩的发生和父亲的落跑既是全剧的关键情节点,用以表现这一情节的那个近四分钟的镜头也成为本片的视听精髓。大景别,长镜头,没有蒙太奇给人物特写反应,竟也不在动作完成后转场切走。它保持固定,注视着雪崩降下到雪雾散尽,直至男主人公回到座位和家人再次坐定谈话,这一场才结束。
  影片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励志拍出影史最壮观的雪崩场面,在设计时他与他的团队曾尝试使用CGI特效制造雪崩效果,后来决定实拍。镜头后景的雪崩来自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前景是搭景餐厅与人工烟雾,经由绿幕合成,就有了这一家瑞典人在法国的餐厅目击加拿大雪崩的经典镜头。
  在危险扑面而来,直直指向拍摄角度时,并非监控录像效果的摄影机不动如山,完全架空了摄影师角色,已经出离客观真实。类似,譬如平稳尾随一家四口滑雪下山的跟拍;又如山头爆破、缆绳摇动、红色灯管急促闪烁的空镜头;以及在大巴车上对着窗子,在行驶中与窗外景观形成相对运动的固定摄影……它们构成了本片特殊的影像质感,一种几乎不可能在场的多余者的观察角度,冷漠而疏离。
  正如那打翻红酒杯的镜头所问,是谁在看这一切?

  影片中有许多反复出现的场面,其中每晚家人在盥洗室中对着镜子洗漱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它是一个多人腰上中景,正对镜子中央,却寻觅不到摄影机的影子,隐藏的视线仿佛悬在真空中偷窥。
  盥洗室本身是极其私密的场景,人们对于身体的调理被这个镜头暴露无疑。它在影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雪崩前夜一家四口和睦安详,夫妻互吻晚安;第二次雪崩当晚,丈夫方便,妻子提前离开;第三次是最后一夜,妻子裸露上身方便,之后丈夫欲亲近,妻子转身离开,留下尴尬愤怒的丈夫。同样的构图渐进的情绪,恰如乐章的复现与变奏。
  片中还出现了一个“神秘”的酒店服务生,他在雪崩一家归来时刚好在打扫房间,后来在楼道两次听到夫妻争吵,又闯入婚外情客人交谈的电梯间。这个有趣的角色始终没有一句台词,但却几乎完整目睹耳闻了事件全过程。它正如整部电影的视点,是对看似和美的家庭的侵入,同旨《博格曼》(Borgman,2013)只是没有具体的形体。

  在接受采访时,导演奥斯特伦德说到自己喜欢《奇异小子》(Gummo,1997)、《双面劳伦斯》(Laurence Anyways,2012)、《神圣车行》(Holy Motors,2012)等影片,而80年代在瑞典长大,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罗伊·安德森的作品。
  奥斯特伦德从日常生活中敏感地捕捉到了细微的不安全感,他本人就是个资深的滑雪爱好者,本片剧本来自朋友的相似经历,而尾声的巴士戏则参考了youtube上的视频。“巴士比轨道和地铁都有趣,因为独自掌权司机可能搞死所有人。”他说。
  与冰冷雪山形成对照,影片使用维瓦尔第的《夏》作为主题音乐,颇具讽刺意味。《夏》第三章急促的旋律,本似炎热天气将临的酣畅暴雨,此刻却成为不安的谶语。这段音乐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六次,最后发生在父亲在山间找到母亲,一家四口团聚。本应令人感动的高潮营救,却在之后母亲轻松地掸掸身上雪花,自己走路离开后,变成了另一个笑话。
  雾散去了,积雪之下深深浅浅的沟壑,像人们为回想起恐惧而感到的恐惧。它是湖心中没有一丝波纹的寂静,是午夜时分睁着的沉默双眼。即使雪崩的秘密从此尘封,然而房间里的幽灵已经看见了一切。

 4 ) 婚姻中的非常突然

一个四口之家去阿尔卑斯度假,滑雪, 在餐厅外面就餐时遇到了雪崩, 虽然丈夫一直安慰老婆,儿女, 这是度假方安排好的雪崩, 是计划内项目, 但雪崩到了眼前时, 男主在那一刹那间丟妻弃子,跑得飞快, 当然,其他大多惊慌失措的游客也跑得飞快。 120个字估计逼叨不完, 写一下吧, 不是什么评论, 就是个观后感。 事后,男主试图以“这是人的正常反应”糊弄过去, 第一时间内, 女主也默认了这不算个啥了不得的事。 但,显然,老婆并不具备难得糊涂的素质, 以维系家庭纽带为第一要务, 闭一只眼, 真的能让这事情过去。 于是,在晚上和认识不久的朋友吃饭时提起了此事, 男主否认他扔下家人逃跑, 强调这只是人的下意识反应。 第二天, 好友(一对男女)也来此地度假, 席间, 女主再次提起此事, 男主再次强调那只是人的下意识反应——他没逃跑。 女主这方,本来是得理的一方, 但不知道导演是有意还是无意, 着力推进了女主这方的死咬不放, 一定要老公承认自己逃跑了, 一定要个说法, 而且两次都安排女主当着别人的面来说这事, 从观众的角度, 女主你要么就看透了男主不可依靠,跟他分; 要么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家庭的和睦大局为重。 结果导演给女主安排了一个既不看透分手, 又不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非让男主下不来台才行的走向—— 私下不好好谈这个事情, 专挑一堆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让男主承认自己逃跑了, 让得理的一方, 显得有点“面目可憎”。 好友(男配)一直跟女主解释这种人的本能反应, 是多么正常, 翻来覆去的举些个不具备直接杀伤力的例子。 看得我有点着急。 恨不能把男配扯开, 让我来。 要解开这纠结, 要举有用的例子。 比如, 这是非常突然事件, 谁也不是天生就具备应对突然事件的能力的。 我常说, 很多人看片的时候, 看到电影里的受害角色面对xx犯只会哆嗦时, 一脸的鄙夷, 会说:笨啊,给他钱啊,让他去嫖啊,笨死了。 事实上呢? 坐在屏幕前,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当然会说了, 事不关己的说说,谁不会呢, 当在现实里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 大多人除了哆嗦,尖叫,也不会干别的, 否则就不会出那么多伤害事件了。 所以说,面对突发事件, 谁也别吹牛。 男主也一样,那确实是他正常的逃生反应, 不能代表他就不爱家人, 因为他反应不过来, 但如果有个反应过度期, 比如现在孩子被绑架了, 或者有坏人在门外, 让他有个时间去反应, 他一定会为保卫家庭而作为。 这就是非常突然和有个心理准备的区别, 并非本质上就是个不顾家人逃命的家伙。 当然, 这里是我“化身”为男配, 在给女主做说服工作, 前提是男配举的例子都不具备说服力。 继续。 在女主的努力下, 男主终于崩溃了, 承认自己在那瞬间是逃跑了, 然后溃不成军。 按说女主应该得到她坚持要的局面了——老公终于承认逃跑了。 结果男主崩溃了, 她又不具备稳定局面的能力, 只能任由她本来要的结果朝崩溃方向发展, 这个崩溃也不是她想要的, 因为她除了一根筋的要个说法, 并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 最后两口子演了场戏, 在两孩子面前表演了一场爸爸去救妈妈的戏码, 妈妈甚至连一点获救的惊喜都懒得演, 拍拍屁股就走了。 再最后, 导演还安排了一场大家乘坐下山大巴上发生的有惊无险, 让一车的游客反应都跟男主在遇到雪崩时的反应一样——争先恐后的要下车, 这下男主也释然了。 大家都满足了。 这片里, 女主不具备难得糊涂素质, 男主不具备勇气, 两个都不退, 没分,算是导演给了个好结局, 但这个缝今后补得上补不上, 什么时候突然裂成大口子, 就只有天知道了。这里重点注:一方不具备难得糊涂的素质,一方不具备第一时间承认的勇气。男女身份换一下,照样成立。 我想说的是, 不少人都因为这种非常突然分了, 平时好好的, 出去旅游一趟就分了。 平时好好的, 办个婚礼就分了。 平时好好的, 家里出个事就分了。 怎么面对“非常突然”, 是考验智商和情商的时刻。 要知道“无常”是人世间的“有常”, 永远在轨道上行走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看了这个文章,以为我是站在男性的角度批判那个女主,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文章到底要说什么,而我不想再解释一遍,终归会有智商和理解能力正常的人的。没有也不打紧。)

 5 ) 雪崩中消失的男人

原文发表于《看电影》2月刊中,转载请注明。

   中产阶级婚姻危机题材已是老调,但老调重弹起来却总能带给我们惊喜,2014年的三部影片:《爱的就是你》、《消失的爱人》、《游客》都将矛头指向婚姻问题,而这部获得67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评审团奖的电影《游客》虽落脚于婚姻与家庭中的信任危机,却辐射出人性的自私与本能的不可抗性。不同于《爱的就是你》中男女主人公在亦真亦幻的错乱时空中将错就错,也不同于《消失的爱人》中两个略显扁平的男女主人公和媒体共同表演的一出差强人意的大戏,《游客》用一场雪崩让一个看似美满的瑞典四口之家瞬间崩溃,不安和焦躁的情绪与沉着冷静的固定镜头形成鲜明对比,正如影片中法国阿尔卑斯山区静谧的皑皑白雪配上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第二乐章《夏》中的急板。
   
    影片以第三人称视角冷峻地注视着来滑雪度假的四口之家,正符合片中三次出场的酒店客房服务人员的视角,站在不远处默默窥视着悄无声息的变化。叙述时间符合事件发生顺序,如同日记般根据度假天数被自然分割为五部分。
    
    影片以一家人滑稽别扭地拍旅游纪念照开头,家人之间显得不够亲密的原因在随后女主角与另一位女士的对话中得以解答:男主角是位工作狂,这短短5天假期是他把重心全放在家庭上的难得时刻,他不时响起的手机铃声也证明了这点,这位工作繁忙的丈夫/父亲花在陪伴家人上的时间并不多,对于好动的儿子,他缺乏耐心,的确,他需要一个与家人单独相处的封闭空间来履行他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风光迤逦的阿尔卑斯雪山和舒适的酒店显然是再合适不过的两个休闲空间。
    
    第二天,当全家人坐在观景角度很棒的餐厅用餐时,一场并无引起灾难的雪崩成为导火索,将家庭中的不安定因素全部点燃,这位父亲在危险来临时竟不顾妻儿,一个人落荒而逃,导演在影片前十分之一处就向观众掷来一枚拷问人性的重磅炸弹,矛盾和悬念因此展开,这位在雪崩中消失的男人该如何面对他自己和家庭?
    
    事发后,四人排成一个纵队回酒店途中,导演从演员背后拍摄,用一组男主角,儿子,女儿依次回头的眼神镜头巧妙揭示了事后四人的心理状态:男主角像个做了错事的大男孩一样不敢回头,但他迫切地想知道妻子的反应,所以尴尬地扭过头来,眼神中充满愧疚与挫败;接下来是儿子,他更好奇父母之间关系的变化;然后是女儿,小女孩眼神中更多的是怀疑和不解,最后是离镜头最近的妻子,她转过半张脸,侧面面对镜头,眼神中充满绝望与不安,她心中的爱人在刚才的雪崩中永远的消失了。
  
    接下来的几场对话戏层层推进,逐渐攻破男主角脆弱的心理防线,同时也将矛头对准男性,他们是否都一样自欺、自私?其中两场男女主角和两对情侣朋友聊天的戏格外精彩。在第一场戏中,他们在餐厅这一公共空间聊天,显然关系并不亲密,不难看出,坐在男女主角对面的女士正是女主角第一天在酒店前台认识的那位,她已经找到新情人,此刻就坐在她旁边,这位配角人物的设置似乎包涵着导演的某种暗示,这位女士也有两个小孩,但她并未带他们来渡假,她需要给自己放个假,同时她一点也不避讳自己这么快就找到新情人,并愿意将他介绍给自己的新朋友——一对看似感情稳定的夫妇,之后她与女主角的单独聊天,让我们再次确定,她绝不是女主角这样的传统女性。四人的关系属于社交范畴,因而聊天范围仅关于这次渡假,有趣的是,在场的两位男性都不愿承认自己的某些行为,新情人不愿承认自己说过的话,男主角则否认自己在雪崩中逃跑的事实,这让女主角大吃一惊且失望至极,而在四人都十分尴尬的时刻,餐厅中突然响起的《生日歌》成功救场,但男女主角间的危机再次升级。
    
    在第二场戏中,男女主角的朋友,离异的Mats带着二十岁的新女友来跟他们汇合,这次的聚会地点是在酒店房间这一私密空间,他们的关系更亲密。绝望和需要他人道德评判支持的女主角再次叙述雪崩经过,悬念再达高潮,男主角也再次否认逃跑事实,无奈手机中的视频成为绝佳证据,使男主角不得不承认。庆幸的是,导演此处并未使用极端方法,换句话说,导演并没有将男性一棒子打死,我们试想下,如果导演将情节设置为男主角将这段视频删除,销毁这一证据呢,被逼急的女主角会让两个孩子出来指认他们的父亲或者所幸带着孩子一走了之?如果真这样,影片又将落入戏剧冲突极强的狗血情节伦理剧的窠臼当中。导演想更接近中产阶级家庭的真实生活状态,也是现实生活中多数成年人会选择的务实方式,那就是假装忘记发生的一切,继续将错就错维持现状,这也暗示着两人的关系会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正如男主角一直联系不到妻子时情节的再次反转,这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在这次聊天中,儿子的玩具飞碟再次成功化解成人世界的尴尬与无奈,男主角借机离开陪在儿子身边,朋友Mats试图安慰女主角,无意中也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正如两人离开后他的年轻女友所说,抛下妻儿的他和男主角是同一类男人,而自己肯定会是和女主角一样的合格母亲,导演成功将讨论范围延伸到男女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男人和女人在社会和婚姻中如何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犯规的男性是否总会得到母性的包容和原谅?当男主角作戏一般抱头痛哭时,作为观众的我们和女主角一样哭笑不得,不知所措,不得不承认,这也是生活多数时候给我们的感受。
    
    片中一前一后两处完全被大雪笼罩的镜头完成了影片结构上的绝妙呼应,导演用不可见衬托出某种明见。第一次,是雪崩突袭正在餐厅用餐的四口之家,随着大雪的逼近,能见度越来越低,在完全不可见之前,我们看到男主角跑出画面,女主角蹲下抱住两个孩子,在这20多秒的停滞镜头中,男主角成为不在场的、消失的男人。我们只能看到白茫茫一片,但人物的心理状态不言自明,随着大雪慢慢散开,能见度逐渐提高,再次回到桌前的男主角瞬间变成一位失职的丈夫/父亲。第二次,是四人离开前最后一次滑雪那场戏,这次是女主角突然消失在大雪中,30多秒的“看不见”镜头中导演通过孩子们的叫喊声完成叙事,直到男女主角的声音出现,父亲将母亲“救”回来,这场戏的刻意程度让它显得更像是一场有意为之的,帮父亲重塑在孩子们心目中形象的表演,在孩子们看来,父亲的失职及父母的关系均得以弥补。
    
    影片结尾也耐人寻味,导演再次将矛头指向所有人,当面对会威胁到自身安全的情况时,我们的本能反应就是自救,正如在大巴上大声指责司机的女主角强烈要求下车一样,我们无法信任任何可能威胁到我们自身安全的他者,此时每个人的表现都如同可怜的男主角,求生的本能让自私的本性变得赤裸。唯一不下车的乘客,正是那位不同寻常的女人/母亲,她始终是“犯规者”。

     

 6 )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想写短评,140字竟然装不下。
作为女人,反而更能体会男人的无奈和抓狂“明明是生理本能,凭什么要怪到我头上?你们女人母爱爆发,就要我也母爱泛滥?”无辜,大喊和撒泼痛哭总算发泄了一大半。“本可以一笑了之的事一定要严肃电影的一大半,这样真的好玩吗?我现在心里很难过,可是还能做什么弥补吗!什么都做不了!”终于,最后女人从大巴上嚷嚷着要下车,心理平衡了。
人生有很多不爽的时刻,明明很饿想吃很多,却被问说“这么多还吃不饱阿?”艹,就是吃不饱,就是想吃怎么样!小时候明明答应我要带我出去玩,接了一个电话就把我放一边。之后就算再怎么弥补还是无法改变那个事实“你就是食言了!”对别人还好,脾气有处可施,如果犯错是自己,真要阿弥陀佛了。
大胡子先生演得很好,他的一切都让人感到很舒服,该调解的时候调解,该发泄的时候发泄,该冲动的时候冲动,该温和有序的时候温和有序(帅极了最后他站出来维持秩序的样子,发誓下次遇上这种情况要向他学习。)

 短评

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毛泽东

8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事件在两人内部无法解决,女人便会试图向外界寻求助力。已发生过的无法当做幻觉,男人抵赖,女人势必要咄咄逼问。他的一再否认,激发了她的一再确认。结尾处女人抛夫弃子逃下大巴,使本已岌岌可危面临崩坍的婚姻重又回归了荒谬的平衡。男人抽了颗小烟,知道这件事总算彼此扯平,可以过去了。年度佳作!

11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婚姻题材真是越掘越有深度,很难想象鲁本·奥斯特伦德将这种婚姻问题推向普遍化,甚至超越婚姻关系讲述普遍问题的能力。可以与《消失的爱人》《爱的就是你》合称“2014婚姻暗黑三部曲”!固定式镜头的安稳肃穆感,冰雪世界的冷清美丽,都是印象深刻的地方。

14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我任然相信爱情!我任然憧憬爱情

17分钟前
  • 咿呀咿
  • 推荐

很有深度的一部片

22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中产阶级的玻璃心啊,如果我是女主,就两人独处时直接问他:“你刚才为毛要跑”,让他解释不就完了。非要两次都当着朋友,突然把男人逼的下不了台,朋友也搞的无比尴尬。这两人的情商都低的惊人,居然还能维持十几年的婚姻,也是醉了。

25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我也是我本能的受害者”。

28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影片不错,加一星给剧情的深度

31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爸跑跑

35分钟前
  • 绿豆酥
  • 推荐

剧作致胜之作:布局精巧、细节精准、对白精妙。影片中的家庭关系或夫妻关系,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极具参考价值——同样的遭遇或处境,早已经存在于你我之间,只是还没有被“一件小事”引发而已。当托马斯崩溃的时候,我有一种梦魇附身之感,而男性的自私和女性的隐忍,同样带给我切身的体会。

39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突然觉得不要结婚比较好

44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还行

想到奇葩说的一期辩题

48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中产阶级寓言故事。无产阶级乐呵呵的旁观

5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中产阶级的婚姻危机

55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电影就不必细看.....

60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5/10。屁大点事折腾了两小时,节奏慢的接受不了。婚姻没有那么浅。可以赞美为“以小见大”,也可以批评为“匠气”。

1小时前
  • 乍暖
  • 较差

尽管最终躲过了雪崩,但这一家人的关系却出现了巨大的裂痕。托马斯究竟怎么样才能挽回妻子的心,并且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重塑他的威信

1小时前
  • (๑⁼̴̀д⁼̴́๑)
  • 推荐

逗我

1小时前
  • .
  • 较差

去年的FFF团大作实在太多了,这部更是黑得不动声色,什么家庭体系,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总会被以形形色色的方式舍弃或破坏掉,几处危机时不同反应带来的aftermath以及不同观影者占据道德制高点时所获得的快感都暴露着我们的本质缺陷。片尾太带劲了。

1小时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北欧式冷冰冰的小片,探讨了一个杀人不见血的话题,让所有人都跟着它一起反省,男女对于亲情关系之别,最后却让人哭笑不得。剧作非常的工整,优点是主题的绝妙,导演还一直用维瓦尔第的G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夏”来制造故事的仪式感,对于中产阶级的故事,古典音乐总是万能的灵药。★★★★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