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孤儿

HD

主演:金靖承,候云箫,刘芷含,是之,马忠山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武林孤儿 剧照 NO.1武林孤儿 剧照 NO.2武林孤儿 剧照 NO.3武林孤儿 剧照 NO.4武林孤儿 剧照 NO.5武林孤儿 剧照 NO.6武林孤儿 剧照 NO.13武林孤儿 剧照 NO.14武林孤儿 剧照 NO.15武林孤儿 剧照 NO.16武林孤儿 剧照 NO.17武林孤儿 剧照 NO.18武林孤儿 剧照 NO.19武林孤儿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那些对世界有所思考的人,绝大部分都无法鲜衣怒马,也在平凡的世界过普通人的生活

导演借《武林孤儿》这部电影里封闭的武术学校,映射了这个由虚假故事构建的社会,世界。尽管拍摄手法不够成熟,也没有写出一个精彩万分,引人入胜的故事,但这不就是我们的世界吗?不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真实生活吗?世界上有多少人的一生是鲜衣怒马,激情澎湃的,又有多少人是在平凡的世界普普通通,毫无意义的活过消失。

就像电影里的老师陆有鸿,学生张萃山一样,他们对世界多思考认识一下,知道世界的多样性,越发现自己不属于武术的世界,就越痛苦,越无法融入周围的世界,永远无法像学校主任,校长,校长儿子,新来的教师一样圆滑,融入周围的环境,或是校医一样左右逢源,雨露均沾,因为他们无法逃离现实,也不被周围人所接受。世界上绝大多数思考的人,确实碌碌无为,但推动世界发展前进的,一定是思考世界的那群人。

而你是否有跟我一样的感觉,我们为什么喜欢去了解和思考那些冷僻的声音人群和看法观点,因为思考一切使我们理解别人与自己,认识社会与人生。但我们也恨思考,它让我们太明白了,更认识世界,却没法摆脱困境。我们思考,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期待,对现状还不满足,还希望这个世界变的更好,如果有一天我们什么都不去想了,那证明我们已经对一切感到绝望了。

 2 ) 鲶鱼游出天地

虽然导演不红 票房不高 但我看到了导演的才华 !!!首先是这个选题 90年代中国内地武校 它其实是时代变革的一个缩影那个似封闭又似若隐若知外界的天在改变其次 它的画面感 画质我好喜欢哈哈哈 录音机放的声音也很好听 再次 很多小细节很有意思 truth会被处死 鲶鱼的比喻 浪荡子随地吐唾沫 胖厨子是这学校唯一的好 那船面上回家的幻想 以及那个葬礼 祭奠的又是谁呢 主任倒下的话筒 整部电影有两个演员特别出色 张萃山长得太适合这角色了 他看似懦弱 其实很勇敢。陆有鸿的木讷但又天真 他最后到底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态离开的呢? 学生们当着他面丢纸团砸小男主时真的让我太难过了 这仿佛就像是这部电影 在目前的国产电影市场上一样 那个浪荡子的角色也很有意思 但是我觉得他可以刻画更深一些 总之这部电影不好拍 每个人物都有它的实际身份象征 有些细节交待如果能再抓住一下会更好 可能很短暂 他在这里待的时间 可是就这样离开了似乎又让我觉得有些唏嘘 男主骑车离开时是笑着的 尴尬的是 即便离开了那个一方武校 (那个出来的门很像监狱啊话说开头老头出来的地方也是监狱?电影最后的立春 火车上那个举着玩具枪的小孩与其无礼的母亲 可能给了我们又更多的深思 我喜欢小城故事 但是这部电影绝对不是某个小城 张萃山的每次逃跑都让我欢呼 虽然我们知道也许前路是无路的 但我们还是会选择跑 或许他有一天真的能学会游泳呢?能畅快地游回到他的世界 那些泡泡啊 那个武侠故事 那首点的歌 那个单纯的又其实很聪明的陆有鸿。我喜欢这部电影 谢谢导演 让我在今年这个特殊寒假 在家看到了这部超出我很多预想的电影

 3 ) 失意者的避难所,清醒者的牢笼

止戈武校,失意者的避难所,清醒者的牢笼。

不难看出,这所武校就是我们的社会。

失意的人麻木逃避,而违反大众意愿的清醒者成了异类。

他们表面上是对立的,而实际上,他们只是一块生锈的硬币上的两面。

导演讽刺的是这个社会,也是观影的我们,也是导演自己。

影片有许多有趣的次要人物和环境人物,有几个情节点加入这些人物而产生的一种黑色幽默,非常有趣,只是略显青涩和生硬。

同时有几个次要人物,似乎变成了影片中的报纸风筝,人物所带的符号纸片化,过于轻薄,失去某种质感。

最不喜欢的地方,是整个影片前后的脱节。

小男孩这条叙事线和语文老师这条叙事线相互之间是孤立的、割裂的,两者在叙事上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合,导致有种前后脱节的割裂感。

这两者,就单个镜头的戏剧性来说确实是特别充实和到位的,但一场戏下来,却让人感觉并非是一个整体,主次凌乱,成了一个个脱节的片段。无论是剧情还是情绪。

以至于会出现小男孩是主人公的错觉,尔后又会认为对语文老师的着墨是否过浓。

影片给人的感觉不是双主人公,也不是单个主人公,而是两个主人公的混乱交替。如果主人公是语文老师的话,那么影片前半部分对小男孩这条叙事线的视觉造型呈现上是否应该有所调整呢。对小男孩的人物刻画和情节描写应该是要服务于影片整体的叙事内容,从而去设计的视听语言。

这不禁让人怀疑,导演自己的想法是否是模棱两可而摇摆不定的,是否过于贪心而失去对影片完整感的把控?

 4 ) 一部十分用心的文艺电影

除了是第一届青葱的前五强,其他的头衔很难吸引我去看这部电影,当然会带着这种眼镜去看,但是看完我不得不说,这个电影真的非常好看。

首先,这个电影提供了一个我们通常情况下难以见到的“武林”世界。导演把这个故事放在了武校,一方面是源于自身经历,使故事的可信度更高。其二是为我们也提供了一个窥探视角,一睹内里之精彩。但是导演一定没有海上渔船生活的经历,我作为外行人也能看出,这一个情节非常硬,除了衔接上“游泳”的情景之外,没有任何海上生活的阅历感,只是作为一种幻想,一种内心热忱的展现。这一点若是更深入的进入生活化,就会显得更加真实了。

电影里一直提到“鲶鱼效应”。对于主任来说,或许陆有鸿达到了,但实际上,小潘老师才是这里真正融入的那条鲶鱼。编剧里在描绘这两个角色时,给予了充分的对比效果,从初入场的小潘给人感觉亲切外,此后再没有任何能让人亲近的感觉。反而是一种鲶鱼的圆润。刚开始,会让人误以为是另一个陆有鸿,但实际上,小潘比陆有鸿更机灵,他在英语课堂上讲段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将生活融入了课堂。反倒是陆有鸿的两次举例显得很生涩,一是讲游虎教练与手枪的关系,招致一拳。二是蝙蝠侠的故事,没有引起共鸣(只有张萃山理解到了这个点,微微一笑),让陆有鸿倍感受挫。这些点都能让人深刻理解故事中的点,明显的对比思维,让故事情节得到极大强烈的冲突,增强故事里的戏剧效果。

除此之外,电影里的风筝一戏,让我印象颇深。江秦这个角色身上有极强的两面性。生活中,他是一个失败者,除了和陆老师聊会天之外,其他时间就是在武校瞎混。直至捡到被隼扯掉的风筝后,又恢复了生活的动力,特别是他房间里有各种新潮的海报,再联想到他飘然的长发,很有可能是一个被现实生活打垮的文艺青年(这一点和安澜医生有异曲同工之处)。他用迈克尔杰克逊的海报补好的风筝,却又一次被父亲的隼折落。可这一次,似乎意味着父亲开始急转直下了,当失去隼后,武校似乎走向了落寞。陆老师看见了校长的自私(迁怒学生,体罚),转而正面面对校长,似乎陆老师站了上风。此后,张萃山背诵《木兰辞》一戏,更是进入全片的高潮段落,陆老师面对这一群学生,说了发自肺腑的话,原意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可却被窗外听课的江秦打倒,这一点又恰巧和校长的迁怒一戏形成了绝妙对比,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同样的,电影里有若干值得回味的细节,都能看出黄璜作为一个编剧极强的叙事功底。作为叙事里常用的寓事于物、寓景于情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例如,香烟和口香糖在一起食用,能带出别有一番味道,这二者虽“香”但却是极反之物,口香糖是外在的神清气爽,香烟却象征了内在的颓废,颇有一种内外发力之功效。此外,陆老师发现王处一数学优异却为了融入同学里,故事擦掉正确答案的做法,也暗示了王处一和张萃山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从传统意义上说,这两人都是学习优异者,但为了成为鲶鱼,王处一在极力融入这个团体,相对应的则是张萃山在不停的疏离这个团体,以致于王处一不停的用“纸团”发泄内心的不满,在表现上形成了内心矛盾综合的统一。这一点设计十分巧妙,值得赞赏。

另外,这部电影的标准化同样值得关注,影片分为秋分(2分钟)、寒露(31分钟)、霜降(53分钟)、立冬(1小时14分钟)、立春(1小时49分钟),几乎是每半小时一个小高潮,使整体故事的节奏更加契合,达到叙事与节奏的同一性。这样的方式,在别的电影里很少见,值得学习。

除了以上的优点,我个人以为,张萃山这个角色的脸谱化过于严重。导演为了凸显这个角色的异处,在表述时,用了大量笔墨展现他的怪异,但事实上,这个角色本身有着自己的优点,却总是被大家否定,以致于导演过分展现了差异,那么,这一点在我看来似乎有失偏颇。

总体来说,能在影院公映这么一部用心的电影,实属不易,希望导演可以不忘初心,更多的导演出像这部电影一样动心、动情的好作品。期待你取得更大的成功。

 5 ) 张翠山不丑,我觉得他蛮可爱

感觉评分太低了。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了这部电影的预告,就一直很想看。今天专门充了某平台的会员,就是为了看这部《武林孤儿》。

看的时候,老有弹幕评论“看到张翠山就想打他。”或者“这个语文老师真是个娘炮!”

哼!没有共情心理的人,关了弹幕继续看!

看了一些评论,大家说的比较大,我更多的关注点,其实在主角身上,他的情绪,他的行为,他的反应。 在学校里,如果你不随大流,你就是个异类,你就是“焦点”。大家会嘲笑你,在背后说你坏话。作为一个敏感的女孩儿,我从小到大做了很多讨好别人的事,经常让自己难受,但是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明明可以改变的,但是因为怕成为异类,我并不敢反抗。就像王处一,把写好的数学答案擦掉。所以我觉得张翠山其实很厉害,他做到了我做不到的,他有勇气去反抗,虽然他改变不了。

说来惭愧,我到现在依然不敢反抗。

有鸿推着自行车离开时,张翠山一边望着他,一边打拳,手臂胡乱笔画,毫无力气,像一个溺水的人放弃了挣扎。看着让人心疼,他真的待不下去了。导演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张翠山最后到底是学会了游泳,还是溺水,不得而知

新来的英语老师是从师范学院毕业的,骑着比有鸿的二八贵很多的赛车,一口气骑到山顶不费劲那种。最后,他代替了有鸿的位置,和校长儿子相谈甚欢,而有鸿成了之前走掉的数学老师,头也不回。

我初入职的时候,做某些工作经常会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同一个科室的姐姐有天好心把我拉到一旁,说我太扎眼,同事会不喜欢,太过于创新,领导会觉得你不乖。我默默点头,嘴里不停道谢。我现在的工作,很稳定,家里人都很满意,但是对于个人成长,几乎没有。总之,就是你老老实实,听话,让你干嘛你干嘛就好。我虽然不情不愿,但是还是遵循这里的法则,沦为平庸,虽然不甘心,但也不敢改变。我确实蛮怂的哈,但是这也是我的处事方法啦,所以张翠山和有鸿真的很勇敢!我甚至连逃跑都怂的不行。

今年新来了一个男大学生,我俩学校都还不错吧,他的稍微好点,家里也比我富裕,工作能力也在我之上,我就像电影里的有鸿一样,偷偷听课,学习别人,但是效果哈哈哈,比有鸿要好点。

写到最后有点不知道自己在说啥,也算是一种宣泄吧。因为不善言辞,我看电影从来不怎么评论,因为翻来覆去脑中只有几个字,好看和不好看。虽然给不了专业的评价,但是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好看!知道在这世上有和自己类似情绪的人真的还蛮能给我安慰的。

虽然不懂电影,但是在看的时候认为某些镜头的处理上好像还差了那么一丢丢味道,让我觉得有点生硬,导演加油啊,期待你的下一个作品。

最后,黑板报上竟然有一拳超人哈哈哈,可爱

 6 ) 《武林孤儿》:武术班的秋天

题外话:

知道这一部电影是因为在去年的《认识电影》选修课那里听老师提起过。老师和导演有交情,请了一周假,应该是去东京电影节了,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回来和我们推荐,于是就记下了。过了整整一年,瞧见了这部电影的定档预告,就心心念念地想去看。学校组织去河南实习两天,只有等到今天才买。整个北京就剩下两场,一场早上11点的,一场晚上11点的,都是没听过的电影院,和朋友去了第一场,整个厅只有3个人。

周四晚上我就看过票,首映当天还是有不少场次的,常去的那家天幕新彩云(离北电很近)晚上7点那场甚至是满座。几乎零宣传的电影还这么上座,那说明导演的影响力很强了。

后来一翻评论,发现我在去年就关注过这个导演,原因是他“拍”过一部《西北风云》(他甚至想放弃署名权),导演本人写了文章交代了这部豆瓣3.6分的电影是如何造就的:粗劣的制片方贪墨资金导致拍摄中断,最终只能用半成品影像硬生生剪出一个稍微能看的故事,被赶上了银幕。当时我读了好几遍这篇文章,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了解到现在中国电影行业的乱象,我深深地同情他的遭遇,我想他或许几年内都不会有电影上映了吧。

看完电影之后,我去翻影评发现导演本人也写了一篇纪念文章,说这部电影是他的“本命”(他也有被家人送去武校的经历),这才发现我原来关注过他。再去把他之前那篇文章翻出来看,发现文章末尾的P.S.里提到过,他的手里还有一部文艺片叫《武林孤儿》。有那么一瞬间,感觉自己和导演挺有缘的。

正文

影片故事背景被设定在90年代末中国内陆小县城的一个武校(时间其实是含混的,我们放到后面再说),市民尚武、学生习武为业,校长管制严格,其中有一个被孤立的少年张萃山,他对武术毫无兴趣,却被家人送来武校寄人篱下,他对文化知识十分渴求,却因此被同学们歧视欺负。有一天,武校换来了一个新的语文老师陆有鸿,他的出现像一条鲶鱼似的,激活了武校里的许多事情。

首先从选材到风格,这部影片都显得非常有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的特点,尤其是片里还出现过《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海报。聚焦小人物,展现大社会,介乎现实与寓言之间;摄影构图与打光占非常重要的位置,多数是精心考量过的,片中主要体现在正面和90度侧面构图,比较“舞台化”的调度;会穿插有比较明显但不突兀的主观镜头或想象场景,经常会用慢镜头标识出来以防叙事混乱。大概因为导演受到这一批前辈的教导较多,尤其是读了谢飞导演的研究生。

但在这种风格的基础上,导演有非常多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在剧本层面上做了一个“自传体”或“元编剧”的尝试,虽然不是主要剧情(只是作为每一幕开场时的定场戏出现),但却非常有效地用虚实交织丰富了剧本的深度,完成一次从“武校”到“武林”的跃进。镜头不少地方都显得琐碎散漫,几乎全是由小情节堆砌而成的,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推动剧情发展,剧力很分散,直到最后一幕才逐渐形成合力。虽然比较琐细,但是每个镜头的出现都是由根据或是有伏笔的,“成对”出现完成呼应,成为这部电影比较主要的观影兴趣所在。另外还有一些迷影梗,比如邵氏的拉焦、《一代宗师》、《跛豪》(片中有一个跛子)、《堕落天使》以及金庸武侠的人名。

影片的架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放牛班的春天》,亦或是《孩子王》:怀才不遇的老师来到偏远地区教孩子们走上人生的正轨由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就是一次双赢,同时管理层一定是蛮不讲理的被反抗的对象。《武林孤儿》乍看之下很像是这类故事,但是导演做了两个比较重要的解构。一则是场景上的,在武校学习文化课是被歧视的,会被认为是学武不力、不务正业,这就让“知识”一反常态成为不被重视甚至是被敌视的东西,也就让“老师”不再被尊重了,新来的老师与学生无法达成一种合理沟通的关系,反而是互相嫌弃。另一则是人物上的,就是这个新老师陆有鸿,他没上过师范,全是依靠自学,被叔父(武校的文化课主任)提携到这里来混口饭吃,迂腐穷酸的性格在武校的环境里显得更加别扭,在学校受尽冷嘲热讽而又不知变通,却又始终怀揣着一种天真到幼稚的所谓诗意,轻易地向四处宣扬这种向往——自然是没有人理解他的,他又无处发泄与沟通,只能憋闷得更加迂腐穷酸。没有《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动之以情,也没有《孩子王》中的晓之以理,师生之间始终存在着难以消除的矛盾,维持着这一切的反而是所谓的“高压统治”,明确了身份等级低位巩固着秩序,另外就是张萃山(以下称“小山”)。

小山在武校是一个另类存在,他的父母因打渔常年行船,而他却不会游泳,因此被送入武校,他完全无心学习武术,对文化课非常感兴趣,于是成为了校内同学欺凌的对象,他不止一次地想要逃跑,却都被抓了回来。陆有鸿的出现让小山头一次有了上课的动力,而有小山这样的学生在,哪怕只有一个,也让陆有鸿感到宽慰。二人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共鸣,属于“闯入者”“零余者”的共鸣。于是主线故事是建构在他们二人身上的,矛盾的爆发也是由小山完成的。

导演对这二人的形象处理得非常到位,尤其陆有鸿非常立体(演员很赞),武校中的其他人物则略显扁平,比如校长只是作为最高权威的象征,教练游虎尚武抑文、恃强凌弱大概是武校出身,陆主任城府很深一心上进,学校里惟一的女性校医安澜躲在这里享受爱戴。或许与陆有鸿真正有交情的是校长的儿子江秦,他本是省散打冠军,但因一次意外断了腿之后就成为学校里的浪荡子,他或许是最“自由”的一个人,因此便也与陆有鸿、与学生产生了一些交集。

影片的基调是黑色幽默的,在这里这个“黑色幽默”的定义远比“用喜剧的方式展现悲剧”要广,或许用“反类型”要更为合适,同时夹杂着些许“诗意”在其中。影片是没有明确地指出二元对立的,导演并没有努力刻画矛盾,小情节叙事的形式也消解了尖锐的部分。于是这些琐碎散漫的镜头没有了驱动剧情的目标,变成了没有明确“所指物”的“能指”,也就解放了它们本身的意涵,这或许是最“文艺”(“黑色”)的地方。在这种语境下,一些在叙事层面上不合理的段落就变得可以原谅了,甚至增添了一种可阐发的空间,比如最重要的时间背景:影片中出现的流行语,老师讲的蝙蝠侠笑话,口中的“信息时代”“科技时代”等,在九十年代末其实是不存在的(他手里还拿的是收音机呢),这或许能与现在的社会相勾连起来。校医安澜是一个人尽可夫的“高人”,陆有鸿生活在与她私奔逃离的幻想中,于是导演给频繁给他们使用“爱情偶像剧”的伎俩,很是讽刺。还有一个蒙太奇段落,把武校里的所有主要人物都串了起来,并不知道有什么目的,或许只是想告诉你,在这个看似寓言式的武校牢笼里,生活着不同的活人。

如果硬要说影片的中心矛盾的话,其实是对武术、武学、武侠、武林的理解上。在陆有鸿的心目中,习武之人有信仰,行侠仗义、止戈平事,有着自己的一套武学思想,身心兼修。但是武校是以那些功夫巨星来劝导(忽悠)孩子们努力训练,追求功名,而丝毫没有潜心修行的意思——当然了,这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幻想遭遇现实铁壁的时候,这种碰壁最后催化出的是陆有鸿与小山的身份共鸣,和对这个学校、学校的价值观的憎恨。于是在小山再一次被全班欺凌时,陆有鸿震怒拍案,大声地呵斥学生:“你们学武有什么用!真以为你们能当李小龙啊?”他要用他知道的现实,去粉碎他们的梦想,完成自己的报复。最后他被在门口旁听的江秦进来一拳打翻在地,他再也无法在这个学校待下去了。

这个武校甚至是武术的生存问题,最终变成了人际关系问题,这样的环境着实是要逃离的。陆有鸿因为自己无力改变的失败而退出了,而小山则是成功地逃脱了。像是《四百击》里的安东尼一样,一路奔跑来到水边,只是这一次他没有被定格所困住,小山径直地走进了水中,任由水没过他的头。最后他应该是学会了游泳,因为他在立春的时候为老师点了一首歌。

陆有鸿也确实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用他的笔写下了一个武侠故事,一个执著于武学追求的高手一路过招,来到止戈武校,把校长打进了救护车,大笑着离开。这是“武林”对“武校”的一次报复,但这依然是一次知识分子理想,现实中是孩子们唾弃校长、游虎继续管着孩子们训练、安澜因为环境变动不知所措、江秦被迫接班也不知所措,只有陆主任露出了阴险的笑意。

导演的这部片子,似乎时时刻刻都是这样先理想再现实,我仿佛能看见他修改与自嘲,所以我觉得这是一部十分真诚的作品,一部能看出模具和泥胎的质朴的精致作品。所以总是这部电影称不上“好看”,我依然很喜欢。

散场出门的时候,一个清洁工阿姨问我跟我朋友:“那孩子最后死了吗?”——原来还有一个观众呢——“不一定,他也许学会了游泳。”我们这样回答她。然后我们一路聊着这部片子回到了学校。

P.S.黄璜导演写的两篇文章链接如下:

//movie.douban.com/review/9294376/

//movie.douban.com/review/10642542/

 短评

非常棒的电影,导演黄璜自己编剧、剪辑,大量隐喻:隼、鲶鱼、风筝等。针砭时弊,黑色幽默,电影批判极权主义,明明是现实残酷的题材,却又透着股浪漫诗意。希望导演能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努力下去。

5分钟前
  • 繁花将尽
  • 推荐

7分还是可以有。拍得如此第五代也是意外,(冷笑话版第五代?)黑是够黑,了解战狼国可以从这部片开始…写得这么战狼国也是够大胆的…用了这么多名字给金庸钱了吗?头两幕太慢了,不过男主还是蛮棒的

7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2021年第一次来影院观影,感觉好幸福啊,舒适的温度、座椅、大银幕和音响 #电影资料馆(小西天)

11分钟前
  • 人余🌈
  • 还行

中国的教育永远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正因为如此,止戈武校这一对厌恶习武的师徒才如鸡立鹤群般珍贵。黑色幽默的剧本,细节有待再打磨,但导演确实是有才华的。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三星半 很学院 很导演系 沉溺于自我表达让我为之感动 不过作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无奈笑 了解其源让人心酸)导演处女作 剧作上着实散 多处仿佛凑戏 时代感模糊 喜欢导演的个人趣味 女主角被拍得蛮好看 蝙蝠侠黄璜师哥赛高! 期待下一部作品

19分钟前
  • 拉不儿搜
  • 推荐

一部中国河南农村武校低配版的《四百击》。

24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还行

金庸书没少读,周星驰的作品也没少看。充满暗喻与戏谑,新人导演野心可窥。缺点是不会做减法,整体繁杂了一些。听见丁薇与艾敬,导演歌品不俗。

28分钟前
  • 王绛绿
  • 还行

有一些恶趣味,有一点意思,有一些暗喻,有一点儿飞,仅此而已。

30分钟前
  • CobraCB
  • 还行

我的电影学院在读研究生黄璜的真正处女长片。能做到有内容(对反智、极权、封闭的寓言式的批判)、有风格(写实与幻想、戏虐及诗意混杂)对个青年电影人来说是不容易的,虽青涩、简陋处不少,已属难能可贵。老师夸学生,仅为鼓励。

33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节奏有点慢,倔强中看不到狰狞。

35分钟前
  • 刺目
  • 还行

在东京电影节上,一个香港小哥说从来没看过这样的中国电影。有点飞,有观影门槛。但是很好。

37分钟前
  • 如喵
  • 力荐

是部被低估的片子 武校只是背设而已 留白做得不错 剧情看得到金基德和库斯图里卡的影子 云在青天水在瓶 春夏秋冬又一春

40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拍得不错,立意狭隘,这么多非主流圈子,多元化发展,怎么学武就没用了?各行各业都有人成才,怎么都非得往科技圈子凑了?影片里隐射的并不是大范围的现象,我瓣评论里总有些别有居心的人硬往国事上扯,什么叫“通过本片了解战狼国”,那怎么不说“通过《小丑》了解美国”呢?

44分钟前
  • 轻风羽
  • 还行

很有趣很有想法的电影,学院派的学生作业就应该有的样子。塔沟武校被作为一个集权控制的垄断的小社会形态展示,讽刺而幽默,有不成问题的问题的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才会被东京电影节青睐吧?没给五星,是因为还有可以更精致的空间。总之很有看头,非常现代性。里面两位老头雨中比武的段落,非常一代宗师,但是其他比武有点尬,导演也很巧妙的拉远来掩盖,赌这个导演日后必有所成吧

45分钟前
  • 松间照
  • 推荐

鲶鱼被当成锦鲤,鹰隼被当成鸡肉,说出真相就会被处死,入了武校就会变孤独。陆有鸿看不懂数学老师离去的背影,看不透浴室帘幕背后的风景,学不会师范教的段子,挡不住学生扔的纸团。这武校是某些男人的桃花源,个别女人的庇护所,却是他扯不到风中的线,吸不到肺里的烟。逃出这里,何方有止戈的世界。

4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营造一个虚假的乡村环境更像是一个为导演荒诞剧搭设的乡村舞台。不真切的内容导致不真切的表演,带了更多拧巴做作,好在每次都是在最尴尬的时候结束了这场戏。关系社会,异类受到排挤的校园暴力,集权统治与类似老师校长宫廷斗争,留守儿童等等涵盖太多社会问题,直白而有点到为止,一切更像是导演想要的组成的诗中意象罢了。不过我觉得呈现最好的还是所有人的无能为力,既是校长被打倒了,下一个接成人阿斗也会采取同样策略。

48分钟前
  • 非灰
  • 还行

不是结果有改变就是正确,以极端的思想压制另一种极端思想,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觉得导演最厉害的是他想批判的东西有些就是他“本人”,一边展示新来英语老师愚昧的教育观,一边异曲同工似的在电影里东拼西凑些单纯为了提高观众兴致的无关桥段(比如爆低俗脏话和换座),我只能理解成在自嘲自己的电影价值观。

52分钟前
  • XX
  • 较差

我干了,您随意

53分钟前
  • H2
  • 力荐

#资料馆留影#没抱多大期待,却是意外惊喜之作。寓言体的结构,四季串联起的章节,不是乡土版《死亡诗社》,也不是《驴得水》或者《孩子王》,只是一出滑稽荒诞的黑色幽默故事(更接近纪录片?),浮光掠影匆匆一瞥。个中隐喻是不言自明的。这个止戈武校或可视为社会的一个缩影,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上至威权的校长,下至厨子,校医,体育老师,以及“屡教不改”的学生,全都有浓浓的生活底色与真实原型。这些画面全都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单纯文青串联起来,也形成了比对与笑料来源。早早看完《被涂污的鸟》再看本片,更能心平气和接受这种“心理折磨”了。在闭塞环境里,与众不同的确是个问题,却不是逃避的理由(结尾减分,无法接受,放孩子一条生路)。话说都什么年代了还练武?眼睛擦亮一点,学好文化知识长点脑子才是正理。ps,语文老师演的忒好了!

56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如果不是选修课老师提到,估计我不会来看包场。小情节堆砌成的电影,剧力全被建构在最后半小时,虽然捉襟见肘的地方不少,但好歹都圆回来扣上了。寓言体故事很容易纯被二元对立驱动着进行批判,但这一部用别扭与散碎完成了一次消解,使电影回到了一种含混状态:有讽刺、有自指、有虚实——这才是真正消除“极权”的地方。看完让人很想说点什么——可惜能说的东西不多。视听想法想起一出是一出的,但多数都还有意思,定场戏对邵氏和《一代宗师》的致敬,最后又复刻了《四百击》,只不过这次的小山走进了水中。可惜我不是武侠迷,金庸梗如果不是朋友提醒都反应不过来。

58分钟前
  • Dear Cosmo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