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人类

HD中字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为了全人类 剧照 NO.1为了全人类 剧照 NO.2为了全人类 剧照 NO.3为了全人类 剧照 NO.4为了全人类 剧照 NO.5为了全人类 剧照 NO.6为了全人类 剧照 NO.13为了全人类 剧照 NO.14为了全人类 剧照 NO.15为了全人类 剧照 NO.16为了全人类 剧照 NO.17为了全人类 剧照 NO.18为了全人类 剧照 NO.19为了全人类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山巅之城

承接当年卡拉狄加的盛名,金牌编剧的作品,水准一直在线。这些年看到的少有精品之作。演员发挥出色。整体感觉渐入佳境,评分略低。 今年恰逢人类登月50周年,剧集也算是一种纪念。开篇和结尾都引用了肯尼迪演讲的片段。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because that goal will serve to organize and measure the best of our energies and skills, because that challenge is one that we are willing to accept, one we are unwilling to postpone, and one which we intend to win, and the others, too. J F Kennedy

我们决定在这十年间登上月球并实现更多梦想,并非它们轻而易举,而正是因为它们困难重重。因为这个目标将促进我们实现最佳的组织并测试我们顶尖的技术和力量,因为这个挑战我们乐于接受,因为这个挑战我们不愿推迟,因为这个挑战我们志在必得,其他的挑战也是如此。约翰. 肯尼迪

最后一集美苏宇航员一起坐在登月车里营救的画面,就是对“为了全人类” 的最佳诠释。接力棒已经传到中国了。。。

 2 ) 美国——史上最好的主旋律作品生产商(但这个剧组并不是)

(2019年12月31日更新,2019年11月初之原文保留,原标题不变)

(2019年12月31日的季终后的新评论在原文后,以分割线标出,新评论的个人拟定标题为:《美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鱼和熊掌,我全都要》)

2019年11月初原文

——“美国电影,是否是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关于这一点,我不敢妄下定论,毕竟,“好” 是一个十分主观的评价。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精良的影视作品生产商。这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强的影视工业实力,最优良的技术,最娴熟的技术团队,以及大量经验丰富的导演、演技卓越的演员。

然而更重要的是,美国也是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好的主旋律作品生产商。这一成就是否绝后,我不知道,但它确是空前的。

许多人可能认为:美国怎么可能拍主旋律电影?这不是中国特色吗?

这,就是对“主旋律”的定义偏差了。

我个人认为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指的是——“能强烈地反应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或价值观”的作品。

所以说,“主旋律”电影,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能强烈反应社会精神”的电影。

而如果以能否强烈地反应社会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作为标准,那么美国当仁不让的是世界第一,中国主旋律电影在美国主旋律电影面前,依旧图样。

因为最好的宣传就是要做得不像宣传。

美国的主旋律电影,其中的美国精神,早已融入了其电影本身,润物细无声,以至于包括我在内的许多看着美国大片长大的人,都已经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其中的许多观念。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 ,到底值不值得冒着八个人的生命危险,去搭救一个人的性命?

在《聚焦》中,天主教牧师对无数孩子性骚扰,真相,是否值得我们去揭露?

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一个起初十分排斥同志群体的艾滋病患者,应不应该成为一个为同志群体奔走的斗士?

拯救大兵瑞恩,聚焦,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美国主旋律电影中的美国精神,是自然流露的,没有刻意的口号或标语。

好比金庸小说中的剑法境界。

在《神雕侠侣》中,独孤求败的剑法,概括起来可分五个阶段——利剑、软剑、重剑、木剑、无剑

1. 利剑——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2. 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

3. 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4. 木剑——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5. 无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美国所拍的最优秀的主旋律作品,可谓已入“无剑”之境界,而中国的大多数主旋律电影,其市场表现欠佳,究其原因,或许大多是因为其境界仅达“利剑”,只适合在“弱冠前以之与群雄争锋”,还不一定打得赢。

但《为了全人类 (For All Mankind) 》这部电视剧, 显然并不是一部足够优秀的美国主旋律作品,在宣传上,它略微有些露骨了。

科幻片确实需要适当的科学幻想,但是这部电视剧为了宣扬美国精神,显然夸(cuàn)张(gǎi)了部分史实。

尤其是剧中第一集伊始,苏联人第一个登月后的讲话——

“我为我的国家和人民迈出此步,”

“I take this step for my country, for my people, “

“为马列主义制度迈出此步。“

“and for the Marxist-Leninist way of life. “

“今天我迈出了一小步,但这将是带领全人类遨游太空的一大步。”

“Knowing that today is but one small step on a journey that someday will take us all to the stars. ”

——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Алексей Архипович Леонов)

1969年6月26日于月球表面

虽说美国与苏联在冷战时期的对峙众所周知,双方也都不遗余力地想证明自己的政治制度优于对方。但是如果苏联人真的先于美国人登上月球,其发言想必也要高明的多。

这一点,我们从历史上的苏联航天海报中可见一斑

во имя мира,“In the Name of Peace” © The Memorial Museum of Cosmonautics

苏联第一张以航天为主题的宣传海报——“以和平之名” (во имя мира) 。这幅画创作于1959年,当时,Sputnik 1号的横空出世,给全世界——特别是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这位女性,实际上并非任何与航天相关的具体人物,而是整个苏联的化身——Mother Russia。她身穿象征革命政权的红色上衣和围巾,举起右手伸向月球,背后是一个奔向月球的火箭的抽象画。

而在苏联的航天宣传海报中,英雄和理想,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星辰与太空是永恒的背景。
象征“理想”的意象很丰富,例如从人类的手心当中飞天的火箭,象征地球到星际的通路;

ордись, советсеий человек, ты к звездам путь открыл с земли,“苏联人民的骄傲,你打开了从地球通往星际的通路!” 来源:russiatrek.org

1960年中期以后,也就是历史上登月竞赛白热化的时代,这种风格的海报通常都有着强烈的“想象”的印迹,抽象元素的叠加,让主题变得十分隽永。

через миры и века,“穿过世界和岁月”。Through the worlds and ages。来源NASA

确实,对于整个人类而言,那一段征途,就是一段不停地超越“不可能”的冒险与辉煌,但也有让人痛心的失败与迷茫。
当然对于苏联而言,这一切又不仅仅是“理想”。占领太空探索的高地,这是一个国家倾其所有追求的目标之一,其中浓厚的政治符号也是无处不在的。这是一段特殊历史的表象,很难用“对”或者“错”下判断。

“We were born to make the fairy tale come true!” 来源:russiatrek.org

可以肯定的是,苏联的航天宣传十分重视其对全人类的贡献。

从第一个航天器——Sputnik 1号,

到第一个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再到第一个女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

苏联一直强调着:“人类的第一个”。

假若历史上苏联真的先于美国登月,那么其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讲话,立意自然会比剧中高得多,说不定讲话开头就会采用该剧的剧名——For All Mankind.

其次,在第二集的最后,本剧展开了一个危险的剧情走向——女宇航员故事线。

为何说这个故事线危险呢?因为这段剧情很可能处理不好。结合预告片中的内容,这段剧情很可能是这样的:

一位美丽的女性白人兼NASA现役宇航员的妻子,为了在美国政府需要女宇航员的政治需求,入选了美国女宇航员选拔队,然后在选拔队开始阶段吊儿郎当,并且和她的宇航员丈夫的婚外情和他发生了很多矛盾,最后她想方设法克服了这些矛盾,成为了第一个美国女宇航员。

通常,美剧对女性角色逆袭的剧情多趋近上面这个套路,然而如果在接下来的第三集乃至后面的剧情中,本剧如果不能摆脱这种美剧女性角色的俗套,那么这就将是一个失败的主旋律作品了,至少在我看来会是这样的。

预告的女宇航员选拔训练

因为在本剧中,苏联在将第一个人类带到月球后,又将第一个女性带到了月球,正如剧中所说:这一切对全世界的女性都意义非凡。

但是女性能上太空,能登上月球,

不是因为女性应该这样,

而是因为女性可以这样。

因为“妇女能顶半边天“。

而如果该剧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流露出了:因为苏联女人登上了月球,那么美国女人也应该登上月球这种精神,我认为是违背美国引以为傲的人权价值观的。

不是女人天生就应该这样,而是因为女人生来就可以这样。

我们国家的女性成为了宇航员,

不是因为苏联让她的女性成了宇航员,所以我们也要。

而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女性可以成为宇航员,也能够成为宇航员,更能胜任宇航员!

而如果一部美国主旋律作品中,流露出了某些群体天生就应该如何如何的思想,那么它必将是一部不合格的作品。

希望编剧不要让剧情朝那样的方向发展。

但是不得不说,到目前为止,这部作品中的许多体现主旋律的技巧,中国导演和编剧们都还没掌握。

最明显的,就是潜移默化地在精神上将自己与敌人对立起来。

剧中,通过苏联人的登月讲话,该剧瞬间就塑造了一个强调国家至上,以马列主义为国家核心思想的苏联形象。并没有着墨于对苏联方面的具体描写。

而后,通过剧情的慢慢展开,一步一步地体现出美国人的正面精神。

而中国的许多曾经的主旋律电影都不太高明,这些电影往往直接在具体形象上贬低敌人,以《举起手来》、《抗日奇侠》等作品为代表的众多抗日神剧、神作就是这种手法的代言人。这些作品中的敌人仿佛都是智障或能力不健全者,在正义之师的面前只能抱头鼠窜。

要么,就是那些虽然在具体形象上塑造出了一个物质上强大的敌人,但却在精神上明显地强调自己的正义,凸显对方的邪恶,这种主旋律电影也不甚枚举,再次本人就不多(gǎn)一一列举了。

总的来说,中国的这些主旋律电影都太露骨,太直接了,不够高明,全不似这部美剧一般隐蔽。

但是,这部美剧也不是一部足够优秀的美国主旋律作品。

其原因之一,我认为,就是其塑造的敌人太扁平化了。

如果塑造的角色过于扁平化,那么这个角色便似乎总少了点什么,似乎就不那么有血有肉了。毕竟,现实中的人是复杂的,坏人不只是坏人,可能只是立场不同的人,而好人也不全是好人,也会有歹念,有自己的小算盘。

战胜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敌人,不应该比战胜了一个一根筋的敌人,更值得我们自豪吗?

一个有血有肉的敌人的死,不也应该值得我们一瞬的敬意吗?

在德国电影《我们的父辈》中,我就曾因为一个滥杀无辜的“坏人”的死,而黯然神伤,因为影片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纸片一般的形象、一个只会滥杀无辜的机器。

但是不得不说,一个片面化的敌人是最好的靶子。从古至今,数不清的各样负面新闻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我不关心你的国家是否战胜了德国法西斯,是否为全球的工人解放、妇女解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只要你的国家没有像我的国家一样“自由“,我就批判你;

我不关心你的国家是否让数亿人脱离了贫困,是否让一个饱经风霜的民族一步步走向繁荣,只要你的国家没有像我的国家一样“自由“,我就批判你;

其实,我根本就不关心你的国家,也不关心你的人民,只要你的国家和我的国家利益有冲突,我就批判你。

一个片面化的敌人,就是最好的靶子。

本文,亦是如此。

无论 For All Mankind 这部电视剧在其他方面是否优秀,只要它在某一点上不对我的胃口,我就来把它“批判”了一番。

但是,我其实更希望中国的主旋律作品,能更多地向优秀的美国主旋律作品学习。

我认为,真正的主旋律,

应该摒弃物质上的具体载体

应该让真正内在的精神呈现出来,

一切的演员,台词,都不过是这些精神的载体,

因为只有精神的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人是会死的,

但精神不会。

(当然,精神还是需要物质载体的,所以还是要有人活着)

1946年,随着一道铁幕的降下,意识形态的战争早已开始,

1991年,随着一面红旗的降下,许多人以为,意识形态的战争从此便结束了。

但是,战争并没有结束。

宣传的战争,一直进行着。

价值观的冲突,也一直没有停止。

无论你承认或不承认,

战场就在那里,

不消不散。

五十年前,苏联输在了月球,也输掉了宣传。

五十年后,我只希望,中国,不要再输了。

如果有可能,我其实真的希望能像这部电视剧的名字一样

“For All Mankind.”

为了全人类,

为了世界人民大团结,

全人类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以至天下大同。

但是,

不得不说,

今天的我看不到这些,

放眼全球,我看到的多是龙争虎斗,尔虞我诈,明争暗算。

那么,

如果没有办法“For All Mankind.”

如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终成泡影,

如果世界人民最终也无法大团结,

那么我只希望——

中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本文关于“苏联航天海报“部分的描述,引自微信公众号”苏联主义“之《苏联航天海报:当星辰大海遇到镰刀锤子》,有删改。


2019年12月31日新评论如下

标题:《美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鱼和熊掌,我全都要(看美剧For All Mankind第一季季终有感)》

前几天,我在某某影视上下载了《For all mankind》 的最后一集,并把它看完了,随着一枚巨型火箭从海中徐徐升空,掀起惊涛骇浪,这个略为科幻的场景,令我不禁期待起第二季。我其实希望这枚载荷更大的火箭,能够让第二季更加科幻,能在让这部剧的想象力飞得更远。因为目前来说,这部剧实在是拘泥于美国政治无法自拔,其中的各种议题,女权、移民、同性恋等无不是当今美国的社会热点议题。

但当时的我并没有写点什么的欲望。

但今天就不同了,今天是2019年12月31日,或者说,是21世纪10年代的最后一天。在未来,这就是历史书上的21世纪10年代末,或许这一年发生的许多在我们看来只能作茶余饭后谈资的事,如美国特朗普的总统弹劾案,英国选举的保守党大胜,中国香港骚乱等等,会被未来的历史学家们认定为是重大的历史时刻或转折点。

但在当下,这个时刻对我们普通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摸鱼的摸鱼,朋友圈里或许有许多人正在外面旅游,但是许多劳动人民还是在期盼着明天的元旦放假,然而当想到假期只有一天时,又不禁有点沮丧。

但无论如何,人总是希望自己的生活有点仪式感,俺也一样。朋友圈里的伙伴们正在跨年,或邀约着跨年,或发表着没人陪自己跨年的感慨。今天没有人约我跨年,所以我觉得不如写点东西,关于《For all mankind》。

起初,当我看到这部剧硕大的标题:《For all mankind》——为了全人类,以及前两集对美苏对抗的展示之后,我一度以为这会是一部阐述美国光荣伟大正确的电视剧,认为这部剧的主线就是美国如何在苏联率先登月后,通过自身制度的优越性,如何充分关怀社会中的各个群体并主张他们的权益,最后通过自由的人民的力量,在太空竞赛中战胜了苏联帝国主义。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直到看完第一季,我发现该剧关心的其实并不是什么月球或星辰大海,也不是什么美帝大败苏修,自由民主大胜专制独裁。

实际上,这部剧表面上披着太空竞赛的科幻外衣,背地里大谈美国当代社会政治议题。

就我粗略看来,《For all mankind》的第一季,主要有四大议题:一为女权,二为移民,三为同性恋权益,四为政府滥权。这四个议题,才是本剧第一季的四大核心内容,其他的无论是登月计划,还是美苏争霸,又或科技进步,都不过是这些议题的陪衬。

而《For all mankind》也不仅仅是把这些社会议题呈现给观众,略微细看后,我们不难发现,编剧对这四大议题有着非常明显的立场与态度的。

下面是我对剧中主要社会议题的主线剧情的概述,以及以此为根据的,我个人对编剧态度的主观臆测

1、女权议题

概述

E03——苏联女宇航员登月,美国总统迫于女权运动的压力,也希望派女性登月,但美国没有女宇航员,于是迪克(Deke Slayton)临危受命,训练女宇航员队伍,但是迪克很生气,觉得这是强行矮子里面拔将军,拔不出来几个。男宇航员爱德华鲍德温(Edward Baldwin)的妻子也厌恶这种选花瓶的行为,怒斥这种行为玷污了男性宇航员的努力。但是受训的女宇航员们还是通过努力过五关斩六将,证明了自己并非花瓶,还是有实力的,并在世界范围内收割了大量小迷妹、小粉丝。

E04——女宇航员帕蒂道尔(Patty Doyle)在训练中不幸牺牲,同时美国总统也不再那么重视女权运动了,打算砍掉女宇航员计划,但是迪克(Deke Slayton)一改开始对计划的反对,大力支持女宇航员,并先斩后奏,提前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美国第一批女宇航员,以免她们被政客砍掉。随后的训练中,女宇航员莫里科布(Molly Cobb)一开始心不在焉跟不上节奏,被人一激,说她不够优秀,无法代表美国女性登月,于是科布怒发冲冠,奋发图强,达到了要求标准,成功飞向月球。

E06——《平权修正案》获得通过,该案主要是为了实现男女平权,此案的通过是美国女性的大胜利,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编剧告诉观众,这个法案的通过,在背地里只是政治交易的结果。

E10——登月飞船失控,在绝望之中,女宇航员艾伦(Ellen)向身边的迪克(Deke Slayton)出柜,但是却并没有得到迪克的支持,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艾伦:我本以为你能懂,毕竟是你当时凭一己之力支持我们上太空

I guess I thought you would've understood. You pushed for us when no one else did

迪克:因为你们都是优异的飞行员,性别…无关紧要

Because you were good pilots. You being women ... was beside the point

艾伦:性别就是最重要的,迪克,世界在变,你则是改变的推手

It's the whole point, Deke. The world's changing. And you helped change it.

(我臆测的)编剧对女权议题的态度:

E10中的那段对话,我认为是编剧借艾伦之口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性别就是最重要(It's the whole point),纵观全剧,编剧强烈反对歧视女性,全面大力支持女性平权,鼓励女性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此外我还认为,编剧还对女权运动的激进抗争持正面态度,鼓励女性主动争取更多权力。

2、移民议题

概述

E01——墨西哥的一家人在苏联登月当天在家里看电视,墨西哥女孩艾蕾达(Aleida Rosales)染病在身却坚持看直播,她想见证历史。随后他们全家偷渡前往美国,在美国人的登月飞船飞向月球的同时,月下的墨西哥人一家也奔向美国。

E02——苏联女宇航员登月,在墨西哥女孩艾蕾达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她从此更加热爱太空。

E04——墨西哥女孩艾蕾达的老爹在NASA当清洁工,在美国第一批女航天员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带给了女儿一份珍贵的演讲稿,就是迪克(Deke Slayton)刚刚在发布会现场念的那份稿子,女儿把这份稿子收藏了起来

E06——墨西哥女孩艾蕾达在飞行控制中心的观众席上面写作业,被冯布劳恩博士的得意门生玛格(Margo Madison)慧眼识珠,二人开始有了互动。

E08——墨西哥女孩艾蕾达天资聪慧外加勤奋刻苦外加玛格的慧眼识珠,入选了一个肯尼迪数理计划,代表她有机会进入一流大学深造,但是她却不想去,似乎是为了和男朋友在一起,又似乎是担心爸爸没钱。

E09——墨西哥女孩艾蕾达(Aleida Rosales)的在NASA工作的清洁工爸爸因为把内部被扔掉的垃圾照片带出去(目前来看这些照片都是给女儿的),在被调查的时候认为有通共的嫌疑,于是被抓起来了,很可能要遣返会墨西哥,这很可能导致她的女儿从此在美国寄人篱下

E10——得知爸爸被抓的艾蕾达,也在玛格的敦促下,最终决定参加肯尼迪数理计划,选择去知识的海洋遨游深造。

(我臆测的)编剧对移民议题的态度:

剧中的移民形象完全是正面的,勤劳肯干的墨西哥老爹,天资聪慧的追梦女孩,我认为编剧是支持移民都有追逐自己梦想的权力,反对遣返移民,而且通过剧中老爹被抓,父女骨肉分离的情节来看,编剧应该尤其反对2018年-2019年间特朗普政府将非法移民的未成年子女从他们身边带走的行为。

3、同性恋议题

概述

E04——女航天员艾伦(Ellen Waverly),其实是个女同性恋,她的女朋友是航天员们经常厮混的那个酒吧的女酒保潘姆(Pam Horton),但表面上NASA的人多以为艾伦有男朋友,即同样在NASA工作的拉里(Larry Wilson),由于当时社会对同性恋非常不友好,艾伦只能和拉里装成是一对,为了避免被识破,他们两个人要在公开场合牵手,谈情说爱。

E06——阿波罗23号于发射前,在发射架上爆炸,多位地勤人员死亡,政府随即展开事故调查,由于美国政府认为是苏联克格勃特工搞的鬼,于是对NASA的内部人员也展开调查,女同性恋宇航员艾伦(Ellen Waverly)表面上的男朋友——同样的同性恋的拉里(Larry Wilson)遭到调查,艾伦和拉里需要更加小心,以免被人发现是同性恋。

E07——对内部人员的调查继续,艾伦也遭到调查员的步步紧逼,同性恋身份眼看就要藏不住了,迫于调查的压力,女同性恋艾伦被迫和男同性恋拉里结婚,以避锋芒。

E10——女航天员艾伦(从E07开始随夫姓,即 Ellen Wilson)的飞船在太空中失控,在这个绝望的时刻,她向迪克(Deke Slayton)出柜了,但是却没有得到迪克的祝福,反而被迪克怒斥会危害整个航天计划。任务的最后,迪克不幸牺牲,艾伦得以继续掩盖秘密,艾伦登月后,在受记者的采访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文辞斐然,感人肺腑,但是最后为了掩盖自己是女同性恋的,被迫说出了我爱你拉里(就是她的同婚丈夫)的违心言语,而她的老相好潘姆,此刻正在电视转播上看着她爱的人,却含泪欲滴,因为她爱的人在月球上,没有对自己表达爱意,而是说了违心的话。

(我臆测的)编剧对同性恋议题的态度:

剧中的同性恋群体处于受害者的地位,他们不能公开地表达自己性取向以及对爱人的爱意,只能被被迫隐藏,在受迫时还有做出违心的行为和举动,不难看出,编剧反对歧视LGBT人群的行为,认为任何人都有自由的爱的权力,全面大力支持LGBT人群平权,支持他们骄傲地公开自己的取向,不希望有人被迫遮遮掩掩。

4、政府滥权问题

4.1、官员腐败&官官相护

概述

E06——阿波罗23号于发射前,在发射架上爆炸,多位地勤人员死亡,政府随即展开事故调查,已经下台的老纳粹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在最终的报告中指出,是爆炸原因是因为NASA由于政治原因,将关键零部件承包给了不合格的公司,由于这些关键部件的不合格导致了火箭爆炸,总控室的玛格(Margo Madison)将这件事告诉了上司,却得知上司为了遮盖这个政治丑闻,选择隐瞒事实,于是玛格振臂高呼:“Every system is corrupt!”(每个体制都腐败透顶 / 官官相护随处可见),于是玛格以将内幕公开为要挟的筹码,当上了飞行指挥官。

(我臆测的)编剧对官员腐败&官官相护的态度:

编剧为我们揭露了一起政治腐败,但是剧中的人物又以此为要挟,达到了自己个人的目的,由此看来编剧对官员腐败问题应该不是全盘否定并恨之入骨的,编剧反对这种政治腐败的行为,但是却不反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认为在政治斗争中,可以充分利用政敌的把柄,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腐败的事情并不一定需要公开,也可能在适当是时候为我所用。

4.2、政府侵犯公民权益

概述

E06——同样是由于阿波罗23号爆炸美国政府认为是苏联克格勃特工搞的鬼,于是对NASA的内部人员展开调查,女同性恋宇航员艾伦(Ellen Waverly)表面上的男朋友——同样的同性恋的拉里(Larry Wilson)遭到调查,艾伦和拉里需要更加小心,以免被人发现是同性恋。

E07——对内部人员的调查继续,艾伦也遭到调查员的步步紧逼,同性恋身份眼看就要藏不住了,迫于调查的压力,女同性恋艾伦被迫和男同性恋拉里结婚,以避锋芒。

E09——墨西哥女孩艾蕾达(Aleida Rosales)的在NASA工作的清洁工爸爸因为把内部被扔掉的垃圾照片带出去(目前来看这些照片都是给女儿的),在被调查的时候认为有通共的嫌疑,于是被抓起来了,很可能要遣返会墨西哥,这很可能导致她的女儿从此在美国寄人篱下

(我臆测的)编剧对政府侵犯公民权益的态度:

剧中的美国政府以调查苏联克格勃的阴谋为理由,大肆调查公民的各种个人行为,剧中的被调查者也处于很明显的受害者位置,是权力受到侵犯却又无可奈何的一方,由此可见编剧应该是强烈反对政府对人权的侵犯,并要求限制政府权力,保证包括同性恋群体、非法移民在内生活在美国土地上所有人的自由与人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的来看,编剧对四大议题的基本态度如下

一为女权,本剧大力支持女权,对消极斗争持负面态度,对激进斗争持正面态度;

二为移民,本剧反对侵害非法移民的自由与人权,要求保障其权益;

三为同性恋权益,本剧大力支持同性恋平权运动,鼓励同性恋群体敢爱敢恨;

四为政府滥权,本剧大力反对政府的滥权行为,要求限制政府权力保证公民的自由与人权

剧中的美国,是以历史上1960年代-7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的,历史上当时的美国,其主要的社会运动是反战、种族平权、男女平权,以及反对政府对民运的镇压。其中,同性恋平权与移民议题虽然有,但是并非主流,然而移民与同性恋(在当代壮大为LGBT)这两个议题,却恰恰是当代美国炙手可热的社会议题。

编剧将这两个议题给予了超越当时时代的关注,由此可见,《For all mankind》不过是一部借着1960年代、70年代的太空竞赛以及美国社会运动背景当幌子,将当代美国社会议题与编剧个人态度搬上荧幕的作品。

不仅如此,我们还不难看出,本剧对这四大议题的态度,与当今美国民主党的纲领的高度一致。结合当下美国的政治环境而言,某种程度上来说,《For all mankind》完全可以视作是民主党的一声呐喊,是反特朗普的急先锋作品。

毕竟特朗普本人一被指责歧视女性,二被认定反对非法移民,三被视为保守固执不赞同LGBT,四被认定为滥用职权理应被弹劾。

近年来,美国社会中的政治议题千千万万,然而最受关注的非下面几个莫属(排名不分先后,因为个个都吵的不可开交)

1、移民政策

2、枪支管理问题

3、女权&堕胎议题

4、种族(少数族裔权益)问题

5、政府权力(政府权力与公民自由)问题

6、LGBT(同性恋与性少数群体权益)议题

7、民生(医保、养老、社会福利等)议题

《For all mankind》第一季,以区区10集长度,其中还附赠众多航天登月的科幻镜头,而其美国七大社会议题独占其四,实属不易。可惜美国宇航员没私带枪支在月球上枪击苏联航天员,种族问题编剧也没有展开,民生问题暂时也没提上日程,不然以编剧的野心,想必是美国当代的各个议题都要一一在剧中论述一番。

现在这部for all man kind(为了全人类),俨然变成了for all kind of man(为了形形色色的人),不仅仅只涉及一两个议题,已经是几乎每涉及一个支线剧情,就会弹出一个社会议题,而且各个政治议题之间还犬牙交错,令人目不暇接。

而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少数族裔群体、LGBT人群,想必都能在观看《For all mankind》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产生深深的共鸣。

于是乎,从表面上来看,《For all mankind》 俨然一部反对压迫,提倡平权,倡导平等,鼓励自由的,代表当代美国进步思想,或者美国左派思潮的电视剧,

但是我并不认为,这就让《For all mankind》变成一部思想进步,倡导自由、平等、平权、博爱的正能量美国电视剧了,我也不认为这是什么编剧良心发现,于是在剧中讽刺美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倡导人民运动,让美利坚的未来更美好的革新之作。

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部带有浓重美国政治色彩,同时附带明显政治导向性的科幻题材电视剧罢了。

因为在美国,无论民间团体,抑或是政治集团在表面上的路线斗争,思想斗争,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利益之争。

举例来说,这部剧的思想代表,在今天俨然左派化身,自由与人权之光的美国民主党,历史上可不是一直这么左的。

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民主党人多数反对民权运动,更多地代表着保守势力,而此时的共和党反而是进步思想的代表。眼见事态不妙,而民主党总统约翰逊于1964年签下了民权法案,将原来多数支持共和党的少数族裔拉拢到了自己的阵营里,20世纪6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民主党领导人也开始表态支持民权运动。

但当70年代时,代表“自由”的共和党数次连任后,民主党意识到自己还不够自由与进步,于是提出了更加激进的自由平等的政治纲领,联合了更加激进的民权运动集团和更多的少数族裔。终于在1976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吉米·卡特胜选,随后他指派了破纪录数量的妇女和少数族群人士担任重要的政府部门及法官职位,也颁布了许多环境保护法案。在当时可谓左到极点,从此民主党也变成了比共和党还左的政党,在左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其实两党轮流执政的美国政府,也不是一直这么左的,历史上的美国可是很保守的,镇压起民运来可谓独步天下,毫不手软。

如 19 世纪 80 年代以武力对付芝加哥大罢工工人;20 世纪初期对参与“返回非洲运动”的骨干分子强制驱逐出境;冷战之初随意地把大批美国共产党人投入牢房;1960 年代残酷镇压新左派和激进黑人民权运动;1970年5月俄亥俄肯特州立大学校园警察枪杀学生等等事例不胜枚举。

只不过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左右,美国政府应对公民权运动的政策和策略与以往相比,起了变化而已,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美国政府,侧重于将国家机器镇压职能的充分发挥,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美国政府,则倾向于吸收、引导、利用甚至于合作。

简言之,过去美国重视刚性手段的威力,现在美国则强调柔性手段的实效。

但是归根结底,美国的引领世界的思潮进步,不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011年的反华尔街社会抗议便没有得到美国各党派的积极吸纳,而是遭到了温和的镇压。反华尔街运动至今,也只是让美国的政客们更多地提出了提高社会福利,更加重视低收入者人群的政治纲领而已。

可以说,在美国,你可以种族平权,可以性别平权,可以性取向平权,但是大资本家们的既得利益,可不能平均分配。

当进步的思想成为政治的砝码,

为了全人类?(For all mankind?)

为了各个人群?(For all kind of man?)

为了我的利益。(For my interest.)

仅此而已。

E06中,玛格的一句振臂高呼:“Every system is corrupt!”(每个体制都腐败透顶 / 官官相护随处可见), 看上去着实令人愤慨。但是我觉得编剧实际上还有后半句想说,但是没说出来:

前半句:每个体制都腐败透顶 (Every system is corrupt!)

后半句:但是如果你投票给我们进步的一边,美国的明天就能更好

此外,我看到许多人都说这部剧的编剧还是良心发现了的,毕竟剧中用各种手段讽刺美国无所不及,此外还借苏联人之口讽刺了美国的野蛮行径。也就是E10中苏联航天员在美国基地中的振聋发聩,怒斥美国虚伪,原文如下

美国公平正义,美国仁慈怜悯,美国从邪恶的苏联帝国手中拯救了世界

America is good. America is kind. America saves the world from evil soviet empire.

直说吧,爱德华,我见识过美国的真面目,我见过婴儿,女人和小孩尸横遍野,他们被美国的炸弹炸得粉碎,在柬埔寨,在德国德累斯顿,在日本广岛,在韩国,

but you know what Edward? I've seen real America. oh yes, I have seen bodies of babies and women and children ripped apart by good American bombs. In Cambodia, Dresden, Hiroshima, Korea.

这才是你们的真面目,这才是美国的真面目。

this is you, this is America !

——苏联航天员在美国月球基地被绑在柱子上时的讲话

这是美国人良心发现,自我反省吗?

我认为这是,又不是。

美国很强大的一点,在于他们可以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不仅如此,鱼和熊掌,他们还全都要。

表面上,美国代表进步的思想,是自由民主人权的灯塔,我们重视每个人的权益。

背地里,支持进步的思想不过是为了拉拢选票,平权法案的通过不过是政治交易或是拉帮结派的工具,更不用提这些思想一出国门,更是变成了颠覆政权,煽风点火的利器。全然不顾他国人民的人权,只关心他们是否自由,是否民主,换言之,只关心美国的利益。

表面上,美国人反对战争,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者对世界人民的涂炭

背地里,美国人干着什么样的勾搭呢,我引用一部被禁的动画片某某公园在Season 7 Episode 4的一段话,

(美国)这个国家是由一帮世界上最聪明思想者们建立的,而他们认识到,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家,可以发动战争,但是同时表现得并不想这么做。你们那些支持战争的人,你们需要抗议者,因为他们让这个国家看起来是由有理智,有爱心的人们组成的,你们那些反对战争的人,你们也需要主战派,因为如果我们的国家都是一帮软蛋跪族抗议者,我们早就亡国了。这就是为什么国父认为我们既要主战也要反战,这就是所谓的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This country was founded by some of the smartest thinkers the world has ever seen. And they knew one thing: that a truly great country can go to war, and at the same time, act like it doesn't want to. You people who are for the war, you need the protesters. Because they make the country look like it's made of sane, caring individuals. And you people who are anti-war, you need these flag-wavers, because, if our whole country was made up of nothing but soft pussy protesters, we'd get taken down in a second. That's why the founding fathers decided we should have both. It's called 'having your cake and eating it too.'"

表面一套,美国可以占领道义上的高地

背后一套,美国可以不择手段在全世界攫取他们的利益

正所谓为了全人类(For all mankind),但美国优先 (America go first)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鱼和熊掌,我全都要。

2019年12月31日深夜

参考文献:

1、吕庆广,从二战后美国公民权利运动看政府角色嬗变,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2、巩凡,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20世纪60-80年代),山东师范大学,2011

 3 ) 贴近生活的奇妙科幻剧

这个剧名,真是大气,符合美国一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做派,类似NBA的世界冠军。

开篇是1969年6月26日,熟悉的登月直播、总统演讲、全球轰动画面,只是,这一次变成了苏联宇航员的“个人一小步”。由此,宣告此剧的科幻类型。苏联的首先登月成功,逼着美国加紧部署太空竞赛,特别是大力发展载人航天技术。

不同于其它太空题材,该剧将宇航员这类精英人物,按照普通人去展示,有情有爱,有困惑有烦恼,有家庭纠纷,有如生活肥皂剧。刚好在这个年代,平权运动、越战、同性恋争议、总统选举也是风起云涌,在剧中也是故事推进的重要社会背景。每集都有当年的流行音乐,总统的录音回放也显得如此和谐,让人忍俊不禁。唯一与现实不同的是,月球上发现了水,后续进程就与真实世界大相径庭了。

第一季剧终,美苏刚刚开始考虑在月球上建立太空基地。

 4 ) 一部制作精良的科幻剧

非常喜欢。

我很少看或然历史题材的故事,这些故事通常是“如果……会……”,历史因为某一只蝴蝶改变了方向,并展开故事。这样的故事容易讲出深度,但缺少我想从科幻中汲取的“古怪/意想不到的想法”。

这部剧的优点在于丰富的戏剧性,一点儿也不沉闷。

如果苏联率先登月,会发生什么,每个观众都会展开自己的联想。

目前只看了三集,每一集名字起得都非常好。

1【 红月亮 】围绕着苏联先登月展开

2【 他建造了土星五号 】围绕 冯·布劳恩展开

3【 尼克松的女人们 】围绕女子训练队展开

我特别喜欢里面不经意的转折。

比如:

1、 玛格取得新的职位后,到座位上看到有奇怪的东西,观众第一反应可能是这群男性针对女性身份的歧视,考虑到时代背景,这很合理,但接下来旁边男士不经意间就解释了是对新人的恶作剧,一下子消弭了前面的气氛。这是一个不错的解释。

2、苏联先登月,美国接下来能不能成功登月呢?每个人都悬着心。从结果上来,我们能判定美最终还是会继续太空竞赛。

但前面又明晃晃地说这次失败,以后就不进行太空冒险了。

看起来很像个flag啊。

假设失败了,可能接下来还会有其他原因(比如新总统之类的)继续进行太空冒险,但这里采取的不是这种策略,而是让这次冒险成功,直接这么看,未免太平淡。

于是,中间加了一点辣辣的调料,反复强调每个人表情啊,时间啊,新的发言稿啊,太空中俯视视角啊,尽全力暗示这次要失败,结果却成功了。

这里就是一波三折的技巧,要达到成功这个结果,先假装失败,还要各种渲染失败的气氛,最后大转折,来个成功。最好,最开始立一个假flag呼应一下失败,让假失败看起来更可信。

【模仿】

如果a得不到这个工作,以后就没办法再在ny生活下去了。

先开始描述工作,侧重负面信息,好的地方是钱多光鲜,坏的地方是性骚扰、职权不明、勾心斗角等等。接着就是一系列求职过程,从主角视角出发,描述各种不顺利,基本上感觉已经失败了,准备打包离开ny,回乡下老家,再插一下乡下老妈妈打电话过来表达思念,顺便畅想一下乡下恬静的生活,和公司的负面想象展开对比。

结果却是顺利入职了,她所谓的不发光的某些点,在老板看来却是发光点,最后合理洗白一下公司,前面那些负面新闻是一个心怀怨恨的人放出的假消息啊,之类的。

得到了一个不错的结局。

3、在招收女航天员时有特别辛辣的调侃。为什么要招收女航天员呢?是因为苏联已经这样做了,美国也必须这样做,为了迎合选票,没错,一切都是选票,所以标题才是“尼克松的女人”。

选取这些女性,并不是航天局的人女性意识觉醒了,也不是真的想要迎合外面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各种平权-运-动,她们只是符号,一种斗争的符号,一种美国展示形象的符号。

所以才要求金发女郎,丑的老的不要,黑女更不要,看这个镜头的我笑了,特别有趣的闹剧。

但这一段有一点儿就特别让人感动,那就是那些来自各个地方的信。这些女性给其他女性带来的希望和光芒,可能真的只有女性才能体会到吧。看到这里时,我的眼泪不自觉流出来了,嗯,只有两滴。

4、沙漠竞走这个小插曲也特别有趣。

我们都知道崔西才是主视角,其余都是配角,但这里进行的很合理,没有特别给女主(限定此集)开挂,该落后还是落后,救人也是在合理范围内展开。

但其实崔西也确实有开挂点,那就是上头的人不能主动把她淘汰。她本身也想继续,这就是她可以暂时利用的优势,要不然,早就没她什么事了。

6、崔西和戈登吵架的那一段也写得特别好,尺度把握得很好。

男女这个话题很复杂,很敏感,很脆弱,稍不注意就走向两极,这里崔西各种挫折感的时候,先是指责戈登为了自己继续留在阿波罗15,才让自己去参加,自己不合适;而戈登指责崔西太脆弱,就这点儿内容就扛不住了,最后以各自散开收场做结。

从过程来说,二者说的都有道理,很难判断。从结果上来说,这场吵架也让崔西变得更坚强了。

有时候成长的道路上,就需要这样指责你的人,但这个度真的不好把握,过了,直接把你的意志摧毁了,不够,又无法让你爆发。

到目前为止,种种推进崔西意志的事件都在合理范围内,希望她进一步踏踏实实成长吧,就目前情节看,只要编剧不喝醉,故事情节会推进得比较合理。

这部剧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是去英雄主义的,每一集的主视角都不相同,这些人物又产生各种交集,很好的手法,很喜欢。

最后,我要说一下最喜欢的镜头就是,美国登月时,那几个偷渡者月下行走的情景。

ps:我以为关于这部剧的评论和讨论会更多的,没想到db上这么少

************************************************

第4集【主要船员】

这一集有几点儿特别好玩儿:

1、 鲍德温刚猜测莫莉柯布是不是不喜欢男人,结果镜头一转,莫莉柯布正和丈夫调情,而且直接说 鲍德温可能猜测她是女同性恋,丈夫就外形看,很可能被人看成男同性恋。

然而,这个转折还没结束,人美家富的艾伦和拉里谈得很愉快,转头就到女酒保的床上去了,她才是真正的女同性恋(?也可能双性)。

2、这里谈到欺骗了一小点,后面审查会非常严苛,这个我同意,就是光环效应,一般场合显现不出来,在某些特殊场合会放大地非常厉害,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事。

3、戈登一开始极力支持妻子的事业,到后来,自己的位置被女子取代了,真的是生活给了他一巴掌吧,这个小点儿蛮有意思,大家都可能遇到。

4、崔西故意拔掉电话线,故意制造马桶抽水声,制造假出轨场面,和戈登之前的出轨场面呼应,特别好玩儿。

5、这一集关于莫莉柯布的成长,没有太多刻画,即使玛格说她能力不足后,她只是比别人晚走,在那里写写画画,没有展现实操是否进步,这是否是在为后面做铺垫呢?

毕竟大家笑得那么开心,总得出点儿事吧。

另外,此集结尾致敬 Geraldyn M. Cobb (1931-2019),我查了一下,她完成了所有训练,但没有机会进入太空,这里算是完成了她的心愿了吧,挺好。(我又想起《神秘博士》中满足梵高心愿的那一集。)

************************************************

第五集【进入深渊】

提到abyss就会想起卡梅隆的深渊,还以为会遇到外星生物的呢,结果没有。

如果是大屏幕观看进入纯黑那一段儿会比较有意思吧。

现在好像是发现了月球冰,但没有取回来吧,剧里推前了好长时间。

那个月球洞是否有故事呢?期待啊。

总体来说,这一集比较平,没有大的冲突。

两个留守家庭那一段可有可无,但展现出来后还是让次要人物更丰满了。

它本身在表现家人如何担心在外的亲人时,表现得很精致,可以借鉴一下。

首先看似淡定,然后你怎么能咒他们失败呢,再其次坦诚内心的恐惧(交谈),最后直面内心恐惧(收了画)。

两黑人和戈登交谈这一段实在和主线没关系,表现的主要是黑人和白人冲突,还有对战争浅浅的反思。

不过这里有一点儿背景信息可以补充下。

越南战争初期,每个男子都有义务服兵役,很多和征兵委员会有关系的人因为各种理由推脱,免除了兵役,其中就包括克林顿、拜登等,还有人为了逃避兵役,跑到国外。

直到1969年末,征兵开始采用抽选制度,才相对公平些。

本剧里黑人对白人戈登没有参加兵役很不爽,其实是有这种时代背景的。

************************************************

第6集【重返家园】

一边看,一边在这里做笔记了。

1、开头就玩了一个小把戏,说了那么一堆,以为是在说玛格,结果是另个女的。

2、爆炸太突然了, 吉恩-克兰兹 Gene Kranz现在还好好活着呢,在剧里提前死了,城会玩儿。此处的克格勃是苏联情报机构。

3、当我与你在一起时,就变成了另一个人,这句话我很喜欢。

4、与人建立社会关系,人们才会将你看做团队一员。这句话很好,自我勉励。

5、所有的政体都有缺陷,所有的官僚体制都有腐败。也喜欢这句话。

6、梳理一下这里面提到的政治手段:

你给我钱,我给你投票,当然不是直接给钱,是给个大合同,但最后干活儿出问题了。

回溯过来,就是通过干活儿出问题,查到这桩政治交易。

但这个报告直接交上去,会被雪藏,正义无用武之地。冯说腐败那句话的意思就是要让玛格从这件事中获得好处。

玛格果然学会了,“我复制了一份”hh

7、那个墨西哥女孩很优秀,但本身也好幸运啊,一下子得到了有实际权力和本领的名师。小说的主角就是这样的吧。

总结下,这一集,剧情有点儿散,但开头的女负责人+伊利诺州平权法案+爆炸串到了一起,形成了最后的政治手段,移民女孩儿也和主要人物有了交集。

航天员那边,着重戈登家庭和鲍德温家庭矛盾,编剧着墨很克制,鲍德温的妻子感觉终于要爆发了。

至于最后的闪光,我猜测一下是苏联那边,不是外星人之类的。毕竟红色嘛。

*******************

【第七集】嗨,鲍勃

1、心理有问题就是同性恋lol,紧接着黑人拒绝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判定拉里是男同,压根儿没想到对面是女同,学校老师又暗示两个小孩儿过于亲密。当时的人怕是有心理医生ptsd吧。

2、在美国基地做苏联菜不合时宜😄谁先插旗子就是谁的地,要不要问问印第安人😄要想罚我得先把我弄回去😄去找不存在的gcd间谍😄航天局和好莱坞有矛盾😄无聊到在月球演电视剧😄编剧全方位嘲讽啊。

3、这一集主题就是心理问题了,还融入了st的探索精神。没有太多戏剧性的转折,开足马力在嘲讽,絮叨生活的各种麻烦和无奈。

*******************

【第八集】破裂

1、鲍德温太太指甲片掉了这个小细节非常有意思,表明这位太太最近都没有换指甲,心力交瘁。

2、因为要挽救男的,黑女假报受伤,到后面引起对女性是否合适到太空的讨论,这种暗自的嘲讽让我想起了《飞出个未来》中有类似的情节。

3、众人在讨论,其中一个人说这是韩国人,另一个说这是中国人,这个说更讨厌了。这一点儿辛辣的讨论结合了现代的文化背景(美国银屏出现的亚裔通常是韩国人)又结合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很玩味的讨论。

4、医生说小孩儿脑死亡,崔西立刻握住了鲍德温太太的手,接着,鲍德温太太几乎听不见外面在讲什么了,这一段表现得很精彩。

5、如果你要有所成就,就将全部的时间用在这上面。

6、家属们很暖,看得出来不是虚情假意,而是真得互帮互助。

7、这一集用比较多的细节渲染情绪,很细腻。

8、到此,凯伦这位航天员的妻子形象已经刻画地很深刻了,丈夫上天时,担心丈夫担心地不得了,又要独自面对儿子的死亡,而且可以想象她以后肯定会对儿子吼叫感到愧疚,而且这种愧疚只会隐藏在内心中。她有人类坚强的一面,只敢在病房中独自哭泣,虽然后来慌乱地寻找为儿子下葬的名单有些强忍痛苦的味道,但她总体来说很坚韧。

要知道,她是家庭主妇,一开始也反对其他女人从事航天事业,和那些在职场中坚韧不拔拼搏的人不同,但她身上的可贵品质被创作者们挖掘出来了。

玛格、崔西、凯伦这几位女士性格不同,观点不同,职业也不同,偏偏都有一种让人觉得很上进的人类之光的感觉。

这样说,并不是说男士刻画得不好,目前鲍德温和戈登两个人的特征也很鲜明,但总觉得还可以继续深挖。

*******************

【第九集】飞船损坏

1、从三条线展开:月球、太空交接飞船、地面。

2、月球那边,鲍德温的情绪继续低迷,和苏联宇航员积累矛盾,最后把对方杀了,这个举动应该会引起不小的震动,编剧想要用这个情节制造什么冲突呢?下一集标题是 A City Upon A Hill ,感觉又会跨越时间线。不知道那个苏联宇航员要说些什么,是他发现了一些东西,还是自己住的地方出问题了。

3、凡是要上太空,必定得出一点儿问题,对整个救援过程我不是很懂,那个主船为什么又没有信号了呢?这个时代似乎还没有将宇航服外面弄绳索,像《地心引力》那样,轻易就跑了。

4、墨西哥家庭那里完全是赤裸裸讽刺美国,也许编剧想让她父亲被抓这个情节督促小女孩儿不要再幻想了,美国不是你想的那样,如果是天堂,也是对一部分人是天堂,不包括你们这一家偷渡来的人,还是不要幻想觉得你和其他美国人一样能够来一场甜甜的恋爱,好好学习吧,这才是你的出路。

5、有意思的是,鲍德温太太也不是美国人,她是爱尔兰移民,处境可比墨西哥偷渡过来的一家子好多了。从小一见钟情,丈夫从事着体面工作,她也是体面的富太太,标准中产阶级,却在儿子死后“崩溃”了,看到曾经一同参加活动的朋友觉得很陌生,大概在这一刻她才感觉到人生的孤独吧。外面的那些人不坏,也不是在做表面功夫,有在真心帮着她,但仅此而已,大家终究是泛泛之交,她们是没有办法理解她的,所以她最终寻找的是和她有相似之处的莫莉的丈夫。这种细腻情感的刻画很有一点儿日式的味道。

6、黑女和戈登的对话完全能体现这个女性非常独立的个性,我救你我很自豪,你不要因为愧疚来毁掉我的事业,她对航天局是什么尿性一清二楚。

这一集要作为本季倒数第二集,总感觉意犹未尽啊。

*******************

【第十集】高山城市

1、月球那边,原来苏联人没死,好吧,只是给了个下马威。编剧借苏联人之口讽刺了一下美国。苏联人也给鲍德温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出口,是一个心理治疗的过程吧,最后还顺便帮了一下他。

2、空中那边,主要就是艾伦在绝境中向迪克坦白了自己的私生活,再和结尾对照起来,她果然要继续伪装者的生活。

3、墨西哥人那边,父亲还是要被驱逐出境了,女孩儿向玛格求助,玛格的表现符合她一向的人设,不知道小女孩儿最终去向何方。

4、亲属这边,不同的亲属,有的丧子,有的丧夫,有的是无法公开的情感,各自忧伤。

5、艾伦最后的话算是整个剧集的升华:

确实很危险,人们为此失去生命。说实话,恐怕还将失去更多生命。但我们每一个人加入之前都知道面临的风险,知道我们将承受的痛苦,以及我们所爱之人承受的痛苦,但我们仍然坚定不移地加入,这是我们要付出的代价,为了进步,为了探索宇宙以及到达未知之境,逼自己到达可能的极限。是否必须作出牺牲?当然的,但是牺牲是任何旅程的一部分,就像那种大篷车,一百多年前跨越国家的列车,只为寻找新的家园,也像横跨大西洋、探求新世界的船,不顾险阻,直面巨大的挑战,正是这一点让我们成为人类。要记住,我们选择上月球,并非因为那很简单,而是因为它很困难。所以,是的,是的,我认为值得。因为无论现在多难,当展望未来时,我们可以看到,一切会……会变得更好,我相信这一点。

6、最后时间线一下子跳到1983,不知道那个时候会怎样了。

anyway,这一季结束了。

 5 ) 一部执行好于立意的剧

看完了一整季后,以这部剧的整体质量来讲,我认为评分应该可以更高些 -- 虽然我认为它值得7.7左右的评分,但是电视剧由于观众代入感强的原因,通常有着更高的分数。这部剧里,在节奏上,人物塑造上都还勉强算比较成功,情节上虽然还有提升空间,但是也达到了一个标准的水平。虽然不能说是一个多么精彩的电视剧,但也算是中规中矩了。不过,我十分理解这部剧的评分不高的原因 -- 立意不好。

作为初次涉足网络影视的苹果来说,这次是做足了功课来的,首发的这几部剧都有十分明确的受众,类型也都十分鲜明。如果这些剧有什么共性,就是它们都无可救药的主旋律。除了这部剧很明显以外,早间新闻,作为一部新闻剧,第一集竟全程没一个人物说出“观众(audience/viewer)”这个词,全部都用“美国(America)”来代替。难以下咽,让我第一集就弃了。这部剧的缺点也于此 -- 人物太酸了。看见了苏联人先登了月就仿佛世界末日一般,NASA宇航员在酒馆里的所作所为难以让人联想到他们是美国的精英,而更像是乡村红脖。而第九集Ed令苏联宇航员缺氧,又把他绑起来更是十分令人费解,这完全不像是宇航员所为。美苏都知道太空探险的艰难,在太空里都是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作为为科学献身的人,都会把科学放在政治前,难以想象这是宇航员能做出的事。

这部剧另外一个大缺点就是科技不可信。就说最后一集的太空营救,在舱外施展营救,哪怕是21世纪都十分艰难,而剧里彷佛很轻松。还有,月球上有水是2009年才确定了的,而且只有极微量,哪怕是部架空历史的剧也不应该架空物理学。而月球的深坑,直到现在也没有能力派机器人下去,更别提频繁的人为采集了。此外,我虽然不是专家,但我十分怀疑它们可以频繁的在月球进行视频电话。还有其它种种的科技型问题,我就不一一枚举了。

还有人批评这部剧的重心一大部分放到了人物背景与家庭上,我倒是很喜欢,这也是迎合了许许多多年代剧的粉丝,并且这个年代的宇航员家庭很有代表性,是一种美式精神的体现,也是那个时代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据说已经预定到了第三季,如果我有期待的话, 我很好奇这部剧里一个不同于历史的政治环境。历史上,泰德肯尼迪在芝加哥遇刺,尼克松连任,这剧里肯尼迪当选总统,不知道会开创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若按历史来说,这样的政治环境应该更加进步开明,更有利于片中诸如黑人、女性和同性恋者等少数群体的平等。另外,苏联在剧中很明显是比真实历史里科技更加发达,不知道编剧们会如何处理苏联的地位与形象。同时,会不会有欧洲、中国的太空探险者的加入。此外,我很担心这部剧的进展过快,从开始的1969年已经到1975年了,不知道将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走向。

总而言之,苹果的这次尝试有些缺乏大胆的精神,虽然不是烂剧,但和一部性格鲜明的神剧,还是有点远。

 6 ) For all mankind带给我的小惊喜

这两天不能出门闲着,才一口气看完了【For All Mankind】两季,一部科幻结合真实历史的剧情片。

讲述了美国在70-90年代间一系列的航天进程,以美苏之间的太空争霸为主线,各个航天人之间的爱情,家庭,个人追求为支线展开。

看这个剧的初衷是好奇和学习的心态,看完有一些小惊喜…

首先,惊喜地发现一系列的美国太空项目名字都有在之前大学时期看文献时看到过并且还记忆犹新,剧中的一些学术解释桥段还唤起了之前学习过的一些知识点,脑子里会闪过“哈!我居然还记得这些诶。” 感觉挺好。

第二,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到一部让我落泪的电视剧了,【For All Mankind】两季中有三场让我忍不住落泪的戏:第一场是男主单独在月球执行任务时,儿子在地球意外死亡他无能为力,只能在冰冷的月球一人嘶吼痛哭;第二场是多年后男主和妻子还有他们后来领养的一个女儿之间的一段对话戏;第三场是一对宇航员夫妻离婚多年后再一起执行任务,在月球上与苏联的一场冲突中为了救大家而牺牲,死在了一起。每一个哭点都是不是单纯的亲情,爱情或是悲壮感,而是柔和无痕地结合了三者,所以才会让我忍不住。看一部剧发现自己还能被某些场景感动落泪的感觉挺好。

第三,这部剧描述了一段陈旧的过去和一些已经过时的态度与大环境。但是,又给了观众一个比较现代的视野去看他所描绘的一切。虽然这部剧有在参考美国航天的真实历史,但是剧里想要表达的有太多其他更为重要的东西,那些历史就变得不怎么重要了。(本来还惊喜的等待他们会不会在剧中把挑战者号放进去,然后让一个角色在此次事故中意外牺牲,后来发现并没有。他们只是用了一些台词把挑战者号里面的一个失误给带过了。)艺术作品,修改隐藏一些历史也挺好。

 短评

今年Apple TV上线的剧当中,最喜欢一部。剧本扎实,几乎每一集都有爆点,道具特效极度用心。多个主角,每个主角都故事线丰满,各自有性格发展历程。宇航员的职业特点、家庭关系、男女平等、LGBT、国家和荣誉、追求真理、政治与科学等等多种元素完美融于整部剧。特别是太空舱、月球、外太空任务,这些非常还原现实的画面对于我这样的太空迷和NASA粉来说,就是PORN。满分五星。

8分钟前
  • 小宗
  • 力荐

这部美剧并不是那种不需要背景知识就能看懂的美剧。我们这个时代距离登月那个年代已经过去50年了,现在上网的人中已经很少有人真正亲历过那个年代了。如果你感觉很无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没有办法在你心中引起共鸣。但如果你看过《阿波罗11号》和《阿波罗13号》,了解过从水星计划到阿波罗计划,亲身去参观过华盛顿的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你会有完全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我刚听说这个架空历史题材的时候,原本是很担心它的史诗感的,毕竟真实的历史都很少有人在意了,有几个人会严肃思考可能发生的另一个世界呢。但是看完第一集,我表示很欣慰和感激。苹果这次做得非常好,他们对历史和人类的思考足够严肃严谨,对那段历史有着感同身受般的表述,从剧本到音乐到表演都非常出色。如果你不想误解这部佳作,我建议你深入了解那段历史再回来

13分钟前
  • 任e逍遥
  • 力荐

看了一小段,配乐画面质感非常好

17分钟前
  • 李改万睡
  • 力荐

虚拟的历史不代表虚假,剧集的创作没有忽略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和曾经存在的环境,并以此为背景逐渐编织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不断触及登月这件事对人类本身对种种意义,也对照当今的种种状况询问怎样才是更好的世界。每一集都有非常动人的点。

21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力荐

片名来自1989年的同名纪录片……希望能多活几季吧,然后再多点第九集那样:苏联美国宇宙员在月面打照面,然后苏联宇航员掏出个锤子,美国宇宙员者感觉随时会将对方扑落陨石坑……就他妈的感觉像是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两种完全不同的原始人的首次会面。差点以为会发生月球上的第一场谋杀案,不过,虽然苏联人首先登上了月球,但美国人首先把自己的公民埋在了月球啊;与此同时,中国人被喷的死无全尸,太惨了。

23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口号上喊得都是全人类,心里想的都是自己有多棒。

24分钟前
  • 空语因明
  • 还行

还是挺喜欢的,现在有这种具有理想主义光辉但又有比较踏实的人物描绘的作品不多了。脆弱的是人类,坚强的也是人类。

28分钟前
  • 滑溜小姐
  • 推荐

看了第一集,值得一看,某些打一星的杠精就是喜欢脑补自己加戏

29分钟前
  • moss
  • 推荐

设定有反转世界的妙趣... 开场就惊艳. 具体剧情 颇有看点 让冷战年代 太空竞赛 美苏开拓新疆域的决心与对决被进一步升格放大 无论是 NASA 内部指挥官 宇航员 家属 国内移民与政治势力 新一代承继 还是间谍 苏联及苏联宇航员等诸多因素及相互影响 都是大有可挖掘之处的. 镜头画面以还原真实为上 沉浸感很强. 月球与太空的场面也很是动人. 期待后续剧集.

31分钟前
  • Azeril
  • 力荐

有意识形态很正常,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看法,不妨碍这是部好剧!搁咱还拍不知啥时候能不能拍出来呢 ...

34分钟前
  • 慢悠悠de~
  • 力荐

在世界混乱的今天,一部理想主义作品的诞生难能可贵

38分钟前
  • MR.K
  • 力荐

第十集的水下火箭,太屌了。话说,虚拟的女宇航员人物设定都挺饱满的。

39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Duty, honer, country, and the new Cold War.

42分钟前
  • 圣迭戈-北岛
  • 推荐

如果告诉一个50年前的人,2019年的人类还没有登上火星,那个时代的人一定不信。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太空竞赛结束了。后来的世界忙着玩游戏,换手机,连5G,虚拟的世界这么有趣。为什么还要追寻人类没能去过的宇宙星辰呢。For mankind

43分钟前
  • 一菲Hu
  • 还行

第一位女性宇航员,第一位女性总指挥,第一位女同性恋宇航员,平权修订案的通过…女性地位的进步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共同进步,望周知

46分钟前
  • 墨梓
  • 推荐

大型身份政治伦理秀,只有大美利坚帝国万岁,和全人类没什么关系

47分钟前
  • 哆啦没梦
  • 还行

我就看看你就怎么为了全人类?

52分钟前
  • 木可流芳
  • 还行

反现实的科幻设定+美国主旋律,其实挺好看的,评分过低了,整体风格有些像《从地球到月球》

54分钟前
  • TM1001
  • 推荐

吃着costco十元一斤的猪肉,感觉还是美国人办事比较靠谱。

59分钟前
  • Wis
  • 力荐

滴水不漏的登月史记载(注意并非纪录),冷静细致的太空思辩。有不完全值得那么多篇幅的部分,比如透过移民视角、女性部分还有同志议题去审视航天进程中的多元化努力,还有成员们个人生活的矛盾冲突,但变得更加有人性;也有稍微略显拙劣的设计,好比绕不过的意识对抗和中期有些拖泥带水的剧情节奏。把“为美国人”变成“为全人类”的设计虽显老旧,但目的十分明确,并在其后稳步地将这个核心使命继续衍生下去。面对死亡、数次失败的压力、紧张的社会关系,永远不能放弃的,是太空人毫不放弃坚毅前进的心。尽管没有那么完美,但剧集做到了讴歌与反思。但如果真的按照Joel说要做到第七季的话,岂不是最终的落点或许会到21世纪?期待接下来更多故事和原型事件的加入。

1小时前
  • 基瑞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