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丘2014

HD

主演:加濑亮,文素丽,徐永嬅,金义城,尹汝贞,奇周峯,郑恩彩,李珉宇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自由之丘2014 剧照 NO.1自由之丘2014 剧照 NO.2自由之丘2014 剧照 NO.3自由之丘2014 剧照 NO.4自由之丘2014 剧照 NO.5自由之丘2014 剧照 NO.6自由之丘2014 剧照 NO.13自由之丘2014 剧照 NO.14自由之丘2014 剧照 NO.15自由之丘2014 剧照 NO.16自由之丘2014 剧照 NO.17自由之丘2014 剧照 NO.18自由之丘2014 剧照 NO.19自由之丘2014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自由之丘》:人生呀!爱情呀!哪有喝酒调情有趣。

题外话:

任何一段爱情,过分执着都是悲剧的开始。

随着年龄的增长,爱情会逐渐变成奢侈品。

年轻的时候,动了感情,顶多就是流流眼泪。

上了年纪之后,再动感情,可能半条命就没有了。

自由之丘

人生的大智慧往往是一些很简单的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与其舒舒服服,懵懵懂懂活一辈子,倒不如品尝一点不平常的滋味,似苦而是甜。”

阿森一定知道这个道理,否则怎么会不远万里去找权。

在洪尚秀过往的电影中,多数男主人公都不那么长大光明。

当然,这样的设定符合人性的特点,但也很容易让角色脸谱化。

在《自由之丘》中,洪尚秀收起了自己对男性的讽刺,给影片中的角色和剧情赋予了更多生活气息。

什么叫生活气息?

这大概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对我而言,“生活气息”是在某个阶段呈现出来的人的精神状态和想象内容。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时候想象着富足,体验着孤单;两个人的时候,期待着甜蜜,经受着琐碎。

这其实也是电影中阿森的状态。

导演洪尚秀并没有沿着完整的时间线来讲故事,所以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是凌乱而混沌的。

没有固定的时间,甚至连白昼和黑夜的界限都不那么明显。

不过,影片中有两个元素让人回味无穷:

一只叫“梦想”的狗。

一本叫“时间”的书。

“自由之丘”是一家咖啡馆,老板娘叫善英,“梦想”是她的狗。

善英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份温暖的爱情,却找到了一个人渣男友。

《时间》是阿森随身携带的书,“时间”对阿森来说非常重要。不管是两年前的错过还是两年后的寻找,“时间”都是阿森绕不开的咒语。

《自由之丘》不是一部有趣的电影,但它的乏味和诗意一样明显。

乏味:剧情简单,角色行为单调,对话幼稚,英语蹩脚。

诗意:错乱的时间恰好可以凸显人性的荒诞以及爱情的悲剧性。

洪尚秀的电影其实是值得解读和思考的,从他的电影中可以看见我们最不愿意承认,却又时刻期待着发生的事情。

有男友的善英对阿森表白,并多次发生亲密关系。

来寻找前女友的阿森一边表达着对前女友的思念和爱,一边享受着和善英发生关系。

放在现实生活中,这叫不道德。

但这的确是大多数人的状态——身体和灵魂的分裂。

《自由之丘》中的人都居住在封闭的房间中,连整个生活圈子都是封闭而单调的。

狭窄苍白的社交让人们忘记了如何拒绝和寻找。

时间的流动和个人的固定状态形成巨大的反差,人和人的感情始终处于疏离之中,最后连自己到底爱什么样的人都搞不清楚了。

亦或许感情本身就是晦暗而复杂的,爱和性之间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

我们在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下,因为自己很清楚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但生活从来都不会按照我们的念头来进行。

所以,我们的生活要么是电影,要么是梦境。

既然生活这么复杂,不如和洪尚秀电影中的角色一样,喝喝酒,调调情,养一只叫梦想的狗,读一本叫时间的书。

 2 ) 记一段对话

--我喜欢观察花朵,还有树木。我能观察他们很久很久。大概盯着看5分钟左右,会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像和花朵在一起,会忘掉其他的一切——忘记我是谁,我在做什么,忘了这个世界,忘了时间的流逝等。不过在某一瞬间会觉得很安心,真的会相信在生活里可以无所畏惧。这并不是观念上的理解,而是一种真切的感受。当以后每每记起这种感觉,它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勇气。
--你在面对生活时会有畏惧,但是观察花朵能缓解你的畏惧,这样理解对吗?
--嗯嗯。

 3 ) 【自由之丘:一杯清酒的滋味】


【一杯清酒的滋味】
——看《自由之丘》

【01】

很浅的暮色中,一家街角的酒吧,灯光早早亮起,气氛安谧。女人随口问道:你看的是什么书?男人淡然答:《时间》。女人似乎真心感叹:真是一个好名字……
这个春天,因为韩国导演洪尚秀执导的《自由之丘》(Hill of Freedom/2014),重新爱上了电影,还有看电影的那些夜晚。从5年前倒数到10年之间,那些年是多么有时间啊!简直是时间的主人翁,逃逸在时间之外,在个人世界的一角穿梭游弋,即关于电影的一系列随笔中所谓“纵情声色”的那段时光……无论是念想中还是现时里,都值得郑重感叹一下。
那时候网络上片源极少,尤其是我想看的那些电影一般都欠奉,总是趁午休时间去淘碟,有时收获甚丰,粗帆布或磨砂皮背包里装着厚厚一大摞影碟,从D5到D9,还有少许蓝光碟,就跟不要钱似的,而两手空空的时候极少。现在,只是偶尔买张影碟,算是以飨怀念吧。假如遇上一位心仪的导演,瞬间生发出誓要将其所有作品一网打尽般的决心,浑身有无限精力,像块海绵,在接受,在汲取,在饱含各种滋养的深夜或黎明,一响贪欢。
下班路上就想好了、或决定今晚要看什么电影。这个过程是一道直行线,以渴望的程度排序,简单而直接。今晚,是一个虚词,暗含了那些年几乎所有的夜晚,如同美国导演詹姆士•格雷(James Gray)片名所示:《我们拥有夜晚》(We Own The Night/2007),窗外的万家灯火渐渐熄灭,又一场好戏即将开场了。在那些信誓旦旦的夜晚,大把的好时光趁着夜色和晚风,变成文字,变成潜流。


【02】

念想一会儿过去的时光,回到这部电影。
一本叫《时间》的小说,一只叫“梦”的狗,与一些或生涩、或相对熟练地讲着非母语的男女,还有或浅或浓的酒醉构成了这部《自由之丘》, 或许影片讲述的主题是自由,但剧中人或局中人何曾拥有真正的自由呢?若说片刻,总是有的,比如男主角Mori说走就走的旅行,比如角色们说来就来的酒局。剧中两位演员的确做到了收放自如,那种镜头前的松弛感,嗖嗖嗖闪着簇簇小火星儿,真心赞,恐怕他们在平常各自小日子里的状态也不过如此吧,我不住猜测。
Mori用最浅显的英语说:我们的大脑建构了一个时间连续体的思维框架,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你以为这就是结论么?错。或许下文才是关键,他又说:但是,我们不必按照这个固有模式来生活。
这就算自由了吧。经由男人一个梦来实现的倒错结构,于是,插叙和倒叙纷纷有了加盟的理由,并且悄悄地,抹平了现实和梦境的分野;经由女人无意间在楼梯散落的一沓信笺,失去的得以重来,重来的得以更好。而丢失的那封信或许就是结尾那段梦寐中的重逢和团圆——混乱么?有些,“不必按照固有模式生活”在此得到体现。顺序既已打散,重组成了必然,非线性叙事使略显乏味的故事显现出机灵的光景。不是盘根错节的茁壮,而只是机灵。
对于一些导演无比重视、甚至赖以谋生的情节剧(Melodrama)中的种种要素,在洪尚秀几乎所有影片里均退居其次的位置,不突兀、不强烈,喝喝酒、谈谈情,把高潮藏在波峰和波谷里,虽然起落无定,但呈现出不那么激越的光景,“天色渐暗时又亮了一下”,在轻轻淡淡中完成了叙述,仅仅是叙述而已。


【03】

洪尚秀在访谈中说:我需要距离。同样的,我的电影不是与现实生活平行的存在,我要做的是跟随离弦之箭射向现实生活,并在最后一刻阻止它。
明天是新的一天,新的一天或许有新的故事发生,即使仍遵循着旧时痕迹;类似的故事可以演绎许多,但都是无限相似的版本;他们不曾构成任何寓言的“格式”(或许导演也不这么想),他们只是小品文,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一切都是风轻云淡的,将故事片看似必要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降到最低,如钢琴或器乐的断章,只弹奏完曲谱上的旋律,其他一概付之阙如;宛如平淡日子里一杯清酒的滋味,清澈微苦,尤其适宜老友闲聊时推杯换盏,删去猛烈劝酒的喧哗,也不至于浓醉不消残酒,只是各自随意,止于微醺。
话说回来,洪氏出品并非是集大成者,或是电影的正途,也没有必须走顺、走通的理由,只是在恰好的时间遇到了,喜欢上那种打上洪氏烙印的风格,愿意在其中交付一些或深或浅的心事,如松烟入墨。
看完电影,我似乎得到一点启示,当然仅对个人而言。关于电影的文字以后可以这么写:不必尽心竭力用太多篇幅转述、或把剧情“翻译”成具有个人色彩的文字,就抓住某个单纯的特性记录个人观感即可,情节无关紧要,细节无比关注,就沿着“通感”的路往前走。其间有我的目光和视角,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就好,我是这么区分的:偶然的感受和体验是一回事,怀揣愿望主动奔向是另一回事。好吧,这就决定了日后的奔向。


【04】

有观影者会在豆瓣电影条目后写长长的文字,有时是相对纯粹的观影笔记,从导演创作、中心思想、或者镜头构图等角度叙说这部由衷喜爱的电影;有时和电影无关,是相对芜杂的个人感慨,不自觉地延伸,不知不觉地掺进了许多自己的心事……
同一位观影者与同一位导演,就这么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缔结起来,我时常觉得感动,为他们。我也渴望成为他们那样认真的人,有他们和电影之间其淡如水的关系。
至于你我平常的日子不就是这样么,偶然有一点愉悦,也有自己才了解的辛酸滋味,但是有自己喜欢的影片相伴,寂寂长夜也不算什么了。多好啊,有生之年,还有电影可爱。想起何立伟在《远与近》中说:“我们只能在远处眺望幸福,在近处观察痛苦。”像一种草本植物那样安静生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也挺好么。想起陈陌的短句:书掉在地上,盹去又醒来,一时间以为自己俯在一片荷叶上,满满雨水托着,飘摇而自若。噼啪响得痛快,雨这样好,夜的默片汹涌血色。
一本叫做《时间》的小说,真是一个好名字。我忽然很想知道书中到底说了什么,不过我猜测很可能是导演的杜撰,非常实用,但无法找寻。想起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版/杨德友 译)中所言:时间流逝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感觉和思想稳定下来,成熟起来,摆脱一切急躁或者须臾的偶然变化。


【05】

和朋友老C约好了,约在彼此都闲时一起看看洪氏生活片、或类似调调儿的电影。尽管相约的同时知道这很可能是空话,但庸碌的日子里毕竟多了一点可以期待的美好。
经由一本虚拟的小说,让我想起许多过往的因子,类似的造句还有许多,而且查有实物,诸如曾经留下的白纸黑字的证词:一杯叫做炭烧的咖啡,一种叫做Time的烟,一只叫做Time Killer的手表,或者一坛叫做醉生梦死的酒……上帝在凝视微物之神,而统管微物的神灵只在细节中发光发热。
还没到最后,还有无数种可能。在一片尽量放空的空间里,雨这样好,夜的默片背后衬着无限宽广的天空。

【2015-04-15】


《自由之丘》(Hill of Freedom/2014)
导演:洪尚秀
编剧:洪尚秀
主演:加濑亮、文素丽、金义城、尹汝贞、纪柱峰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韩国
片长: 67分钟
上映日期:2014-09-04

 4 ) 自由之丘

记一段独白。

“我喜欢观察花朵还有树木,我能观察它们很长时间。大概观察它们五分钟左右,会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然后我会忘掉一切,忘记了我是谁,我在做什么,忘记了这个世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不过在某一瞬间会觉得很安心,甚至能相信生活可以无所畏惧,并不是说它是一种观念上的理解,这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当以后记起这种感觉的时候,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勇气。”

 5 ) 一陌:时间的出口在哪里?

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圣·奥古斯丁

前天晚上,王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一场精彩的沙龙。讲了她对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一些感悟。大家都很有触动,收获了很多。

沙龙上,当讨论男人在恋爱和结婚后,前后对待心爱人的巨大反差时,王老师讲到一个例子。分享了她的校长是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这样的变化的。校长说,大意是拿帮对方捶背按摩来讲,结婚前,他已经把一辈子要为你捶背的功课都做完了。所以现在(结婚后),他变的没有再像之前那样贴心服务了。

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视角变化,一下子让你释然,变得不再埋怨了。

我记得台湾101人力资源公司的总经理杨基宽分享过一篇文章,谈到职场“黑色隧道”。

所谓黑色隧道指的是,你在职场上所有会让你感觉不舒服的现象。由于你不可能在一天之内经验完毕所有这些职场现象,它们是陆续出现在你的职涯中来折磨你,因此我把它称做“黑色隧道”,因为裡面潮湿阴暗让人很不舒服。这个隧道的长度大概有十年之长,它的计算方式是从踏入完全陌生的职场的第一天起,我们大概要花十年的时间才可几乎经历过这些职场百态,十年后这些职场现象祇不过是不断再重复而已。

同一件事情,一旦你承认有黑色隧道,态度就豁然开朗,因为你很清楚这是成长的唯一路径,假设你没有这样的态度,你就立刻启用离职的权利了。一个上班族一辈子如果只做自己习惯胜任的事情,不去改写自己的地平线,一辈子同样一件事情做35年,结果可能是很悲催的。

在我们进入职场的前十年主要任务是去创造下半辈子永不为职场困扰的实力与成熟度。所以35岁以前是卖方的认命阶段,凡事得从学习的角度来看事情,让自己在36岁时能成为买方阶段,买方才有格挑公司,挑老板,挑主管,挑薪水,挑窗户有多大。这个十年就是让自己从价值低的矿石萃炼成一克拉钻石的黑色隧道。

一旦那些从历练的角度看事情而从黑色隧道顺利走出来的人,最后他会找到自己的真正价值,他会是爱因斯坦所说的那个人: 不要试著寻找成功,试著寻找自己的意义。

这个“黑色隧道”有一个奇特的观看时间的角度。

我们说要活在当下,可是什么是活在当下?随便百度一下,都会有类似的句子:“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你。”“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人这一生中是否有一个节点,过了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 ”

时间对于我们,就像西西弗斯推着石头周而复始的上山,无穷无尽,无法摆脱,这就是命运,佛教的轮回。

人生原本喜少而忧多,人挣扎在命运的桎梏中无法脱身。西西弗斯就是在讲述命运的无常与掌握命运这只手的力量,人面对它是渺小的,无力的,我们穷尽一生,偶尔有满足的欢愉。

生活中重要的事情,总是一再被拖延,比如自己的健康,比如陪伴家人孩子;另一方面,遇到新机会,新挑战,又往往被很多无形的“自我预言”所预判。这些预言的形成或来自己于家人亲朋的善意忠告,或来自于古人云。

哪些重要的事情,哪些宝贵的成长机会。那些被提前的和被拖延的。

我们这一代,其实都是默认了“预设方案”的人。

——我们都还没有见过海,就知道该在海滩上用手指写下姓名圈个爱心;还没有见过山,就知道要在登顶时高高跳起抓拍矫健身影;还没有尝试初恋,就知道它必定夭折只留下日记里语焉不详的怀念;还没有坚持初心,就知道现实嶙峋得一塌糊涂理想主义者必定粉身碎骨。

我们都太迷信别人的经验,靠阅读和辗转听说,透支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新鲜感,以后哪怕去了海边登上高山吻了初恋拥抱了理想,也只是一场按图索骥。你拿着旅游攻略摸索到了那条小巷子,点点头说和别人的描述差异不大,然后比起V字合影留念,好了到过了,接下来就该返回故地继续寻常人生。

你其实从来都只是身临其境,没有试过从安全区越境。

但另一面,不断被提前人生步骤的我们,又特别擅长往后推延。

几乎所有的朋友,都爱设想“以后有了钱”的场景。高蹈一点的,说要捐款做慈善,清新一点的,说要环游世界,家国情怀的说要扶助西部贫困县,精英主义的要送孩子出国接受最好教育。对他们而言,人生是分成两截的——前半段为生计打拼为爱马仕毛毯卖命每天坐地铁去陆家嘴上班,后半段爱咋咋地高兴了也能顺手支持一把高喊口号的年轻人,至于具体要多少钱才能切换人生主旋律,他们不确定——“反正是很多很多,多到能够提供安全感,能够任性地支配人生”。

可是,既然对人生不是别无他想,为什么不能以20岁为起点,非要以40岁、50岁甚至80岁为端点才开始践行自我呢?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相信这是真理,就像相信四十岁前拿健康换财富,四十岁后用财富换健康是成功的铁律。但,看多了四十岁后积重难返的身体状况,我就开始困惑——四十岁怎么就能成为一个转折点,硬生生把人生拗到新的方向呢?就像一个成天大嚼汉堡拿可乐当水喝的人,怎么能突然习惯吃素一样,一个从来都在为更高的经济效益奋斗的人,怎么就能突然拥有社会责任感呢?要是前半生都在不择手段地原始积累,要怎么在四十岁时捡回初心重新划定道德底线呢?

再则,非要拥有足够财富,再来谈奉献谈梦想谈实现自我价值的话,这个“足够”是要多够呢?要知道,安全感这玩意,比爱情还不可捉摸,高更流落荒岛双眼失明都觉得自己坐拥一切美妙,金正恩身为八零后权势排行榜第一名仍然在忧虑朝鲜人民所剩不多的好奇基因。就算这个“足够”可以有确切衡量的指标,发财的也就那么几个人,那剩下的,全都任由灵魂逐渐干涸寸草不生吗?

人这一生中是否有一个节点,过了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

每一段岁月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不应该被辜负。而我能想到的人这一生能做的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把全部人生的希望都孤注一掷到未来的某个节点上,而忽略了生活本身应有的乐趣。

哪怕你以后真正实现了那个执念中的目标,才会发现它远远没你想的那么美好。

年轻的时候和哥们在操场上打篮球喝可乐的快乐,是以后高尔夫会球所品里红酒替代不了的。尤其男生,千万不要总想着等将来老子有钱了如何如何,且不说你以后很可能不会太有钱,而且相信我,就是有钱了也真的不能怎么样。生命就在每天的生活里,一切执念都是虚妄,和身边的人愉快相处,认真安排好每一天的活动,用心去感受每一天的心境,就是生活的意义本身。

路内的小说《追随她的旅程》中,有一段话,也是关于时间:“那时候我觉得,《西游记》讲的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而不是路程。……它用路途来迷惑读者,事实上它在谈论的是时间。神是不会仅仅用路途来考验一个人的……你感到痛苦,感到在漫长的旅程中要和那么多无聊的妖怪打架,那是因为神在很远的地方。一直到旅程的最终,他们还是在打来打去,这种痛苦和漫长丝毫没有因为终点的接近而减轻,那是因为,神并不承诺他何时出现。即使你能计算出自己与神之间的距离,你仍然无法计算那个到达的时间,也许你和神只有毫厘之距,但这毫厘之间却要花掉一生的时间。”

你一望即知某个人会如何行事,仍然避免不了要和他交接,明知道某件事会怎样结局,仍然避免不了将整个过程一一经历,即便其间充满各种意外,甚或惊喜,一个不能改变的事实是,从A点走到B点,需要使用的时间,一点都不能减少。属于我们的时间,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我们需要用各种东西来充填时间,劳役、游戏、爱情,无休无止,周而复始,宛如西西弗斯滚石上山。地铁或者公交令人痛苦和厌烦之处就在这里,它把这个过程提纯了,而且毫无掩饰,它的目的是如此赤裸裸:让时间过去,让我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所感受到的最大的痛苦,就来自这种赤裸的、干燥的、火星表面一样静止的时间。

直到有一天,你突然领悟到。这世界一直都有一个“最适宜你的位置”在等着你。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适宜的位置,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一个位置对于他是否最适宜,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感到快乐。

这个位置既然仅仅对于他是最合宜的,别人就无法与他竞争,如果他不认领,这个位置就只是浪费掉了,而并不是被别人占据了。我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念,则是因为我相信,上帝造人不会把两个人造得完全一样,每一个人的禀赋都是独特的,由此决定了能使其禀赋和价值得到最佳实现的那个位置也必然是独特的。

然而,一个人要找到这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却又殊不容易。环境的限制,命运的捉弄,都可能阻碍他走向这个位置。即使客观上不存在重大困难,由于心智的糊涂和欲望的蒙蔽,他仍可能在远离这个位置的地方徘徊乃至折腾。尤其在今天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不少人奋力争夺名利场上的位置,甚至压根儿没想到世界上其实有一个仅仅属于他的位置,而那个位置始终空着。

一旦你发现了这个最适宜你的位置。你突然就不再焦躁了。时间的出口或许在这一刻打开了。

如韩松落所写的:“我目标明确,观点鲜明,甚至写作和读书,在那时,也不过是我用来与时间对抗的东西,非如此不可,要尽可能快地,在一段时间里,制造出两种人生,在一个世界里,生成另一个世界。而现在,我已与时间和解,或者说,我有了其它的方法与时间共处,标志之一,是我看电影的速度和数量都在下降,不再为一部还没看到的电影朝思暮想,我知道来日方长,我迟早有一天会看到它,它在我和神的毫厘之距里,提供的帮助极为有限。 ”

我们都得只身上路,将这毫厘之距慢慢经过,不那么紧张——也不那么重视。时间之炉旁边的感受相对论,得靠我们设法管理,我们最终都得成为一个悟解之道中的爱因斯坦。

今天下午看了《自由之丘 자유의 언덕 (2014)》。在洪常秀作品中,时间是他一贯的母题。现代的时间观在他的电影里像一把剪刀,将故事裁切成不同的结构,有时平行,有时颠倒,有时嵌套。每次不同的时间分割方式成为观众对洪常秀电影的一种好奇与期待。到了新作《自由之丘》,时间点看似已经被任意摆列。洪常秀毫不避讳他对时间的兴趣——主人公Mori始终拿着的一本小书,那本书的名字直接就是叫《时间》。

传统的时间观认为,时间是由“过去”流向“现在”,由“现在”流向“未来”。这种时间观显示,“现在”是时间的核心,“过去”是已经逝去的“现在”,“未来”是尚未来到的“现在”。这种时间观需要我们必须用力把握“现在”。Mori用最简单的英语解释说:“我们的大脑建构了一个时间连续体的思维框架,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然后,他又说“但是,我们不必按照这个固有模式来生活。”

这种“不必按照这个固有模式来生活”的观念,来自从康德到海德格尔以来的现代时间观。时间不再仅依赖于外在经验,更存在于内在感知。到了海德格尔那里,死亡的不可避免迫使我们对时间进行新的思考。“未来”变成不可期待,走向“未来”即走向时间的终点;“现在”成为一种虚构,转瞬即逝;而“过去”是不断被唤起的回忆。海德格尔认为,我们不断走向“未来”时,也不断走向了“过去”。时间是一个全然可能性的王国。对于洪常秀的电影而言,他也因对这种“时间观”的不断玩味而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叙事自由。

特别推荐一本《生命的清单》的小书。书中充满了想象力,让您脑洞大开:

在来世,你会重新经历一遍你身前的生活。不过这次,所有的事件要重新调整:过去生活中相同的经历和感受都会被放到一起。

你会花两个月时间开着车子在你的房前出来进去,会花七个月的时间享受“性”福。你会沉沉睡上三十七年,双目紧闭。你会用七个月的时间坐在马桶上胡乱地翻看杂志。

你会一次经历完所有的痛苦,那是整整二十七个小时的艰难时光。骨折、撞车、皮肤割裂,婴儿降生。可一旦你能熬过去,其余的重生就不会再受这种苦痛的煎熬。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余下的生活都是甜甜美美。你要花六天时间修剪指甲。十五个月的时间寻找丢失的物品。十八个月的时间用来排队。两年的时间用来打发无聊:望着汽车的玻璃窗外,坐在机场的接机厅里,或是网上在线等候。一年时间用于阅读。你的眼睛酸痛,皮肤瘙痒,终于接下来轮到该你去洗澡,一个持续两百天的马拉松长澡。两个星期时间,用于想象自己死后的生活会是如何。一分钟时间,意识自己的身体状况在下降。七十七个小时,用来迷惑不解。一个钟头时间,用来感觉自己忘掉了某人的名字。三周时间,用于认识到自己错了。两天时间用来撒谎。六个星期时间,用来等候红色交通信号灯。七个钟头时间,用来呕吐。十五分钟时间,用来感受单纯的快乐。三个月时间用来洗衣服。十五个小时用来签名。两天时间用于系鞋带。六十七天时间用来感受心碎的滋味。五个星期时间开车迷路。三天时间用来计算该给酒店多少小费。五十一天时间决定穿什么衣服。九天时间来假装你也明白别人在谈论什么。两个星期时间在用手点钞票。十八天时间在电冰箱里面找东西。三十四天用来企盼。六个星期时间在看商业广告。四周时间坐在那里考虑是不是有更该做的事情。三年时间在吞咽食物。五天时间在捣弄衣服的纽扣和拉链。四分钟时间在考虑,如果现在经历的事件可以重新调整一下次序,生活将会是如何。

在来世的这个部分,你想象着一种与你的生前的尘世生活类似的状况。这种想法让你感觉无比的幸福:那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生活啊!在那里,所有生活事件都被拆分成更容易忍受的小块儿。在那里,每个单独的情景都不是在没完没了地持续;在那里,人们可以不停地从一个事件跳到另一个事件,就像孩子们在灼热的沙土上跳房子,尽情地享受在格子间跳来跳去的愉悦。

微信公众号:onemoresay

 6 ) 迷失首尔

       洪尚秀一直是我喜欢的导演,因为他非常注重台词和演员表演。这在亚洲电影人里非常少见,亚洲电影多年来一直在日本电影的形式主义的影响下去追求欧洲人发的小红花。欧洲人说黑泽明那叫艺术,亚洲人就都来黑泽明,欧洲人说现在是北野武,大家就扭头去学北野武,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就学了一辈子的黑泽明,以为黑泽明就是靠摄影。
       洪尚秀等一批韩国年轻电影人恰恰令我佩服的就是无论如何都走自己的路,坚持走下去。把亚洲所谓电影艺术家捆在一起也没有人能有他们这种品质,坚持用写实的生活语言、细节表演和台词创造力。而且,洪尚秀一直坚持去鞭挞儒家三国男人的虚伪和欲望,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目前还是捧上天的。洪尚秀用很多恰如其分的台词坚持剖析和鞭挞儒家思想中男人对自己对女人的思考,揪出儒家男人那种自我为中心、师出有名、贬低女人又崇拜女人被欲望驱动又自我解释、虚伪至极的各种心态,非常准确、非常细致。
       好,溢美之词至此姑且打住。
       自《不是任何人的女儿熙媛》开始,洪尚秀有了疲态。他开始用拍摄手法代替实质内容,这是江郎才尽的预兆。随后在《我们的善熙》之中,凭借惯性,那种男人虚伪的刻画又回来了,但是并没有什么创新,只是过去的一种惯性,而没有了《北村的方向》那种极其强大的力度。
       如今,洪尚秀有了很好的创新,即描写一个外国人在韩国,一个外国儒家到韩国的故事,我一看就拍手称快,这是好棒的创新,尤其为日本人的介入连连叫好。日本是一个比韩国更久遵从儒家却更早进入现代的国家,日本和韩国还有历史问题。种种的矛盾、牵连非常值得探讨也肯定会爆发各种火花。
       可惜,洪尚秀虽有涉猎,比如“同旅店老板娘的对话”和“韩国大叔”的对话。但却被故事更大的议题所牵绊,被导演讲故事的方式所掩盖。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却用了拆开逻辑顺序的方式来描述。而我看到“木卫二”的影评,证明这个叙述还让一些人看了以后完全找错了方向。逻辑交错是个“大招”,除非你真的很需要用,就像诺兰的《记忆碎片》,否则真是画蛇添足,糟蹋了本来很好的故事。
       洪的故事没有编好,这也可能是他运用“大招”的原因。咖啡厅女老板的角色过于纸片化,没有旅馆老板娘那么立体,而这个角色才是故事的真正的主角。也不符合洪一贯对女性角色的细致,成了一尊花瓶。
       最后,男主角的表演真是令人惊奇,就日本电影来说,绝没有这么好的表演,可见全然是洪的功劳。
       

 短评

又一部洪尚秀的作品,还是不咸不淡的感觉,还是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感觉。作为一部爱情片,该片似乎是把那些咋呼的瞎扯的爱情片用开水过滤了一遍,油啊腻啊都被过滤得差不多了。

8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洪尚秀的电影都很舒服,把把妹,喝喝酒,抽抽烟,扯扯淡。这部片特别短,而且有一种“收到一封很厚的日记体信不小心顺序打乱了看”的新奇感受,男女主角分别是日本人、韩国人,他们讲英语,然后突然出现一个美国人的角色,讲一口流利的韩语,这种感觉真是太难形容了,大概就是“迷失首尔”吧

1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洪常秀编剧是不是太摩羯座?为了女神,全世界都可以理直气壮的成为备胎,追到女神,又纯情的像“爱在”系列里的作家伊桑·霍克。对于洪导演的片子,喝喝小酒聊聊男女之事,偶尔成功约个炮爬起来也不带什么牵绊,这次就算用书信打乱了时间的顺序,但变焦镜头一推上去,还是那么原汁原味。★★★★

1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终于有一部电影能够表现外国语交流的尴尬,而且尴尬得太过自然,语言本身大概就是如此。好久没看过那么短的长片了,加濑亮英文口语真不错,可以进看过的日本男演员前三了

17分钟前
  • Rhodesia
  • 推荐

两部洪尚秀看下来,依然说不清自己喜欢还是讨厌。他用的是我最反感的方式,固定机位长镜,简单粗暴的推拉,除去景别变化几乎成了舞台剧,可内容又那么可爱。烦人,敢不敢更像电影一点啊?!!

20分钟前
  • 大黑骡子
  • 还行

洪尚秀新浪潮看得还不够吧,抓紧再复习几遍侯麦,顺便把Garrel的新片补一下,说不定电影的精气神能再足一点。

25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还行

深夜无人的时候左边搂着一个右边惦记一个嗞喽一口酒啪啦两口菜噗噗两口烟扪心自问不亏心吗

2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较差

加濑亮挺纯的,感觉跟洪的格调不太搭。导演是希望他浑一点的,这些戏还是为一个懦弱、摇摆、好面子的男人编排的,可性格使然,他就是浑不起来。

28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还行

影迷分两种,不看洪尚秀的,和看洪尚秀的。我愿意和后一种喝点儿小酒。

33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他们有了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一个叫梦,一个叫时间。

34分钟前
  • 凉水
  • 力荐

一年一到两部的清新小品,快赶上伍迪大爷了;洪尚秀气定神闲,什么喝酒泡妞太重复什么推拉生猛太粗暴,任由君说;在拿捏男女关系和结构定位上,越来越有侯麦感觉,他根本无意解释,让本就无因无果的生活面目压缩成纸片,随手抽一张就是日子,这就是自由。

3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遗落在楼梯的那一页是加濑亮和郑恩彩的故事么?

42分钟前
  • DannyOne
  • 推荐

“我们的大脑构建了一个时间连续体的思维框架,但你没必要按照那种固有的模式来生活”

43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你来到我的城市,走过我来时的路,想象着没我的日子,你是怎样的孤独。

46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You don’t love me, you just want to practice English with me

51分钟前
  • Dear deer
  • 还行

你穿山渡海来看我,我穿街过巷在看信。时间错落无序,情感若即若离。洪氏小品:妙,不可言!

54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一页风流。

58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日本男人在首尔旅社>>>法国女人在海边小镇

6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他遇到的狗叫“梦”;他在读的书叫“时间”;找到想找的人,才能抵达他的“自由之丘”。絮絮叨叨各种写实的生活,导演倒错叙事的方式很合我胃口~!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当一条单身狗,也挺好的。

1小时前
  • 木卫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