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奏鸣曲

HD中字

主演:英格丽·褒曼,丽芙·乌曼,莱娜·尼曼,哈尔瓦德·比约克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7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秋日奏鸣曲 剧照 NO.1秋日奏鸣曲 剧照 NO.2秋日奏鸣曲 剧照 NO.3秋日奏鸣曲 剧照 NO.4秋日奏鸣曲 剧照 NO.5秋日奏鸣曲 剧照 NO.6秋日奏鸣曲 剧照 NO.13秋日奏鸣曲 剧照 NO.14秋日奏鸣曲 剧照 NO.15秋日奏鸣曲 剧照 NO.16秋日奏鸣曲 剧照 NO.17秋日奏鸣曲 剧照 NO.18秋日奏鸣曲 剧照 NO.19秋日奏鸣曲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秋日奏鸣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夏洛特(英格丽·褒曼)是某乐团杰出的钢琴演奏员,她的女儿伊娃(丽芙·乌尔曼)是一名在农村社区工作的牧师的妻子,两人之间有一道深深的感情鸿沟,七年来不曾有过任何交流。在得知夏洛特的第二任丈夫去世后,伊娃写信邀请夏洛特来同住,两人都试着友好相处,却不免又将往事重提。伊娃怨恨夏洛特没在她童年时给予她足够的爱护,只把重心放在自己的事业上,疏远了自己和另一个有高度残疾、只能发不清晰的音来与人交流的女儿海琳(莱娜·尼曼)。而夏洛特因为海琳与伊娃住在一起,加上丈夫的去世给自己造成很大打击,也是心情闷闷紧锁眉头。乡村医生2016重生以后,四个大佬哥哥狂宠我爱的救赎丝路少侠 上部探索者的目标特工杰德?布莱克总想刁民来害朕魔奇少年巨兵长城传大冲击懵伯一念无明无价奇幻沼泽第二季人气女神:拉面食游记人人都在谈论杰米2021加布丽埃勒的成人漫画格杀令(粤语版)风雪武者五行刺客苍穹浩瀚第四季驱魔浪人第一季长生不死尤三姐仙王佐格全能战将(国语版)阳光警察炼气练了三千年动态漫画第4季某天早上变成人头麦克风的我君的人生等着你回来超凡斗灵师地下地上之大陆小岛爱情公寓第一季美好事物1996窈窕淑女第二季贝茨旅馆 第五季风筝再次飞起现在开始作秀时间德云社郭麒麟相声专场 杭州站2017英国病人英语一年级生燃情岁月1994爱得太狂

 长篇影评

 1 ) 半篇影评

伊娃最终是否真的原谅了她的母亲呢?这个问题延伸到了银幕之外。

夏洛特是一个强悍的老女人。但是,她的强悍里边忽略了她作为不称职的母亲的那一部分。因此,当她以一袭火红长裙出现在晚餐桌上,倒像是一种掩饰。海伦娜的出现让她感到了溃败。这个病孩子,她几乎已经忘记她的存在。这是一种掩饰,就像她明明讨厌丈夫却要叫她“亲爱的”,就像她明明生气脸上却带着微笑。夏洛特在家庭生活中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坐在钢琴前的夏洛特变成了另一个人。一首肖邦序曲已经说明了问题。那些黑白琴键在不同人的抚摩下发出不同的叹息。伊娃的弹奏感伤流露,夏洛特的理解却是“痛,但是不表现出来”。这暗暗吻合了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

“肖邦骄傲、激情四溢而又忧郁,非常有男性魅力。换句话说,他不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老年妇女。”而夏洛特也是一位骄傲的不多愁善感的老女人。甚至,她身上还有情感的存在吗?

很久以前,夏洛特就以一次次的离去来构筑自己的个人世界。对于伊娃来说,缺乏母爱的童年是一场噩梦。以至于长大以后,她要确认自己被完全爱着,才能真正面对自己。

影片在伊娃对母亲的指责中达到高潮。但是,到了影片的后半段,我倒觉得能理解夏洛特了,我能理解到,伊娃的指责虽然是准确的,但毕竟只是她个人的立场,是被遗弃的女儿的立场,然而,她无法切入夏洛特的内心。她也无法代表一种完全的观点,因为,不要忘了,在作为一个母亲的同时,夏洛特也是一个女人。如果母亲代表的是爱和付出的话,那么,是否,这些是以一个独立的人的丧失为代价的呢?

 2 ) 秋日,我思念我的孩子

妈妈

在你我成为母女的那一刻

无论我多么爱你

我已成为你的地狱

你召唤我来到你的世界

你爱我爱你的样子

你爱我

因为恐惧和忧伤

不是因为

你是我的母亲

妈妈,你从来不是我的妈妈

我出生时便已被你抛弃

你我的爱都是地狱烈火

互相炽烤着

将你我烧成同一个样子

在尖叫和崩溃的边缘

我克制着恨的颤抖:

“最初我和你一样

渴望一个母亲

后来我渴望成为母亲

妈妈,你从来不是我的妈妈

我出生时便成为你的地狱

后来我也成了别人的地狱”

 3 ) 像伯格曼的图画一样端庄结实

步入老年的英格丽·褒曼,在英格玛·伯格曼的镜头下时而仪态万方、时而苍老疲惫。另一面是年过四十的丽芙·乌曼,她戴着近视镜,眉头紧锁、步伐迟钝,但身体异常地挺拔结实。她们扮演母女,交换着彼此的宠爱、迷惑和仇恨;我坐在银幕下方第三排的中央,看见伯格曼的正反打简单利落,聚焦、虚焦都与情绪相合,彩色胶片粗糙而细腻,像张爱玲笔下粗呢针织感的建筑表面,人物的体态纹路,肌肉的细微变化,那些低首垂鬟、眼含热泪,都像雕塑一样沉骘,像真人真事一样微妙。

伯格曼抓取了一种生活中并不少见的母女关系:母亲天赋异禀,女儿却资质平庸。女儿要想得到母亲的爱,先要得到母亲的认可,因此一辈子生活在求之不得的痛苦里;母亲则沉迷于自己构建的母爱之内,竭力舒展自己的天赋、对抗自然的限制,对女儿的注视、痛苦和仇恨茫然无知。在舞台感极强的乡村别墅里,母女两人的独白交替延展,慢慢擦去久别重逢后的温煦表层,显现出多年以来的沟通无力症。

观影开始时,我以为伯格曼导演会从人本主义出发,给予二人平等的发展眼光和同情心,却发现这样一来,母亲这个角色必然失败,因为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给她的痛苦提供深刻的情由。乌曼扮演的女儿台词生动,句句入木三分;褒曼扮演的母亲虽然极尽优雅,但表达痛苦时显得极为幼稚。于是我换了一个角度观察整个电影,不再强调人物的可能性,而是关注人物的局限性。这样一来,母亲的角色马上显得极其成功:幼稚成了这个角色的局限,正如宗教是女儿角色的局限一样。伯格曼的悲观,赋予了这对母女不同寻常的分量。

当乌曼宛如鬼魅一般质问褒曼,是否女儿的痛苦就是母亲的胜利时,她的妹妹,丧失了语言能力的海伦娜正从床上挣扎着滚下来,嘶声叫着妈妈。乌曼对妹妹的悉心照顾,似乎也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一种自私的安稳,一种类似母亲的、有些残酷的温馨。她对母亲曾经有过强烈的爱,由此生出无法逾越的对爱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只有在被人需要时才能暂时沉默,因此她选择相信上帝赐予的苦役,以对抗她眼中早已枯萎不堪的生命。但她的信仰恰恰是对上帝的辛辣讽刺:基督教教人们彼此相爱,而她对别人的照顾和付出,却完全出自刻骨铭心的对爱的怀疑。

平生第一次看伯格曼的电影就在影院里,这是我的幸运。我几乎一下子就被他的观看和描摹所吸引:每一个镜头都留下耐人寻味的内容和留白,每一次运动都充满人类独有的思考力量,每一帧构图都表现出创作者独特的审美趣味,每一句台词如果不动人心魄,至少也是心血凝成的巧思。或许他的某些安排不够生活、过分极端、甚至刻意追求不朽,但在九十分钟的音画世界里,他调动的资源、提供的细节确实不亚于一部长篇小说。像长篇小说一样,小小瑕疵不能否定其伟大的诗意;与长篇小说不同的是,他的镜头细腻到几乎可以抚摩,却同时端庄结实,如废墟、如历史。

 4 ) 《秋日奏鸣曲》:并非宿命的隐藏

你发现就是她毁了你。你的母亲。她用她的理想去塑造你。却不是你。你看不起自己,因为你不如她的所想。你恨她。因为你始终都没有接受自己。你活着,却失去了自己。 这就是《秋日奏鸣曲》里,女儿和母亲的关系。 钢琴家母亲,活力四射、才华横溢,从外表穿着到言谈举止都极至普通全无光彩的女儿。 是一个从来没有树立信心的女儿。小时候,母亲是作为一个陌生的人,练琴,离家巡演,父女两人在家里共享孤独,只有沉默。母亲曾经在一个夏天回来陪她,给她剪头发,带给她书要她读,要她戴牙套,还有,把压抑多年未给女儿的爱一并给她,但是,都是她的角度,她的想法,她从未问过女儿是否喜欢,因为她绝对相信自己,她就是真理。在多年后的一个晚上,母亲在女儿家里,睡不着的两个人回忆起了往事,女儿终于将自己的愤怒一股脑的倾泻出来,其实她烦透了她带给她的一切,说时她的样子那么歇斯底里,母亲惊呆了,我哭得不能自已。 母亲把女儿一点点打碎掉,却塑不出一个新的人。母亲要按她的想法去塑造她,去教育她,只想拿走属于她的,否定她,疏远她。她的自我,在光彩的母亲面前,显得那么不堪。无从建立。这孩子从小敏感,她看出,母亲向来言不由衷,她说爱的时候心里从不爱,她爱的只有她自己。于是她恨她。当有一天一个男人跟女儿求婚的时候,她说,我不爱你,我不爱任何人。因为,她爱的能力是被以爱的名义给毁的,片甲无存。 母亲忙着练琴,母亲有时候也跟她玩,但是她生病或淘气母亲就把她交给女佣。在母亲面前,她只有掩饰、压抑着自己,她渐渐明白的是,母亲只想打压所有的敏感和真实。她那一个不被母亲接受的自我,也被她自己一点点否定,从此,她活着,有如行尸走肉——如果不曾被真的爱过,我们就不知何以树立此生此世生存的信心。 但母亲也是一个受害者,她听了女儿的控诉,想起自己,缺乏温暖和抚爱的童年,她甚至记不起她母亲的脸,也记不起女儿的,她终于明白,自己从未长大,她只有音乐,在那里她才可以尽情抒发感情。因为她的不完整,她关闭了通向女儿的大门。她要求女儿抱一抱她,或是触碰她,但女儿没有动。 女儿写过这样一句话,被一个人爱上,这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也是她丈夫最喜欢的句子。事实上,他爱她,他改造了她,女儿终于从压抑封闭的自我里解脱出来,还接来了病得厉害的残障妹妹,全心照顾她,只有她听得懂妹妹咿咿呀呀的话语,但母亲请求宽恕的时候,她没动,母亲走了,她很后悔,决定请求母亲的原谅。 其实母亲给了她这样一个机会,不把她当孩子,而是把她当作是一个有爱的能力的人,来求得她的关怀、谅解。那是她可以给母亲以安慰和温暖的时候,那难道不就是母亲承认了她的强大、她的能力,那不就是她曾经多么渴望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吗。母亲给了她这个机会,当时她没接受,出于狭隘的怨恨,和一时的怒气,但不管怎样,她们都该是这世上最相爱的人,她们彼此恨过,恨得很深,她们掩盖过自己,但那都过去了,所以,她们能做的只有原谅,那是令此生有意义的唯一方式。 你恨的那个人,你也得怜惜他,因为,他亦是从恨里来。你的爱,才终结那恨。女儿躲藏了一生,因为她始终接受不了真实的自己,因为那个真我母亲不喜欢,所以她总是那么拘谨,小心翼翼。而另一个人呢,母亲,快人快语,总是自信的、光彩的,却也是不真实的,这早就被女儿发现了,她们一样可怜。虽然她们看起来截然相反。她们更该同病相怜。 以为是宿命的隐藏,原来是从那个人那里开始的。

 5 ) 《秋日奏鸣曲》台词

伊娃:人必须要学会如何活着,我每天都在练习。其中最大的障碍是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我在黑暗中摸索着,要是有人能够爱我真实的样子,或许我就能够了解自己。但这事的可能性却是微乎其微。 维克多(伊娃丈夫):我想告诉她,哪怕只有一次也好,有人全心全意地爱着她,但是我无法说得让她深信不疑,因为我总是词不达意。 夏洛特:有一天他一直盯着我看,接着他笑着跟我说,明年这个时候我就不在了,但我会永远与你同在,我会一直想着你。 伊娃:小时候我很崇拜你,后来有很多年,我一直很抵触你和钢琴。 伊娃:你感觉到这里的宁静了吗?艾力克是4岁生日前一天过世的,这你也知道。维克多没法接受,他和艾力克的感情很好,表面上我很悲痛,可我内心里始终觉得他还活着,我们还在彼此身边,我只要稍微集中注意力,就能感觉到他。有时候我睡着时,我能感觉到他的气息,就在我的面庞上,他会用手抚摸我。他在他的世界里,可我们还是随时能够触碰对方,我们之间没有界限,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墙。有时我会想我儿子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但我又知道这是无法描述的,因为那是个能让情感得到解脱的地方,你懂我的意思吗?对我而言,人类是无与伦比的造物,就像高深莫测的思想,所有一切都存在于人生,崇高也好,低微也罢,人是上天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出来,集万物于一体。就这样造出了人类,也造出了恶魔、圣人、先知、艺术家、离经叛道的人┉世上一切都彼此共存,相互成长。就像是庞大的图案,在不断的变化,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同样世上肯定也存在着无数个现实世界,我们迟钝的感官所能感受到的现实只是其中一个,但是无数个现实世界是交织存在的,只有恐惧和惩戒能束缚住我们,界限是不存在的,我们的想法是不受限的,我们的情感也是不受限的,是焦虑在给我们设限,你不觉得是这样吗?你在弹贝多芬第29号钢琴奏鸣曲的慢乐章时,你肯定觉得自己是活在一个没有束缚的世界里,这里头的状况你无法探讨,也无法洞察。 维克多:当我向她求婚时,她立马就告诉我,她并不爱我。我问她是不是爱着其他人?她说自己从没爱过人他人,说自己不具备爱人的能力。我和伊娃在这里住了好几年,后来艾力克出生了,我们本来都放弃生孩子的希望了,还准备领养孩子。你知道吗?伊娃怀孕后跟之前完全是判若两人,两当时的她快乐,温柔,合群,她也变得懒惰起来,郊区工作和钢琴练习她一概不予理会。她会坐在那里看着光线,在山岳和峡湾上移动,我们突然变得很幸福。我比伊娃大得多,当时我开始觉得有一层灰色的隔膜正在将我裹住,虽然现在回头想想,我可以慰安慰自己这就是生活,以后生活就会是这个样子。可是后来一切都变了。 伊娃:你把爸爸和我的生活搅的一团糟,你还背着他出轨了,每天晚上是我坐在爸爸旁边安慰他,我得告诉他,你还爱着他,你肯定会回来。我得大声地把你的信读出来,你的饱含深情活泼有趣的长信,你会在信中讲述自己在旅途中遇到的趣事。我们就坐在那,像两个傻瓜一样,两遍三遍地读你的信,我们都觉得你是世上最出色的女人。 伊娃:对你来说,我就是闲暇时解闷的洋娃娃,我要是病了,闹脾气了,你就会把我交给保姆,你会把自己关起来弹钢琴谁也不能打扰你。我就站在门外听你弹琴,我会趁你喝咖啡,休息时溜出去,确认你还在屋里。你对我总是很和蔼,可你的心思却在别外,我问你问题你几乎从未回答。因为你是那么优雅,所以我也想要变得优雅,我开始对自己的衣服挑三拣四,我怕你会不喜欢我的样子。那时的我很丑,我长的瘦骨嶙峋的,眼睛又大又圆,嘴唇肥厚,眉毛稀疏,我的手臂太细,脚太大,我觉得自己难看死了。有一次你跟我说,我应该是个男孩子,说完你就笑了,你怕我会难过,可我当然会难过。有一天你的行李就放在楼梯底下,你用外语讲着电话,我向上天祈祷发生点什么事好阻止你离开,可你每次都会离开,你来到我眼前,抱着我亲了一下,接着你又抱着我亲了一下,你看着我微笑着,你身上的气味几好闻又陌生,可当时你对我来说就是个陌生人,你已经在准备上路了,你眼里看不见我,你就这样走了。我当时就想我的心脏就要停止了,我会因为心痛而死去,我再也不会快乐了,我怎么能熬过这痛苦的两个月呢?我会伏在爸爸的腿上痛哭,他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她那柔软的小手放在我的头上,他这样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他抽着烟斗,烟雾笼罩着我们。有时候他会说话,他说我们今晚要不要去看电影,或者我们晚饭吃冰淇淋吧。我都不在乎,因为我要死了。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们在孤独中熬了过来,我们不怎么说话。和爸爸在一起时,我很自在,他从来不会感到心烦意乱,有时候他看起来有些担心,我当时不知道他在金钱方面有困难,可我每次进去时,他总是很开心,我们会聊会儿天,不然他就用苍白的小手拍拍我。有是奥托叔叔会坐在沙发上喝白兰地,他们总是小声的咕囔着,我都怀疑他们到底能不能听到对方在说什么。有时候哈利叔叔会过来下棋,那时家里的气氛就会非常安静,我能听到房子里三个钟嘀嗒走动的声音。你回来的前几天我会很兴奋,全身发热,于此同时我又害怕自己真的会生病,因为我知道你很怕病人。当你进屋时,我兴奋得不能自已,我说不出话来,你不耐烦了,就对我说,伊娃不高兴妈妈回来,接着我的脸就会涨得通红,开始浑身出汗,我说不出话来,我什么词也想不出来,家里的话全让你一个人说完了。 伊娃:以前很爱你,妈妈,对我而言,这是和生死一样重要的大事,可我不信你的话,你的眼神会出卖你的话,你的声音很美,当你说话时,我的整个身体都能感受到这种美感,可我凭直觉就知道你心口不一。我听不懂你说的话,最可怕的是当你生气时,你脸上会挂着笑容,你和爸爸时生气时,你就会叫他“我亲爱的朋友”,当你对我感到厌倦时,你就会叫我“我的宝贝女儿”。 伊娃:当时只有14岁,你找不到更好的事做,你就把你攒下的精力一股脑全用在我身上,你觉得自己之前忽视了我,所以你就想要补偿。我想要为自己辩护,可我却没机会辩护。你的声音总是包含着关切和担忧,没有一个细节能逃过你慈爱的眼神。我有点驼背,于是你就让我做体操,你跟着我一起做,用你的背痛当借口。你觉得我花了太多时间在我的头发上,于是你就把它剪短,那发型难看极了。你觉得我的牙齿长歪了,所以我就得带牙套,我看上去跟个怪物一样。你说我的裤子和裙子是小朋友穿的,所以你问都没问,就擅自给我做裙子。我什么也不敢说,因为我怕自己会伤到你。你还给我看我看不懂的书,我使劲地读,接着你要和我讨论我读过的内容,你就在那不停地说,可我一句话也听不懂,我唯一担心的就是在你面前暴露我的无知。我像瘫痪了一样,不过我还是学到了一件事情:我身上没有一处值得人爱,没有一处会被人接受。你当时着了迷。我变得越来越害怕,越来越崩溃,我的言谈举止都是为了取悦你,就连我一个人呆着时,我都无法露出自己真实的样子,因为我憎恨自己的一切。这太可怕了,妈妈!现在我回想起那几年我还是很痛苦,全身发抖,那真是太可怕了!我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恨你,我一直相信我们爱着彼此。我没法恨你,所以我的恨意就变成了严重的焦虑症,做噩梦,啃指甲,把头发大把大把地扯下来。我想哭,可我却哭不出来,我一个声音也发不出来,我想要尖叫,可我只能听到发哑的哼声,这让我更害怕,因为我觉得自己要疯了。 伊娃:母亲和女儿,是多么可怕的组合,这里头掺杂了情感,困惑,还有毁灭。但凡有可能,母亲就会以爱的名义来为所欲为,女儿应该继承母亲的委屈,女儿应该为母亲的失败而受苦,母亲的不快乐,女儿应该要感同身受。就好像是从未剪断的脐带。妈妈,是这样吗?女儿的不幸就是母亲的胜利吗? 夏洛特:我小时候的事,我基本都不记得了。我不记得我父母曾经碰过我,不论是抚摸还是责罚,他们都没碰过我,和爱有关的一切我都一无所知,喜爱,触碰,亲密,温暖,我只有在音乐中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夜里我醒着时,我会想自己到底有没有活过,我想知道是不是其他人也是这样,还是有些人对活着这件事比他人更有天赋,还是有些人从来没活过,他们只是存活在世上。接着我就会焦虑不已,我看到了自己丑陋的样子,我从来没长大过,我的面容和身体已经老了,我在积攒着记忆和经验。可在我内心深处,我却觉得自己从未出生过,谁的脸我都不记得,连我自己的我也不记得。有时候我会尝试想起我母亲的脸,但我没法想起来,我只记得又高又黑,眼睛是蓝色的,鼻子很大,嘴唇很丰满,但我没法把碎片拼到一起,我看不见她。同样的我也没法想起你,海伦娜,莱昂纳多的脸,我记得生你们姐妹俩的场景,但唯一的印象就是生孩子很痛,可疼痛是什么感觉?我不记得了。莱昂纳多曾说过,他是怎么说的?对,他说有现实感也是一种天赋,大多数人都缺乏这种天赋,也许这是件好事。 夏洛特:我不想当你的母亲,我想让你知道我和你一样无助。 伊娃:可怜的妈妈就这样匆忙地走了,她看上去是那么的惊恐,一下子变得憔悴起来,她的脸看上去这么小,她把鼻子哭得红红的,我再也不会见她了。天快黑了,气温也降低了,我得回家给维克托和海伦娜做饭,我现在不能死,我害怕死亡,谁将来或许会需要我,将我从牢笼中释放出来? 夏洛特:保罗,看到那座小村庄了吗?家家户户的灯都亮起来了,大家在忙着晚上的事情,有人在准备晚饭,孩子们在做作业,我觉得自己与一切都格格不入。我老是想家,可等我真回家了我又觉得自己想要的肯定是其他东西。 维克多:有时候我会盯着我妻子看,她不知道我在场,她备受折磨,自从夏洛特匆匆离去后,她就一直这样备受折磨但没法入睡,她说她把自己的母亲赶走了,她无法原谅自己。 伊娃:亲爱的妈妈,我现在知道自己待你很不好,我是带着要求,而不是怀着喜爱之情接近你的,我用自己那可憎的恨意折磨你,但我的恨意已经荡然无存了,我做错了,现在我请求你原谅我。我不知道你能否收到这封信,也不知道你是否会读这封信,也许现在已经太迟了。但我希望自己的发现没有白费。我们之间到底还是有善意存在,我是指我们要互相照顾彼此,帮助彼此,关爱对方。我再也不会让你从我生活中消失了,我会坚守着这一信念,我不会放弃,哪怕现在已经太迟了,但我觉得现在还来得及,一定还来得及。

 6 ) 天鹅绝唱

1978年的《秋日奏鸣曲》是英格玛·伯格曼与英格丽·褒曼在晚期难能可贵的一次合作,推动双方在各自的艺术生涯中重上巅峰。而这部电影重新着上浓郁的瑞典风情,令人怀缅与动容。

天鹅绝唱

到了七十年代末,伯格曼在电影上的创作逐渐放缓,但是,虽然1978年就跟前几年一样,只有一部作品上映,但就是这一部《秋日奏鸣曲》,依然能让观众看到伯格曼炉火纯青的功底。

故事的主角是夏洛特(英格丽·褒曼饰)与伊娃(丽芙·乌曼饰)这一对母女。二人将近七年未曾谋面,在终于促成的一次相聚中,女儿忙里忙外地给母亲安置妥当,母亲则兴冲冲地表示这次要长住,一切都以乐也融融作为开端。但在伯格曼的电影,和美总是廉价的花纸,一戳就破。新仇旧怨,终究会在这一座房内尽数爆发。

身为钢琴家,夏洛特很早就因为工作与感情而离开家庭,留下一直希望得到母亲认可与关爱的伊娃,终其半生也无法填补心中的缺口。而夏洛特的小女儿海琳娜(莱娜·尼曼饰)在落差之中有着更悲惨的遭遇,随着病情越来越重,高度残疾、口齿不清的她被放到其他家庭去寄养,直到多年后伊娃才把她接回自己身边照料。但母亲也在女儿的控诉中,审视了自己看似风流洒脱实则虚空落寞的过往,而新近伴侣莱昂纳多的去世,更是加深了这一认知。

可以看得出,《秋日奏鸣曲》依然是一部很伯格曼的电影。无论是主题,亦或是表现手法,都是伯格曼熟悉且擅长的,最终所呈现的,正是集大成的所在。而这部电影收获了奥斯卡金像奖、凯撒奖等多个奖项的题名,并斩获了第36届美国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等殊荣,两位女主角也获得了第23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女演员等奖项。对英格丽·褒曼而言,还有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以及全国电影评委会与纽约影评界颁发的两个最佳女演员奖,这让她收获了从影以来最高的赞誉。

回望《秋日奏鸣曲》的起源,充满纠结与阻碍。彼时税务案对伯格曼的耗损是明显的,一直焦虑的他发现写作越来越困难。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在1976年3月24日,伯格曼从妻子口中得知案子撤销了。日后回忆以来,他说起初并没觉得怎样,但马上感觉十分疲惫,倒头就睡。而这种疲倦,跟某次飞往法罗岛时,飞机因一个引擎着火而不得不在机场上空盘绕数小时,烧光燃料才能降落后的那种感觉相似。就在那一晚,伯格曼脑中闪过各种未来的机会,反正失眠已成定局,索性起来写作。他整出一份电影大纲,片名暂定为“母女俩”(Mother and Daughter)。那一刻,他已经预定让英格丽·褒曼和丽芙·乌曼来合演。

与英格丽·褒曼合作的想法,很早之前就在英格玛·伯格曼心中萌生。带着《呼喊与细语》去参加戛纳时,褒曼就往伯格曼的口袋塞进一封信,提醒他不要忘记合作拍片的承诺。但他们绝无仅有的合作,不是之前计划过的《老板,英格柏夫人》的电影版,而是这一部《秋日奏鸣曲》。当褒曼第一次阅读到剧本的时候,十分震惊,因为恰好在四十大几的时候,她也曾经抛下家庭,与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私奔,引来满城风雨。

这是一个极其难得的经典组合,有太多可一不可再的机缘。首先,英格丽·褒曼与英格玛·伯格曼虽无亲戚关系,但都姓“Bergman”,只不过国内的惯用翻译并不一致而已,到了《秋日奏鸣曲》,正是二人唯一一次合作。其次,这是英格丽·褒曼11年来,第一次用母语在电影中表演,而且就跟她的第一部美国电影《寒夜琴挑》(1939)一样,扮演了一位音乐会钢琴家。再者,电影拍摄刚开始的时候,英格丽·褒曼就被诊断出有无法治愈的癌症,《秋日奏鸣曲》也便成了她的最后一部院线长片。

伯格曼知道褒曼在好些美国电影中都有过杰出表现,譬如希区柯克的电影。但在拍摄期间,他们在沟通上遇到了一些问题,这在《英格丽·褒曼口述实录》等片中也有提及。伯格曼发现,褒曼会在镜子面前演练台词,他认为,这种不同的演技训练,带有40年代的特色。在《伯格曼论电影》中,他提到,“在排练期间我便已发现‘倾听’与‘了解’二法对她并无效用,因此,我只好被迫启用通常为我所拒的方法来对待这位女演员,即一种挑衅态度。”不过,与不同类别的演员一同工作固然不易,但哪怕褒曼经常忘词,在早上时常沮丧易怒,伯格曼却理解她对于病情的担忧,以及对陌生工作方式的不安,最终面对褒曼的出色演绎,对她的评价从“极其差劲”,转变成“相当杰出,虽然非常棘手,但是很棒”。

《秋日奏鸣曲》的钢琴家夏洛特的原型,有部分来自于伯格曼的前妻卡比·拉莱泰,即他的第四任妻子。丽芙·乌曼跟埃兰·约瑟夫松回忆伯格曼给演员说戏的部分,收在《英格玛·伯格曼:电影、戏剧、书籍》当中,这里提到,夏洛特给女儿伊娃在钢琴上的指教,“在本质上接近伯格曼这样的导演可能对其演员所做的提示,他们不会说‘你要这样做,或那样做’,而是对曲子或人物角色在意义、特点、美学(甚至技巧)效应上的领会给予指导”。而这对应上了伯格曼早期的创作《黑暗中的音乐》(1948)与《喜悦》(1950)的主角,伯格曼通过暗示、对比等形式,对演奏者作出了相似的忠告。

卡比·拉莱泰对伯格曼在音乐品味上的影响是很大的。雅克·奥蒙所著的《英格玛·伯格曼》中提到:“尽管伯格曼对贝多芬甚至巴赫的偏好无疑非常真诚,但他们——巴赫的音乐更适合节选——最终只成了导演的道具。音乐不再是为音乐本身而被演奏,而是为某种情感、某种意义、某个情境的戏剧化或某个情节的处理而服务的。”如此,在伊娃和夏洛特先后弹奏了肖邦的序曲后,这种示范多多少少就带上了说教的味道。而女儿的自信以及带有一点可怜兮兮的讨好,全都在一瞬间被击溃,母亲还是母亲,那个多年来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角色。这些惊喜之处,对于《秋日奏鸣曲》这部极为舞台化的电影,作用妙不可言。

此外,《秋日奏鸣曲》让伯格曼的影迷更欣悦的地方,是熟悉的味道重新回归。电影虽然得到了西德公司的资助,并且是在挪威奥斯陆外的一个老电影工作室拍摄。但尽管如此,《秋日奏鸣曲》终于用回了瑞典语,而且大部分演员和员工都是瑞典人,最终世界首映礼也是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对很多人来说,这些瑞典风情,往往是他电影中亲切、合宜的一个基础。最后,可以用电影史学家兼作者彼得·考伊在标准收藏公司特别版DVD中的话来结束——“《秋日奏鸣曲》由英格玛·伯格曼生命中最黑暗的其中一道咒语产生……成为了英格玛·伯格曼职业生涯中的天鹅绝唱”。那他与褒曼的这次旷世合作,恰巧使得彼此能在电影生涯晚期,坐在又一重巅峰上睥睨众生。

(连载于《看电影》)

主要参考来源:
《魔灯:伯格曼自传》
《伯格曼论电影》
《英格玛·伯格曼》
Google、Wiki
IMDb、豆瓣、时光等电影网站

 短评

姐姐的呼喊(近乎咆哮的控诉)与妹妹的细语(语焉不详的呢喃),后者可视为前者精神上的分身以象征恋母的本性,而伊娃已然只剩下恨意和愤怒;母女的两副假面,母亲生气的时候微笑,叫恨的人“我最亲爱的”,叫厌烦的人“亲爱的小女孩”,以爱的名义施行毁灭,用玫瑰中伤所爱之人,女儿则是佯装快乐,“因为我恨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如肖邦之音乐,不露声色的痛苦、短暂的解脱、解脱随即消失痛苦依然;依然是老伯克制冷静下暗流涌动的独幕剧式室内场面调度、振聋发聩且真诚内省得近乎内心独白的问询式台词、直接曝露人物情绪流溢的乃至显得狰狞扭曲面部大特写;尽管主题看似通俗浅白,但结合彼时戏外伯格曼、褒曼、乌曼的人生际遇来看,又添了许多别样的深意。

5分钟前
  • Alain
  • 力荐

#重看#所有最深的伤害都只会发生在最亲密的人之间,畅谈或忏悔过后,原谅不会发生,一切回到原点,冷漠继续冷漠,沟壑依然沟壑;大块橙色&红色与冰冷苍白的内心戏形成强烈对比,明暗光线&正反打,正面&背影;乌曼演技真好,不愧御用。

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镜头质感超凡,色彩打光简直美得一塌糊涂,拉大提琴那一场就像一幅构图完美的油画。从头到尾如同一场有限空间里的心理话剧,大段独白相当挑战演技,然而母女两人都是异常出色,这种情绪突如其来的爆发和内心的挖掘既是拷问也是自省,和解的不可能也早已注定。

10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人生最无法控制的两件事:自我的才华和出身,从婴儿诞生的那一刻起这二者就以命运的名义形塑着所有悲剧。而在亲情里,所有的解释、呼喊、疯狂、道歉,都是无用的。你的亲属关系,是你“天赋”的重要组成部分。

15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褒曼的角色是她自身真实的写照,亦是伯格曼的,这两位瑞典最富盛名并且拥有相同姓氏的伟大艺术家,都为了各自的事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可怕的创伤与疏离,乌尔曼那时也与伯格曼劳燕分飞,由她扮演的女儿,对母亲的爱与恨,在我看来,兼是对伯格曼的。褒曼随罗西里尼浪迹天涯,在好莱坞沉浮多年后终于回到故乡的怀抱,这样一位瑞典巨星,居然是第一次出演瑞典电影,这与影片的“奏鸣曲”结构不谋而合,伯格曼曾说:“我们在年轻时,从父母身边逃开,而后一步步,再回到他们身边,在这一刻,我们长大了。”

18分钟前
  • 37°2
  • 推荐

伯格曼着实擅长探讨家庭关系中的疏离、误解、仇恨与虚伪,这回连母女关系中可能潜藏的自私、虚荣、傲慢与偏执亦被袒露于银幕之上。暖黄色调的室内陈设挡不住亲情中的刺骨冰冷。暮年的英格丽·褒曼和盛年的丽芙·乌曼飙戏,伯格曼式的特写与大特写一次次地揪出人的灵魂,攫住观者的心绪。整体还是比前作[呼喊与细语]更加具有舞台剧气调,尤其是以丈夫直面镜头自陈来引入(与收尾)故事的拍法(后景中是弹钢琴的妻子),以及一个个固定的镜头与多处门框式构图。(9.0/10)

2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乌曼和褒曼大飚演技不是重点。最温暖的色调,最黯淡的内心。台词简洁、尖锐、直达心灵深处。舞台剧式的独白、眼神与眼神的长镜头,伯格曼一定是痛楚和勇敢到了极点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不用说太多,一句看到人落泪,足够。

25分钟前
  • 沁云
  • 力荐

我宁愿将海莲娜看作是伊娃的潜意识。爱恨交织的极致是一种失语症,能用语言组织起来倾泻的总是带着伪装,伊娃借酒宣泄用言语逼迫母亲时,海莲娜剧烈痛苦地挣扎着,母亲请求原谅伊娃不发一言时海莲娜叫喊着妈妈,过来!母亲逃跑了,伊娃低落沮丧看似平静,海莲娜喘不过气濒临灭绝崩溃,最后喊出的是妈妈

27分钟前
  • 汪见殊
  • 力荐

人需要一辈子来摆脱家庭带来的阴影

28分钟前
  • JoAnn
  • 推荐

女兒看著母親彈肖邦,她盯著她的臉,那表情在我心上扎了一個又一個窟窿,血噗噗往外冒,真疼。

31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力荐

这或许就是我喜欢伯格曼的原因——描述至亲的亲人间的相互折磨。这种折磨以爱的名义进行,将母亲的痛苦变成女儿的痛苦,母亲的失败变成女儿的失败。有时候觉得,家才是最孤单的地方,正是因为共度了最长的时光,才看不清彼此真正的模样。

33分钟前
  • A。
  • 力荐

1.亲情无法一蹴而成,突如其来为了爱而爱的爱只会造成更多的伤害,女儿是个体,应给予自由和尊重,当然,更重要是发自内心的关爱;2.不断沉淀积累的感情鸿沟再也无法跨越,大声的宣泄也只是带来了一时的解脱,却无法得到挽救;3.秋日里的奏鸣曲再美也渗透着一股凄美和哀婉。

3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本片的艺术气质相当耀眼,从片名到结构,从故事到表演,从画面到台词,导演赋予了太多可资分析的样本。母亲噩梦惊醒后与酒醉女儿的对话,层次之递进关系,表演之精准程度,恍惚有种看心理惊悚片的错觉,揪心不已。

42分钟前
  • 麦兜
  • 力荐

我们永远都只能是一个人,即使是与最亲密的人在一起,也会感到痛苦和孤独。

43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很惭愧,这是我看的第一部伯格曼作品。也很幸运,能在大银幕看到如此佳作。体会到了什么叫“飚戏”。银幕放大了演员一举一动一蹙眉的神情,也放大了色彩与气氛。让观众跟着揪心,回味震撼。每个人都深受家庭的影响。一滩平静的潭水下,激流涌动。完美的观影体验(尽在小西天~

46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票价伯曼展映@ GZ二刷,大银幕重复创伤体验,很爽。母亲和女儿本质是一体两面,海莲娜则是她们关系的具象体现|看得PTSD严重爆发。“她从未爱过任何人。她不会爱。”我也不会。作为我的第3000个“看过”标记,这部片实在太疼了,看得我一直想死,想停止存在,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够用“喜欢”的心情来看待它。但是它反映出的苦痛我全部明白,全部明白。不能爱已是小事,如果生你的人使你生不如死呢?忍不住又看,忍不住又想:还好不是在影院看,因为要在寂静的黑暗中无声地哭非常累

47分钟前
  • Virgil
  • 力荐

如果有人真实地爱我 也许我有勇气正视自己

48分钟前
  • Parachute
  • 力荐

褒曼和乌曼实在太适合饰演母女了,两人敏感、紧张、激动的神情和含泪的眼眸都有同样的特质,令人心痛。

50分钟前
  • 小凯撒
  • 力荐

褒曼晚年有力的角色和作品(也是她和同叫伯格曼的大导的唯一一次合作),两个母女一台戏,完全可以搬至舞台的电影啊!两个人以中产阶级特有的文学性吵架方式(不看伯格曼不知道吵架还可以这样吵的啊)从天黑吵到天亮,积蓄多年的情感喷薄而出却并不是任何事情的解决⋯演员太好啦。弹琴那段最好。

5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阿尔莫多瓦的高跟鞋,也是处理母女情感,比起伯格曼的细腻,就差太远了。

55分钟前
  • 任晓雯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