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过了一生

HD

主演:杨惠姗,李立群,刘明,文英,英英,丁也恬,萧志文,吴敏,邵罗辉,胡翔评,罗条慧,周平,林正明,蔡瑟芬,陈显元,陈玉辉,庹宗康,罗文诚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8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2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3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4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5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6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3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4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5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6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7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8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9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这样过了一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桂美(杨惠姗)孤身从南京来到台湾寻找未婚夫未果,暂住表姐家中,却被当下等佣人对待,为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她委身下嫁遭妻子遗弃的中年男人侯永年(李立群),成为三个孩子的继母,可是因为侯永年的嗜赌如命兼外养女人,令她犹如刚出狼窝又入虎穴。  生下孩子后,桂美为了生计同侯永年远赴日本替人帮佣,又因机缘在当地一家中国餐馆学得一手好厨艺后返回台湾,独立开了“霞飞之家”餐厅,可是在她勤俭持家之时侯永年却故态复萌,而更让她觉寒心的,是长大成人各有成就的子女以及媳婿的自私与无情。粉雄救兵第六季未来商店谋杀是我的心跳白雪公主与猎人功夫旋风儿绝世战魔的女帝老婆蝙蝠血魔2战神事件极速之星刘良:中国首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者花右京女仆队兵演兵太乙仙魔录第四季忍无可忍2018克夫女博斯 第三季大力士麦当娜一起火锅吧第三季不止不休小美人鱼(普通话)都市危情孤星血泪玉响 OVA冲破囚笼1光芒思悼疯子恋爱选举与巧克力零距离2004烂赌夫斗烂赌妻超级大坏蛋神探伽利略 禁断的魔术爆上战队奔奔者楼价有的估不可能不爱你亚森·罗宾早安,维罗妮卡邪恶国度少年卷福马达加斯加企鹅第一季原声立花馆恋爱三角铃最终流放:银翼之法姆石榴记美女驾到2018恐怖分子的孩子大道薪火

 长篇影评

 1 ) 忍辱负重的桂美的一生

三月初的广州,是被粘稠的水汽和朦胧细雨笼罩的。湿润的海风从远方徐徐吹来了这场名为“太平洋的风”的影展,也带来了这部略显凝重的台湾电影。

从形式上看,《我这样过了一生》显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开场的后厨长镜头就有着一股浓浓的台湾新电影的味道,由于目前我对台湾新浪潮的认知仅限于侯孝贤与杨德昌二人,因此我想这大概又是一部略显沉闷的片子。不过,随后的观影过程告诉我,它和我印象中的侯孝贤和杨德昌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首先,从拍摄手法上看,侯杨二人非常注重长镜头的使用,尤其是侯孝贤,大量的长镜头让电影节奏变得十分缓慢。而在本片中,除了开头的长镜头外,在剩余的部分中少有长镜头使用,镜头的切换让影片显得十分轻快,丝毫不显沉闷。不过,这样的快节奏也丧失了一部分对人物活动进行观察的空间与可能性,以及侯孝贤的电影中特别突出的演员表演的自然性,这也是本片相比其它台湾新电影最让我不适应的一点。电影还有一些较为明显的镜头语言,比如在桂美夫妻二人与主人初次见面时,二人所处的楼下与主人从阶梯上走下就构成了一个很经典的阶级隐喻,这一镜头语言在多年后被奉俊昊在《寄生虫》中玩弄到了极致。

与此同时,在剪辑方面,本片的剪辑前后叙事跨度非常之大,而且喜欢用人物的沉默或对话的僵止作为一个场景的终点,略去解决部分,直接跳到下一个场景。例如,开头桂美在侯永年家中问其是否愿意接受自己后,下一个镜头就是婚礼现场;再比如,桂美夫妻二人深夜商谈是否要去日本做佣人的场景中,镜头从侯永年的沉默直接切到了二人在日本的主人家中工作的场景。简而言之,就是简化单个场景中的流程,一切为了推动故事情节服务,这样的剪辑特点在镜头前一个半钟,即桂美的中年生活中尤其明显,直到最后桂美卧床后,剪辑节奏才变得稍微和缓了一些。我想,这应该是电影源自小说改编以及时长限制的缘故,毕竟120分钟的体量刚好够讲完整个故事,若再稍注重细节描写,可能会让影片达到接近三小时的时长,这从商业角度来看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还是感觉电影中桂美的中年与老年部分风格有些不统一,以桂美和正芳在医院时的配乐与略显突兀的旁白作为界限,后面一小段明显比前面更为温情,也加入了不少导演想传达的价值观元素,若是导演在这点上再平衡一下,缩小二者的差别,可能总体观感会更为平稳一些。

《我这样过了一生》的题材选择也和我印象中的台湾电影有些许区别。还是以侯孝贤与杨德昌为例,新电影时期的侯孝贤取材多以乡土故事为主,在平淡中叙述生活;而杨德昌出身中产家庭,他所有的长片都以台北作为现代都市的代表,其深不可测的体量中蕴含的酝酿着动荡与不安,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家庭危机,这一点以《恐怖分子》体现得最为明显。而本片中,张毅同样选择了台北作为故事发生的主舞台,但他关注的是都市中的底层人群,两位主角的身份与职业都在暗示,他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代表,而《我这样过了一生》中的“我”,显然可以指代处于同时期乃至今日中国的相当一部分已婚女性,她们的故事,即是本片中“桂美的一生”的不同版本,大体脉络与性质则有着不少共通之处。

提到女性,就自然来到了本片的主题。无论是原著小说《霞飞饭店》还是电影《我这样过了一生》,它们都是相当明显的女性题材作品,这不仅体现在叙事镜头全程跟随主角桂美,还体现在男主的形象得到压制,他身上基本凝聚了观众能想象到的传统中国男性的一切缺点:难以抵挡诱惑(赌博与出轨)、光说不做(“我不会再赌了!”)、外强中干,即外要面子与内里自卑(听闻桂美倒掉剩菜时当场失态发飙,而被桂美指责赌博时,又转言“你以为我赌的时候不是想着给你们买点好的吗,你以为我不关心这个家吗”)、逃避责任(每一个家庭重大决定都由桂美提出),而最后一点正是本片两位主角塑造的基石之一,桂美在片中是一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家庭主妇,每次家庭遇到困境,都是她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法,而反观侯永年,他的存在更加突出了家庭中丈夫位置的缺失与空白,故事用了不同的情节来说明这一点:暴雨淹房夜是侯家遭遇的能被镜头直观体现出的危机,而在这个场景中,侯永年的不在场表现出了他的显性缺位;丢掉饭碗、工作遇到困境时,多是桂美思变,此时侯只是单纯的顺从,不仅无法提出建设性建议,还时不时泼冷水与冷嘲热讽,这是男性作为“家庭顶梁柱”的隐性缺位。

显然,桂美在片中的形象是一个有悖中国传统家庭即“男主外、女主内”模式的存在,一方面,它体现了在那个年代女性对中国传统家庭束缚的反抗,另一方面,由于故事的平凡性与普适性,它呈现出了一个与传统观念截然相反、却又相当普遍的家庭模式状况,也包含着对一部分男性的批判。电影拍摄于1985年,原著小说中的故事发生时间显然还要早上几十年,但时至今日,时代虽在进步,影片中体现出的情况却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甚至仍然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因此电影中叙述的故事放到今日,也还是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这样的主题也在接近结尾时从正芳的口中问出,“为什么要忍的总是女性?”导演对这个议题在影片中选择了点到为止,这样的大团圆结局设置意味着桂美辛劳的一生得到的是子孙满堂的家庭和与往事和解的态度,这也体现出了张毅作为导演对中国传统观念的一种褒扬——仁、义、孝,以及善恶皆有报的观念。综合全片来看,桂美显然是一位具有几乎所有中华女性优秀品质的女性,然而,作为观众的我们,显然会为桂美的处境和她最后的选择感到不值,因此在这点上,我对结尾的处理持保留态度。不过,张毅显然不如我们想象的天真,他在片中就埋下了他对这种模式会继续延续而无法改善的忧虑:首先是桂美抓住小时候的长子与小儿子赌博,而他训斥长子时,小儿子却还在饶有兴致地观察筹码,这显然是男主形象在两位子代上的投射;到了结尾部分,正芳与桂美儿媳交谈时,后者提到桂美的儿子“天天出去说是做事,也不见有什么结果”,这是不是像极了开头的侯永年?这些处理似乎在暗示,父亲的一些陋习还会延递给儿子们,而桂美言“大家都说正芳越来越像我”,也是母亲的特性传给女儿的表现,如此往复构成一个循环,即这样的家庭境况与模式,在下一代也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

虽然有着不少遗憾,但《我这样过了一生》还是完成了它拍摄时想完成的基本任务,而轻快的剪辑节奏也让它对观众而言十分友好。同时,它也具备了台湾电影的一大特点:平淡如水的生活感。两个小时的电影中,生活就这样缓慢地推进,偶有波澜,但也稳步向前,就像一杯温热的茶,结束后仍有余香弥漫。感谢大银幕,给予我两小时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影片结束,电影不散。

 2 ) 我这样看她过了一生

桂美的一生是多少那个时代女性的真实写照,内战中撤离到台湾,以为会与未婚夫小别重逢,无奈终成永诀,来到台湾后寄居表姐篱下,虽是亲故,终究在背地里要被说闲话,因此有人来说亲,见对方还算有礼节,人也算周正,听介绍也无不良嗜好,即便对方有三个孩子,她也同意了,为此还特地登门拜访,坦陈自己的过去。

婚后日子细琐如寻常夫妻一般,只是孩子对新母亲多有抵触,也算是人之常情。奈何一次大雨天为夫送伞,撞见了丈夫赌博,未想后来她竟和丈夫的赌瘾对抗一生,还数次为此几欲家破,甚至在她临盆之际,丈夫还在用她当去身上唯一值钱物件换来的孩子奶粉钱在赌桌上挥斥方遒。

产后,喜得麟儿一双,璋瓦两全,无奈丈夫赌性不改,还因此去职。眼见丈夫赋闲在家,碌碌无为,家用无着,她觅得一份随人去往东瀛当家佣的工作,收入可观,复可携二子同往。为免生嫌隙,她决定携小学肄业的继长子与病中的孪生幼女同往。留下继长女、继次子与身体更健康一些的孪生幼子。

来到日本后,无非是为大户人家做下人,活不算重,只是要常常看人脸色。长子不是读书的材料,还常常打架,毕竟异国他乡,难免受气。最后,权衡之下,她将长子送去学厨,希望他锲而不舍,学厨有成,来日出人头地。终于,低声下气的下人日子她忍不下去了,便和丈夫合计,到中餐馆去打黑工,辛苦一些,钱也赚更多一些,好早日回台湾,开一间他们自己的夫妻店。

在打黑工的日子里,生怕警察来查,东躲西藏,好在丈夫来了日本改了赌钱的坏毛病,钱终于还是攒下了些,于是他们带着幼女回到了台湾,开了一家《霞飞之家》的西式餐厅,招牌菜是桂美在日期间学会的一道牛肉饭。

离开台湾多年,留下来的几个孩子和父母都生疏些,尤其长女,阴怨父母,又到了叛逆的年纪,不服管教。可能是从小缺爱,她也比同龄人更早一些交男朋友,对于这点,桂美也算通融,并不过多管束。

一次台风夜,长女和男友大吵一架,回家赌气和桂美也有些龃龉,丈夫出去访友彻夜未归,夜里,风雨大作,水漫金山,半个屋子没于水中。她叫醒所有孩子,把家里值钱物什装进几个大箱子,在床上迭上家具,娘儿四人,寒风暴雨中度过了苦难的一夜。达旦,几个孩子都力竭酣睡,唯独她整夜未眠。这可能是回到台湾后他们家最困难的一天,而本应在这个家里挑起重担的那个男人一直都没有回来。当然,担子原本也就一直是桂美在挑,只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丈夫的夜不归宿竟是在外另有新欢,当时桂美并不知晓,只是觉得需要依靠的最困难的时候,那个男人不在而生的怨恨。

终究,纸包不住火,外遇背着嗷嗷待哺的小娃娃上门来讨风流债了。桂美没有歇斯底里,这么多年,丈夫有太多的坏毛病了,日子也过的清苦,但她都能忍,可这次,她被这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她收拾细软衣物,准备离婚开始新生活。

只是她刚离开这个家,家里就一团糟,丈夫店里的生意打理的不好,次子在厨房帮忙的时候烫伤了腿,长女尚未成年却意外怀孕……她不得不重新回到这个家安排一切。心死了可以离开,但责任让她选择留下。甚至在丈夫觉得女儿怀孕丢人,在家门口暴打女儿之时,她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在丈夫粗暴的拳脚下护着女儿。女儿到了这步田地,她也很愧疚,毕竟在她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级,他们没有在她身边。而这,生活所迫,又可以怨谁呢?

终于,儿女都长大成人,也都还算有出息,桂美却病倒了。此时,原本和父母嫌隙最大的长女,回到店里接过母亲的衣钵,料理一切。她作为一个女性,渐渐开始了解母亲的不容易,而成长路上的那些不理解、埋怨、委屈也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却了,甚至为母亲当年没有因为父亲出轨而离婚为她不值。同为女人她更能感同身受,她觉得不该总是由女性承受这些委屈和不公。但是桂美却看淡了,她当时并不是不想离婚,只是留下来可能更好一些罢了,毕竟身为女人,时代桎梏下也没有第三种选择。

最终,女儿决定将《霞飞之家》重新修整,把父母,尤其是母亲多年辛苦经营的这个小天地继续下去,毕竟这是这个女人毕生的荣光。

 3 ) 普通人的一生

这部片子在无意间下载完之后一直想看,我想看他人的人生,想对这个世界多一层了解和理解,想用以观照自己的人生,或带来安慰或深入思考。影片从一场相亲开始,女孩在亲戚家待不下去了,就算对方并非理想对象,也要先走出这个暂居的地方,开始她理想而不理想的一生。她当了三个孩子的后妈,丈夫因为好赌欠债,并丢了工作。在她怀孕即将临盆之际,丈夫还偷了她借高利贷的钱赌博。后来他们一家为了生活远赴日本,受到冷眼,含辛茹苦赚钱。几年之后回到台湾开了餐厅,丈夫在外面有了女人,女儿与人早恋怀孕,生活从未停止过给她压力和磨难。他终究选择原谅丈夫,两人再次开了餐厅,当儿女长大之时,她患了癌症,不久于人世。她的一生也行将结束。最后时刻,她还收到了初恋情人的信息,不过这已经不会再起波澜。这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很难说幸或不幸,但是却充满困苦和烦恼,生而为人,避无可避。女主角的容貌从青春靓丽到风韵到丰腴到枯槁,这是观影过程中感受到的最大残酷。

 4 ) 张毅和他的“女性三部曲”

再过三天就是张毅去世两周年的纪念日了,特以此文纪念这位只有七部半作品的导演。

2013年,阔别影坛二十多年的张毅以一部动画短片《黑屁股》(2013)“回归”影坛。在《黑屁股》的基础上,张毅花费数年时间,于2018年推出了动画长片《狗狗伤心志》(2018),这离他的上一部导演长片已经过去了32年。当我们以为在琉璃工艺方面已经功成名就的他将再次开启导演生涯的时候,他却于2020年11月1日病逝了,享年69岁。

2017年1月,中国台湾的中影公司悄然发行了修复版的《我这样过了一生》(1985)和《我的爱》(1986)的蓝光影碟套装。看过《玉卿嫂》(1984)后,我便“爱”上了张毅。他的两部经典之作推出蓝光影碟,我自然不能错过,便通过某宝买了一套来观赏、收藏。看完《我这样过了一生》和《我的爱》后,我确认了张毅的“女性三部曲”在台湾电影史上乃至华语电影史上都是有一席之地的经典之作。遗憾的是,《玉卿嫂》未能和《我这样过了一生》及《我的爱》合体发行——这样更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玉卿嫂》修复或发行蓝光影碟的消息。这个“三缺一”何时能够补上?

张毅以编剧身份进入影坛,以《光阴的故事》(1982)开始导演生涯。

从《光阴的故事》中走出来的四位新导演,杨德昌无疑是成就最高的,其次便是张毅了,而他在台湾新电影时期的导演生涯仅有四年。从他在这一时期留下的六部长片和一部短片看,他的才华不输同时期的任何一位导演。如果他一直当导演,他会不会成为与杨德昌鼎足而立的电影大师?

张毅导演的前两部长片《竹剑少年》(1983)和《野雀高飞》(1983)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今更是被遗忘了,我也无缘观看。但据看过的影迷反映,这两部影片至少是及格水准之上的作品。

1984年,张毅迎来了电影生涯的高光时刻,他改编自白先勇小说的《玉卿嫂》获得了第21届金马奖的6项提名。更重要的是,正是这部影片让他和杨惠姗结缘,一番风波之后,他们携手走过了30多年的人生。

张毅的“女性三部曲”也可以称为“女性悲剧三部曲”。杨惠姗演绎的三个女性,一个是无依无靠的寡妇,一个是忍辱负重大半辈子的妻子和母亲,一个是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具有毁灭性人格的烈性女子。她们的身份、遭遇、个性似乎导致了她们的悲剧,但实际上,延续了数千年的男权社会是一开始就加载在她们身上的枷锁,她们在尝试挣扎的时候或偶然或必然地走向了悲剧。

在我看来,白先勇写《玉卿嫂》,是有着贾宝玉式的态度和情怀的,对玉卿嫂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与怜爱,电影同样延续了这样的情愫。在少爷眼中,她是漂亮、体贴的奶妈;在庆生眼中,她是温柔而又强势的御姐;在外人眼中,她是不甘寂寞的寡妇;在导演或我的眼中,她是一个女人的悲剧。

在影坛取得成功后的张毅,可以说是举贤不避亲,他接下来导演的三部影片,都是和他当时的妻子萧飒合作的。三部影片均改编自萧飒的小说,萧飒本人也参与了编剧工作。

《我这样过了一生》一举斩获第22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主角四项大奖,杨惠姗更因此成为金马奖历史上第一位连庄的影后。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张毅的蓝光影碟套装里没有《玉卿嫂》了,因为,《我这样过了一生》和《我的爱》可以算是“张毅-萧飒-杨惠姗”这个“纠缠三角”的作品集。在生命中的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的倾心尽力的扶持下,毫无疑问,《我这样过了一生》也是张毅导演电影生涯中的最佳作品。

《我这样过了一生》是一个女人的史诗,也是中华文明背景下20世纪下半叶女人的标本。杨惠姗蝉联金马影后实至名归,她增胖出演,大概是华语影坛自残式表演的先锋了。李立群饰演的丈夫与父亲,看似渣,但尚能反省、渐变,在中国男人中,应属中上水准了。时至今日,古老文明之下的中国男人,很多人仍下意识想去享受威权。

到了《我的爱》,曾经合作无间的“纠缠三角”彻底破裂了。其实,这一切,在《我的爱》的戏里已经有诸多“蛛丝马迹”:

戏里,小良(杨惠姗)是受害者,是强迫症与洁癖,是“复仇”者。戏外,写这个故事的萧飒是受害者,她同样有精神洁癖(爱情),在电影上映前,她写下了《给前夫的一封信》公开发表,致张毅、杨惠姗身败名裂,电影票房惨败,张、杨两人更因此告别影坛,投身琉璃事业。戏里,小三安玲以爱之名,理直气壮,飞扬跋扈。戏外,杨惠姗也不遑多让,爱得大大方方、奋不顾身、倾其所有。戏里,小良选择了玉石俱焚。戏外,两女一男最终和解,彼此成就。据说,张毅的女儿后来也接纳了杨惠姗(她没有生育)。对错有论,但我欣赏他们的胸怀与气度。

2018年,在《朗读者·第二季》第5期的节目中,董卿说:“三十年前,杨惠姗是台湾影坛炙手可热的电影明星,张毅也是台湾新浪潮电影最具代表性的导演,就在两人事业巅峰的时候,他们退出了影坛,一切归零,从头开始,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潜心钻研,终于恢复了失传两千多年的琉璃脱蜡铸造法,可以说,他们用时间熬成了最美的艺术,也用时间成就了最美的爱情。”董卿口中,张毅和杨惠姗是为了琉璃艺术而急流勇退,这难免有点文过饰非了。但张毅和杨惠姗在一起后,确实活成了志趣相投、形影不离、恩爱有加的“神仙眷侣”。采访中,杨惠姗说:“……我们工作在一起,当然生活在一起,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地方,几乎都是两个人一起,怎么可以这个人就不在了。……”从采访到朗读,张毅和杨惠姗始终手牵手,连摄像师都忍不住给了多个特写镜头,这种琴瑟和鸣、心心相依的是装不出来的,他们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彼此。

杨惠姗在息影前出演了120多部电影,其中的一些电影我们可能永远都看不到了。很多影迷不知道的是,杨惠姗在成为台湾新电影的宠儿和金马奖的常客之前,其实演了大量的“黑电影”,曾是交际花、赌徒、杀手等角色的专业户,这和她在“女性三部曲”中被侮辱、被压迫与被损害的女性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杨惠姗如此高产,收入自然也十分可观。她又集漂亮、性感、妩媚于一身,她为何会看上相貌平平也不多金的张毅?

张毅算是一个才子,当上导演之前,他是作家、编剧。他编剧的第一部电影《源》便改编自他自己的小说。

《源》的前半部是移民史,后半部是开拓史,制作不算宏大,但颇具史诗格局与情怀。吴霖芳是真有其人,是台湾敢为天下先的民间英雄,但影片对他的无私似乎略有拔高。和张毅后来的“女性三部曲”不同,这是一部充满男性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品。

从《源》的故事来看,张毅是一位能够创作史诗式作品的作家,但他的文学创作很快便让步于电影创作了。

从文学才子到电影才子,张毅就凭这一身的才气俘虏了美艳不可方物的杨惠姗?

爱情是一种私人的个性化的体验,杨惠姗看上了张毅什么,我不得而知,但从结果来看,她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的爱》让张毅和杨惠姗声名狼藉、“狼狈为奸”,也是他们和琉璃结缘的开始——他们正是在拍摄《我的爱》的过程中(影片中的丈夫伟业是古董店老板)接触到琉璃。

他们当年“仓皇”逃离影坛,可能一时不知所往,琉璃就这么偶然地又必然地来到他们的生命中。

在他们的琉璃事业中,杨惠姗所付出的金钱和精力都是惊人的。烧光了积蓄后,杨惠姗抵押了自己及家人的房产,张毅则到处举债,好像还借到了前妻的头上了,萧飒居然还愿意借钱给他!熬了五、六年后,他们的琉璃事业才慢慢走上正轨。这是一个多么惊心动魄的创业故事!

在琉璃创作中,杨惠姗也是那个废寝忘食的手艺人,张毅感觉像是个打下手的。

有杨惠姗这样的伴侣,张毅是一个多么幸运的男人!

但张毅的幸运,不止这一次。

张毅和萧飒在一起后,萧飒很快便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之后便成为了名作家。而张毅此时仍郁郁不得志。

萧飒没有嫌弃张毅,还要呵护他作为一个男人的自尊心。

后来,张毅终于熬出头了,功成名就的同时,也移情别恋了。

萧飒写下《给前夫的一封信》的愤怒与怨恨,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其实,当时萧飒和张毅并没有离婚,萧飒称张毅为“前夫”,只是在心中与之决裂了。多年以后,他们都放下了心中的郁结,平和地办理了离婚手续。

给予张毅和杨惠姗重击的同时,萧飒也在创作上一蹶不振,暂别了文坛。

2005年,曹瑞原要将白先勇的小说《孤恋花》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萧飒被指定为编剧,可见她的文学才华是难以被遮蔽的。她也凭借该剧获得了2005年金钟奖的最佳编剧奖。

2015年,时隔二十年后,萧飒再度推出长篇小说《逆光的台北》。作家萧飒回来了,却再也回不到被那个世界上最幸运的男人伤害之前的样子了。

《我儿汉生》是萧飒早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是台湾成长小说的经典之作。张毅也将这篇小说改编为同名电影了。

电影《我儿汉生》(1986)是非常写实非常质朴的家庭戏、都市剧。在我看来,相对于60年代以《蚵女》(1963)、《养鸭人家》(1965)等作品为代表的经过美化的“健康写实主义”,《我儿汉生》才是接地气的发人深省的“健康写实主义”。

“健康写实主义”不应该只展示“健康”的一面,脚踏实地、直面问题的“写实”,才是“健康”的“写实”。

汉生这样的儿子,汉生妈这样的母亲,不只在80年代的台北,在今天大陆的大、中城市,都俯拾皆是。台北80年代已经是“堵城”,如今也差不多,不知道感叹其三十余年治理尚可,还是感慨其三十余年发展“滞胀”?

《我儿汉生》不像“女性三部曲”那么备受瞩目,但它的品质和现实意义,在今天看来仍然没有过时。我希望它能够和《玉卿嫂》一起修复,重映,发行蓝光影碟。

张毅的导演作品不多,作为他的拥趸,我期待在有生之年能够收藏一套“张毅导演电影作品全集”的蓝光影碟。

 5 ) 平凡就是答案

今天冬至,外面阴雨绵绵,和家人包饺子、吃饭,然后窝在房间里看电影,爸爸妈妈在客厅看综艺。很普通的日常,但是觉得很幸福。这也是女主努力追求的家庭幸福吧。

一部很老的片子,平铺直叙,将一个平凡女人的一生娓娓道来,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和故事冲突,安安静静,就像女主的性格、说话的声音,温柔如水。

年轻的时候爱过人,为爱做了那个年代不被允许的事情,坚持过,然后妥协。妥协之后并没有怨天尤人,努力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努力过好这一生。毕竟爱情这件小事,对于一生而言又算得上什么?现代社会把爱情吹捧到了天上,好像不跟一个最爱的人在一起,这一生就白活了,不跟一个最爱的人结婚,这辈子就该孤独终老。但谁能保证你这辈子就一定会被爱情光顾呢?谁能给你个进度条或者时间期限呢?没有爱情我们依旧要过这一生,依旧要体验完整的人生,和这世界纷繁复杂的情感羁绊。其实片子的女主和《爱乐之城》的女主,还有《和莎莫一起的500天》的男主一样,爱情来过,感恩有这般欢喜的体验,能够一直拥有是恩赐,如果不能,那就收拾好心情继续前行。如果爱情没来过,没关系,爱情这件小事,对于你完整的一生而言不过是小小一块空白。

电影的年代背景,女主并没有多高的学历或者素养,但是她却拥有许多的生活智慧,比如目标感、坚韧、认真、开明等等。印象最深的是女主送大儿子去横滨学厨的路上,女主说,学厨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决定要做就要努力做好,不能半途而废。其实整个电影,女主的一生不都是在诠释这句话么?从她妥协嫁给男主续弦开始,她就决定要让这个家有好日子过。不管是后来男主赌博、失去工作,继女不合,经济压力等等,她都没有放弃完成过她的决定,看似柔弱,却又一股坚韧的力量,一直在努力实现自己的决定。大学毕业后我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我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感觉自己碌碌无为,淹没于世俗大流。我觉得,没有个神圣伟大的理想,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或者没有做到极致的爱好,就不能称之为人生有意义,我不愿意接受我的人生平凡普通,我觉得这样活着没意义。以前,我甚至听不懂《平凡之路》,就在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此刻,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像女主这样,认定人生的目标,哪怕只是过好这平凡的一生,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我好像突然能够明白我的妈妈、我的小姨,他们都是如女主一样的人,也是大多数中国传统女人的写照,他们拥有宝贵的人生智慧,这一生都在努力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忠于丈夫,维护家庭,关爱子女。做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哪怕平凡普通,这不就是人生的意义吗?有人说,继女在最后放弃继续深造的想法,留下来经营餐厅是高知女性对传统女性认知的妥协,我认为其实不然,平凡没有什么不对,她不过是更加明白什么对于自己才更加重要。

人生哪有什么对错好坏,希望你真的开心就好。

 6 ) 传统女性的伦理中显现(这个题目不通顺!)

小书店拆迁,甩出来一堆没人要的老片子。其中不乏维斯康提之类大师作品——我像白拣似的花了十块抱了六张回家。

分了两天看完。仍旧是“台湾新电影”的典型代表作品——深焦、长镜头、固定视点、实景拍摄、非叙事性……我一边儿背这些无聊理论一边儿嗑瓜子,眼睛盯着电视。太淡了,台湾电影,就好像前些天才看的《蓝色大门》。那些日子,怎么那么快就流淌过去了,而我们却都没有感觉。

用个人生活体验来表述台湾几十年的变迁史是八十年代电影的不变准则。片中的所塑造的“桂美”的形象是典型的“大陆女人”——脾气耿直却一辈子任劳任怨、勤勤恳恳。面对着丈夫的出轨和嗜赌,她显得宽容甚至有些低声下气。导演无时无刻不在赞扬这种美好的女性性格,怪不得被教育部评为最佳影片。这种流露着对于传统伦理中的人性的认同,着实是教育了我一番。

从桂美来台结婚,到病重在榻;从南京的国民政府、台美断交,到现代化的高楼林立——小人物在大背景下随波逐流。对于现代化的保留态度和政治的避而不论构筑了整个影片温和基调。我喜欢这种对白少,节奏缓慢的感觉,甚至片中都找不到特写和正反打。看多了带有窥淫癖趋向的好莱坞大片,再来看看这个,你才会感到中国传统女性的伟大。

 短评

伟大的质朴的现实主义作品,杨惠姗的表演丝丝入扣,毫不做作。李立群也是立体的人,而不是脸谱化的表演。整部电影的调子非常深沉,120分钟跟着他们活了半辈子,泪水都留在了心里。很多经典的场景,都处理得异常高级。导演、编剧和演员们也从来不低估观众的感受力,所以给得很节制,也完全无套路。是可以一直看的电影。

5分钟前
  • 张敞
  • 力荐

“丈夫有女人,比赌钱更叫人寒心,可是你也只有两种选择,离开他,或者原谅他。我觉得两个都不好,可是总要选一样啊。”女人,尤其是做母亲的女人,真的很伟大。

8分钟前
  • 安短
  • 力荐

1、一个女人的史诗,也是中华文明背景下20世纪下半叶女人的标本。2、杨惠姗蝉联金马影后实至名归,她增胖出演,大概是华语影坛自残式表演的先锋了。3、李立群演的丈夫与父亲,看似渣,但尚能反省、渐变,在中国男人中,应属中上水准了。古老文明之下的中国男人,很多人仍下意识想去享受威权。4、戏外:原著/编剧萧飒是导演张毅的前妻,两人共创“女性三部曲”中的两部,分道扬镳后,萧飒在创作上一蹶不振。而张毅“出轨”的对象正是该片的主演杨惠姗。张、杨八十年代中期急流勇退,创办琉璃工房,竟然也成行业标杆。5、杨惠姗在成为台湾新电影的宠儿和金马奖的常客之前,其实演了大量的“黑电影”,曾是交际花、赌徒、杀手等角色的专业户。

11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台湾电影没有花哨华丽的视听手法,也没有炫技耍结构的剧作构思,就是有一种随和、源于人们本身的亲切。反观大陆电影,创作者还是太浮躁,太于急功近利。另外,电影是视频,可以借鉴戏剧,但必须与戏剧割裂。《我这样过了一生》、《小毕的故事》等,就是这样“流水账”的描述,才能展现影像魅力,而不是经过了人工的选取,将戏剧搬上银幕。

13分钟前
  • 青山羊先生
  • 推荐

一直很喜欢台湾的这一类影片,不全是文艺感,不全是爱情,很生活,很平凡,很有内心的触动。今天不回家、YIYI

16分钟前
  • 杜小若
  • 力荐

两年前跑去徐汇图书馆借萧飒的原著《霞飞之家》未遂,两年后终于看到这部电影,杨惠姗的表演和为角色增重44磅的敬业精神都让人赞叹,李立群也刻画出了一个无用又嗜赌的丈夫。张毅和杨惠姗所过的一生也是传奇,虽然现在新领域的成绩也值得祝贺,还是觉得他们离开电影界实在是一大损失。

20分钟前
  • 新月
  • 力荐

台湾庶民剧,还不错,这片贵在平实,老老实实的拍,老老实实的演,不玩花样,不走捷径,不煽情,讲人话,不过也因为平实,还缺那么一点点滋味和电影感,后来杨德昌再拍庶民,就进步大了。中影修复版本还是稍微有些遗憾,很多地方亮度调得太大,亮得晃眼,包括白天外景、内景,都是白花花的不舒服。

2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历经近三十年的婚姻家庭私史,较少的嵌入历史时代特殊事件,反而使得故事可以超越具体背景,提炼为更普世化,体察传统家庭观念在现代生活中的演变,每个人都可能是这个“我”,或者身边听说过这样的“我”。坚强有根性的女人,轻佻不顾家的男人,叛逆闯出祸的孩子,吵过闹过也打过,好在都逐渐理解对方,用包容实现了和解,所谓家庭往往就是如此的存在。

29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剩女们千万不要一时恨嫁贱卖了自己。乱麻般的生活挣扎在柴米油盐里本已悲苦,偏偏还有个不着调的老爷们在一旁添油加醋,注定餐具杯具一应俱全地人生。女主人公柔情内敛,内心却又坚强,对生活坚定不移,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杨惠珊演的真好。难得张毅不絮絮叨叨。

34分钟前
  • via。文
  • 推荐

80/100 尽管依然还有诸多不满意之处,但在《香蕉天堂》之后观看反而对前半段的克制颇有好感。情节上与日本有关,其实景别、机位等镜头设计上怀疑也学习了小津等日本家庭电影。“水再漲,我們就掀了天花板上屋頂去。”这一幕确实有女性引领的诺亚方舟之感,也想到《罗马》结尾海边那个镜头,“女人总是孤身一人”。 #DCP2K

38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杨惠珊演得真好,果然为角色增肥了,看完想把张毅女人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也看了。那个年代的女性还是很伟大的,为了过日子往往没得选择,联想到有两个表弟都是李立群型的男人,一个好赌,一个在外面有女人,结局都是离婚,有孩子也照离,毕竟时代不同了。

43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一个被时代裹挟着坠入底层,却不肯就范的女人一生。在台湾寻亲未果,只能在表姐家寄人篱下的桂美,为了寻求一个自己的家,嫁给了拖着三个儿女的候永年。 本想做个贤妻良母,在家好好照顾子女,不料不成器的丈夫怕苦怕累,嗜赌成瘾,不久就丢了工作,还偷走了桂美为生产借的高利贷。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不肯吃别人剩下的食物的桂美从此挑起家庭重担,带着丈夫和孩子去日本做佣人,去酒楼打工,回台湾开餐馆,日子刚刚开始好,丈夫又开始在外面养女人……风风雨雨中,儿女长大了,桂美也老了。这个善良又自尊自重不服输的女人硬是凭一己之力养育了五个孩子,白手起家拥有了自家产业,曾经叛逆的继女虽然从来没有叫过一声“妈”,却是照顾着店照顾着桂美的贴心人,而丈夫,也守在病床边嘘寒问暖。虽然坎坷艰难,这一生,桂美到底是赢了。电影淡而有味

48分钟前
  • 萌萌妈妈
  • 力荐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女主角就这么苦了一生,问题是,这种循环还要继续下去。除了杨惠珊之外,李立群有几处演的也及很好。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为什么要容忍的总是女人?”没问到点子上,没有好的命题自然就不会有好的展开,展开即是我们常见的以耐力跑完全程的悲情马拉松故事。

53分钟前
  • 一苇杭
  • 还行

善良的人却不被这个残酷的世界善待:她穷尽一生让这个家摆脱贫困并渐渐过上好日子,然而命运却不公地一次又一次跟她开起了不怀好意的玩笑……看着成年后部分子女的自私表现,真是寒心又无奈,对比之下,也因此更加庆幸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能拥有很棒的爸妈和挺幸福美满的家庭!P.S.:对白→钮承泽,……

5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男人性子钢,女人性子韧,关键时候还是女人的韧性维持着。人的一生眨眼就过去了,重新审视却发现如此简单。

59分钟前
  • Comel
  • 推荐

几场室内戏,将演员有层次地分布于狭小纵深空间中,利用门道和家具取景构图,借助深焦镜头和摄影机的推轨,放大演员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情绪内敛饱满、张力十足;叙事方面则承袭自民国初年以来未遭断层的文化样式,全片流露着中国传统文学的散文诗式叙事风格;隐忍良善的女性,却有着极强的自尊和韧劲,这种韧性亦是温柔,是女性独有之美;女人之间的谈话抱怨和男人之间静坐抽烟,一动一静的对比刻画男女间迥异的性格与心境。关于暧昧的中美日台关系、绕不开的家国意识、复杂深切的民族情感等等,亦都有涉及。逐渐开放的社会政治氛围、回暖却不明朗的两岸关系,以及一批受过良好教育且富有的观众群体,为即将到来的一系列台湾新电影佳作做好了准备。好。

1小时前
  • Maurice
  • 力荐

“丈夫有了女人,比赌钱更叫人寒心,可是你也只有两种选择,离开他或者原谅他,两种都不好,我都不想选,可必须选一样”。原来人的一生不过就是一部电影的长度。怅然中。桂美,最典型的中国女人,坚韧包容倔强清醒。看着老年的她,身边儿孙绕膝,有一种说不清的魔幻感。十年几十年,曾经受过的累吃过的苦流过的泪,全部不过是当下的这一天这一刻。过去和未来都是虚幻的无意义。这一部其实与《海滩的一天》有些类似,没有什么特殊花哨的表现手法,正正经经老老实实推进,这就是最真实的人生。

1小时前
  • 一抹隐身
  • 力荐

他们两个后来不再拍电影实在遗憾。杨惠姗真的可以展示不同风貌的女人,这个片子把中国女性的命运比较完整的呈现了。到了年纪就给你配个男人,嫁到别家,当女仆、陪睡、生儿子,生一堆孩子,然后生活稍一稳定,保准了给你新的课题,丈夫出轨了,赌博了,工作没有了,女人你甭想闲着了,还好本片女主还没有被家暴呢。家庭条件好的,也给你找个夫君,并且老丈人提拔女婿,等女婿翅膀硬了,老丈人也过世、失势了,必然的,男人这多年忍气吞声,是一定要发泄出来的。还好,她的女儿在15岁经历了流产后,这个后妈精心呵护,小姑娘也争气,读了大学,有的选择,可以不结婚,承担家业。1985年已经过去34年了,女人的选择还是越来越明晰了,自立自强,不要被男人绊住手脚,想生孩子,找个好精子即可,不需要跟他组成家庭,那里你什么都得不到,全是损失

1小时前
  • Sabrina
  • 力荐

桂美第一次发现丈夫赌博是一个雨夜去给丈夫送伞。丈夫出轨是在一个雨水淹了半个家的超强台风夜。而桂美的一生就是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雨交加中走过来的,湿漉、泥泞、狼狈,但她坚韧、倔强、有骨气地走完了这殊为不易的风雨一生。

1小时前
  • 时徙生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