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之夜1953

DVD

主演:奥克·格伦贝里,哈里特·安德森,哈塞·埃克曼,安德斯·埃克,古德龙·布罗斯特,安尼卡·特雷托,埃里克·斯特兰德马克,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库尔特·勒夫格伦,基基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5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小丑之夜1953 剧照 NO.1小丑之夜1953 剧照 NO.2小丑之夜1953 剧照 NO.3小丑之夜1953 剧照 NO.4小丑之夜1953 剧照 NO.5小丑之夜1953 剧照 NO.6小丑之夜1953 剧照 NO.13小丑之夜1953 剧照 NO.14小丑之夜1953 剧照 NO.15小丑之夜1953 剧照 NO.16小丑之夜1953 剧照 NO.17小丑之夜1953 剧照 NO.18小丑之夜1953 剧照 NO.19小丑之夜195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小丑之夜195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艾伯特(Åke Grönberg 饰)的全部身家性命都赌在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马戏团上面了,尽管生意日益惨淡,但他并没有产生放弃的念头,他决定用一场盛大的演出来振奋团里的士气。带着自己的情人安妮(哈里特·安德森 Harriet Andersson 饰),艾伯特来到了一个名叫舒伯格(甘纳尔·布耶恩施特兰德 Gunnar Björnstrand 饰)的男人处,希望能够向他借一些演出用的服装。  艾伯特去看望分别已久的妻子阿格达(Annika Tretow 饰)和孩子们,并表示了想要留在家中安度晚年的愿望,没想到遭到了拒绝,不久之后,艾伯特又发现安妮和同事弗朗斯(哈塞·埃克曼 Hasse Ekman 饰)之间的私情。好在马戏团的演出获得了成功,生活即便残酷,但日子还是一天天的慢慢流走了。在这里奇袭400高地名不虚传国语流亡大学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3:俄罗斯奇遇记照亮我万圣夜惊魂草莓百分百2011鬼灭之刃 柱众会议・蝶屋敷篇妲己后传野性新加坡跃龙门黑鸟第一季让我们相爱吧秋月诅咒1987驴叫老人Z百妖谱第一季百日红棋逢对手我杀人第四季好时光我是奴隶家有姐妹拯救甜甜圈:时空大营救地产经纪人混蛋之夜陈二狗的妖孽人生第二部拯救希拉侠盗石川不义之财:十年不晚第一季吹响小号体坛秘史:美洲杯世纪之战警界英雄极道宗师第二季痴恋成魔炮制女朋友超级豪宅第一季小女孩从别后,亿相逢海角危情乌鸦血

 长篇影评

 1 )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长满了虱子。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游走四方的马戏团,回到了七年前到过的一个小镇。当时,马戏团主人艾波特的妻子因为厌倦了四处飘泊的生活,决定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在小镇上留下来,开了个卖烟卷的杂货铺。艾波特带着他的马戏团和发财梦继续在全国巡演。马戏团的小丑也在这个镇上留下了羞辱的回忆,他的妻子和当地的军人一起在河里洗澡,一个小孩把他们的衣服悄悄拿走,为了遮挡衣不避体的妻子,小丑抱着妻子离开,挡住围观的人群,还没走到家就因为体力不支昏倒在地。

    七年之后的今天,当马戏团再回到小镇之时,已濒临破产边缘:表演的熊长期吃不饱,小孩身上长着蚤子,一半的人已没有演出的服装,艾波特连一件象样的衬衣也没有,只能穿着假衣领和假袖口来充门面。马戏团想在到达的当天晚上进行演出,却因为手续没办好受到当地警察的阻挠,扣留了他们的马匹。

    艾波特在马戏团有一个叫安妮的女友,年轻、性感、漂亮,因为艾波特要回去看望妻子和儿子而生气吵闹,她担心艾波特厌倦了自己和这个失败的马戏团而回到妻子的身边,艾波特答应他会回来的。

    艾波特小心、忐忑不安的回到妻子开的小店,看到儿子健康的长大,家里整洁干净,妻子贤淑而能干,匆匆的见一面,还补好了他的破外套(小情人安妮可不会管这些吧)。在那一刻,艾波特很想留下来,他求她的妻子,说他可以把帐篷和马都卖掉,一起照顾儿子,照顾小店;妻子拒绝了,她说:“我曾经真的爱过你,但当你离开的时候,爱马上就消失了。现在,我不要任何人来打扰我的安静和自由,任何人!”

    艾波特离开家里回去的途中看见了从镇上剧院出来,又进了金店的情人安妮。回去后,在他的逼问下,安妮告诉他,为了报复他,她和剧院的演员弗兰斯发生了关系,但不是她情愿的,是演员威逼并用珠宝诱惑她的,结果确发现演员骗了她,给她的项链根本不值钱。
 
    当天晚上他们用借来的戏服进行了表演,观众很多,演出非常成功;而弗兰斯也来到了现场,并在安妮出场的时候大声的羞辱她。艾波特与弗兰斯在场中对抗,并被弗兰斯打败。

     曲终人散,艾波特回到马车屋里,失望加羞愤,使他拿出手枪企图自杀。经过一番挣扎,最终他放弃了,他打开门,以杀死那头熊作为发泄。

     然后,大家继续上路。

     艾波特常挂在嘴边的话:“在美国,马戏团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人群夹道欢迎,人们欢呼,尖叫,我们就象英雄一样。”“马戏团主人是很有钱的,有车,有钻石,当然了,是在美国”。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发财梦带着马戏团走遍了瑞典全国,但他的经营却没有成功,而他除了继续走下去,已没有别的退路。

    轻易丢下的妻子已无法回头,年轻漂亮的情人,是自己并不尊重也不愿娶的女人,衰败的生意还得继续,明天的出路在哪里?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长满了虱子。


    PS:女主角也主演了《犹在镜中》,并在《夏夜的微笑》中扮演了一个女佣,演技不错,身材奇好。




 2 ) 原始的观看

《小丑之夜》是我看的第一部伯格曼的电影,在看完的之后几天也看了其它几部,但这部给我印象最深刻也让我最想下笔。但无一例外的,不管他的电影题材怎么变我都清晰地感受到了以下几个词:屈辱,生命,审判,死亡,永远未知。还有多次出现过的意象:镜子,野草莓,动物,酒。

我所认为的指向:

镜子-----想象,非现实,自我疑问

迷失
艾伯特的自我注视
《野草莓》梦境中的苍老的自己

野草莓---童年,纯真、安宁美好

动物---生机勃勃的组成部分

酒-----转折的条件 欲望的释放

《夏夜的微笑》中两男人的生死赌局

注视屈辱

这部电影的耻辱出现在开头和结尾,尤其开头的耻辱最具戏剧效果。艾玛刚和士兵们在水中嬉闹,小丑弗罗斯特脱掉小丑的衣服抱回赤裸的妻子艾玛,小孩把他的衣服藏起来。一群人就跟在他身后看着他把妻子抱回比较远的路程,背景音乐此时很重,频率也快,脱掉衣服的小丑回归了自己的身份---------丈夫。

崎岖不平的路让两个抱在一起的人摔倒,弗罗斯特脸上的汗珠密布,艾玛神情扭曲,人们只是这样看着,旁观者,丈夫后来体力不支,艾玛开了口,但影片中并没有她的话语的声音,只是表情,也是这样的处理,让我对这一幕的艾玛记忆深刻。人们最后把晕倒的弗罗斯特抬回去,这里又是这样,观众还在为人们的冷漠麻木叹气时,又有了现实的一面即最后的“帮忙”。

同样,在《第七封印》,也是影片中唯一幸福安宁的代表,一家人中的丈夫,也是一个马戏团演员在餐馆遭到铁匠的羞辱,他被逼到桌子上像个小丑,围坐在桌子旁的人们笑着并且拍打着桌子让他出丑,是的,屈辱从来不是一人对一人的,他是集体对个人的无情。

马戏团的表演不是真实,但是它比真实直白,恰是这种没遮羞的讽刺让人们肆意展示丑陋,不同于剧院,一个营造罗曼蒂克的氛围让人们觉得自己是绅士淑女,一个把可笑嘲弄当成平常让人们暂时丢掉自己的羞耻心。

死亡,亘古不变的命题

死亡是命题作文。 《第七封印》中的死神如影随形是将这一人们日常忘却的事实大胆的公开,这种直白没有避讳,就是要让观者知道这次讲故事的人不遮遮掩掩了,我就把死神放这里又能怎么样呢?在电影的最后,死神将他们带走,天堂还是地狱?共舞还是惩罚?死神自己都不知道。

在《小丑之夜》的最后,死亡的是熊,也是镜子中的艾伯特。让可以解脱的解脱,让不能解脱的人杀掉那个想放弃责任的自己。这不是妥协,这是绝对的选择。

生命的存在本来就是对抗死亡

马戏团的生活是带着腐臭味道的,但在这腐臭味道中也有酒的味道,酒中有得意的忘形与失意的悲凉,跟着杂耍的动物发出的味道,这些气味混合在一起是人味儿而不是他们去找帮忙的剧院的虚假与空旷的味道,你没有看见舞台上的谎言吗?在伯格曼的《夏夜的微笑》中男主与曾经情人的再次相遇和与妻子的对话中同样撒了谎,也许,剧院这样的场合注定让人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欲望并试图掩饰它。那些说着浪漫爱情诗意生活的虚伪?可以想象观众的掌声,演员的表演使空气变味了,散场,走出剧院的门,生活回到真相。

主角艾伯特和小丑弗罗斯特在安妮出轨回来的那个下午痛饮苦酒。艾伯特说自己可以忍受今天街上给自己难堪的警察,可以原谅安妮的出轨,“你轻视我,你轻视所有人,最轻视你自己了”他抓着酒杯大声地说着:“但是我喜欢人们,我想拥抱他们,我不惧怕他们”“我想成为一个城市的贫民,拥有一个账户和一个受尊敬的妻子”。影片到这里,是转折的前奏,真正的矛盾在这里显露无疑,艾伯特是我们大多数人,和自己生活现状有了冲突,在两个选择中做出了决定后又对另外一条道路有些许幻想和期盼。当然,艾伯特也意识到了这是无解的题,但是他的人性底色是善的,他同情自己,也同情所有人包括出轨的安妮,既然如此,困境必须冲破,只有冲破这个困境才能到达另一个困境与不同形式的解脱。

弗罗斯特对艾伯特说:“你应该杀那头熊,他活的很不好。”是啊,人尚有自觉,动物没有。门被打开,准确的说是被撞开,在此可以理解为冲破困境,人们嬉戏欢笑,马在吃草,铸铁的人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轻烟在一旁升起,艾伯特仿若变了一个人开始唱起歌来:“我爱他们!我爱他们!”他催促人们开始准备今天的表演,到这里他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想过上何种生活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尽管他喝醉了。

来自信仰的审判

《野草莓》梦境中的审判
《第七封印》为了疫病的蔓延烧死她

结局永远未知

 3 ) 追随文学、强有力的独特示范

电影堪称完美,而且也是伯格曼看到现在真正叫人拍案叫绝的一部,就算他本人也断不能超越了。镜头极其简洁,效果的直接和强烈完全就是文学性的。

但它是如何做到的呢?我想了半天也想不通(所以只是简单说说我感兴趣的地方),或许在对比中可知一二:强度是先由纯度带来的,和经典文学一样。后来时代的电影,每个人每样元素都是边界模糊的,带有现代身份特征和背景的,浑浊的;同时代的其他电影,虽然也简洁,但功能性太强;艺术性就更是电影的功能性之一,在凸显“电影”和摄影机的存在,艺术性和作者性都是现代选择,自然与传统和传统意义上的“好”背道而驰。但在这里不是,在这里故事是相当单纯的,人物和元素都是单纯的。这不是说它放弃了人性的复杂,而正是在它与世界划了一道界限以后,使人性的每一道颜色都更鲜明地喷薄而出。这样凭单纯性向上够着文学的、人世的母题,在其他时间也是拍不出来的,这里也有天时地利人和。

马戏团和马戏团老板、小丑的角色本身就令人心碎,甚至都不需要故事,刚好就是现成的半现代的悲剧符号:马戏团供人娱乐,做人笑柄,却是没落的笑柄,穷困潦倒的笑柄,尤其是与警察在一起、与剧团相对比时,窘迫就更明显了。这还不是悲剧的核心,核心是即便在马戏团里,也是成人的世界,他也是老板,他也是男人(和警察一样),他也需要爱情,他也要有妻子和情妇,他也要求做主。就是这样一个膀大腰圆、被马戏团和情妇依靠的人,正在被抛弃、被侮辱、被打。是这样的矛盾在他的身体上伸开了一道痛苦的豁口。嘴歪眼斜的小丑在窗户探出头:“你死了吗?”“还没有。”我们只敢对镜子开枪。

这只是一个例子,其他就不细论。总之,它不仅试图达到文学的高度,而且以简省有力的镜头,为我阅读其他西方经典文学开了门。从我个人来说,阅读西方文学是有着强烈的语言和文化的隔膜的,隔膜造成误解和抵触。它不会取代文学阅读,但它使我突然明白了小说里一般大小的铅字被如何读出,它们暗含的意义:每个语词都被其他的语词和篇章同时书写着,它们共同合成一个世界,再照进一面小小的镜子中。所以好作品是这样的,它们总能同时说出其他作品没能说出、本该说出的话,使世上别的也一起成立了。

这样一部好电影,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像样的评论,实在可惜。这也不能跟费里尼比,拿电影比电影,视角真的太狭窄了,电影这东西到今天也还是年轻的。而且搬费里尼的名字,也说不出个一二三,只显得捉襟见肘。看完标记时,才看到之前打的标签,原来杜拉斯也爱这部,她说“只爱伯格曼的早期影片,比如《小丑之夜》”。她是对的。

 4 ) 这样你就可以在我的子宫里睡觉了

结尾时马戏团一个人走在马车后面对另一个人说
“我做了一个梦,她问我:你想休息吗?我说:好啊。
这样你就可以在我的子宫里睡觉了,她说。
于是我钻了进去,感到安心像一块摇篮里的石头,
我越来越小变成一颗种子,然后我就消失了。”


沉郁的马戏团中的一个形容温暖梦境被讲述出来,
也无法给这场大梦添上光泽,意志,尊严,亵渎,贫穷,虱子,尘沙,假袖口,假衣领,汗水,廉价香水,恶臭,乏力以及与马戏团息息相关的一切,这股热气蒸发了所有固定的秩序的美好的。

马戏团主人不爱马戏团,他爱上的是可能性。
那种可能性是:马戏团主人通常很富有。
马戏团永无法与固定搭上平衡的桥梁。
一个团体若失去秩序将是毁灭美好的最后一根稻草。

开幕是以一个小丑抱着赤裸的妻子从簇拥堆满石块的海滩向马戏团帐篷前行,被抱着的妻子伸直双腿,直直得贴着小丑,遮掩着泄露的尊严。身后不进不远跟随着嬉笑小丑的人群,被一个群众藏起了衣服裤子和鞋子,赤裸的双脚在石块上一步步行走,妻子的重量加上自身的重量,终于让小丑力竭摔倒在石块上,妻子颤抖着嘴唇凌乱的头发哭喊着“是你们不顾他的死活!”,人群中有人大喊“是你先这样做!”
于是士兵对小丑的笑声变成观众对马戏团的笑声,那股源源不断的笑声贯穿了马戏团主人对马戏团的笑声。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是我的事,哈哈哈哈哈哈,马戏团主人通常很富有,那是在美国,这里是瑞典。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求求你让我留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不会娶你,你背叛了我。



末尾马戏团主人极欲自杀,打开,颤抖着,放下,对着那管子弹 仿佛诉说着对命运女神:“我来到世上后身子上有了厌倦,灰尘,恶心,汗水,假衣领,虱子,贫穷,嘲笑,请求能进你的子宫里,让我睡个好觉行吗?”

“想得美。”


其实,这以《小丑之夜》为名却讲述着马戏团主人的生活的影片,
终了,告诉观众,仍然迁徙,仍然居无定所。

 5 ) 艺术家在社会中的位置

评论家玛丽亚伯格姆拉森(maria-bergon-larsson)认为艺术家在社会中的位置已经从舞台中央换到了两翼,严肃艺术失去了它的社会功效,艺术家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拒绝被分配的边缘角色,与其它艺术家联手对社会进行政治性的干预;要么接受艺术生产无用论,继续完全为艺术而艺术,为自身而创作,从政治介入退到“唯我论(splipsism)”。伯格曼正是选择了后者,他的许多影片都将艺术家的语言当作了他们的中心议题。决定接受被隔绝个人主义立场的结果就是个人只能被当做社会力量的牺牲品:他们无法在社会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却经历着创痛性的社会变迁及一种对自身情感和心理的威胁。许多伯格曼的人物都表现为夹在内在情感和充满威胁的外在社会世界的冲突之间,经常被描绘成一种暴力动乱的状态。

在早起的《裸夜》中,伯格曼使用马戏团的隐喻来描画艺术家在社会中的冒险位置:艺术家用生命作为赌注来娱乐他人。影片中的小丑弗罗斯特代表了受苦的艺术家兼受害者,受到狭隘观众的嘲弄,艺术家与观众交流强化了艺术家悲剧性的隔绝。

 6 ) 生活还得继续

  这是已故瑞典国宝级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小丑之夜》,也翻译作《裸夜》。1953年的作品。
  前天吵了后,满无目的地在街上行走,撞见了一个不错的音像店。想到很久没有淘碟了,就索性把开房间的钱来买电影。还不错,有些可以购买的电影。可以麻醉自己一段时间。其中包括这部《小丑之夜》。
  我曾经看过他的另一部作品,是自己在川大真正恶补电影时候看的,《亚历山大和芬尼》,因为那时看电影太多,已经开始作呕,并且电影很长,就没有看完。
  很遗憾,在一个大师逝去的日子,大师接连离我们而去。
  一如既往的黑白,简单的剧情,但生动的活力与切合心境的感觉,在仿佛失恋的时候,有点意思。
  小丑,但我不知道这部电影中,谁,是小丑。在许多电影中,都有小丑这一角色。比如费里尼的《大路》。他是一个很丰富的角色,看似微笑的演妆下面隐藏着落寞的内心。他总是关注的焦点,他的任务是让演出走向高潮,喧闹。然而,他往往是最落寞孤独的人,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痛楚。人似乎也一样,在面具下面,谁也不知道谁比谁更落寞。或者你就如行尸走肉般僵化的微笑的演妆。他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任人嘲笑,奚落,没有人去了解他,因为他总是微笑。
  电影开始于一段回忆,游走各地的马戏团在一处停歇,附近是一群炮兵在训练。又老又丑的小丑的老婆,跑到士兵中卖笑。强烈的拍摄光线和轰轰的炮声下,只看见士兵们放肆的笑脸和女人放荡的身影。有人跑回马戏团告诉了小丑。小丑气急败坏地跑来,看见自己的妻子赤裸身体在水中和士兵们戏水。小丑脱下演出服,走进河滩去拉女人。他吃力地把又肥又重的女人抱上岸,但两人的衣服已经被人藏了起来。可怜的小丑,为了不让女人被人看,只好紧紧把女人抱在身前,一步一步挪着步子离开。兴奋的人群仍然跟在后面。地上是尖锐的石头,小丑忍痛抱着女人走着,一次次摔倒。但我们看不见他的表情和内心,脸上仍然是令人心颤的诡异笑容。女人的眼泪打湿了自己脸上的浓妆……
  每一个男人都只有一个女人。自己最爱的女人。
  故事发生在一个上世纪初的瑞典巡回马戏团,重点是马戏团老板、他的妻子、情妇以及情妇的男友之间的多重关系。导演艾伯特苦心经营濒临末日的马戏团。为了重整旗鼓,艾伯特决定举行一次盛大的晚会,为此他带着情妇――马戏团里的女演员安妮去拜见一个大马戏团的经理叔伯格。他以安妮的美色为诱饵,加上他的谦恭,终于借到了演出服装。这天下午,是他约定去看分别三年的妻子阿格达和两个孩子的日子。已见衰老的艾伯特想要留在妻子那儿安度时光,亲眼看着儿子长大成人,但遭到了拒绝。艾伯特沮丧地归来,恰巧看见安妮慌慌张张地从剧场出来到一家金匠铺子去。原来,安妮在剧团同事弗朗斯的利诱下,和他发生了性关系,却发现他给的所谓值钱的护身符其实一文不值。最后,演出收入不错,艾伯特还得带领着这个马戏团继续走下去。
  是的,生活还得继续。当濒临崩溃的老板决定继续前行时候,被骗的安妮等在前面,两人相视无语,转身继续。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无奈和惆怅。每人都想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顾道义去追寻新的东西,但这种没有努力的行为往往失败告终。

 短评

用了挺多技巧讲了一个挺无聊的故事,角色其实是极端脸谱化的,行为也是为了推动情节而极端化表现,显得相对不真实,比如非要在演出现场羞辱主角。不如改成舞台剧吧。

6分钟前
  • 铅纸鹤
  • 还行

通俗版费费马戏团,粗犷型小津浮草语,50年代伯格曼剧情片同样好看;窥日后诸多影子——第一个镜头就《第七封印》即视感,安妮走过空旷街道如《野草莓》,既相憎又相守的关系,对死亡既恐惧又向往的姿态;黑白光影澄澈美丽,与同期《不良少女莫妮卡》《夏夜的微笑》异曲同工,同为哈里特·安德森主演。

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虽然小丑的故事有点出挑(默片的形式加上尖锐的笑声,基督受难的形象),但在剧作结构上却有完整主题。面对生活的紧张尴尬与羞辱崩塌,犹如华美的黑洞。每个人都在企图守住自己的尊严,羞辱他人。心理剧是拷问,绷紧的弦,是置身无人舞台的落寞。当暴力对他者划上休止符,唯有彼此抚慰破洞,继续走圈。

13分钟前
  • 畸小山
  • 力荐

即便風車車輪亦偶有在雨夜喘息的空閒,馬戲班子的車輪卻勞碌永無終止的一天。

18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但凡个人风格鲜明的电影作者都有属于自己的银幕形象。颇具抽离意识的《浪荡儿》代表了费里尼,而内含毁灭基因的《不良少女莫妮卡》则象征了伯格曼。背叛婚姻和传统家庭关系一定让伯格曼品尝到了自由的美味,但也一定让他吃了不少苦头。无论爱情在夏天有多甜最终都敌不过再度降临的夏天,从时间循环里滋生出来的孤独感、挫败感和耻辱感给了伯格曼致命一击。未来在他的《小丑之夜》里是如此黑暗和悲观,因此帐篷中的马戏与舞台上的艺术成为这部梦魇作品里的一组镜像,而他得不到“上帝”的爱和谅解或许正是因为他的一心多用:一面向着女神表达忠诚一面又在怀疑女神出轨。这是他与费里尼最大的不同,而二者一生的命运似乎也在1953年同时写好——费里尼因追求安稳的婚姻而坚守着他马戏团式的电影,伯格曼则是因渴望激荡的爱情而追随了他电影化的马戏团。

23分钟前
  • Muto
  • 推荐

想要挣脱,却换来屈辱。我早已经厌烦这个马戏团了,但是他们都无处可去。躲在马厩里哭过之后,生活还在继续。

26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粗颗粒的黑白巨幅影像,与突如其来的晕眩不期而遇。能在戏院里得见此片,犹如拥吻着初恋情人,教我情不自禁幸福地流泪。依稀散发着默片气息,以及明显的舞台剧特质。他输掉了爱情,并赢得了背叛。片头的那段回忆,分明是对暴政与欲望的抗议。

30分钟前
  • 麻麻睇
  • 推荐

文学功底之深。费里尼式结局原来从这来的。不过整体架构宏大的同时似乎缺少只属于影像那种无言的美。主题是个大问题,三言两语解不开。镜子那些镜头美得不像话。Harriet Anderson的胸。伯格曼黑色的马车和天空构图,清楚地达到人类存在的一种重要本质。问题堆积后暴力解决,如处女泉。

35分钟前
  • NVHZ
  • 力荐

7.5他在笑小丑管不住自己的女人和其他男人鬼混他在笑小丑一脸怂样累瘫在地真的就活的像个小丑他不知道我们也在笑他像个小丑管不住自己的女人和其他男人鬼混我们在笑他一脸怂样打趴在地真的就活的像个小丑我们应该警醒有人也会随时把我们当成小丑嘲笑可当我在心中准备敲出“别笑小丑”四个字时生活弹出的都是“不幸笑抽”

40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影片以心理描写的精准著称,被认为是伯格曼最凄厉的作品,因为所有人物均未能最终得到“拯救”。影片暗示着人生就是一出马戏,而婚姻等于走钢丝,充满危险、挫折和屈辱。在形式上,本片受到1925年的德国电影《杂耍班》的影响,构图具有巴洛克的细节和讲究,以悲喜剧的格调叙述老年问题。

45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小丑式的回忆片段,音乐代替了语言,开口讲不出话的失语;大量使用镜像,戏剧团对马戏团的鄙视和相似境遇,群众总是冷漠而兴致勃勃地看着好戏;妻子的安静生活,对艾伯特来说空空如也;前一秒想杀死自己,后一秒仍热爱生活,杀不了自己,就杀了黑熊;回到子宫变成种子的梦很八部半,八部半的音乐有几段也挺像这部和钟爱小丑的费里尼相比,费式小丑兼具狂欢和悲哀的气质,有脱离社会现实的“非人”一面,伯格曼的小丑身为低等人被侮辱损害,突出的是脱离不开现实的挫败人生主角艾伯特也有美国梦:“在美国,马戏团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人群夹道欢迎,人们欢呼尖叫,我们就像英雄一样”,想到劳拉蒙特斯,坐在笼子里接受那些1 dollar

50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即便受侮辱、受唾棄、受無視 生活依然繼續 兜兜轉轉一圈 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什麼也無法奪取寧靜和自由的生活 妄想脫離改變這一切 徒然 開頭赤腳小丑那段完全戳 安妮再到劇場那段長鏡頭太驚艷 光聚安妮 站在舞台中間 超級喜歡!

55分钟前
  • Xaviera
  • 推荐

这片儿应该给费里尼拍啊……早期伯格曼还木有50年代后期开始那么牛逼,镜头长是以高度舞台剧的表演为基础的。故事倒是让我想起小津的《浮草》。总之我觉得我不会像爱费里尼那样爱伯格曼……

5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在情节剧里玩男性阉割,伯格曼你有一手的。其他没什么,各种镜像、各种神话、各种精神崩溃,都能窥视到伯格曼中晚期登峰造极之作品的影子。关键是,这部电影贡献了影史最抢镜的,极富表演天赋的小猫咪。还有,这场电影的观众素质与那场《最爱》相比,简直天堂地狱。嘻嘻,还遇到了阿涅斯两口子~

1小时前
  • 仁直
  • 推荐

3.5 在影院观看的第一部黑白老片,恍如一场荒诞无稽凶险黏湿的噩梦。有很多难以理解的点,我的文艺细胞似乎快死绝了。。

1小时前
  • 小凯撒
  • 推荐

:62ec4275972ae2b86548cb49cf511735157f6679&dn=Sawdust.and.Tinsel.1953.1080p.Bluray.DTS.x264-GCJM.mkv,magnet:?xt=urn:btih:56db7067ffe384dead09150565ea3b22c4896eeb&dn=Sawdust%20and%20Tinsel%20(1953)%20Criterion%20(1080p%20BluRay%20x265%20HEVC%2010bit%20AAC%201.0%20Swedish%20Tigole)中字https://m.weibo.cn/3163950294/4475878605597726

1小时前
  • Eden's Curve
  • 推荐

同是草台班子却不是小津那种物哀,同是小丑但又不是费里尼的荒诞,Åke Grönberg的反应和表演都是典型的北欧的粗犷和冷漠。不良少女在哪都是不良少女,诱惑者Gunnar Björnstrand的眼神居然如此清澈太过分。

1小时前
  • vivi
  • 还行

伯格曼的这部《小丑之夜》,有点像小津的《浮草物语》。同样的流浪艺人,同样的故地重游,同样的落魄现状,同样的凄凉下场。只不过小津的电影如日本的清酒般淡然,而伯格曼的口味则如北欧的伏特加一样猛烈。

1小时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小津版的拍于1934年,结构上有所放大,故事显得更成熟一些;伯格曼这个情节简单些,冲突没那么强,或者处理得稍简一些,部分情节的设置也略显牵强,但有些空间化的镜语运用极为有力,与小津风格迥异。两粒半,友情入一下。

1小时前
  • 东遇西
  • 还行

很棒 看似简单的推镜头和精彩的表演就足够让人看得心痛 和很多马戏团的故事一样关于漂泊的失败者 没有尊严的生活中寻找意义 与戴绿帽者的颤抖 与自己的挣扎 小丑作为自己的镜子 动物元素极其丰富 杀熊一场有点想哭 马儿狗猴子都可爱 最赞属轮盘自杀一场的一个猫的系列剪辑 猫的演技实在佩服 1.2.3极有层次感简直是爱森斯坦睡醒的狮子的戏仿 得颁小金人/妻子一场很重要 都是对自己生活固执的人 不必再去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安逸生活 与女主呼应/整体是个戏班子布偶戏剧场的框架叙述头尾又由马车队始与终 轮回的命运/另外女主齐刘海好潮!

1小时前
  • sirius_flower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