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HD中字

主演:柳海真,尹启相,金弘波,禹贤,金太勋,金善映,赵贤哲 Hyun-Chul Cho,艺秀晶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词典 剧照 NO.1词典 剧照 NO.2词典 剧照 NO.3词典 剧照 NO.4词典 剧照 NO.5词典 剧照 NO.6词典 剧照 NO.13词典 剧照 NO.14词典 剧照 NO.15词典 剧照 NO.16词典 剧照 NO.17词典 剧照 NO.18词典 剧照 NO.19词典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凑和

《词典》讲述了韩国被殖民时期,一批有志之士冒着生命危险在地下完成韩语词典的编篡工作。故事还是一贯的市井小人物救国,韩国大多数的主旋律电影几乎都是,粗鄙的小人物,喜感十足,被崇高理想打动而献身。娱乐效果很强,可以说有利有弊。 弊端不是说讲小人物不好,而是韩国电影的小人物形象太过于模式化,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太重。这种喜剧,人物的行为略微浮夸,在细节上也不能深究,所以失去了不少深刻性。同时也有利于传播,毕竟通俗。 这种风格的喜剧国产电影也做了不少的尝试,比如开心麻花,但是故事上都更单薄。而有些电影,更是错误的尝试。比如这类娱乐片所常见的,在某个节点,英雄们集结登场亮相,由于电影本来风格就浮夸,也不会让人很出戏。但像《我不是药神》里刻意的造型登场就不同了,非常突兀,不应该在现实题材中刻意使用。

 2 ) 韩国主旋律电影,拍得竟是一部辞典的诞生

很少有电影能够在一本书的来龙去脉上讲述的富有张力,这不仅是因为书籍大多属于个人的苦斋冥思,更在于书籍的动人之处往往是其本身。

所以,拍摄一部书籍的诞生故事,大多会显得画蛇添足、难触内里。然而韩国电影《词典》,却能让这种佶屈聱牙的改编方式催人泪下。

这当然是由于《词典》一片所讲述的对象——《朝鲜语大词典》——所积蕴的真实历史。

影片讲述了在1942年的朝鲜,由于日本的文化奴役,导致本国文化面临毁灭的险境。

为了挽救民族语言于水火,几个文化教育界人士连同一帮市井小混混,发起了修订《朝鲜语大词典》的行动。

某种程度上来看,本片完全是一部韩国主旋律爱国题材电影。然而,“爱国题材”并没有使其僵化木讷,反而让影片有种浩然之感的文气和活泼。

浩然,来自于韩国电影人对于本国文化的尊重和惜爱;文气,来自于影片所讲述的题材和质感;活泼,则是韩国商业片天然的市井气和放纵感。

可这种观感并不是由片中的文人教授们合成的,相反,恰恰是由柳海真饰演的市井无赖所锚定的。

他从一个无利不起早的文盲小人,到最终只为成全民族文化的无双国士,柳海真的演技和影片的细节让这种转变显得妥帖可信。

尽管《词典》如同《我不是药神》最后的长街痛哭那样,有些过度煽情。但柳海真饰演的金畔守在“小我”中不断抽离,这种抽离甚至带有残忍的血丝。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够感受到“由小变大”,这种崇高加持的阵痛和无畏。以至于当影片另一位主角柳廷焕用扒手伎俩骗过日本军方时,我们才恍然想起电影才开始的金畔守。

同样的掉包手段,前者是极致自私的贪利,而后者却是难以名状的无私。《词典》的妙处,正在于它能够将民族大义的无远弗届,缩略到词典的方寸之间,其中有朝鲜民族的文化,更有朝鲜国士的鲜血。

 3 ) 柳海真的电影《词典》

语言是民族的精神,韩国根据真实事件改变的电影《词典》,反映了在日本占领统治韩国时期,不甘屈服的青年对日伪政府的抗争和对语言的收集和保护。2019年3月1日,恰逢韩国发起日本占领下的独立战争100周年。这部主旋律电影,虽然仅聚焦一本《词典》的编著,却荡气回肠,让人感受到那个年代的青年对于国家独立的斗争和勇气。

1940年左右,日本人占领韩国后,禁止韩国人说韩语,在学校里要求学生说日语,妄图消灭韩国的语言,从精神上彻底统治韩国。对于韩语运营的杂志社也严加禁止。柳廷焕,父亲是一家亲日的校长,身为朝鲜语学会的代表,看到一些年轻人不说韩语改说日语,痛心疾首,下定决心收集各地方言,编著一本《朝鲜大词典》,保留住韩国的语言和文字。金畔守,监狱惯犯,为了两个小孩的生活艰难挣扎,却误打误撞加入朝鲜语学会,成为保护词典草稿的勇士。

影片展现了年轻人如何抗争,如何受到日本政府的搜查和压迫。也有同志的背叛和生活的艰难。但这并不影响各个职业的人成为为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兄弟。日本对朝鲜的统治,是一段非常黑暗的历史,柳海真的表演时不时的引人发笑,直到最后拼尽全力护住词典草稿,倒在血泊中。

《词典》是很简单的故事,却表现的非常具有悬念和吸引力,牢牢地抓住观众的眼球,有欢笑也有泪水。或许这就是真正的历史,虽然很艰难,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活着。不得不承认,韩国有一些非常优秀的编剧和导演。一部主旋律电影,拍的比抗日神剧,手撕鬼子,裤裆里面塞手榴弹好了不止几百倍。

更多的时候,抗日神剧,虽然打鬼子打的很爽,却显得很假很荒谬,这是对那些逝去的烈士极度不负责任。只有真正接近历史真相的影片才能足够震撼人心。 一个很淡又很美的小众电影公衆號:凉心评

(文中图片来源《 词典 》,侵删。)

本文版权归作者 凉心评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4 ) 《词典》:日据历史的影像词典

在日本对朝鲜半岛的殖民时期,被称作“皇民化”的文化殖民是一种最深刻的形式。自3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天皇追求的不再是日朝文化的同化,而是下令将朝鲜的文化精神连根拔起。民众的姓名被迫改为日式的姓名。在教育中,一律的朝鲜语教育都沦为非法,受到日本统治者和其下的韩奸网络的监视。而影片则反映的就是在这种历史语境下一本朝鲜语词典的编纂。而编纂词典的朝鲜语学会,也作为所剩无几的朝鲜民族主义和反殖民主义势力,在地下与深入社会命脉的文化殖民进行抗争。

在这种历史的情境下,电影反映了朝鲜首都的一种多语言的文化形态。在影片一开始的展现京城都市风貌的远景镜头显现出来,我们看到左侧的商店以日语 ポエム (poem/诗)的名称命名。(虽然这种命名很奇怪,还不如用クラブ club…)而右侧的餐厅则以中文命名,上面则显现朝鲜语的本质功能,给中文做注音符号。远处的影院海报却是朝鲜语的。中日韩三种语言相互交错的城市风貌,表征了历史中朝鲜在保留自身民族主体的同时,却也融入了日本殖民体系的语言书写,另外也表达了朝鲜或多或少存在的对汉文化恋物般的“中原症候群。”而这种多语言的分割也存在一种阶级属性的角力。电影院的商人和政府官员已被日本文化同化,他们接受的教育,要求他们用日语进行日常对话的交流。而电影院门外的打杂,包括本片的主人公,电影院检票员金判秀,作为社会最下层的一批人,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无法被日本文化殖民同化,仍用朝鲜语交流。在这样阶级分化和民族文化碰撞的大环境中,有两个社会趋势在电影中被展现:1, 城市招牌和广告的文字逐渐从朝鲜语转变为日语:一开始放映的电影从电影院的招牌到电影的宣传海报都是由朝鲜语书写。随着文化殖民的逐渐深入以及日本对于“大东亚共荣圈”的政治宣传逐渐扩大,电影院的招牌也换为 “大东亚剧院。”而电影则放映的也是臭名昭著的殖民电影《朝鲜海峡》。2,朝鲜语和日语是有一种明确的地位差异的。在一个城市电车上,男主人公金判秀在唱一首朝鲜民歌的时候,被旁边的日本人勒令禁止和无情鄙视。语言的差异对待也代表了当时朝鲜殖民地在种族上的一种结构性的歧视。

主人公金判秀是个非常有趣的角色。他起初的口语表达上,存在一种图形符号(image sign)和声音符号 (phonetic sign) 的断裂:他无法识别韩语文字,只会听说。然而属于“文盲”的金判秀却被召入到词典的编写组,他被要求短时间内习得朝鲜语的图形符号。然而他在词典的编写却有一种重要的作用,在词典编写组希望容纳更多的方言,他把他之前来自各地的狱友召在一起,他们都提供了一个单词不同地区版本的发音。我们听到了在一种统一的语言系统之下,还会存在一种方言性的地域差异。电影纪录的编辑过程在此成为一种词典学的范例。我们在另外一个段落中也看到,来自各个地方的学者会电影中会为词典中词条的规范而争论,而焦点往往在于词语词条是否统一,还是去收录复杂的方言系统。

然而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政治反抗,以及词典编辑在方法论上的影像纪录。电影和语言的另一层关系都集中在电影院之一场所的特殊表征。电影院除了作为电影放映的一种基本场域,却也成为潜藏于社会地下的学者们为词典编辑而进行学术讨论的平台。当然因为词典编辑的非法性,场所的迁徙作为在殖民体系下一种反殖民活动的策略。从电影一开始所刻画的时代特有的“朝鲜语借书处,”到之后在殖民机构下公开成为分支的朝鲜语学会,最后到电影院。我们在词典的编纂中看到传统的学术场域—国家的大学和出版社—的不在场,然而电影院却代替了大学的教室和礼堂。这种场所的替代或许也是作者故意安插的一种电影媒介的反身性表达,

然而在这部电影中,电影院的戏份也反映了朝鲜半岛一段不光辉的殖民影像史。虽然在殖民早期时节,日据时期的朝鲜电影仍然反映很多朝鲜的民族神话,以及展现朝鲜在殖民社会下的被压抑的民族主义。其中1926年的《阿里郎》以民族传统叙事揭露一种朝鲜民众的悲苦和对日本殖民者的控诉。而1935年朝鲜半岛第一部有声片《春香传》也在利用声音连接朝鲜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然而随着日本发动二战,电影则进入一段以军国主义政治宣传为核心的时代。其中影片中所展现的《朝鲜海峡》是该时代的代表作。在谢菲尔德大学教授Kate Taylor Jones的研究中,其发现在这一时代很多创作者作为在日据时代出生及成长的民众,自然将一种服从的“皇民化”融入到自己创作的叙事中,其套用了学者霍米巴巴的关于“模拟”的理论,认为朝鲜导演在对日本电影的叙事和技法上的全面吸收和模仿,表现了一种文化殖民时代朝鲜和日本一种被殖民和殖民的不对等关系。然而这种模拟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国族模糊”效果。在当时的电影,我们或许能看到主要的场景和人物服装都是朝鲜式的,但是他们被反映为效忠和支持“大日本帝国”的政策,并且进行日语交流。在本片中,我们也看到了殖民电影在放映时的场景,电影的银幕播放着关于“征召志愿军”主题的桥段,而观众大多都是包场的中学生。而在整场电影的放映中,中学生全是男生,理着毫无区别的发型。他们在进场时如同士兵一样被驯化列队而行。可想像,在当时,这种电影观影或许是一种被迫的意识形态教育。这类影片在朝鲜并不能像讲述朝鲜人自己的民族叙事的影片自然得吸引观众入场。

《词典》在给我们带来一个对于日本殖民时期的朝鲜群众民族情怀的追忆以外,也反身得记录了一段被当下观众以遗忘的朝鲜电影史。在二月份,英国电影协会与韩国电影档案馆合作,展映了一批在日本殖民时期的制作的电影。虽然它们在技法和叙事上稍显拙略,但是在历史纪录上确实珍贵的。只有通过影像的传承和再现,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中的存有的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公众情绪。

 5 ) “当一个文明即将熄灭 有什么证明你我存在的岁月”

虽然标榜的是喜剧 但是其实很沉重

讲历史的片不太好拍 尤其是针对特定国家 再加上限定的一件信物 词典 更不好拍 度很难把握 让观众如何津津有味看下去 但是这部片子有做到 起承转合 人物刻画 故事剧情 镜头画面 配乐 都恰到好处

很多镜头语言值得玩味 还有首尾呼应 以一个小人物为主视角 他身上所经历 产生的变化 他的情绪 去讲一件历史大事件 饰演金判秀的这位演员 也算是实力派 在《出租车司机》演一个小配角还蛮出色的 在这电影里 他也通过细节展现了人物性格 文盲 痞子 自尊心强 讲义气 善良 敢作敢当 虽然最后结局牺牲了 还挺惨

其他配角人物也都演的有血有肉 活灵活现 就尹均相刚开始太讨厌了 还有那日本军官 他们被殴打的时候真的太惨了 唉 历史应该更残酷一些 毕竟侵略者们没有心

汉字 普通话和其他民族语言 民族文字 方言 能这么完美保留到现在 想必也是被很多人

曾经 现在 未来 默默守护着

希望能被永远传承下去 不要丢失

 6 ) 对民族精神的另类守护

先来科普一段朝鲜被日据的历史。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战胜了朝鲜的宗主国大清,并对朝鲜半岛内的清势力进行了驱逐。之后,朝鲜在俄国的支持下改为大韩帝国,俄日战争战败后,日韩两国陆续签订了系列不平等条约。直到1910年8月《日韩合并条约》的签订,日本算是完全吞并了朝鲜,朝鲜王室成员也被陆续挟持到日本,直至王室消亡,朝鲜半岛正式成为日本殖民地,电影《德惠翁主》就是这段历史的回忆。

语言是民族的精神,文字是民族的生命。有人的地方就有语言,有语言汇聚的地方,就有思想,众人的思想汇聚起来,才有独立精神,就可以开展独立运动,同时期的电影有《暗杀》、《密探》等。

《词典》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42年,日本侵略者为了抹杀朝鲜民族精神,永久统治朝鲜,在全国范围内废除朝鲜语教育,并禁止使用朝鲜语,全民尤其青少年儿童渐渐被同化。当时唯一幸存的民间组织朝鲜语协会为了保护本国的语言和文字不被国民遗忘、民族精神不被历史抛弃,遂以周时经先生没有完成的朝鲜语词典原稿为基础,发动全国民众一起参与,进行了完善和编撰,力求恢复本国语言和文字,将朝鲜民族的语言共同体精神保留下来。在这一年,京城发生了拘留33人、被拷问致死2人的词典学会案件。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大抵可分三种人,抗击型、依附型和中立型。

抗击者就是那些独立运动的先驱者,这部电影的代表人物是朝鲜语协会的全体成员和朝鲜语教师们,他们不畏侵略者的淫威和生命危险,为了国家和民族存亡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依附者有两类,一类是一副丑恶嘴脸的卖国贼,一类是无力抗争忍辱偷生的胆小者。比如柳正焕的父亲京城第一中学的理事长柳顽泽,金判秀的儿子金德陈。

中立者是那些众多的路人,在动荡的岁月里,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只局限于今天能够吃饱穿暖就已知足。有的人可能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转身投靠侵略者,有的人的思想被启蒙后会变成抵抗者。虽然他们没有那么深的文化知识和造诣,但却是力量最强大的一拨人。

金判秀无疑就属于最后一类人。别人因为搞独立入狱,而他却因为偷东西打架被关起来,嘴皮子厉害,大字不识一个,为了两个孩子忍受各种屈辱,领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们买他们需要的东西。他不知道饭盒和便当的区别,只知道都是为了吃饭,他不知道语言和文字是蕴含民族精神的器皿,更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的共同体精神”。

作为朝鲜语协会代表的柳正焕对金判秀成见很大,他不相信不识字没有文化的小偷可以保护这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字。他不知道,对文字保护的责任和担当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的,也是每一个朝鲜人民的。

正是受到思想启蒙后的金判秀,领悟到了“比起一个人迈十步,十个人迈一步更大”话的含义,主动学识字,并像蒲公英那样承担起对收集文字的传播作用。视野的开阔,思想的转变,他的着装也从刚进书屋的小痞子混混才穿的皮夹克衬衣,渐渐改为和协会成员们穿的西装衬衣。

电影中,为了显示词典的权威性,以柳正焕为代表的朝鲜语协会成员们四处寻找教授朝鲜语的老师们对语言进行规范,好比从理论的高度对各地的方言进行归纳。然而,有时候理论只是纸上谈兵,离开实践就是枯燥乏味让人不得要领。而金判秀代表的恰恰是民间,是语言的实践者,在众人面对屁股腚的定义而分不清时,他用行为为大家进行了区分。正式成为让柳正焕仰视和尊敬的那个人。

自1933年起,朝鲜语学会历经13年的时间,在全国民众的帮助下一起完成了词典原稿的补充完善出版了《词典》,也使韩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独立殖民地国家当中,唯一一个完整恢复了本国语言的国家。

由于个体的牺牲,成全了韩国语词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保留,这也是除了战争之外另一种守护国家的方式吧。

 短评

小人物刻画有血有肉,大英雄也只是普通人,感动。

7分钟前
  • 天渊
  • 力荐

虽然电影的主题是像我们小时候学的课文最后一课一样,是保护自己种族语言的故事,但是还是爱国主义不忘历史的内容。怎么说呢,韩国每年都会出这样的电影,每年都好多韩国人会看,其实我觉得我们国家也应该拍这种体裁的电影,让我们真正的实力派演员,去演绎那些容易被我们忘记,却不该忘记的过去。影片的最后,主人公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和上初中的女儿,一边读着父亲曾经写过的信一边哭,我也跟着哭,比起国破,家亡又算的了什么?如果国家灭亡了,那么人命就会轻贱的很。

11分钟前
  • 一口清凉
  • 力荐

嬉笑怒骂都有,却皆不成文章的电影也是少见。有时一部烂片还有几个稀奇的脑洞,这部制作成熟的片,就像一个长得还不错的模特在你面前各种pose,你却找不到一个想按快门的moment,浪费演员阵容和题材。

15分钟前
  • 轻风羽
  • 很差

金判秀学会认字后,捧读一本书哭得泣不成声,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啊。

18分钟前
  • Heaven
  • 推荐

日本有《编舟记》,韩国拍出了这部以爱国主义与民族情操作为主旋律且感人肺腑能叫我一个外国人看了都动容和钦佩的的《词典》,那《新华字典》呢?

21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灭国三十年,文化火烛不断,国有大小,但是文化清骨无尊卑

26分钟前
  • 蓝抑郁剂Lily🌈
  • 推荐

于是乎,我发现,韩影韩剧真是隔几年一个套路,一窝蜂的三板斧。刚开始是车祸,失忆,绝症,后来是穿越,神鬼,回魂,现在成了夹杂着老路数,韩剧又开始僵尸,平权元素,韩影又开始大历史下的小人物。反正甭管咋地,同类型题材,我们要么是最后,要么就杳无音信。例如,一个有了《编舟记》,一个有了《词典》,我们的《新华字典》呢?

3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隔壁这类爱国主义情怀的历史片怎么拍都不会坏。前面搞笑后面煽情,中规中矩。结束部分周围的大妈啜泣声此起彼伏,我只因起了个大早感到此片略冗长。ps.宝藏男孩刘海真土帅土帅是肿么肥事?O_O

35分钟前
  • little ash
  • 还行

饭盒与便当功能相同,都能填饱肚子。枕头和手稿体积一样,却不能盛载火种。民族的精神在书屋里积攒了十年,在酱缸里誊抄到深夜,在剧院里校准到天明。民族的生命在口耳相传里出生,在创氏改名里死去,又在志士誓死的怀抱里复活。一个国家的真正消失,从不是遗忘了语言文字,而是丧却了留存火种的勇气。

4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9.8/10 说几句远题外话。当初中国传出消息要拍《中华词典》,大家皆嘲笑挖苦,说赚快钱拍烂片;结果今天韩国拿《韩语词典》拍了部片,有笑有泪还适时宣扬了本国的文化彰显了自身的爱国情怀。韩语,不管是英或汉的韩化显得自国文字不足也好,还是只有字母没有音节的短处也好,都是经由韩人的心血打造守护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应受到尊重。而中国直到现在都还有不少人凭着生长于历史大国,就肆意妄为的去嘲笑去贬低国土或国力比我们小的国家。再联想起现在中国文化环境整体发展却仍是落后的现状,时常为这群人感到悲哀可怜。我们何时才能拥有真正放到国外也不丢人的作品呢?

45分钟前
  • Seok97
  • 力荐

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时刻,思考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忘记了语言的珍贵。故事像一把射击刀,提醒我们是因为有了语言的存在,思想才有了表达的脊柱。

48分钟前
  • 亦可寻陳
  • 推荐

「말모이」其实是一本词典的名字,是주시경(周時經)1911年开始主持编纂的,但是后来周時經去世没有编完。말是「语言」,모이有「饲料」的意思,合起来是「语料」?固有词中辞典还有一个说法是말광,这个词里的「광」有「库房」「仓库」的意思,按照这个理解,말광就是「语言的仓库」。

52分钟前
  • 江湖遠人
  • 推荐

3.5 和《編舟記》做比較挺不公平的,畢竟是兩種類型的東西。《詞典》持續韓片類型化的通俗包裝,雖然是主旋律電影,但還是很完整地表達出了對歷史、民族性的態度和感情,從「文字」角度出發強調民族性,一點也不丟人,還是很佩服韓國電影人的。柳海真飾演一個「仗義每多屠狗輩」的小人物,表演得很不錯,小人物的視角令整部戲嚴肅的議題都變得更通俗,敘事和節奏也更輕鬆。

57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3.5星。套路都挺对的,不过说中国是蛮夷那句我就不太能忍了。日本人太凶残了,到处都看到了我们抗日剧的影子,但人家还是拍的比我们好。泪点和演技都在。

59分钟前
  • 玉木大河
  • 还行

虽然还是典型的前面搞笑,后面煽情,但一个外国人,还是跟着又笑又哭的,为想要完成韩语词典这里面所有人的命运而揪心。韩国人对自己的文化的自豪感和自负心是真的很了不起,佩服韩影人身上的这股热血。

1小时前
  • 冰拿铁
  • 推荐

海镇欧巴死掉太刻意了

1小时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最后的结尾柳延焕带着小孩踢球,韩国足球怎么能不强呢?

1小时前
  • Hlw328
  • 力荐

语言是民族的精神,文字是民族的生命,完成语言的词典的编撰,是对民族不亡的另一种守护。

1小时前
  • Hangain
  • 推荐

很好看的历史影片,同是抗日题材,却别有新意。再现了1942年,朝鲜日据时代的“韩国词典事件”的真实历史事件,不仅编写词典的过程细致具体,引入入胜,更重要的是艺术地塑造了两个生动的性格迥异之人物。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要想成功,叙述史实重要,关键更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真实、丰满、光彩,方可让观众接受和记住。片尾字幕说:世界现存2000多种语言中,只有20多种有自己的专用词典,韩语是一个。真是个勇敢的有文化坚持的少数民族!网上说《新华词典》的电影题材也立项了,不知会拍成什么样子?

1小时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最后20分钟看哭了。看看人家对自己文字的态度,再回想下前阵子我们关于更改汉字读音的新闻,唉。

1小时前
  • 大侦探凤梨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