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1927

DVD

主演:阿尔伯特·迪厄多内,Alexandre Koubitzky,安托南·阿尔托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2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拿破仑1927 剧照 NO.1拿破仑1927 剧照 NO.2拿破仑1927 剧照 NO.3拿破仑1927 剧照 NO.4拿破仑1927 剧照 NO.5拿破仑1927 剧照 NO.6拿破仑1927 剧照 NO.13拿破仑1927 剧照 NO.14拿破仑1927 剧照 NO.15拿破仑1927 剧照 NO.16拿破仑1927 剧照 NO.17拿破仑1927 剧照 NO.18拿破仑1927 剧照 NO.19拿破仑1927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关于《拿破仑》

1、对法国大革命腥风血雨的描绘:用了红色的色调,一反常态,将场景设定在一个只有拿破仑一人的屋子,通过一些光影的变化和一些碎剪来展示这一场革命,印象深刻。其实拿破仑看到的窗外的场景更像是他内心的景象,包括在他窗台上悬挂着的两个人的纠纷,把他们组合到一个空间里面,很新颖,有种对拿破仑内心世界的展现的感觉。

2、对政局震荡的拍摄,将在海上与风浪战斗的拿破仑和政党之间的争执剪辑在一起,而且用和风浪一样震荡的镜头去拍摄政党争执,镜头运动和叙事浑然一体,一下就能感受到要表达的情绪了,一个俯冲之后又回荡的镜头在现在也基本没有见到这样使用的,很有趣

3、最后的三个画面拼接为一个全景来描写场面宏大,也十分地印象深刻,以及有一幕全景:中间的士兵在缓缓向前,两边是拿破仑骑着快马走过人流,有一种很奇特的纵深感,虽然说不出意义,但觉得印象深刻。

4、在剧情方面,不清楚维奥琳(喜欢拿破仑的女孩)那条支线的意义是什么,后面也没有关联了,难道是要展现大家对拿破仑的崇拜吗,不大懂

5、这部影片明明是有种拿破仑传记的感觉,但是对拿破仑感情生活的描绘也有点太不客观了,搜索了一下,明明拿破仑在约瑟芬之前也有别的女人,但是影片就有一种,他好专一的感觉········

 2 ) 这不是影评

对默片的色调已彻底着迷,马赛曲真的让人热泪盈眶,看战国妖姬的时候就纳闷意大利怎么来的,原来意大利国旗原来跟法国国旗颜色一样啊,现在这个版本的国旗则是当初拿破仑解放意大利时所使用的军旗,拿破仑的老家科西嘉最早也是是属意大利后来被卖到法国的,这么说来法国佬跟意大利佬还是挺亲的。在所有曾经征服欧洲的人中,不知还有谁像拿破仑一样受到被征服国家的欢迎,颇像当年红卫兵们叫嚣的要解放华盛顿,小波说:这么去解放别人的首都是不厚道的。放解放军身上这就像个笑话,但当时的拿破仑就这么实现了,若干年后法国佬又意淫红卫兵解放巴黎,法国青年公寓里的毛的画像,想来真特么有意思。 比较搞的是拿破仑那个不共和毋宁死的镜头不得不让我想起走向共和里的孙某人,虽然有做作的嫌疑,不过荷尔蒙已经被老科波拉的配乐搞得四处乱喷,共和,难以置信的经历了几百年最后只被社会主义国家收入国号中,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性和趣味性。没拍完真的太干了,冈丝先生真的让人干死了,后面再怎么伟大都只能意淫,虽然照这么拍下来的话 雄起的帝国大厦可能就不是最长的电影了,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拍拿破仑的电影总是完成不了,老库最后也只拍了个巴里林登,不能不让人想象仑爷壮丽的一生配上贝爷的交响,何况英雄交响曲本来就是要献给仑爷的,不过话说拿破仑真不应该得罪贝爷的,马赛曲更多的是煽动法国人的爱国热情,只有贝爷的音乐才是他前半生最好的注脚,考虑到拿破仑死得太寒碜了,可以考虑用Uaral的厄运民谣,默片配乐真是件其乐无穷的差事啊。

 3 ) 不可名状的雕塑感。古着的浪漫。

第1次看4个小时的完整版。上大学时我看过两个多小时的版本。今天还是相当激动的。

1

Portraits, portraits , portraits!

钢丝导演热爱肖像。从少年时期打雪仗就反复出现拿破仑英雄的肖像,用叠画(superimposition)、特写(extensive close-ups)、rondo、游机(hand-held camera)、九宫(kaleidoscopic images, )、快切( Fast cutting)等种种手法。强化——英雄。复制人员配上贝多芬第三交响曲,正好。

这种对于英雄肖像的崇拜,对于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热衷,我认为是一种19世纪浪漫主义的遗留。如今已经所剩无多。

首先颜值最重要。其次就是特效:point of view shots(第1次登台演讲), multiple-camera setups, multiple exposure, underwater camera, film tinting, split screen and mosaic shots, multi-screen projection, etc.

在一开始他就强调他用的是历史事实,所以里面有赫伦纳岛的梗,有老鹰的梗。但有时候这种添加,是画蛇添足的。

镜头一转,就来到了法国大革命中的丹东。罗布斯皮尔,戴着个墨镜。和像药神一样的马拉,病歪歪的,很快就被刺杀了。

丹东给我的感受,就像尼伯龙根指环的锻造者充满了火一般的激情,并且让人难受。这时胶片被染成红色,配合快切和极度特写,让人印象深刻。群众形象的塑造有雕塑感。 特别是拿破仑在争夺英国和法国对科西嘉岛的宗主权的时候,作为流亡犯逃出了小岛,他在海上的颠簸和法国本土产生的政治大动荡(吉伦特派被清洗)联系起来。我们看到了一种坚定的政治概念,从混乱走向秩序——英雄的脸庞再次清晰起来。海面和人群的叠画做的棒极了。 2

土伦之战是上半部分的高潮。这个法国南部的海港,一旦拿下,英国将损失惨重。

这么少说偷袭的拿破仑无所不见,无所不为,英勇过人。连罗布斯皮尔也要巴结他,让他来驻守巴黎。还说我们这里缺少的就是这种强大。

当拿破仑拒绝后,罗伯斯皮尔试图把他送上断头台,在这里,拿破仑与约瑟芬狭路相逢。当然因为热月政变这一些杀人狂自己也被杀了,所以N也出来了。"断头台的温度"选取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角度,公诉人把他们要庇护人的起诉书撕了,吞吃。拿破仑也在其中。非常有趣的画面。

在拿破仑将保皇党军队打败之后,巴黎陷入到一种狂欢的气氛,几百场舞会举办了。电影的气氛也随之一变。出场的名媛很有古风,让人眼前一亮。从乱世到承平,就是比闪电还要迅速。

 4 ) 一个时代

一个被时代铭记的伟人,推行民主政治,推行平民法典,推行军事改革;使得法国无论从军事上,还是制度上都具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都先进性,也正因为如此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才拥有欧洲强大都统治力,这个时代成就了拿破仑,拿破仑也造就了新都时代。 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伟人,很多人会有假设,如果拿破仑避免进攻俄国,也许不会造就之后都失败。首先历史不允许假设;其次万物定律盛极必衰,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会有其他的原因导致拿破仑的衰落。

 5 ) 要理性地分析

        法国人当然推崇拿破仑,拍一部美化他的片子也很自然,里芬斯塔尔还拍过《意志的胜利》嘛。但是电影毕竟不是史实,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理性地进行分析。他所作所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权利欲?还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愉快的生活?从他推共和之名,行君主之实、分封兄弟姐妹以及驱使百万人为其征战杀戮来看,显然是前者,和袁世凯属于同道中人。
        他确实才具过人,气魄非凡,世所罕见,他的故事也颇能激励人心。在国家危难的时候的确需要有他这样的人来力挽狂澜。但是从本质上来讲,他个赌徒、暴君、屠夫、政治暴发户,他为国家所做的一切最终只是满足自身丑恶欲望的铺路石。说得简单点,无非是他救了一个落水之人,然后强迫那人为奴,榨尽他的血汗。只不过他做得非常高明,很多人至死都没有看透他的骗术。而且他的故事还被用来欺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历史上那些野心勃勃的家伙,他们的下场大同小异。亚历山大还没有征服世界就被疾病打败。他尸骨未寒,手下便开始争权夺利,他的妻子儿子都死于非命;恺撒一心想实行独裁,结果被扎成马蜂窝;希特勒规划了全球战略,最后兵败身死,尸骨无存。他们殚精竭虑奋斗一生,难道就是为了得到这样一个不得好死的结果?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认为研究历史人物不能采取偏激的态度,而要理性。他们身上有无数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当然,这部电影拍得很好,我极力推荐。

 6 ) 长不怕 真的有点冗

4h
冲突 叠画 蒙太奇 想象世界与心理世界皆强大
就像红楼梦 拖沓的经典还是时代的经典
个人认为大浪行船与鹰眼部分最出彩 可能是因为实在是太长 后面怎么也找不到比这两场更好的戏 后面叠画也真的没怎么出现 除了站在演讲台上那一部分也还过得去
默片时代的电影 最优秀的一点就是仅依靠演员表演与场面调度 就能让观众明白正在说什么 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然而 此片剧情的编排与篇幅似乎有点不尽人意 主要诧异的是看拿破仑泡了那么久的妞
最后那里 正方形 三个正方形 缩小 还有整个画面 真心敬佩

 短评

★★★☆ (2005-03-18) [资料馆] 热情的片子,热情法国大革命,但是热情不能解决问题。剪了二三十分钟,弄的不知所云,也不明白哪有那么多可剪的?

8分钟前
  • 小熊娃娃
  • 推荐

我看的是四小时版的,最完整的版本超过五小时。拍摄水准超一流,后半部拍得很唯美,整体很大气。故事从拿破仑年少时期讲到称帝前夕,后来同一导演的《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是本片的续集。

11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1920s No.1,光斑,切面,姿态,流动。令人反思未来30年的美国电影是否阻碍了电影史的进程,以及默片时代最优秀电影特质在承继中的断裂。希望能有机会大银幕。

14分钟前
  • 迷宫中的站起来
  • 力荐

在 BFI 看修复重映,非常喜欢。尤其喜欢小孩子斗争的处理部分,让所谓的嬉闹都变得宏大,雪仗、枕头打架,一派史诗气质。科克托《可怕的孩子们》可能有偷师。三块屏幕拼接的战争画面令人感动到说不出话来,尤其是镜头平移向上还要保持景物在一水平线上。大量充满革新的镜头语言。

17分钟前
  • Medea
  • 力荐

拿破仑四个小时,车轮四个半小时,可见冈斯对"轮"是真爱……不对,对电影是真爱……隐喻蒙太奇倒是见过很多,交叉蒙太奇也见过很多,像这种交叉蒙太奇叠画隐喻蒙太奇的还是头一次见……演拿破仑的演员始终端着架子,太假了……默片史诗很有看头

18分钟前
  • 雅尼以西
  • 推荐

四星半,333min版本,对于默片来说太长了(一次真的看不完观感连贯不起来),最后半小时的4:1画幅对画面进行三等份切分,使得视觉上还要更宽一些,如果说分屏已经足够惊艳,默片技巧(特写、蒙太奇、多重曝光)也炉火纯青,那么为数不多的运动镜头(超越了默片的场面调度)则是真正超前的存在。

20分钟前
  • 🌵🌵
  • 推荐

poly-vision,superimposition(Dante/banner/fire, Napoleon/eagle), acclerating montage

25分钟前
  • paracelsus
  • 还行

气势雄魄的史诗,上半部分尤其出色,但不大喜欢过渡美化

27分钟前
  • Comel
  • 推荐

两星半。现在的我看到打呼大可不必,电影对于文本信息的处理非常的死板,要说细节,不过是依赖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做出了层出不穷的绝活,不过在5个半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真的是看杂技的感受。美术和服装道具是比较粗糙的,很多画面的年代感我常常就觉得是我看上海电影三十年代的一条大街一幢房子,有些戏例如吃文件安插在那个地方我也觉得很怪,破坏了这种人头攒动式的“史诗”。

31分钟前
  • Morning
  • 较差

雄奇的电影反穷历史的雄奇。最后的衔接三屏被雄鹰翅展充满的那一幕!看完这部冈斯是不是应该配合服用邦达尔丘克《滑铁卢战役》?

34分钟前
  • 敬亭山一层楼
  • 力荐

8.5/一位英雄的崛起之路。前半部分多以红白蓝三色打底,从籍籍无名再到使他名声大噪的土伦战役,将他塑造成一位坚定的爱国者,有着敏锐的军事才能和坚毅的自我意志。虽被贬黜,热月政变后镇压保王党又让他登上政治舞台,再是不少私生活的笔触,超现实的表述,俨然成为了法国革命的化身,有着完美人格的浪漫者。奔赴意大利前线,最后二十分钟则需要额外两块屏幕才能感受到导演表达的初衷。27岁,虽未到他人生的巅峰,但足见其倾倒世人的魅力。

37分钟前
  • 异度恋
  • 推荐

3.5。不愧是默片時代最瘋的導演(之一?),海盜船視角,雪地大戰堪稱快速剪接的極致。蘇聯默片及工作人員(工程師)的影響。三色國旗。三聯幕(所謂「視覺和弦」嘗試)在電腦上看實在彆扭…不可否認如Kubrick所言,此片在故事呈現與表演上,其實是粗糙的(即便Gance有機會完成其他部分,恐怕也差不多)。

42分钟前
  • HurryShit
  • 推荐

很早就觉得,其实,冈斯比爱森斯坦厉害……

45分钟前
  • 语然小语
  • 力荐

1.嚴肅的風格已經完全脫離默劇喜感 2.蒙太奇與臉譜特寫傳記人物的突顯

50分钟前
  • 踢你小腿骨
  • 力荐

9。近4小时的片,竟然只放到征服意大利....最后那几十分钟宽屏播放,相当超时代啊。20年代的电影用3台放映机实现拼接宽屏。

55分钟前
  • Mannialanck
  • 力荐

空前绝后。不仅是影史上的伟大影片,浪漫主义的遗留,而且是值得反复借鉴的教科书。很多甜美的东西,在今天的电影中已经失去了。很多属于电影技术,很多属于黑白片,还有更多的属于一种古典主义。文化只有在懂行的人那里才是一种货币。

59分钟前
  • 昊子
  • 力荐

几十万米胶片、四年拍摄时间、20多个剪接师,神秘的片长,仅仅是六部曲的首部作品,倘若真的全部拍摄完成,真是世界电影史的一大幸事。交叉蒙太奇、叠化穿插人物特写,普氏剪辑法与爱氏剪接法在这里完美的融合统一,共同制造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多色滤镜的使用划分了内部的段落,明确了节奏,使不同色彩下的拿破仑有了不同的意味与风采,血色战争夜、金色演讲情、无滤镜的跨域三块荧幕,使拿破仑在这里还魂。骑马运动POV,炮筒后滑的主观视角,令进攻的男性征服力扩张到了最大。夜晚追逐大远景、大海独自航行、冷雨战争夜,波澜壮阔,史诗气息十足。当最后字幕逐渐后移,长宽比从4:3变为12:3之时,巨大的宽荧幕令阿贝尔·冈斯也变为了拿破仑,在这三块银幕拼接成的段落中,冈斯不仅展现了巨大画幅带来的震撼,还突破了特写与远景的界限。

1小时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力荐

按照导演的构思,部分场景需要三块银幕并排放映。其手法既是古老的,又是前卫的。冈斯镜头里的拿破仑系命运之子,法国革命的化身。影片中充满了这样的经典场面,如开场极具参与感的雪仗,海上和巴黎会议大厅的双重风暴等,仿佛是格里菲斯与爱森斯坦优质基因的嫁接。

1小时前
  • 力荐

看的332分钟2K新修复版蓝光,不愧是默片中数一数二的史诗巨作,大气磅礴又有繁杂的视听语言创新,最后三连幕更是看的震撼。9.4分★★★★☆

1小时前
  • qw0aszx
  • 力荐

冈茨的《拿破仑》看了30分钟,暂时还没看出这部法国影史第一神作在哪里。其中马赛曲问世众人激昂高歌的部分,明显非默片之所长;看过70分钟,才渐入佳境。拿破仑脑瓜顶上闪现神圣光芒,丹东则是贝多芬式的咆哮怒吼;70~160分钟,政治大事密发。马拉浴室被刺,丹东因朝试核而紧张,雅各宾轰然倒台,圣鞠斯特最后一次演讲,然后和罗伯斯庇尔一起上了断头台。拿破仑卷土重来接管军队,在议会上宣布,“从今早开始,我就是革命!”……默片时代的法国电影既强也多样。路易菲拉德的犯罪系列;冈斯的战争史诗;克莱尔的先锋喜剧;雅克费戴尔的诗意现实主义……怎么到后来,百家争鸣就被新浪潮的文艺小资的一家独大所取代呢?

1小时前
  • 赱馬觀♣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