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9:寡妇制造者

HD中字

主演:萨姆·斯普卢尔 ,彼得·斯戴宾斯,克里斯蒂安·卡玛戈,Roman Podhora,Sam Redford,Steve Nicolson,连姆·尼森,拉维尔·伊斯亚诺夫,蒂姆·伍德沃德,莱斯·施拉普内尔,肖恩·本森,克里斯·霍尔登-里德,迪米特里·柴波维特斯基,克里斯托弗·雷德曼,泰格·伦岩,乔斯·雅克兰德,哈里森·福特,约翰·斯拉普内尔,乔治·安东,詹姆斯·弗朗西斯·金迪,彼得·萨斯加德,雅各布·皮特斯,迈克尔·盖拉迪斯,唐纳德·桑普特,史蒂文·库门,Austin Strugnell,约翰·约瑟夫·菲尔德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2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3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4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5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6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3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4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5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6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7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8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9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K-19:寡妇制造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K19是苏联第一艘战略核潜艇。  影片导演凯瑟琳·毕格罗是首位奥斯卡最佳女导演奖获得者。  亚里克西(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 饰)船长,在冷战最为紧张的时刻接到命令接替原船长米克黑尔( 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饰)出任核动力导弹潜艇K-19的指挥官。亚里克西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将这艘维护不当的潜艇投入作战戒备,执行其处女航行。但是两人和全艇忠诚的官兵们压根也没想到他们会去执行什么任务。他们也无法料想到失败的代价对于他们以及全世界会意味着什么。那时,一个核反应堆发生故障,一个危险的燃料棒即将溶融、发生核爆炸,这将肯定使艇上所有人员葬身海底。当时他们在北冰洋底游弋,是全体船员们的勇敢,以及船长对国家和对船员们的职责感最终挽救了K-19,避免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核灾难。《契约娇妻有点狂》曾经往事江湖学院穿越千年只为你月光变奏曲OMG! 我爱你...但不合时宜京北的我们名门绅士2:之纯白之恋篇别有用心的单身女和歌子酒第5季惊鸿握手者人之子京都人秘密的欢愉假如没有遇见你母牛一条清道夫:布局翁婿之旅辛普森一家第三十四季魔女之旅第一季梅林传奇第五季情报:锁定第二季强悍媳妇前任攻略百草奇缘所以我和黑粉结婚了格林 第五季琳达·麦卡特尼四个女人的故事三日阴错阳差第一季反叛者2018夸世代夸啦啦粤语孤鸽镇新版-龙腾四海阿拉底恋歌恋上你的血马拉多纳2019稻荷恋之歌

 长篇影评

 1 ) 居然基本是史实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viet_submarine_K-19

wiki上有很好的介绍
1 ‘洗礼’时摔的香槟真的没有碎。电影里是一个女人给潜艇洗礼,实际上是个男人,这是很不吉利的
2 去修理反应堆的7人在之后一周内都死了,之后几年内又死了20几人
3 真的没有装后备冷却系统。船上也真的没有防辐射服,都是防化服
4 真的跟美国驱逐舰取得了联系,并且最后由苏联潜艇救出人员
5 船长在2006在戈尔巴乔夫的奔走下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2 ) K-19(苏联潜艇)

1958年10月17日,K-19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正式开始建造。1959年4月,K-19潜艇建造完毕等待下水。潜艇的下水仪式中“砸香槟瓶”的工作通常由女性担任,但这次为保密而改由一位苏联男性将领砸香槟。而该仪式中香槟砸向潜艇後因潜艇布设消声橡胶使香槟瓶砸向潜艇后被完整无损地弹开。而这一切也被人们视为后来潜艇一切事故的“凶兆”。经过了长达将近2年的改进和系泊试验,该潜艇於1961年4月30日正式服役。


服役编辑
“广岛”

1961年7月4日,K-19号由扎特耶夫指挥下潜行到北大西洋接近南格林兰岛的海域准备进行发射训练。潜艇浮出水面后核反应堆主循环泵和辅循环泵发生卡死,反应堆反应区温度急速升高。但与此同时更不幸的是当时无线电系统发生电器故障,他们无法联络本部寻求救援。反应堆温度很快就超过了控制极限并达到了900摄氏度的高温,这个高温已经达到了反应棒的熔点并使得原来反应堆内的反应更加加剧。尽管当时自动停堆器的控制棒已经插入了反应堆,但一切都无济于事。
由于潜艇反应堆如果再不控制则很可能发生反应堆爆炸,同时艇上携带了3发核导弹以及导弹的液体燃料,一旦发生爆炸,该海域将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和核污染,同时100千米以外的北约基地也将可能受损。艇长惧怕潜艇爆炸之后会给当时美国以借口发动核战争,艇长和艇员一致决定组成一个7人小组,由艇上工程师和船员组成,潜入反应堆舱,切断空气调整阀门,重新焊接冷却水供应管,从而安装上备用冷却系统。这7人不顾个人安危进入充满核污染的反应堆舱内对反应堆抢修,从而使得潜艇反应堆逐渐得到控制,随後K-19艇艇员转移到在附近海域的S-270艇由在S-270艇拖回。而这些进入反应堆舱的艇员们由于受到核污染,有人当场就死亡,没有当场死亡的也在返航途中即事件发生的一周内陆续死亡,而由于通过管路漫步整个潜艇核泄漏则造成了很多其他艇员受到核污染,第一批艇员中包括舰长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核污染,并且在事件发生后的几年内就有至少20名艇员死于核污染导致的疾病。
美国海军在K-19附近的战船收到了由K-19备用无线电与S-270的无线电交流之后主动向K-19艇发出无线电说可以提供帮助,但当时艇长恐惧苏联军事机密泄露给北约而没有理会。同时当时艇长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兵变,收缴了除了6把亲信军官手中的手枪以外的所有轻武器并把它们扔到了海中。
返回港控制后,K-19迅速开始进行修复工作,但不幸的是K-19残余的核污染造成了船厂船台的核污染,所有维修人员必须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才能进入封闭船厂内进行维修,这无疑增加了维修时间和难度。经过检修,工程师们发现该潜艇这次灾难是因为K-19主循环回路中的一个焊点质量不合格,从而造成整个循环回路的核泄漏以及循环泵的卡死。1965年,K-19艇修复返回北方舰队,但这个时候他却多了一个外号“广岛(Hiroshima)”(在美国电影中则被戏谑为「寡妇制造者」(Widowmaker))。
2006年2月1日,前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向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提议将这次事件发生时所有K-19上船员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们在这次事故中成功避免了一场潜在核战争。同年6月,K-19号时任艇长的扎特耶夫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1969年11月15日7时13分,K-19艇与当时停车监视海域的美国攻击潜艇小鲨号[1]在巴伦支海海峡60米深左右的海域相撞。撞击後因K-19艇的主水柜紧急排水以及储备浮力大而没有沉没。这次撞击造成了K-19艇的艇首受损,其中弓形声纳阵被彻底破坏,鱼雷发射管外舱盖也脱落掉了。而小鲨鱼号的耐压艇体则被撞出一个大洞,潜艇迅速失去平衡下沉,经过长时间的水下挣扎後才浮上水面勉强回港。
当时小鲨鱼号上的鱼雷长已经准备发射反潜鱼雷击沉K-19,但长尾鲨号艇长L·巴克霍德为防止苏联以此进行核报复发生核战争从而制止了他。[2]


1972年2月24日,加拿大纽芬兰1300千米开外120米深的海域中,正在战略值班的K-19号艇艇内轮机舱突然着火,当时值班的28名艇员不幸阵亡。着火的原因是由于液压机液体泄露到了热滤器中引发大火。着火之后该艇立即上浮并接受附近北约水面战船实施营救。军舰很快赶到後撤离了除尾部着火轮机舱后面的鱼雷舱内12名艇员以外的全部艇员。撤离後因海风而使得战船对潜艇的拖拽工作造成了一定难度,K-19艇不断辗转直到4月4日才被回到塞维洛莫斯克(Severomorsk)港,而被困於尾鱼雷舱的12名艇员在度过了缺少水和食物,低温以及近乎无光的空间中度过了漫长的40多天後被解救。而这次事故则使得K-19不得不又回到港口大修,之後返回北方舰队。这次事件也是全世界非沉没核潜艇事故中阵亡人数最多的事故


1991年,K-19艇度过了命运多舛的30年服役生涯後终于除役。但就在除役前的1991年6月4日,K-19艇又一次发生了反应堆故障,尽管这次事故被迅速控制,潜艇没有受到污染并且无人伤亡,但这次事故也让苏联政府决定以START-II协定让这艘艇除役。随后这艘艇的核反应堆、武器和电子装备後,拖到位于科拉半岛的「核潜艇坟场」等待最後拆解。2002年5月,K-19艇拖到了摩尔曼斯克的Snezhnogorsk港等待拆解,2003年10月,俄政府决定在「近期」完全拆解这艘艇。
2006年,原来在K-19上担任厨师的Vladimir Romanov成为了富翁,他买下了这艘已经随时将要拆解的潜艇并准备将这艘潜艇停泊在莫斯科作为苏联时期退役潜艇水兵的俱乐部或博物馆。一些K-19艇上的退役水兵强烈反对此举。[3]
据悉,现年59岁的罗马诺夫出生于苏联的立陶宛。从1966年至1969年,他作为一名厨师在K-19潜艇上服役。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罗马诺夫回到家乡立陶宛下海经商。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成了一名亿万富翁。后来,他旅居英国苏格兰,并且成为苏超爱丁堡勇心足球俱乐部老板,拥有近10亿美元资产。据称,罗马诺夫赎买K-19号之举“纯粹出于感情,与金钱无关”,是为了完成该艇已故艇长尼古拉·扎杰耶夫的遗愿。

 3 ) 为了祖国,甘愿牺牲。

第一次看电影留下眼泪,
第一次心里告诉自己要写影评。

影片开始,技术型艇长尼森,
失败了,被替换。怀柔善良,有笑容。

换上了刚强冷静的福特艇长,
冷静,敢冒险。理性到冷血。

事故发生了,矛盾复杂了。
二人的性格也开始交织了。

当敢死队奄奄一息回舱时,我哭了,
看了几十年电影感动过多次,
流泪这是头一次。

故障无法修复,当福特要求所有人回舱,
命令紧急下潜时,人性大爆发,
因为所有人知道这是要全体牺牲时候了。

为了祖国,福特艇长要求所有人跟他一起牺牲。

兵变,尼森艇长被推上指挥的位置,
他被希冀能够做出保全艇员生命的命令,
但是它没有,他支持福特艇长,宁可全体牺牲。

为了祖国,二人的人格融合了。
当所有人都支持为祖国牺牲,
淡然的声音里是慷慨赴死,太震撼了。

军人法庭上,依然是正直坦然,
真正的军人作风。

为了祖国,甘愿牺牲。

人总是要有一点高尚的情怀,
那一刻,生命并不重要。

 4 ) All u need is a Captain Kirk

1、正好前两天纪实频道在回顾这个著名事件,估计配乐也借用的此片,煽情效果惊人,看得热泪盈眶,电影反倒不至于。越年幼越哭虚构,上了年纪开始爱哭现实。

2、但从来只有虚构才有happy ending,你看杰克姐夫冒着辐射进舱修理,毁容加挂了;Kirk船长今年星际迷航里同样这么干,就啥事都没有。好基友的呼唤力才是无穷滴,揣女友照片的异性恋只有死。

3、前半部好像《从海底出击》,潜艇界第一名片可惜当年浮躁看得好不耐烦,现在终于能稍加体会,压抑在海下喘不过气的感嚼居然与《月光奏鸣曲》神配。反叛风波和下舰审判则是浓浓《凯恩舰叛变》感,但福特比鲍嘉一身正气。

4、在7人小组进舱之前,汉·索罗船长郑重其事地祝福说:May God be with you……绝对笑场跳台告诉我不是一个人……

5、福爷气质真心好,无论是一意孤行还是热泪感动,都挡不住跨越国界的硬汉气。很欣慰没有像德尼罗一样,老了自甘堕落演喜剧,不是那块料硬逗哏看着多心酸。福爷作为曾经票房一哥,也不像Tom Hanks一样走行业大哥亲民路线,现实也一副永远懒得讨好状,把谁也不屌的气势保持成了传奇。所以即使过于煽情和patriotic的戏份,他演也觉得不那么假。

6、连姆尼森的角色就有点莫名了,老好人,两头倒,莫名感激。结尾也是辛德勒上身,总一定要搞一个仪式来呼唤大家感激英雄,是美式编剧cliche。

7、有必要一听是“comrades”就扯意识形态吗?再关心兄弟手下安危也好,冷战毕竟也是战,向敌人求助我狭隘觉得就是叛国投降,不是人道主义,不让投更谈不上老共刻板无情的体现。电影看到后来有点感动疲劳,就是反转得太多,一会求助一会不求反复无常。

8、揣测敌方故事,分寸总难拿捏,开始看军官们脸谱,以为毕格罗这次是米国五毛视角,后来看渲染原舰长人性化,又以为是公知上身,大国际人文情怀。但最后看这个求助上反复表现的价值观,还是觉得透着民族优越感——表面是大舰长被打动决定救大家一命而准备投降,好像在赞美人性温暖,但是试想如果拍美国人自己,怎么可能求助?

9、单论执导实力,依然很硬。男人拍ship沉没,小情侣抵死缠绵,女人却拍boat载核,人类生死存亡。对比一次就让人想说一次,前妻man爆棚,前妻屌炸天。

 5 ) 我们的答案是相同的

   起初想看这部电影是一种对武器暴力美学的渴求。想象着能一睹潜艇冷发射,或者ss-20的英姿。可是导演把我们引向另一个方向;如何看待集体主义的爱国行为?
  作为一名学生,一个有点偏科研的大学生,最深的感触可能就是自己工作沉重的责任感。假如我们设计了一艘实战用的潜艇,是否敢像亚里克西一样,毫不犹豫的测试它的极限,相信它的坚实?
  在冷战期间,苏联人在军事上有过很多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其原因无非是技术落后或者违反科学常规的盲目提高建设速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联盟一号的事故。就是被写进小学课本的“感人”的小数点的故事,一个被大环境掩盖了的航天悲剧。关于cccp暴风雪航天飞机,我们除了叹息还能做什么呢?可能如今只有孤寂的“登月火箭王”才能能理解苏联科学家们无人理会的辛酸吧。为了赶在美国之前的登月,强行提前发射时间牺牲了那么多优秀的宇航员。但是谁想过他们是谁的丈夫,又是谁的儿子呢?
  说到底,人类精英们成为了意识形态的棋子。
  看完这部影片我们首先要问,为什么Polenin船长要忠实的执行Vostrikov船长的命令?为什么政委剥夺了Vostrikov船长的职权,Polenin却逮捕了他们?
  我想说,问题一旦提升到了国家利益的高度,都是不能谈的。
  就像《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不论他是否是被迫的,他就是叛国的。人自然有权利说自己有权利“把枪口抬高10cm”来让自己能面对自己的良心。
  不过那是对别人,对于军人,生命和祖国永远是祖国是第一位的。而生命永远都是第二位的,无论是自己的还是部下的。Vostrikov所考虑的永远是祖国,即使是向美军求助,也是在毁坏潜艇为前提的。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Polenin的自尊是什么;“随时为祖国牺牲自己和自己的同志们。”所以Vostrikov和Polenin在最终的高度上都是一样的。他们在某些必要性的争论虽然激烈,但是并不阻碍什么。
  无论东西方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是没有太多的疑问的。我们的答案一定是相同的。只是这部影片是美国人拍的,让苏联人回答。如果让苏联人拍一部电影,美国人也只能像这部影片一样回答了。
  矛盾只是战争与人性的矛盾,永远没法令所有人安心接受。
  有关电影的另外的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新的反应堆长官最后牺牲自己去抢修反应堆?
  没有什么比责任更好的解释了。
  寡妇制造者,是一个深刻的名字。在建造的时候死了很多人,在航行的时候死了很多人。潜艇的目的是为了在敌人毁灭祖国的时候给敌人制造更多的寡妇。但是所有人,无论苏联人还是美国人的努力却是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寡妇制造者呢?
  只能说不是制造更多的寡妇,而是和平,才是对寡妇制造者最大的褒奖。
  

 6 ) ~

一个女导演拍的纯爷们电影。
一部好莱坞拍的英语对白的纯苏联电影。
基于事实改编的冷战时期军事电影,大都是这个套路。因为历史上美苏没有在当时正面开战,所以看这种片子的时候结局是一定的,开头一定是军备竞赛如火如荼,核战争一触即发。双方都在等一个恰当的时机,然后给自己找一个合理的打着正义幌子的开战借口。但双方又都是极力克制着,不给对方这样的借口。这过程中肯定有人为此牺牲。
电影人就把这些解密的故事排练出来。不同的导演拍出来的肯定味道不一样。如果看了Kathryn的《拆弹部队》,你就不难理解拍k19的时候,她是怀着相似的目的吧。人性至上。

 短评

前半程训练细节有点意思,有半节勇气可嘉热血沸腾。但人设方面囿于真实原型所限,有点缚手缚脚了,两艇长的思想转变都过快。演技方面两男主也都没多少发挥的空间。

5分钟前
  • 无趣
  • 推荐

(8/10)小时候看过这片,但剧情都忘光了,只记得一群苏联红军却讲着英语骂美帝……美国剧组毫无偏见地把他们塑造成英雄,但不是意识形态的那种英雄,不如说,更像《兄弟连》吧。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验中,以最大的勇气克服了困难,这是一种超越国界的英雄,我想这才是编导想要表达的主题吧。

8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7.7 还以为是令人窒息的潜艇片,结果却令人痛心。美国人“歌颂”苏联士兵?不,歌颂的只是士兵罢了。“他们牺牲,不是为了勋章,而只是在危机来临时履行自己的责任而已。不是为了海军,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我们,他们的同志。所以,为同志干杯。”

10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居然还真有人认为这是在称赞苏联的……黑得体无完肤好吗,从各种角度……政治意义更大吧,像是对苏联的鞭尸,如果真想好好拍苏联,好好拍拍苏联怎么在美国之前让女性宇航员飞上太空的,而那时的美国还在从上至下各种歧视女性成为宇航员,觉得女性就不可能成为宇航员,苏联给了老美当头一棒。

11分钟前
  • 纹森
  • 还行

好莱坞有拍全世界故事的能力,凯瑟琳•毕格罗也展示了掌控军事题材的强大气场,但哈里森•福特、连姆•尼森等英美系演员来演苏联军人,还是让我有点出戏。

14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人其实很简单,当你面临抉择时,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保卫自己身边的人时,你会义务反顾还是在犹豫后再次动身。。。不管怎么样,那都是真正的英雄。。。很悠长,你的心也许会从此沉寂!

18分钟前
  • 米饭
  • 力荐

8.0/10 分。重看。不记得看过没看过了,年少时看过好几部有关潜艇的大片,剧情都混淆了。。。《拆弹部队》女导演的早期作品,干翻一堆烂片男导演呀,哈哈。。。连姆·尼森估计没能拯救了潜艇,从此后他走上了《飓风营救》的道路。。。

21分钟前
  • Lonely
  • 推荐

英德投资、美国导演,前苏联的故事。难得超越意识形态,歌颂基层官兵,讽刺官僚。空间狭小、人员密集的潜艇电影很难拍,但同理这样的环境也会突出相应的叙事张力。维修核反应堆的情节,让人想起了《切尔诺贝利》。凯瑟琳毕格罗也展示了对男人戏和军事题材的强大控场力,福特与的连恩尼森,核反应堆小官的人物弧光,刻画的非常精彩,但其余角色,就很难让人记住了。摄影和滤镜的运用。是来自前夫詹姆斯卡梅隆的技艺。电影公映的2002年,是普京与西方世界蜜月时期,但也就是同年,北约东扩接纳波罗的海三国,算是俄美关系微妙的导火索,电影在这个节骨眼公映,令人玩味。可惜该片当年票房惨败,9000万的成本仅仅换来北美3500万、全球6500万,凯瑟琳·毕格罗也消沉了近6年,才用《拆弹部队》完美回归

23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高潮迭起,而且情绪很饱满感人,美国人能把苏联英雄的故事拍的这么美国主旋律,真是很厉害。。。ps苏联的核潜艇事故不断啊

27分钟前
  • 高峰秀秀子
  • 推荐

核堆抢险记。硬汉片,奋发的大无畏精神,用血肉之躯最后抢修了核潜艇,还是蛮感人的。中也有懦弱者的感奋补救,也有不服者的捐嫌就公,情节上算是很典型完备的主旋律片,却是美人拍的。船员的缺乏训练、武备的粗俗纰漏,都有些不靠谱。医生拿个酒精瓶到处晃,汗啊,不知史实是否当真如此。

30分钟前
  • 小重山
  • 推荐

这样的潜艇也能出海,核潜艇连防护服都没,反应堆军官是新手,军医是临时找的,艇员状况百出,这不草菅人命么?艇长,虽然严酷倒也能说尽职尽责,但最后跟艇员搞得感情多深多受爱戴一样,至于么?副艇长,明知老部下有哗变意图,也不申明立场警告之,默默等事发后再来站队,这不坑人么?

31分钟前
  • Favillae
  • 还行

你们都是英雄。。。你们都是一群英语说得很溜的苏联士兵。。。

35分钟前
  • 力荐

潜艇片我还没看过不好看的,而这片绝对强于U-571,或许没有战争场面,可是惊心动魄有过之无不及。另:Bigelow居然曾经也是会煽情的!orz 以及例行不正经:Maester Luwin您真的很让我出戏,再就是Liam您在潜艇里撞过多少次头,能说说么……

37分钟前
  • Ecthelion
  • 力荐

前期,潜艇里的生活,充满新奇,后期,事故的处理高潮迭起。影片说这个故事是基于真实事件,那么,也许我们每一个在和平环境下成长的人,都应该感谢牺牲的这些人。

40分钟前
  • ThinK
  • 推荐

看完才发现导演是谁,这女人口味真重。潜艇片狭小密闭空间不好拍,而且是纯灾难片,没有战争成分,歌颂的是同袍之谊和在岗负责到底的精神,以及反战主题(让人无谓牺牲)。但感觉并没有比《从海底出击》和《猎杀红色十月》等有明显突破

45分钟前
  • 叶洲
  • 还行

帝国主义视角蔑视共产主义的典型.....我这是怎么了,列宁灵魂附体了?自由主义的民主和共产主义的独裁,最后都归结为“人性”。想得再好也没用,马克思活到今天还不给他这票不肖的传承者给气死么?共济会还不是一样的狗东西。一个人的独裁和一撮人的独裁而已

50分钟前
  • 苦果
  • 推荐

国家还是生命、集体还是个人,这是战争题材常见的冲突议题,虽然老生常谈,但是本片的情节依旧很能打动人。看着两个中老年男人的飙戏、各个配角的人物塑造(性格呈现及转变),都为影片增色不少。★★★☆

5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苏共为什么垮台,看这个电影就可见一斑了;苏联为什么没有被纳粹征服,看这个电影也能明白这种精神是纳粹征服的国家中没有的

55分钟前
  • greatabel
  • 推荐

当时看着那些活生生的生命进去,再奄奄一息的出来就不行了,太可怕了

59分钟前
  • 瑞小秋
  • 还行

三星半。凯瑟琳毕格罗的爷们儿气让很多男导演都会为之汗颜,看她的戏你要再想到搞基,自己蹲墙角扇自己几个嘴巴扇哭了再回来。这片亏就亏在最后三十分钟从高潮到结局,太拖沓,把整个节奏都拖慢了。这也是毕格罗的老毛病了。

1小时前
  • SydneyCarto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