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喜马拉雅

HD

主演:仁青顿珠,旺卓措,次德吉,周波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长篇影评

 1 ) 感受

电影以“时代楷模”卓嘎、央宗姐妹父女两代人爱国守边的先进事迹为题材,由中宣部电影局、电影频道、区党委宣传部联合打造,导演张馨执导。 曾经在西藏玉麦乡只有桑杰曲巴一户人家。他们抵抗住环境恶劣、外敌骚扰、亲人病逝等艰难困境放牧戍边34年,如同格桑花一般扎根祖国雪域边陲,为祖国守住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

 2 ) 因为稀缺,所以珍贵

我之前觉得这种类型片又飘又空,离自己很远,这次却深深感动于这部电影主人公的执著与坚守。 桑杰曲巴一家,独自驻守玉麦的生活,充满着艰辛、孤苦和危险。 桑杰曲巴的妻子,因为长期艰苦的生活和没有医疗条件,早早去世;两个年幼的女儿,在父亲去巡山的夜里,听着狼嚎,恐惧地相拥取暖,哭着睡着。 桑杰曲巴带着油漆桶,把能走到的地方,都刷上了国旗。 他的心思很简单:家就是国,国就是家,保卫祖国的国土,就是保护自己的家。

在守护家园的过程中,桑杰曲巴碰到过涂抹国旗的不法分子,还因此身负重伤。 即使这样,他也没有丝毫动摇,面对女儿“为什么别人不来玉麦”的质问,桑杰曲巴只求自己问心无愧。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桑杰曲巴说出了坚持下去的原因:是解放军给了他自由,帮助他成家,他用一生的坚守来回报,无怨无悔。

没有从旧社会走过,就不会理解对新生活的感恩。现在的大多数人,几乎没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记忆和经历,所以应该很难理解桑杰曲巴一家两代人的执著。

在一切向钱看的现在,底线变得几乎不可见,似乎什么都可以为了“钱”而让路。桑杰曲巴一家知恩图报的简单信念,单纯而质朴,就像一块稀缺的璞玉,散发着微弱却恒久的光,照进了每一个受触动的人的心中。

每天一部电影 陪伴你的闲暇时光

 3 ) 藏之南

玉麦乡,每年有260多天是雨雪天气,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5月底大雪封山。由于光照时间短等气候因素,玉麦的地上长不出庄稼、青稞结不了穗、土豆只有拇指那么大,各种物资供给全靠从山外运进来。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既要忍受物资的匮乏,也要克服一年有大半年与外界隔绝的孤苦。  

图为玉麦乡老乡长桑杰曲巴 宁世群摄于1994年

  1959年,玉麦乡成立的时候,卓嘎、央宗的父亲桑杰曲巴担任了第一任乡长。

  交通不便、贫困苦寒……大多数群众都因为生活困难陆续搬迁出去。从1963年到1996年,长达34年时间里玉麦乡只剩下了桑杰曲巴一家人。

  在这座高原孤岛上,桑杰曲巴的妻子走了,小女儿也走了,大儿子贡觉扎西结了婚搬去了山外,小弟嘎尔琼被桑杰曲巴送到山外读书。

图为20世纪90年代,卓嘎(右一)央宗(左一)与父亲桑杰曲巴

  从此,玉麦只剩下一家三口人,桑杰曲巴是父亲更是一乡之长,女儿卓嘎和央宗是仅有的两位乡民,一栋房子是他们的家,也是乡政府。

  打那时起,玉麦有了一个外号“三人乡”。

  年幼时,卓嘎和央宗姐妹在艰苦的生活中一度萌生离开的念头,几次央求父亲“我们到山外去吧!”

  “你们想离开,我不强留,我是永远不会离开这个家的。我们走了,这个家就没有人守护了!”

  桑杰曲巴的执着究竟从何而来?

  因为在桑杰曲巴看来,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和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放牧,就是对国土最好的守护。

  春来秋往,“三人乡”在外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走过了沧桑岁月。  

图为玉麦乡曲巴(右一)一家 宁世群摄于1994年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这是身为共产党员的桑杰曲巴给卓嘎、央宗最刻骨铭心的教育。

  一天,桑杰曲巴亲手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插到屋顶上。他告诉姐妹俩:“这是我们中国的国旗,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

  从那时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这片土地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从那时起,卓嘎和央宗渐渐明白,守护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1988年,年老的桑杰曲巴退休,卓嘎当了乡长,央宗当了副乡长,守护玉麦的使命交给姐妹俩,这一干又是23年。

  1996年,两户人家从扎日乡回迁到玉麦,隆子县向这里派了两名干部,玉麦由此彻底告别了“三人乡”。

  这一年,卓嘎、央宗姐妹入了党,玉麦因此有了乡党支部。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父女两代人用自己的行动,兑现着对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

祖国没有忘记他们

  “生活艰苦,日子孤寂,但有祖国,家就有希望。”央宗说。

  玉麦河日夜不停地流淌,见证了玉麦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2001年9月,玉麦通往山外的公路终于修通了。

  2004年,玉麦乡开通了两部卫星电话,玉麦乡从此不再封闭。

  2007年,手机信号覆盖了玉麦乡。

  2009年,玉麦乡微型水电站建成。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电器家具走进这个偏远山村。

  2011年,玉麦公安边防派出所成立。守边的村民们有了坚实的依靠,这片面积广大的原始森林也有了一支强大的保护力量。也就是这一年,卓嘎不再担任乡长,她又回到了牧区,继续自己的放牧生活。

  2011年6月26日,玉麦乡宽带工程建成开通,为当地电子政务、远程医疗、数字教育、科技普及等信息化应用开辟了信息通道,架起了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息桥梁。

  2011年底,玉麦人均收入过万元,成功实现脱贫。

  2017年,玉麦乡人均年收入达到55803.6元,远超西藏平均水平。

  2018年,玉麦乡标准化民居建设完成;幸福玉麦接通“大网电”,小水电、煤油灯都成了历史。

  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卓嘎、央宗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中央的特殊关怀,姐妹俩谋划着想把这里的喜人变化告诉习近平总书记。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姐妹俩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在父亲的带领下,一家人不畏山陡路险、交通闭塞,扎根玉麦几十载为国守边的故事,讲述了玉麦乡从当年的“三人乡”到如今9户32人的喜人变化,表达了同乡亲们一起继续坚持放牧守边、报答党恩的决心。

  2017年10月28日,卓嘎、央宗姐妹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她们回信了!

  “看了来信我很感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说,希望你们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没想到总书记这么快就给我们回信了。”卓嘎、央宗热泪盈眶,怀着无比崇敬和感恩的心情,姐妹俩将回信装裱起来挂在了客厅正中央。

 4 ) 身教大于言传

作为一名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生,我时常想,我的专业,除了在思维上知识上对我有明显提升外,还有什么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地方呢。看了这部电影,我突然明白了,理论学扎实,论文质量高,绝不能是为了所谓评职成,谋个好差事或者为自己的前途添一点砝码而已。

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有多不容易,学习历史的人都能明白,从积贫积弱,到独立自主已然是不易,如今日之日韩,虽然是发达国家,但其军事外交极大程度都无法自主抉择(参考美日安保条约),我们用了这么多年站了起来,又遇上邓公富了起来,中华民族面对着一个又一个挑战,走到今日,着实不易。

在物质丰富,重商主义盛行的今天,在社会精英崇尚历史虚无主义,广大中青年生活重压之下开始佛系的今天,看这样一部电影,对于我这个学习马哲与历史的青年来说,是一次受教育,也是一种点拨。

思想宣传,精神传承,理论研究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试想一下,名校博士闭门造车的边区社会的论文,和电影中妇女三人在边区生活几十年的事迹报告,我想所有人都会选择去倾听后者的故事。没有切身经历,没有在生活中付出与磨砺,只有知识的堆积和研究的技巧,哪怕再加上无数的聪慧过人的大脑,也永远产生不了伟大的事业。

就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没俩月,新闻上就爆出某知名高校教授性骚扰女学生,某名媛花钱进入常青藤装X人设破裂。面对一个浮躁的社会,面对一群精致的温室里待久了的利己主义者(我也不排斥我个人有时也很利己),我们该如何找寻自我?如何保持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与良知,这部电影给了我答案———去做,不要害怕前方的黑暗,不要害怕道路的崎岖,不要在乎旁人的麻木,亦不必担忧未来的自己是否可以获取世俗意义的成功,只管循着一条有意义的路去走,想好你能承担的后果,然后默默地走,只管向前,这便是武器的批判,是你我追求一个完整健全的自我的勇气。最好的宣传和教育,都是以身作则。

向这故事中的主人公鞠躬,并且向他们学习。在未来的日子里,扎实学习,踏实工作,若有余力,为这个时代与社会,发一点光

 5 ) 我的喜马拉雅

主旋律是影片必不可少的风骨,“玉麦精神”渗透在每一帧画面里。但颇为难得的是,《我的喜马拉雅》并没有呈现一套刻板、脸谱化的爱国程式,仁青、格桑、卓玛父女三人首先是鲜活的角色,是带有足够爱憎情仇的生命个体。 妻子没能挺过重病,倒在了苍茫风雪之中。影片最大的戏剧冲突点就在那一刻埋下,一直在酝酿着爆发。在人烟罕至、环境艰苦、信息闭塞的高原上守边,无疑是种执拗到近乎疯狂的行为,片中的仁青也经历过动摇,尤其是当两个女儿逐渐长大,拥有了各自的独立想法,开始质疑“为什么要死守而非离开”的时候。

 6 ) 我的国我的喜马拉雅

10月6日《我的喜马拉雅》正式在CCTV6上映,这是看的国庆节第二部以西藏为题材的电影。

与《攀登者》不同的是,老乡长和他的女儿们默默的付出,没有多大的惊醒动魄大场面,没有明星演员,只有一丝情感被无私隐藏在背后,责任大于一切。

“咱们玉堆难得有那么多人,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过好冬,还有那些坏人,我们要想办法。”

“查无此人,这个人要不然没了,要不然就拒收了”

“扎西一毕业就申请修玉堆道路,由于不是公派,我们也是领抚恤金的时候,才知道的”

我们搬到离边境更近的地方,爸爸说这是我们的责任,离别三人乡

 短评

。。。 莫名其妙

8分钟前
  • 杰诺拉泽
  • 还行

4/10。

12分钟前
  • ricqles
  • 较差

还是那句话,“可敬的事迹也需要可靠的叙事才能留下来”。一味地对准苦情与讴歌,这保证不犯错的拍马屁拍不出好东西。全片更像完成任务的商业公司所不得不接的项目,对比同样反应藏民生活与生命的《阿拉姜色》,差了不知多少条街。

17分钟前
  • 妍春
  • 还行

都是藏人还要手足相残…

22分钟前
  • 夭八
  • 还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26分钟前
  • 素颜
  • 力荐

有点小感动,可能很多观众会看不懂,这个应该是属于文艺片吧,挺好的。见证了藏族地区一个小村庄的发展历史,致敬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

31分钟前
  • Leon Hsu
  • 推荐

虽然是主旋律但我看到了父女之爱

32分钟前
  • 过期的凤梨罐头
  • 推荐

真实故事总是最感人的。

36分钟前
  • Joel
  • 推荐

改编自“玉麦三人乡”卓嘎、央宗姐妹,父女两代人爱国守边真实事迹。故事偏文艺,藏区风光、配乐、拍摄还是不错的。

37分钟前
  • 豆友104310668
  • 还行

cctv6

38分钟前
  • 均佩蒂
  • 还行

电影频道真是有人的,这片真挚感人之余,很能看得见导演高超的手法,秒大片混在院线的蠢庸才。演员和取景的原生态很加分,时间线上有些混乱语焉不详。最难得的是对家对国那份感情的扣问与探究,雪峰国境边,也更接近人的感情本源

43分钟前
  • 光影一路同行
  • 推荐

前30分钟一直让我觉得这是部好电影 三十分钟后思想一揭出来(这思想我真是不敢苟同) 后面一小时开1.5倍速看完的

46分钟前
  • 空巢老人
  • 还行

这么主旋律啊。。。。不是说不能主旋律,是为什么非得这么直白呢?怎么就不能融到故事里,让大家喜闻乐见一些呢?

49分钟前
  • 小雨
  • 较差

保家卫国

54分钟前
  • 噜啦吧啦啦
  • 还行

把两个幼女扔到天寒地冻有狼还有凶悍外族人的野外,自己进山画国旗也是真实事件么?我们真的要提倡这种“主流价值观”么?PS.普通话真是标准到让人出戏啊……

58分钟前
  • 路迦Loka
  • 较差

如果仅仅从电影上来说,5-6分吧,但这部电影克制地将爱国主义放到了个人身上,而不是像某些电影为了体现而体现,多加一颗星吧。也谢谢中国有像他们这样的榜样。

1小时前
  • duck不必
  • 推荐

家国情怀向电影 很好的是没有把爱国主义情怀大拍特拍得滥用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是电影频道出品的 竟然没有大把时间用来说教 而是放在了个人深处在边境环境中的困境与使命 最后的真人登场实在令人尊敬!

1小时前
  • 三皮虎
  • 还行

电影讲述了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牧民仁青及其两个女儿卓玛,格桑,在长达几十年的艰难岁月里,在玉麦乡守边卫国的感人故事。

1小时前
  • 豆花SZD
  • 推荐

流水账,平庸

1小时前
  • 杨零度
  • 还行

致敬坚守的人们。

1小时前
  • 逍遥小西
  • 推荐